•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致女儿的信》原文 [致女儿的信教案]

    《致女儿的信》原文 [致女儿的信教案]

    时间:2019-02-26 18:14:4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致女儿的信》正是这样的一碗心灵鸡汤,它有着醇香的美味,而又沁人心脾。分享了致女儿的信的教案设计给大家!

      教材分析:

      《致女儿的信》是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篇阐述爱情本质的文章,他说,爱情是充满着美与力量,是历经岁月考验的忠诚,是心灵的追念。对于正处于青春期,渴望成长,对爱情有一丝朦胧隐秘渴望的九年级孩子们来说,本文无疑是一篇绝佳的帮助孩子们认识爱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的文章。同时,教育家又以其特有的方式诉说着对爱情的见解,浅白易懂的语言营造出一种诗意美好的童话氛围,让人在感受爱情的魅力的同时,折服于这种言语的魅力。因此,学习本文,不仅仅要了解、把握爱情的内涵和真谛,还要欣赏和涵泳苏霍姆林斯基的独具特色的语言。

      教学目标

      1、欣赏文章浅白易懂、诗意温暖的语言。

      2、把握爱情的真谛,获得自己对爱情的正确理解与信念。

      教学重点:

      欣赏文章浅白易懂、诗意温暖的语言。

      教学难点:

      把握爱情的真谛,获得自己对爱情的正确理解与信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的孩子今年只有三岁,可是已经常常拿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来问我了。比如“太阳为什么落山?”“好吃的为什么要和别人分享?”等等。我总是回答得小心翼翼,唯恐一句话不慎,误导了他小小的心灵。我想,等到他再长大些,和你们差不多大时,说不定还会问我:爸爸,什么是爱情?

      不过,这个问题我倒不怕,因为我会给他看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

      请学生阅读预习提示。

      (屏显)“本文作者面对十四岁女儿提出的这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不回避,不敷衍,而是用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阐释了爱情的真谛。”

      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围绕这两句话展开。

      板书“诗意的故事”、“爱情的真谛”

      二、初读故事,涵泳诗意语言

      1、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文中故事的情节。

      2、解读“诗意”的含义。

      课件:诗意: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结构

      3、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7~23段,从中感受诗意。

      (1)第一幅画面:着重感受美的意境、美的情感。

      指导朗读。

      (2)第二幅画面:继续通过品析语言感受美的意境和美的情感。

      通过与第一幅画面的对比,感受美的结构。

      (课件)补充《关雎》,理解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诗化结构。

      (3)学生齐读第三幅画面,共同感受诗意之美。

      三、感悟主旨

      1、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爱情的真谛”是什么?

      2、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责任”、“付出”、“关怀”、“牵挂”、“宽容”……

      四、主题拓展

      理解了爱情的真谛,让我们把目光转向自己。十三四岁的你们,心灵深处是否也有一颗叫做“喜欢”或者“好感”的,在悄悄地萌动呢?

      对比一下我们领悟到的爱情的真谛,你们觉得这种“喜欢”是爱情吗?如果不是,那么我们该怎样处理这种微妙的情感呢?

      课件补充:《写在学生日记上的信》

      五、结语

      爱情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能力、一种智慧,一种生活的智慧。今天的这节课,我们理解了爱情的真谛,老师希望你们能够珍视爱情、善待爱情,相信一定会有一天,你们能够享受至纯至美的爱情。

      六、布置作业

      模仿本文的写法,也用一则“诗意的故事”,帮老师给孩子写一封信,告诉他“分享”的真谛。

      附:板书设计

      致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

      诗意的故事:美的意境 情感 结构

      爱情的真谛:爱慕忠诚 心灵的追念

      教学反思:

      中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交流思想、抒发情感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具有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形成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在今天的教学中,让老师和家长都很棘手的问题是中学生中的“早恋”现象。有人云:这不是“早恋”,而是“早熟”,或者“交往过密”。其实,这一现象说到底,就是由于中学生生理的成熟而对异性未知领域产生的好奇心,进而渴望探求的心理现象,发展成为所谓的“爱情”。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用生动曲折的童话讲述了这人类最崇高的情感“爱情”中所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所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不能把它简单的等同于性爱和繁衍后代。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童话故事中,讲到上帝三次看到的情形,当上帝教给了他们如何筑造窝棚的方法,又把铲子给了男人、谷粒给了女人之后并且说:“生活下去,繁衍后代吧。”一年之后,上帝看的是“田地里是一片成熟的谷物”、“熟睡的婴儿”,而此刻的上帝感到迷惑、惊慌。五十年后的同一天上帝再次光临人类时,窝棚变成木造房屋,荒地变成果园,地里一片金黄的麦穗,儿女们在收割,孙子们在草地上嬉戏,上帝从老头、老太婆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以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而且有一种新的东西“忠诚”。又过三年之后,上帝来到人间看到老头坐在土丘上,双眼充满忧郁悲伤,这是对去世的老婆的“心灵的追念”。然而在更远处则是金色的田野,火红的曙光,许多的青年男女构成一幅更为广阔灿烂的爱情的生活画面,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衷败的纽带。在西方人看来创了一切的“上帝”面对人类爱情的伟大力量时,也只能“怒不可遏”最后是不可理解,带着深深的沉思离去,而人却成了大地的“上帝”。

    相关热词搜索:致女儿的信教案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致女儿的信教案ppt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