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如何培养思维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如何培养思维能力

    时间:2019-02-03 05:29:4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 数学是一门抽象严谨的学科,同时它也是一门应用最为广泛、最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课程,因此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数学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也同样需要充满创新的活力。
      [关键词] 中学数学 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三年以后,也就是1998年11月他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科学城的演讲中又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可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教育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在培养一个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肩负着十分特殊的使命。
      然而中国学生在创新能力发展方面做的明显不足,正如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所说的:“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这一评价我认为非常中肯。那么我们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究竟是怎样失去的呢?根本原因应归结到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死记硬背、资料繁多、考试频繁、作业机械重复,严重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数学现象的好奇心,同时题海战术也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参加数学活动几乎成了一种被动的行为。那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一、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努力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并且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渗透和熏陶
      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观念。其次,教师应在具备创新观念的基础上,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优化,克服认知上的偏差,在加强学科素养的同时,努力钻研数学专业知识,提高数学专业素养。在当前信息化网络环境下,教师还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及时汲取新的知识。
      二、创设融洽的师生情感,积极制造问题情境
      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且形成良好的课堂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创设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语言上尽量用“激励式”、“诱导式”语言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尽量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培养学生创设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这样来进行:
      1.提出问题:(a+b)2=a2+b2成立吗?
      (显然学生的回答有:成立、不成立、不一定成立等)
      2.引导学生计算:
      ①(a+b)(a+b)=
      ②c-d)(c-d)=
      ③(x+y)(x+y)=
      ④((m-n)(m-n)=
      3.引导学生发现①算式的左边就是完全平方式(a+b)2
      ②算式的结果形式是a2±2ab+b2
      4.进一步提出:能直接写出结果吗(a+1)2=?
      这样学生也就一下子明白了这个规律可以作为公式… …
      通过教师的诱导,学生的参与,不仅使学生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过程,而且对该公式的掌握也一定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剖析每一个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分析学生创新心理的状态变化,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从内容上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数学中的图形美、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过程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比如在初中几何课程中,讲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时,教师的教学可以从实物演示入手,可以通过一把打开的纸扇实际操作就可很快得出结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此扇形的弧长是圆锥的底面圆周长,扇形的半径是圆锥的母线长。中学生年龄较小,他们一般比较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授课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在课余时间,可以鼓励学开展各种数学竞赛,举办数学讲座,开办数学简报、进行数学游戏等。
      四、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和学是独立缺乏联系的两个方面,在新课程教学中,应改变这种被动学习的局面,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探索和发现,通过观察、联想、探索、归纳发现出一类问题的共同特点和本质内涵,进而推出一般性规律。例如:完成下题1+3=4,1+3+5=9,1+3+5+7=16,1+3+5+7+9=25,根据规律计算1+3+5+7+9……+1997+1999=?学生通过细致观察发现以下特点:
      1+3=4=22
      13+35=9=32
      1+3+5+7=16=42
      1+3+5+7+9=25=52
      由此发现规律:有多少个数结果就是该数的平方
      故假如有n项,那么得数为n2
      1+3+5+7+9……+1997+1999共有1000项,故结果为:
      10002=1000000
      作为一名数学教育领域的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进行仔细观察、重点分析、多方联想、研究探索、引申推广、归纳规律,充分发挥想象与灵感的作用,从而获得一系列创新的成果。
      五、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大胆质疑提问,敢于提出想象的假设
      在初二几何课上,我出了这么一道题,如图△ABC中,点D为BC中点,延长AD到E,延长AB交CE与G,且AD=2DE,求证:AG=3AB。用多种方法证明。
      甲同学证明方法如图1:
      证明:
      过B作BF∥GC交AE与F
      ∴∠1=∠2,∠3=∠4
      ∵D是BC的中点
      ∴BD=DC
      ∴△BDF≌△CDE
      ∴DF=DE
      又∵AD=2DE
      ∴AD=2DF
      ∴F是AD的中点,即AE=3AF
      又∵BF∥GC
      ∴AG=3AB
      乙同学的证明方法如图2:
      过D作DH∥GC交AG与H
      ∵AD=2DE
      ∴AH=2HG
      又∵D为BC中点,DH∥GC
      ∴BH=HG即AH=2HG
      ∴B为AH中点
      ∴AG=3AB
      丙同学证明方法如图3:
      作CG中点M,连接BM,DM
      ∵D为BC中点
      ∴DM∥AG
      ∵AD=2DE
      ∴GM=2ME
      ∵GM=CM
      ∴ME=CE
      又∵D为BC中点
      ∴DE∥BM
      又∵DM∥AG
      ∴四边形ABMD为□
      ∴AB=DM
      ∴AG=3AB
      通过对上面同学的证法进行比较点评,开阔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提问方面,教师要作好表率,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初中学生由于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不足,阅读教材有时不得要领,不会提问题或提的问题质量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通过提问为学生质疑问难做出示范。教师提的问题要科学设计,精心安排,既要考虑教学内容,又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从教师的提问教学中学到质疑问难的本领。“尽信书,不如无书”,鼓励学生不要片面迷信教材,针对问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打破思维定势,对教材上不合理的要大胆质疑。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不要因为学生的质疑没有深度而对学生不予理会甚至随意批评。学生的质疑对的,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对那些即使很幼稚的提问,也要耐心予以引导。
      六、结语
      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老师的引导鼓励,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要把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寓于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发现新的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参 考 文 献
      [1] 刘培云.把创新教育融入高等数学课堂教学[J].都江学报,2001.
      [2] 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周根龙.促进学生思维自然发展[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

    相关热词搜索:创新能力中学生中学数学培养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