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后现代装修风格【《欲望号街车》的后现代解读】

    后现代装修风格【《欲望号街车》的后现代解读】

    时间:2019-02-04 05:42:0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 本文通过“同一者”,“他者”,“权威”等范畴进一步分析了《欲望号街车》中扑朔迷离的人物关系,对比文本分析认为,现代工业社会中权威在对“性异常”,“疯癫”等边缘文化拒绝禁闭的同时消解了自身,从而揭示剧作所隐含的后现代主义特质。
      [关键词] 同一者,他者,权威,后现代
      
      Ⅰ
      二十世纪后期,各种批评理论对《欲望号街车》和威廉斯的其他作品进行解读的批评家比比皆是。这篇文章就是以《欲望号街车》为范本,以后现代文化理论为根基,通过对剧中人物关系的深入分析,进一步指出《欲望号街车》在后现代文化领域的阐释对召唤人们反思资本主义现代工业社会意识形态和人际关系所起到的作用。
      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他的著作中通过一系列二元对立的范畴来考察医院,监狱,精神病院对“他者”(the Other)排除与监禁的过程,而“他者”本身也是一组二元对立的一部分,与之相对应的范畴福柯称之为“同一者”(the Same)。在《事物的秩序》中,福柯提到:事物的秩序史是同一者的历史,而疯癫史则被描述为-他者的历史。“他者”是被压制的和社会边缘群体中的一种存在,在福柯笔下,穷人,失业者,病人,同性恋者,妓女等社会边缘人都被囊括在“他者”的定义之内。“同一者”不仅代表医院,监狱,精神病院等社会机关,更是一种权力话语。这种权力在循环过程中具有一种链状结构,通过网状的组织运行与实施,使个人处在实施权力的状态中。
      Ⅱ
      在《欲望号街车》中,斯坦利这个当过兵的推销员是战后美国社会的常见人物。“他意志坚定性格粗野,在他的世界中是一个国王,是一个中心”,在此剧中,他是权力的载体,被赋予同一者的权威。且看威廉斯对他的描述:“自他成年以来,生活的中心就是沉溺于女色,无论是给予还是获得,都不是被动的依赖性的纵欲,而是像一只羽毛丰茂的雄鸟,威武自傲地傲立在一群母鸡之中。”他周围的人,史黛拉和米契,是他的臣民;而他的生活环境就是他的领地。布兰奇,这个性异常(sexual abnormal)的(布兰奇曾有过一段滥交史)神经质的女人在工业化的物质的新奥尔良是一个异类,一个他者,她的装束与这儿的情景毫不相配,她精心打扮,穿着配有绒毛背心的白色套装,戴着珍珠项链和珍珠耳环,手戴白手套,头戴白帽子,看上去是来参加花园区的夏日茶会或鸡尾酒会似的。
      布兰奇出生在南方,是没落贵族的后代,她十六岁时嫁给了一个年轻的浪漫诗人其后,她偶然间发现她所爱的人竟是一个同性恋者,这个意想不到的打击使她不知所措,天真无知的布兰奇不能理解她的丈夫,在一次舞会中脱口而出谴责了他的行为,年轻诗人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以自杀结束了生命。理想世界的崩溃使布兰奇迷失了自我,她常以附近的士兵和来往的陌生男人为伴。很快,她由于生活的不检点失去了工作和住所,继而来投靠妹妹史黛拉。
      在这点上,在与布兰奇的“他性”的对比中,主流文化暴露出自己权威的荒诞一面。从而,使“他者”的话语摆脱边缘地位,进而凸显后现代文化的不确定性,开放性和多元性。在四十年代的美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保守风气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这个背景下,以性为维系纽带的婚姻在剧作中担当了特殊的功能。在第三幕结束时为了布兰奇,斯坦利和史黛拉吵了起来,斯坦利打了史黛拉,史黛拉离家出走,但在斯坦利的哀求下她很快又回到了斯坦利的身边。在这幕中,她(史黛拉)的双眼还闪着泪花,头发飘散在颈项和双肩,两人对视了一阵,然后发出低沉的野兽般的呻吟走到一起。没有性的维系,史黛拉和斯坦利这两个背景截然不同,没有共同语言的人组成的家庭无法长久。“同一者”表达自身同一性的方式与布兰奇的“他性”最后还是着落在相同问题的相同表达上,不禁引人深思。此处聚焦了读者的目光,同一者本身的权威合法性将最终接受审判。
      《欲望号街车》的女主角布兰奇在与米契的爱情最终破灭后陷入自欺欺人的幻想之中。在第十幕开场时,她把梳妆镜前的一只水晶饰物戴在头上,一面激动地喃喃自语,似乎面对着一群幽灵般的求婚者。她幻想着以前的情人就要来接她,她幻想着到采石场去,在月光下游泳。这时,布兰奇不断地幻想,呓语,已步入以谬误为真理,以谎言为现实的疯癫之境。其实,早在她的诗人丈夫自杀后布兰奇就已经开始不正常了:她与各种男人交往,甚至引诱十七岁的中学生,在她美丽的外表下是一颗用疯癫的浪漫来弥补创伤的心灵。
      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中解释绝望情欲的疯癫时说:因爱得过度而失望的爱情,尤其是被死亡愚弄的爱情,别无出路,只有诉诸疯癫“布兰奇曾经有过的纯洁爱情,正是由于艾伦(布兰奇的诗人丈夫)的死亡而终结。她在第九幕中对米契坦白她过去的经历时说:艾伦死后,与陌生人亲昵似乎是我填补心灵空虚的唯一方法”我想那是出于恐惧吧.正是恐惧,驱使我到处奔波,寻求保护。也许米契在布兰奇坦言需要保护的时候会油然而生一种保护弱者的愿望,但透过福柯对疯癫诱因的探索我们却可以看到布兰奇盲无目的地寻找感情慰籍正是她走向疯癫的第一步。只要有一个对象,疯狂的爱情就是爱而不是疯癫;而一旦徒有此爱,疯狂的爱情便会在谵妄的空隙中追逐自身。夹带着疯癫的因子布兰奇走进了米契的生活“她一边继续编造美丽的谎言欺骗众人!欺骗自己,她白:我不要现实,我只要神奇的梦幻。真的,梦幻!我想把梦幻施给人们。我歪曲事实,不把真情告诉他们,而告诉他们什么应该是真的。一边又竭力借助与米契的婚姻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摆脱令人不快的“他者”地位。能否与米契结合对布兰奇来说至关重要。布兰奇对史黛拉说:是的,我要米契,,非常需要!只要想一想,如果成功的话,我就能离开这儿,不再是别人的包袱了。
      布兰奇失望米契不仅没有臣服在她的裙下,而且还充当了斯坦利的帮凶“他把布兰奇用于掩盖强光以逃避现实的纸灯罩扯了下来,把布兰奇暴露在强光之下。我再也不想娶你了。米契宣判了布兰奇的走投无路。如果说斯坦利是该剧中的权威,那么米契可以说是权威的臣服者与合作者:米契和斯坦利曾先后扯下布兰奇的纸灯罩。米契又是在斯坦利的挑唆下改变了对布兰奇的态度在最后一幕,目睹布兰奇被精神病医生带走,米契还是心有不忍,他企图上前阻拦。但是,斯坦利上前拦住他,把他推向一边。在反抗无效后,米契倒在桌边哭泣起来。是悔恨他轻率地抛弃了布兰奇,还是哀悼他不曾得到也永远不会得到的心灵的自由?也许两者兼而有之。
      Ⅲ
      布兰奇就像一阵风,来了又走了,好像从来没有到过这里却打破了所有人的平静.失去了布兰奇的乐土街还是一片无忧无虑的乐土吗?史黛拉为了自己和孩子牺牲了姐姐.尽管最终她站到了斯坦利的一边,布兰奇在她心中留下的阴影却造成她与斯坦利的隔阂.幸福甜蜜的家庭随着布兰奇的离开而解体,孤独是源于被爱和被需要的欲望的不完整.这句话用来形容米契恰如其分.他和斯坦利他们一样,正当年富力强,就像原色一样粗犷,明朗,有力.但是,他又和他们有些不同,他看上去比其他几位高雅些.布兰奇对他的依赖和需要本可以消解米契孤独感,但米契对布兰奇的最终离弃决定了他永远孤独的下场,失去了臣民的国王斯坦利固然保全了领土和权威,但他以往固有的对妻子和朋友们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却受到了动摇.布兰奇固然成了败军之寇,而斯坦利也将不再是骄傲的国王.留给众人无数的情感碎片,布兰奇被带往精神病院,一个未知的领域.不管您是谁,我总是寄希望于陌生人的好心肠,布兰奇最后如是说.权威施展浑身解术拒绝与禁闭文化的他者,却总未能达到目的“布兰奇在被生活推向疯癫的深渊后,仍然向我们展现了一股强烈的求生意志”在她身上,作者倾注了他对女性的所有情感,人们在同情,惋惜布兰奇的同时,不禁重新审视起自己或周围女性的命运来,强烈地呼唤人文关怀!呼唤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这不禁使该剧在工业化社会的今天多了一丝悲天悯人的意味.
      参考文献:
      (1)(美)田纳西 威廉斯著,孙白梅译,欲望号街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2)abramham H.Lass, Milton Levin. S student’s guide to American plays. Washington: Washington square press, 1969.
      (3)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4)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戒》,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相关热词搜索:街车后现代解读欲望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