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走向台独梦幻的工具之一:成功级导弹护卫舰

    走向台独梦幻的工具之一:成功级导弹护卫舰

    时间:2020-04-04 05:16:3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台湾当局把“佩里”级护卫舰的设计蓝本作为成功经验引入台湾,由此产生了“成功”级护卫舰。此舰作为台湾海军第二代主力作战舰只,已成为用以支撑其走向台独梦幻的工具之一。因此引起海峡两岸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极大关注。这篇文章来自台湾,内容较为客观,但却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我们刊发此文仅读者参考。

    前 言

    “成功”级导弹护卫舰是台湾海军第二代兵力中最早服役的主力作战舰艇,也是其所谓“国舰国造”口号的实践成果。这种护卫舰在台湾海军中评价相当不错,在美制“基德”级导弹驱逐舰正式加入台湾海军服役之前,“成功”级就是台湾海军综合性能最好的主力作战舰艇。不过,面对人民解放军庞大的海空优势,以“成功”级的能力而言,仍然力有未逮。

    胎死腹中的忠义计划

    “成功”级的故事得由上世纪70年代末期说起。为了寻觅新一代的海军主力,淘汰大批老旧“阳”字号驱逐舰,当时台湾海军展开了“忠义计划”,与美国西屋公司与罗森伯特·尚斯公司合作,派员去学习设计军舰,于1983年完成PFG-1导弹护卫舰设计图。这种百分之百由台湾人设计的军舰在舰体设计上力求紧凑,满载排水量仅3200吨(一开始预期只有2700吨),在如此娇小的舰体上却安装包括一门奥托76毫米快炮、两门L70 40毫米快炮、一具MK-13单臂导弹发射器、一具方阵快炮、两组MK-32鱼雷管、一具ASROC反潜火箭发射器、8枚“雄风”I型反舰导弹(当时“雄风”II型尚未推出)、一架大型反潜直升机在内的众多武装,舰载作战系统与侦测装备则与“阳”字号“武进”三型大同小异。由于台湾海军对台湾人的处女作信心不足,“中国造船公司”技术没有着落以及预估造价过于高昂,这艘台湾人首度自行设计的中型作战舰艇因而胎死腹中。

    光华一号

    到了1984年刘和谦接任台湾海军总司令,下一代主战舰艇计划改由选择成熟的外国设计,在台湾生产,而当时台湾海军还提出五点原则:“性能符需求、建造已验证、出口无问题、支持风险低、技术可转移”。此计划分成两部分3000吨级“光华一”号导弹护卫舰(PFG-2)以及1500吨级“光华二”号(PCEG)导弹巡逻舰。前者计划建造8艘以取代“阳”字号驱逐舰,后者计划建造16艘以取代“山”字号护卫舰。虽然将采用外国的设计,但当时台湾海军仍要求“中科院”研发第二代舰所需的装备,安装于外国设计的舰体上。

    1970年代末台湾派员前往美国时,美国就针对台湾海军提出的二代舰需求,在当时现成的西方舰船中作计算机评选,结论是意大利2500吨的“狼”级(Lupo Class)护卫舰最符合要求。由于当时海军舰队主力还是以速度快、反水面火力强的中小型舰艇为主,而且台湾空军握有整个台湾海峡的空中优势,解放军的空中力量与潜艇尚不构成重大威胁,因此当年台湾海军认为未来两岸海上对决仍是延续20世纪50、60年代的形态,以双方舰船在台湾海峡进行水面交战为主,充其量只不过是武器进步而已。在这种情况下,快速敏捷、反水面战力极强、仅具备基本点防空自卫能力以及近距离浅海反潜能力的“狼”级会入选,实在不令人意外。

    舰体部分,“光华一”号看中德国MEKO 360以及F-122护卫舰、意大利“西北风”级护卫舰、韩国设计中的HDF-3500护卫舰以及美国“佩里”级(Perry Class)导弹护卫舰等。当时台湾海军总部最青睐的是高度模块化设计的MEKO360,在1984年将MEKO 360与同系列的MEKO 140巡逻舰提报参谋本部,分别作为“光华一”号与“光华二”号的候选舰种。但是以当时的外交局势,德国政府不可能通过正常渠道进行这笔交易,势必有“特殊门路”的中间商才行;然而中间商一直无法获取德国最终使用国证明,不能保证零件来源,此外,当时台湾“国防部”欲打破《八一七公报》的限制,重开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因此极力争取“佩里”级导弹护卫舰,因而将MEKO 360压了下去。最后,由于欧洲国家不敌中国大陆方面的压力,为了平衡中美贸易逆差以及当时台湾“国防部”极力争取等原因,美制“佩里”级舰终于在1987年入选,并获得美方同意授权台湾“中国造船厂”建造。

    作战系统部分.最初台湾海军方面雄心勃勃,刘和谦决定8艘“光华一”号都将装备“中科院”与美国厂商合作研发的新型战斗系统(与“宙斯盾”系统有着技术渊源)、相控雷达以及垂直发射系统,但由于风险实在太大,在1986年改成只有4艘使用上述先进装备。1988年,时任台湾海军总司令的叶昌桐认为,“光华一”号中4艘采用先进装备的风险仍然太大,遂于1989年更改计划,“光华一”号仅最后两艘使用相控雷达与新型战斗系统,前6艘则沿用美国原装“佩里”级的配备。不过随后“光华一”号的数量再度修改,总数增至最多12艘。第一批7艘(称为“成功”级)以“成功”号(PFG-1101)为首,其设计与装备乃以后期型的“佩里”级为基础,并进一步进行修改以及追加若干台湾海军制式武器。前两艘“成功”级的建造在美方协助下在“中国造船公司”完成,从第三艘“继光”号(PFG-1105)开始,建造工作便由该公司独当一面。7艘“成功”级自首舰“成功”号于1993年服役以来,每11个月交舰一艘,已于1998年全部服役,编属于台湾海军124舰队,与法制“康定”级护卫舰混合编组。至于以“田单”号(PFG-1110)为首的第二批则被称为“佩里”级防空改良型(AAW),舰体结构大幅修改并换装垂直发射系统、相控雷达与先进战斗系统等先进装备,由于设计变动极大,故独立于“成功”级而自成“田单”级。当时台湾海军打算先建造原型舰“田单”号进行测试,如果一切顺利便建造三至四艘同型舰。不过当时参谋总长郝柏村坚持台湾海军主战舰艇不得超过24艘,以免台湾海军搞“大海军主义”(还是怕海军排挤了陆军预算?),因此每追加一艘“田单”级,“光华二”号就得减少相同的数目。

    “成功”级导弹护卫舰以中国历史上的名将来命名,舰体设计以“佩里”级的“考夫曼”号(USSKauffman FFG-59)为准,但是舰上装备、战斗系统则与经过大幅改良的“佩里”级最后一艘“英格拉汉”号(USS Ingraham FFG-61)相同,舰载战斗系统的主要改良包括引进UYK-43计算机,以SYS-2 IADT整合舰上所有雷达的信息,MK-92射控系统升级为Mod6型,SPS-49对空搜索雷达改良为(V)5型,AN/SLQ-32(V)2电战系统升级为(V)5型[从“岳飞”号(PFG-1106)才启用SLQ-32(V)5,之前各舰在完工时仍装备不具备主动电子反制能力的SLQ-32(V)2]等。由于美国海军曾有专文介绍“佩里”级,故在此省略“成功”级与“佩里”级相同的部分。比起“佩里”级,“成功”级的主要差异包括:

    排水量增加为4100吨。

    舰体钢板加厚,以稳定增加武器后的重心,并提高防护能力。

    在主桅杆与SPS49(V)5雷达桅中间增设两组自造四联装“雄风”II型反舰导弹发射器。因此舰艏MK13发射器的40枚载弹量可全部用于装填“标准”SM-1防空导弹。

    左右舷各增设一门“博福斯”L70 40毫米快炮,以对付小型船舶(但是追加的“田单”号则取消40毫米炮)。

    安装“雄风”II型导弹以及40毫米快炮所需的战斗系统模块与操控台、台湾海军大成资料炼网络系统等电子装备。

    MK-92射控系统使用的雷达为荷兰Signnal的STIR-240而非“佩里”级的STIR,但仍采用与美国STIR相同的UD-417天线。

    舰载直升机由SH-60B换成S-70C(M)1,而S-70C(M)1与“成功”级之间的资料传递以ANS-150战术导航系统进行,并非“佩里”级LAMPS-3的SQR-4/ARQ-44。

    “成功”级并未装备SQR-19拖曳数组声纳(美国拒售)以及SQQ-89(V)2反潜作战系统,使其反潜作战能力有所欠缺。

    基于“八六”海战的教训,台湾海军一直坚持在主战舰艇上安装主炮之外的小口径火炮,例如,经过“武进”一、二、三号改良的“阳”字号的两舷各装有一门“博福斯”L70 40毫米快炮,而“光华”一、二号也延续了这项“传统”。为了配合这两门40毫米快炮,“佩里”级原始设计的副舰长舱间被“成功”级拿来当40毫米炮的弹药库。不过美方专家在一开始便警告,“成功”级两门40毫米炮之间上方就是奥托76毫米快炮,该炮发射时的震波可能会把40毫米炮塔里的人员震得七晕八素。“成功”号完工后进行测试时,“中科院”在40毫米炮塔里放了一只兔子,76毫米快炮开火后,兔子被震得七窍流血而死。经过加装挡板等补救措施后,效果还是不佳。既无法与76毫米快炮同步操作,又使舰体重心升高、人员编制增加,并影响舰内空间安排,造舰单位遂建议将两门40毫米炮取消,但台湾海军总部仍坚持保留以备与“敌方”快艇搏斗,因而规定“成功”级服役后76毫米、40毫米炮在接战时轮流发射,76毫米炮发射时就将40毫米炮位的人员撤回舰内,但这在实战操作中相当不便,也无法加强全舰的整体火力(因为二炮不能同时开火)。前7艘“成功”级都装有这两门“不太好用”的40毫米炮,直到追加建造的“田单”号才取消了这两个“鸡肋”。既然副炮在这个安装位置上无法与76毫米主炮同步操作,解决之道只有三种:将副炮换个位置(但“成功”级上恐怕没有其它适当空间),或者采用仅需人员在战情室遥控的自动化小口径副炮,再不然干脆不要装副炮了。除此之外,舰桥后方的“雄风”II型导弹发射器也非原始设计的一部分,同样使“成功”级的重心上升,因此台湾海军一度希望向美国采购能装填于MK-13发射器的“鱼叉”反舰导弹,以拆除“雄风II”型导弹来恢复“佩里”级原有的耐波能力。不过,由于当局反对舍自己产品而采购同级外国产品的举动,预算没有被通过。

    至于“田单”级虽然进行到选定美方承包商并完成初步规划的地步,但始终无法摆脱研发全新战斗系统风险过高、“佩里”级的舰体过小而无法承担这些新装备、美国厂商与台湾海军意见不一等严重问题,导致工期延误与价格飙涨,终于在1995年取消。1998年,台“国防部”为了挽救“中国造船公司”的财务危机,决定恢复以前遭到取消的第8艘“成功”级建造计划,舰名仍为“田单”号(PFG-1110),改采用与前7艘相同的结构设计,在2001年2月动工,2002年1O月17日下水,于2004年3月11日移交台湾海军。除了取消两门“博福斯”40毫米快炮之外,“田单”号与前7艘“成功”级并无不同之处。

    “成功”级与“康定”级的密集阵系统在2000年后将陆续升级为Block 1A的水准,换装新型射控软件以及能大幅增加命中率的炮管支架。在2000年初期台湾开始进行“博胜计划”,设置完善的数字化数据链,向美国采购首批50套三军通用的Link-16联合战术情报分配

    系统(JTIDS),其中台湾海军两艘“成功”级、3艘“康定”级以及4艘从2005年起陆续移交台湾的美国“基德”级导弹驱逐舰都分配到了Link-16终端机,而“成功”级与“康定”级的部分在2004年初安装完,而其余各舰在未来也会陆续跟进,使台湾海军获得前所未有的信息传输能力。在2004年8月,美国国会批准售予台湾一批SQL-25A拖曳式鱼雷反制系统,据说将配备于台湾新购的二手“基德”级导弹驱逐舰与现役“成功”级导弹护卫舰上。

    力有未逮的新一代台湾海军主力

    “成功”级在台湾海军服役的评价相当不错,可靠度与出勤率均佳,综合战力与舰上居住环境远优于“阳”字号,更没有如同台湾海军“绯闻女王”“康定”级护卫舰成天惹是生非。即使如此,以“成功”级的战力,也无法面对解放军庞大的空中攻势。“佩里”级是美国海军在1970年代“高一低混合”舰队计划中低档的部分,以较大的数量弥补高性能主力舰艇的数量不足,在性能、成本上都有所取舍。因此“佩里”级独立作业能力不高,需要依赖友军协助的系统。整艘船功能并不完备。在美国的海军里,“佩里”级绝对够用,但到了台湾海军成为舰队主力的时候,就明显感到能力不足。首先,舰艏的MK-13单臂防空导弹发射器,每分钟顶多只能发射7枚“标准”SM-1防空导弹,而且舰上的照射装备有限(STIR与MK-92CAS天线各一),一次只能导引两枚需要全程导引的SM-1导弹,近迫防御方面,“成功”级也只有一套火力不足的旧式MK-15密集阵炮。此等防空火力在面对解放军同时发动大批导弹的饱和攻击时恐怕难以招架,而这是拥有庞大海军航空部队兵力的解放军海军必然采取的手段。此外,1990年代以来解放军从陆续从俄罗斯输入的大批先进武器装备中,包括SS-N-22、“宝石”之类具有高度智能、刁钻飞行模式的超音速掠海反舰导弹,虽然“成功”级的作战系统是“佩里”级中较新型的版本,并拥有SYS-2整合各类雷达的信息,不过靠着机械旋转的SPS-49二维雷达对于超音速掠海导弹这类目标有截获能力不足的问题,而舰上的“标准”SM-1导弹、早期型密集阵炮要招架这类武器也力有未逮,需换装新一代的MK-15BlOck1B改良型密集阵系统或者RAM短程防空导弹等。除了作战能力不足之外,“成功”级也延续了一些“佩里”级的缺点,包括采用单轴设计以及上层结构采用易燃的铝合金材料等等。

    “成功”级舰上的MK-92 Mod6导弹控制系统以及半分布式的JTDS舰载作战系统,不仅速度慢,全面瘫痪的可能性大。其实台湾在把“雄风”II型导弹与L-70快炮装上“成功”级时,便发现要将其直接整合入JTDS作战系统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好另外以H-930MCS战斗系统的部分模块加以控制。

    结束语

    虽然“成功”级的综合性能无法完全满足台湾海峡环境的需求,但是“佩里”级绝对是当初“光华一”号中的最佳选项。1990年代中期以后,解放军努力朝大洋海军发展,空中攻击力量也大幅强化,台湾空军巡逻范围已经退至海峡中线,其海上力量将更弱。虽然“田单”级小神盾舰计划遭到取消,但这不代表台湾军事工业毫无能力。从台湾“中科院”曾成功研发拥有相控阵雷达的“天弓”防空导弹系统、与美国合作研发性能优异的H-930MCS分布式战斗系统来看,台湾研发、整合新一代防空舰艇所需的关键核心装备并不是不可能。但是从1990年代以来其“国防自主”已经流于口号,短视政客将领的所作所为几乎完全背道而驰,让国际间刮目相看的IDF战机与数种导弹的减产,后续研发完全等于零,人才流向海外和民间企业,因此,在中短期内让台湾军事产业提出一种主战舰艇设计,无异于痴人说梦。

    “光华一”号是台湾军工事业的巅峰杰作,但依照现在的情况来看,未来“中国造船公司”继续承造台湾海军大型主战舰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相关热词搜索:护卫舰台独导弹走向梦幻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