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加拿大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启示(上)

    加拿大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启示(上)

    时间:2020-04-07 05:20:0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 拥有百年历史的威尔弗瑞德.劳瑞尔大学(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是加拿大著名的公立大学。本文结合笔者在劳瑞尔大学的考察经历,阐述“以学生为中心”的加拿大高等教育教学法及该教学模式运用的中西方异同,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加拿大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

    2015年7-8月,笔者有幸公派前往加拿大劳瑞尔大学交流访学。本次学习考察主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法展开,访学中的培训课程由劳瑞尔大学教学创新和卓越中心负责,由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等教育教学专家共同参与讲授。通过多方交流及实地考察,下文将逐一阐述对加拿大“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教学法的体会及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供有关人士参考。

    1 中加教育的异同

    劳瑞尔大学国际部副主任唐.彼得在欢迎仪式上向成都大学代表团介绍了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地区的地理条件、经济发展及人文概况,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加拿大职业发展规划、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反思,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对留学生的影响等。会上,唐主任播放了获得安大略省大学教职工协会联盟教学奖(OCUFA Teaching Award)等各类教学荣誉的劳瑞尔大学优秀教师访谈。五分钟的视频展映完毕,成都大学教师纷纷对劳瑞尔同行的教育观念抒发感想,“无论是中国还是加拿大,优秀的教师都应当把教育当成终生事业来耕耘”;“教师首先应对自己所教授的内容深信不疑,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对知识的尊重”;“仅凭一腔热情是不够的,以学生为中心、双向互动的体验才能帮助教学相长,这是我们需要学习借鉴的”;“当今国际化背景下,教师有责任引领学生了解、学习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知其然应知其所以然。”欢迎仪式结束后,唐.彼得主任带领大家参观了劳瑞尔大学最富盛名的商学院、研究生院、图书馆、特殊人群服务中心、安保中心等。

    到访第二天,教学创新和卓越中心主任珊迪.休斯女士、副主任约瑟夫.比勒先生和教学创新和卓越中心的教育开发和跨文化沟通协调员纳丁.莱格罗女士分别对加拿大劳瑞尔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法及其负责机构、培训人员及学术发展支持进行了简要介绍。随后,主讲纳丁女士以其幽默的自我介绍开始了教学。她首先引入了橄榄球和足球的异同比较,“相同点是都有需要团队合作”,“不同点是规则与战术。”中方老师们踊跃发言。“如何教一个只会橄榄球的人踢足球?”随着纳丁女士提问的逐渐深入,中方老师们开始分组对中加教育系统的主要区别和相似点展开了细致的探讨。其中,中加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高毕业率是相似的,但在大学的入学考试、教与学的设施保证、教师与学生行为方面,却存在着较大差异:

    (1)中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和高考制度,而加拿大高等教育的八项目标之一是全民有权接受高等教育;

    (2)以劳瑞尔大学所在的加拿大安大略省为例,安省无障碍法案(AODA)规定人人都要参加以鉴别、预防和消除残障人士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障碍为目的的培训;

    (3)中国的大学课堂有时可能是“一言堂”,而加拿大的课堂则提倡“旁敲侧击”;

    (4)中国的大学“严进宽出”,一般都有补考和重修的机会。反之,加拿大大学实行“宽进严出”,通常没有补考的机会;

    (5)中国的课堂注重知识的传授,讲究师道尊严。加拿大的课堂强调学生团队合作,知识的互动与分享;

    (6)为了保护隐私和课堂发言的安全,学生们可以匿名评估老师的教学。

    一堂课下来,中方老师们已被主讲教师纳丁的亲和、智慧、专业所折服。“老师是文化的产物,教学是社会文化的延续,教学同时回应社会的变化。加拿大与中国存在文化上的不同,在跨文化的时代大背景下教学,需要创造一个东西方文化的混合。”纳丁女士对高等教育文化价值的阐释,令人印象深刻。

    2 教育中的跨文化交流

    文化可以解释世上三分之二的事情,文化包含了语言交流的方式、获取知识的途径、对待冲突的态度以及处理任务的思维等等。在随后的培训课程中,纳丁女士就文化与教学之间的交集、教学语言、跨文化传播之反馈与冲突风格等三大主题展开教学。

    讲到文化与教学的交集,纳丁女士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跨文化语境中的抽象概念,将老师们进行分组,用“排列站队”、“贴小纸条”、“权力的椅子”等课堂活动,迅速、有效地演绎了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和权力距离的含义。例如,在“权力的椅子”这一游戏中,椅子是权力的象征,通过重新排列椅子,来显示课堂教学中的权力。有的老师将椅子排成背对背的环形,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课堂应享有与老师平等的对话权力。有的老师则认为倾听和理解是关键,将椅子组合成面对面的三角形,将代表权力的椅子镶嵌在稳定的结构中。通过系列生动的游戏,老师们加深了对“面子”文化的理解,中西文化都存在保面子和丢面子一说,纳丁帮助大家进一步认知:是尊重他人的面子还是保全自己面子,取决于权力距离的高低。

    俗话道,学习语言而不懂文化,只是一个流利的傻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掌握教学语言背后的文化根基。教育首先要了解学习者的需求,而专家往往并不是能有效解释复杂概念的最佳人选。通过朋辈学习和小组讨论,中方老师们在纳丁的引导下利用课堂模拟辩论分类列举出促进或有损教学质量的教学话语元素。其中,高低语境的对话练习十分巧妙地将学术界的跨文化差异与生活中的物理环境、社会关系与心理认知结合起来,如何恰当地融入教学,这是在座老师们探讨的核心。同样,教与学的效果需要在反馈中体现,如何给他人反馈,反馈有哪些好处和危险,教师应该形成什么样的反馈风格,就这些问题,在纳丁女士第二周的课上,老师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每位老师都遵照加拿大的课堂惯例,用匿名纸条的方式,将自己所选的反馈方式展示在教室前的白板上。大多数老师都选择了三明治式的将褒奖和批评杂糅的反馈方式,少数老师则选择了烤肉的直接反馈方式,他们认为这样更利于问题本身的完善。笔者认为不论何种方式,师生之间确认彼此理解正确、沟通顺畅,反馈意见才能起到推进教学的作用。教师应用终生学习的态度引领学生,且具备时刻学习者与教育者角色互换的能力。

    作者简介

    李姝(1984-),汉族,女,四川省成都市人。文学硕士学位。现为成都大学美术与影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影视文艺、双语教学。

    作者单位

    成都大学美术与影视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106

    相关热词搜索:加拿大高等教育启示理念学生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