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多样性价值观的弊端【多样性\多元化――任何人难以否定的共同价值观】

    多样性价值观的弊端【多样性\多元化――任何人难以否定的共同价值观】

    时间:2019-01-28 17:56:4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当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56个中华民族共同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但是,在目前略显强势的汉族主流媒体文化下,少数民族传播文化呈现弱势、被动的状态,甚至有些正濒临消失,这对中华文化是个损失。本文从意义上肯定了白老先生《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一书的出版,并从结构、内容、视角方面对该书做了分析,期待更多人关注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研究。
      【关键词】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多样性;多元化
      
      置于面前的,是白润生老先生的又一本新闻学专著《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淡蓝色封底、风格简洁的封皮,吸引着我翻开阅读。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历史、地理、语言等客观条件限制,导致第一手资料难以收集,研究者也寥寥无几,研究成果少之又少。中央民族大学白润生教授却独辟蹊径,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集资料、着力研究,20多年来,他孜孜不倦、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多部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方面的著作,如:1994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纲》、1996年《民族报刊研究文集》、1998年《中国新闻通史纲要》等。
      一、促进多样性、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发展
      目前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关注,多样性和多元文化几乎成为任何人难以否定的共同价值观。当西方世界正在为“主流媒体如何定义和再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媒体的话语权和传播功能”、“多元文化主义为少数民族媒体提供的理论依据何在”这些问题争论不休时,《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的问世,某种程度上为这些问题提供了答案。
      谈及多样性、多元化,我们应该想到,每个少数民族都有一套自己的民族文化与体系,包括历史传承、民族特色及发展前景等,要想不被排挤成边缘文化弱势文化,少数民族必须有自己的声音,并通过强有力的途径传达出去,不被社会所忽视并争取在主导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此处,强有力的途径就是教育体制和新闻媒体,少数民族新闻学研究正包含了这两种途径。
      多样性、多元化具体表现在民族新闻报道中,要凸显民族特色,在“特”字上做文章,这些民族特色本身就是一个个取之不尽的新闻源泉,①这也是对多样性、多样化最好的诠释。没有谁比少数民族自己更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少数民族信息和文化的传播,归根结底是要依靠少数民族自己的媒体。而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接近性,使得少数民族读者更倾向于选择自己的媒体。
      不过,对于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在20世纪90年代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据最新资料,到2006年9月为止,我国民族地区的各类报纸已达到200多种,共有99种民族文字报纸和223种民族文字期刊,用10余种民族文字出版。此外,我国现有出版民族文字图书的各类出版社32家,用20多种民族文字出版图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广播电台每天用21种民族语言进行播音。我国少数民族媒体的发展正呈现出繁荣的景象。②
      另外,在主流媒体的少数民族报道方面,也呈递增趋势。如下:
      由图可知,少数民族新闻报道量成递增趋势,头版报道所占比例四年分别为:12.50%、10.26%、13.79%和16%。总体上来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民族政策的落实,媒体对少数民族的关注成增长状态。
      白老先生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急切的呼吁。
      比如,回族作为我国分布最广的一个少数民族,其生活习惯、宗教文化等有着鲜明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的布局让它的文化积淀中,不可避免地会不同程度地融入其他民族的文化成分,但其民族文化的基石和支柱仍然是伊斯兰文化。为了不丧失本民族的独立性,回族同胞对本民族文化的渴求不是减弱,而是增强了,这就需要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媒体发展方面满足受众对回族新闻的需求。
      在《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第二章第二节“清末民初的回族报刊”中,谈到了迄今为止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回族报纸《正宗爱国报》和其创办人丁宝臣,这个回族人民的优秀儿子,于1906年创办了被时人誉为“宗旨正大”“主持正论”的《正宗爱国报》,每日发行达4万份。他一面宣传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一面在袁世凯窃得辛亥革命成果后,不断地揭露其弊政。据不完全统计,在繁忙的编采工作中,他不仅刊报2363期,而且撰写了数十篇、洋洋近10万言的爱国爱教、针砭时弊和直接抨击袁世凯政权的文章。1913年8月1日,由于他人陷害,年仅37岁的他,不幸被捕,惨遭杀害,成为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为民主革命献身的忠诚战士。
      值得提出的是:他不仅是回族,而且是一位获有名分、学识渊博的阿訇。据当时媒体的报道称:走赴刑场,他大义凛然,一路“口中大念回回经”!书中类似这样的人物案例让人觉得既真实,又深受感染和启发。
      二、本书结构纵贯古今,内容蔚为大观
      这本《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伟大主题。
      此书分别借用“蹒跚学步”、“峥嵘岁月”、“火红年代”和“满园春色”四个诗意的成语,从少数民族主题出发,以新闻为本位,按照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较为准确地“摹写”出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演进的各个时期、每个阶段的各种新闻现象和传播活动的本来面目,颇令读者回味。这种分期方式本身,既打破了传统历史分期法的理论格局,又借以向我们再现了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的自身的内在规律,具有理论创新意义。
      这本书与白老先生之前的论著相比较,最大的特点就是研究的内容更宽更广:不仅研究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还兼及网络、新闻教育、新闻传媒的经营管理,甚至包括对历史著名新闻人物的概括提及,并与时俱进,分析和总结西部大开发的新闻传播现象,明确民族新闻事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事业中的实际效用以及如何发挥这种效用,明确新形势下民族新闻事业的发展方向、任务与规律,促进其在21世纪的更大发展。
      三、介绍完备细致、视角宏观开拓
      本书另外一个闪亮之处在于对少数民族新闻报刊详细周到的介绍,尽量做到不遗漏,给读者一个全景式的图画。
      比如,书中第六章第三节“少数民族文字专业报、对象性报刊的创办”,讲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层次、多文种的体系取得显著成果时,提到这并不意味着这一时期只有党报,事实上,像诸如《民族画报》、朝鲜族的《少年儿童报》、新疆的《新疆工人报》等专业性、对象性杂志创刊具有更大的历史意义。这些杂志记载了本少数民族文化的一步步形成与发展,既是一个少数民族文化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也是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过程,起了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
      本书把重视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重视民族文化多元性的价值观始终贯穿《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全书,为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宣传意识,创造出一个和谐多元的中华民族文化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该书的出版彻底改变了过去只限于研究汉语文为载体的中国新闻史的单一格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新闻事业史,对促进民族地区大众文化传播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陈峻俊.少数民族新闻报道的特色[J].当代传播,2006(1).
      ②白润生,宁良红.少数民族新闻媒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当代传播,2008(2).
      ③中安在线网.新闻世界栏目.浅析主流媒体的少数民族新闻报道[EB/OL].2009-12-15.09时.网址:http://www.省略/zhuyeguanli/system/2009/12/15/002495501.shtml.

    相关热词搜索:多样性价值观多元化否定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