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_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建议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_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建议

    时间:2019-02-02 05:29:4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农村乡镇、基层社区大多远离城市、机关,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物质条件比较艰苦,人民群众文化需求非常迫切。只有大力加强文化环境建设,创新文化活动形式,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符合人民群众口味的先进文化纯洁思想、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增长素质,才能提高人民群众对党的政策了解,提高党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打牢人民群众爱国、爱党的思想基础,自觉抵制封建迷信、腐化堕落的文化生活方式和行为,真正建设好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农村新文化。
      目前,造成农村文化落后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原因。第一,人才短缺,素质良莠不分,水平参差不齐。由于编制体制的原因,导致编制少,专业人员少,各基层乡镇缺少专业的吹、拉、弹、唱的人才,只有一些自生自长的“土八路”,而这些人从事工作复杂,他们的水平一般只限于自娱自乐,根本谈不上“精”和“专”。加上各级党委政府不重视文化工作,忽略文化效应,这样就造成基层文化活动不正常,主动性差。少数地方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是只限于春节等重大节日活动,并且,开展的活动的影响面小,宣传和带动作用不明显。
      第二,各级基层领导重视少,没有从主观上认识文化的作用,抓文化工作力度不够,随意变动基层文化站人员,使主管不管,工作不认真,不踏实,对工作消极应付。多数基层文化管理的干部只注重乡镇交代的任务,文化部门布置安排的工作被抛之脑后、束之高阁,形成文化工作错位,造成党的文化工作在基层形同摆设,国家的文化作用不能发挥,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难以得到宣传落实。
      第三,文化管理部门人员不全,随意抽调,造成职能欠缺。许多乡镇虽然名义上设有文化站,大多则只有一人,没有安排专职领导负责文化工作,文化站的职能发挥不突出,甚至没有发挥,落实到村、队、组就更没有人来抓这项工作,致使农村文化和农村文艺人才长期处于“撂荒”状态。农村文化骨干培训门类不全,有的根本没有培训,任其自生自灭,村、队文化娱乐只限于看看电视、赌博或者一些不健康场所,文化工作长期处于无人组织、无人管理的停止、瘫痪状态。很多大的国家文化活动和建设不能得到很好的宣传,一些大型文化活动基层不能参与,甚至无从知晓。
      第四,财力支持不够,基层文化活动场地、设施缺少,甚至没有,各级基层党委政府只注重抓经济、重效益,忙于日常工作,忽略了对农村的文化设施、场地的财力投入,造成农村文化活动不能开展。另外,部分农村虽然建设了一些场地、设施,但疏于管理,造成文化器材的破损、毁坏。因财力投入不到位,活动开展不正常,使得一些文化设施长期闲置、年久失修,还有一些地方挤占、挪用、变卖现象突出,甚至将上级配发的文化器材据为己有。
      这些状态的长期存在,限制了农村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提出文化体制改革,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吹响了集结号,当前农村文化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利用改革春风,勇于面对,敢于创新,走出一条适应农村发展的文化之路。当前基层文化存在的突出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循序渐进地着手解决。
      一、立足现状,因地制宜,发挥基层文艺骨干力量,走出一条依靠自身条件的创新发展之路
      农村乡镇、基层社区相对狭小,开展文化活动不便,必须立足实际加强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才能真正使群众文化发挥作用。要加强文化设施配套建设,按照中央要求,结合基层布局,建设政治氛围浓厚、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文化环境,要根据有关标准,健全基层群众俱乐部,有条件的社区、乡村和单位,应该建立娱乐室、图书室、健身房、运动场等,使人民群众锻炼有器材、活动有场地、娱乐有场所。要借助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建设特色文化,发挥“小能人”、“小专家”、“小艺术家”的专长。居住山区的乡村,可对造型别致的天然石头进行加工雕琢,形成具有欣赏价值的“石头”文化。居住寒区的乡村,可以利用积雪寒冰,发扬冰雕艺术,雕刻具民俗特点的冰雕,建设独具特色魅力的“冰雪文化”;居住林区的乡镇,可以开展根雕、盆景等艺术活动,形成林区文化,等等。要把乡规民俗融于基层文化的各个环节,使人民群众在享受文化成果,创造美的过程中,提高文化素养、陶冶道德情操,知道党的方针政策。要立足现有人才,积极开展“群众演群众”的业余文艺、演唱、演出活动,把尊师重教、孝顺父母、勤劳致富、见义勇为等优良道德传统和先进典型搬上农村小舞台,让人民群众在欢歌笑语中愉悦身心,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
      二、把民族文化优势与农村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适应基层口味的文化之路
      民族文化是基层文化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库。农村乡镇、基层社区要充分利用当地优势,积极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丰富和创新基层文化的内涵。要有计划地开放当地名胜古迹、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供人民群众参观学习,引导群众从民族文化遗产中感受中华民族巧夺天工的勤劳智慧;从历史文物的文化内涵中领会中华民族厚德载物的宽阔胸怀;从创造灿烂文化的艰辛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从而不断地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要发挥当地文化主管部门和专家作用,通过做关于地方文化的专题报告、组织当地民俗文化展、与群众联欢、选送基层文化骨干到文化团体学习等途径,充实基层文化力量,把引先进文化方向,使先进文化与乡风俚俗相互交融,形成独具特色的农村特色文化新景观。
      三、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加大人员、场地、设施的投入,走出一条统管和谐之路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乡镇、基层社区文化建设加大投入,购置了相应的设施器材,但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和人才缺乏,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还不够高。为此,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为农村乡镇做好文化服务工作。要选准配强文化干部骨干,将富有强烈事业心、责任感,组织文化活动能力强的干部和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能人,选配到农村乡镇、基层社区,并通过提前调职使用、提高福利待遇、表彰奖励等激励手段,保持基层文艺骨干队伍的稳定。要加大经费的投入,在按规定和当地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购买一些适应农村娱乐的文化器材,配发到远离城市、机关、条件艰苦、交通不便的农村乡镇、基层社区,还可以配发放映机、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建立宽带局域网等丰富文化的生活设施,要建立长期协调机制,不能搞一时冲动,凭借一时激情,要使身居山区、艰苦偏远的人民群众感受党的温暖、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感受现代都市文化气息。要利用政府职能,加大对基层文艺人才的培训力度,各级文化主管单位要创造文化氛围、担负文化责任,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定期对农村文艺人才、文艺骨干进行培训;经常组织专业、业余文艺演出队到农村慰问演出,与农村、基层文艺骨干共同创作、编排节目,选派文艺专家、人才到农村乡镇、基层社区锻炼代职,帮助基层不断提高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四、开放思想,适应国情,创新载体,走出一条适应农村文化需求的政策之路
      当前,中央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大批的文化单位面临改企,这样就有很多的文化人才走向市场,这对农村文化的需求来说,如遇春风,是解决当前农村文化骨干欠缺的大好时机。各级基层党委政府应该利用这个时间节点,抓住有利时机,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宽阔胸怀,开拓创新,敢于突破体制约束,勇于创造优惠条件,建立文艺人才留用机制,把这些文化人才吸引到基层来,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用好“一个人”开创“一片天”,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各级基层组织要充分利用专业剧团的演出功能,签订长期的演出协议,要求文艺工作者把新农村建设的新人、新事、国家的方针政策、历史形成的优秀的道德伦理,创作编排成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深入乡、村巡回演出。利用现代科技、大众传媒,紧贴实际,把新的文化思想传播到广大的农村、农民中去,专业文化团队要改进服务方式方法,植根于农村,勇于“走进去”、“蹲下来”,把现代先进的文化变成先进成果,把文化“下”乡变成文化“留”乡,扎实推进农村文化发展。
      
      (作者简介:卜华圣(1972-)男,青海省军区教导大队。)
      

    相关热词搜索:文化建设农村基层几点建议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