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2008年以来中国元素在美国科幻电影中的变迁

    2008年以来中国元素在美国科幻电影中的变迁

    时间:2020-03-23 05:25:3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这篇文章采用多案例方式,以2008年以来美国科幻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为研究对象,将元素分类为人物,语言,地点等多种类型,来分析中国元素的变迁,探究背后的原因。这篇文章的特点是:对比一系列拍摄于不同时期的美国科幻电影,从而研究其中特定的中国元素的变迁。经过分析发现,2008年以来美国科幻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的类型越来越多样化,且特定元素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这与政治、文化和經济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中国元素;美国电影;2008年;中国形象

    一. 不同时期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

    从1896年起,中国人的形象就开始出现在美国荧幕上。谷剑尘曾对此做过梳理:“舶来影片显然分为三大时期:第一时期为侦探长片;第二时期为战争片;第三时期为香烟肉感片。......侦探长片的有意诲盗,可说美国影片的一大污点。[1]”1920年春,纽约上映2部辱华片《红灯笼》与《初生》,片中“描写中国女子之缠足、中国人露天饮食、随街赌博、嫖妓院以及中国人种种之弱点,暴露于世人眼中,以损伤中国人之国际地位。”[2]二十世纪初,以傅满洲为代表的黄祸论风靡西方;在冷战时期,由于政治原因,美国电影对于中国的人格描写大都掺杂着浓厚的政治色彩和鲜明的政治指向;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形象则为中性偏正面,与之前的形象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3]这些出现在美国电视中的中国元素通常被划分为中国演员、中国导演、中国商品广告、中国拍摄地点、中国功夫、中国神话等类型。[4]在这些中国元素中,中国演员在美国电影中饰演的中国角色属于很特殊的一类,具有正负面的性质,对于中国形象的解[]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大多学者都是基于这些类型去分析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进而分析中国在外形象。

    以上前人的文献都表现出当代学者对于不同时期的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及形象的分析与探究。总体而言,这种现象一方面是中国文化输出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体现。综合来看,这些文献都具有三个特征:其一为把焦点放在对中国形象的研究上,而对于其他的中国元素则较少深究;其二为大多以梳理不同时期的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为主,缺乏对于具体某类元素前后时期转变的对比;其三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美国电影作为研究对象,如《功夫熊猫》和《花木兰》等体现了典型中国文化的美国电影。考虑到以往文献具有的特征,本文采用多案例的方式,分析比较2008年以来美国科幻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的变迁,从而解读中国形象,探究背后的原因。

    二. 2008年以来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的变迁

    在众多电影类型中,科幻电影是美国电影中的一个典型类型。美国的科幻电影通常会涉及到末日和高科技等方面,且大多为跨越不同时间的一个系列。从这些拍摄于不同时期的系列美国电影中,可以窥探出美国电影对于中国元素的运用,对中国形象的刻画,以及对于中国文化的态度。

    电影的文化表述包括了肤色、服饰、饮食、语言、建筑、人际关系、生活习性、价值观念等多诸多方面。[5]这些元素也就自然而然的构成了一部电影的基本内容,成为电影的符号象征。因此,我们将2008年以来拍摄的多部科幻电影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这种元素分类研究不同时期的美国电影中中国元素的变迁。通过对比前后不同时期的一系列电影,我们发现这些美国电影中的一个显著趋势是:中国元素的类型越来越多样化,且特定元素出现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2.1 从漫威英雄影片中探讨中国元素

    在美国漫威影业公司拍摄的的一系列漫威英雄影片中,汉语和中国角色的出现越来越频繁;除此之外,更加显著的是一些有关中国节日等文化元素的出现。

    《美国队长》三部曲主要体现了汉语和中国角色等中国元素的增加。2011年拍摄的《美国队长1》完全没有关于中国的元素;2014年拍摄的《美国队长2》中则出现了作为龙套的新加坡籍华人黄经汉;2016年拍摄的《美国队长3》中出现了中文新闻报道,同时还增加了两个华人面孔:金世佳和武僧一龙,在影片中分别饰演中国记者和九头蛇培养的超级战士。一方面,这种现象说明了汉语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中国角色的增加也说明了美国电影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

    《钢铁侠》三部曲,同样展示了中国角色在电影中的增多以及中国知名度的提高。漫威影业于2008年出品的《钢铁侠1》中没有中国元素的出现;在2010年出品的《钢铁侠2》中,主角钢铁侠则以一种不友好的态度提到了中国。钢铁侠质疑反派为什么不把武器销售给朝鲜、中国或者伊朗,或者在黑市中销售。这表明了在主角的眼中,或者在编剧的眼中,中国不是以一种和平的姿态崛起的,暗示着中国崛起对于世界和平的威胁;而2013年出品的《钢铁侠3》中则出现了中国版和国际版两个版本,在中国版中由王学圻和范冰冰客串,而国际版的则基本没有出现两人。实际上这两个人对于剧情而言并没有很大帮助,基于中国市场的因素,他们被插入进去。

    虽然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越来越丰富了,但是所塑造的中国形象却有待商榷。中国角色的正面与负面,以及对于剧情的重要程度等都会影响中国形象的展示。一方面,中国演员在剧中的角色仍然以配角或者反派角色为主。由于中国市场的因素一些美国科幻电影中增加了中国角色,但是这种中国角色对于剧情来说仍然是可有可无的。譬如,在《美国队长3》中虽然增加了两个中国角色,但是他们仍然是以配角出现的,且其中一个为反面角色。在《钢铁侠2》中,主角对于中国的评价,说明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不是完全正面的,这不仅与美国的新闻宣传有关,也与中国的文化输出效果有关。

    在2016年,由20世纪福克斯公司出品的《死侍》中则出现了丰富的中国文化,以及众多的中国角色。死侍和他的女朋友是居住在中国城,即唐人街中的。在影片中他们庆祝了中国新年,并且知道是狗年;影片中还出现了一条全是华人商铺的街道,街道旁的一家理发店的玻璃上贴着繁体的修甲、染发、挑染等中国繁体汉字;其中的华人面孔包括在商店里工作的阿姨、买东西的男生,女医生和一个在参加party的女生等各色中国人物。与《复仇者联盟》和《钢铁侠》中的中国元素相比,《死侍》中的中国角色更多,中国文化也更加丰富。而唐人街是承载着中国文化的著名地标,因此充当了很多美国电影中的拍摄地点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这表明了美国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多。

    2.2 从末日电影中探讨中国元素

    在一些末日电影中,不仅会涉及到中国国家机构,一些其他的中国元素如中文、中国拍摄地点、中国角色、中国文化等也呈现在影片中。

    拍摄于2008年的《地球停转之日》是一部展示末日危机的电影中。影片中,外星人和在地球上生活了很久的外星人见面时讲中文,再一次说明了中文在世界知名度的提高。在2009年,由哥倫比亚影片公司拍摄的《2012》中出现了美丽的西藏,以及中国解放军。但是影片不是从正面的角度来展示中国解放军与中国人民的,相反,它强调的是中国解放军的武力权威,中国的集权与中国人民的盲从。在2014由詹姆斯·沃德·布柯特自编自导的的小成本科幻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荣获了2014年阿姆斯特丹奇幻电影节黑郁金香奖。在中国文化上,影片中出现了:风水。在2015由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末日崩塌》中则出现了 Blake震后到唐人街电器商店找按键电话联系父亲的情节。从地点上来看,唐人街的出现频率比起其他中国地点要高一些,也说明唐人街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在2016年,由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出品的《独立日2》中,不仅出现了积极正面的中国形象,而且中国角色在剧情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中国在其中与美国一起扮演着拯救地球的一份子,中国角色也是积极正面的形象。与之相比的是,在1996年上映的《独立日1》中,在影片中关于地球被外形生物入侵的新闻报道中,转播了日本作为亚洲的沦陷等代表,而完全没有提到中国。这说明中国的国际知名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值得提起的是,《独立日2》中出现了大量的中国广告,广告植入比较生硬;而中国演员也是为了迎合中国市场而插入的,他们在影片中说中文,显得很不协调,这引起了部分观众的反感。

    2.3 从其他科幻电影中探讨中国元素

    在2012年,由哥伦比亚影片公司拍摄的著名电影《黑衣人3》中,中国食物的出现,中国角色的增加,中国文化的插入,都显示了中国元素的增多这一趋势。首先,影片中出现了一个吴园酒家餐馆,餐馆的玻璃上贴着“中华美食世界闻名”的中文字样。其次,店内的装修陈设都是中式的,店里面挂着大灯笼,桌子上放着中式的灯和中式的餐具,吃饭时用的是筷子,而盛面条的碗像茶杯一样。最后,餐馆老板是由一个中国人扮演的,矮矮胖胖的,穿着红色的马褂,马褂上面绣着金色的龙。除了老板之外,影片中还有很多华人群演。中国食物与餐馆,确实是在美国电影中出现的中国元素中比较多的类型了。而在影片中,中国的角色仍然是负面的,以配角为主。例如,餐馆中的中国女侍是外星人伪装的,还吐出了绿色的长舌头。与《黑衣人3》相比,在1997年拍摄的《黑衣人1》和2002年拍摄的《黑衣人2》中,均没有出现中国元素。

    与《独立日2》相似,在2015年由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出品的《火星救援》中,同样出现了在剧情中扮演着重要作用的中国政府机构。中国航天局在《火星救援》中参与了火星拯救行动,并且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虽然中国航天局在片中很具有人性光环,但是为了救一个美国人而放弃了四年以来的宇航任务,甚至由于资金问题以后都不可能实现原本的理想了,在令人感动的同时,也让观众觉得慷慨得有点傻。另外,影片中的一些细节传递出了更深的含义。例如,破旧的中国航天局大楼,以及附近的绿皮火车,骑着老式的自行车的北京人,严肃而不苟言笑的政府官员,穿着工农兵服饰的科技人员,在于美国人交流时需要翻译的科研人员...这些都说明了在部分美国人心中,中国人仍然是贫穷落后,保守呆板的形象,与现实中高速发展的中国还是很大差距的。另外,剧中名为“太阳神”号的中国飞船,则凸显了美国对于中国文化缺乏了解的事实。“太阳神”属于希腊神话体系,而中国对应的“太阳神”则为“后羿”。

    三. 探究2008年后中国元素在美国电影中变迁的原因

    从上面的一系列科技电影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2008年后,美国电影中中国元素的变迁有两个趋势:有很多以前没有出现过的中国元素类型开始出现在美国银幕上;而原来出现过的一些中国元素,则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

    3.1 从东方主义角度分析原因

    从文化意义上来讲,则不得不提到东方主义了。东方主义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爱德华.萨义德在《东方学》中分析了东方主义的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中东方主义单指一门学科;第二层含义是指一种以“东方”和西方之间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区分为基础的思维方式;第三层含义以18世纪晚期作为界定前提,此处,东方主义是以一种对东方采取俯视的描述、阐释、殖民和统治等处理方式的一种机制,即东方主义是一种西方用以控制、统治东方的方式。[6]而美国电影正是用其他民族的文化作为外壳,包裹着美国的意识形态传递给世界。好莱坞电影以轻松的姿态,娱乐的面貌出现,在以大明星和高科技武装的产品中完美地夹带了东方主义思维,令人毫无防备地接受并以为合理。[7]1以上述分析的电影为例,在《火星救援》中虽然赞扬了中国国家航天局的无私奉献,但是影片中的拯救行动主要由美国采取的,中国只是一个辅助的角色,对于中国航天局的呆板保守与北京的破旧落后的展现也体现了美国的这种东方主义思维,即以一种俯视的态度传递着个人英雄主义,美国优越文化论等价值观,传递了真正能够拯救地球、拯救世界、拯救全人类的只能也只有美国这种意识形态,无形之中植入了美国的殖民思想,向世界宣布美国的霸权地位。而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实力的日益加强,美国与中国既有利益冲突又有合作互惠的一面,因而美国处于对中国的复杂情感中,中国和中国人在美国电影中的形象也随之展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各种添加了中国元素的影片虽然不乏示好之嫌,但并不代表政治性的消除。[7]3事实上,美国电影中为了迎合中国市场而增加的中国角色,都在剧情中可有可无。而美国电影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是这种中国文化蕴含的中国价值观却被剥夺了,成为了美国价值观的附庸。

    3.2 从中国政治地位的提升角度分析原因

    近年来,中国综合实力有很大的提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与美国的关系也得到改善。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采取一系列方式传播中国文化,让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让世界看到并了解一个热爱和平的中国形象。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一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项重大的体育文化活动,其本身却超越了体育赛事的范围,不仅将中国文化传向世界,而且改善了很多国际人士对于中国形象的负面看法。2008年以前,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还是有限的,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不被国际社会所关注和了解,中国的形象是落后贫穷的神秘国度。2008年以后,则有很多国际人士,尤其是年轻人开始关注中国。因此这一时间点可以看作是中国发挥国际影响力的一个转折点。而投射在电影上,则表现为美国电影中中国元素的类型上的增多,范围上的扩大。

    3.3 从中国经济实力增强的角度分析原因

    在经济上,中国元素的增加则与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关。由于经济的发展,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公众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也处在稳步增长中。虽然2008年全球陷入金融危机中,影响了中国经济,但是中国经济在消费需求上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速。电影作为大众文化娱乐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中国无疑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这种文化娱乐需求推动着中国的电影市场不断发展,因此,中国每年从美国大量引进美国电影,这些引进的美国电影中大部分为科幻电影。这些美国科幻电影为了迎合中国观众,以及通过政府审查,而增加中国演员的参演,或是将中国作为拍摄地点之一等。

    虽然为了中国电影市场而增加了部分中国角色,但是这些角色并不重要。而电影中所塑造的中国文化与中国形象,有时候则与实际不相符合,甚至相去甚远。美国电影所刻画的中国形象与真实的中国还存在着偏差。美国作为世界上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在资本和技术的优势下占有了世界文化市场,但是其影视生产者没有考虑中国观者的感受,以至于在编剧过程中对中国华人形象多数是进行简单化和片面化的处理,甚至进行歪曲。[8]事实确实如此。在美国电影剧情中,中国角色一般都与非法移民、偷渡、黑帮、间谍和高利贷等负面词汇有关,而华人的工作也大多是餐馆老板、护士和服务员等小角色之流,且很多中国角色被塑造为或残酷不讲道理,或卑躬屈膝,或势利谄媚的形象。总之,电影更多展现的是中国经济上的落后贫穷和文化上的粗鄙无知。因此,如何缩小这种形象上的偏差,如何更高效的传播中国文化,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美国科幻电影中的中国元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了2008年以来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的类型在不断增加和范围则有所扩大这一结论。其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中国电影市场的扩大,中国政治实力的增强,中美关系的改善,东方主义以及中国的文化输出与宣传等。我们应该客观的看待這种现象,加强中美电影方面的合作,更高效地进行中国文化输出,塑造更积极正面的中国形象。

    参考文献:

    [1]谷剑尘.中国电影发达史[M].中国教育电影协会,1934

    [2]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无声电影[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85

    [3]周勇,张雅佼,吴迪,吴储歧.电影框架与大国形象构成-基于1996-2010年15部美国电影中中国形象的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

    [4]席冰清.当代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英文)[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

    [5]张凤铸,胡智锋,黄式宪.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6]爱德华·萨义德.东方学[M].三联书店,1975

    [7]徐海娜.从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看东方主义[J].《当代世界》,2011.

    [8]谭维旭.国家形象的误解及对策——从美国影视中的中国刻板印象说开去[J].新闻传播,2012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变迁元素科幻电影在美国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