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康志强:从“旱鸭子”到水上将军

    康志强:从“旱鸭子”到水上将军

    时间:2020-04-04 05:15:1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1953年2月24日,毛泽东首次视察海军舰艇部队时,在“南昌”舰上应开国中将康志强等的请求,欣然命笔:“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其实,作为海军缔造者之一的康志强,早在海军创建之初,就已经将“建立强大的海军”作为奋斗目标,也贡献了此后的全部心血。

    康志强,1912年出生在江西省兴国县方太乡,于1930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第四军十二师三十五团排长、连长,红军学校政治教员,军委干部团政治教员兼连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连政治指导员、第一师第一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九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一一五师新编第一旅政治部主任、三四四旅政委,新四军第四师九旅政委,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副政委、政委,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一军政委等职。参加了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平型关大战以及给日寇以重创的长乐之战,还领导、建立和发展了邳县、睢宁、铜山抗日民主根据地;参加过朝阳集、鲁南、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建国后,历任海军东海舰队政委、海军学院政委、北海舰队政委、海军副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南昌”舰上,

    毛泽东为海军题词

    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离开北京,乘专列沿京汉铁路南下,开始了进北京城后第二次外出视察。

    毛泽东视察完武汉,即乘“长江”军舰顺流而下,经九江、安庆来到南京。“广州”、“南昌”、“黄河”3艘军舰及2艘鱼雷快艇,奉命从上海来到南京下关码头,接受毛泽东视察。

    2月24日上午,毛泽东偕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参谋长张爱萍、公安部部长罗瑞卿等上舰视察。海军副司令员王宏坤、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陶勇、副政治委员赵启民、政治部主任康志强、参谋长袁也烈等,列队迎接毛泽东主席的到来。

    当毛泽东走到康志强身边时,亲切问道:“你是江西兴国县人吧?”

    “是的,主席的记性真好!”康志强答道。

    “不是我记性好,而是你的口音告诉了我。别忘了,从1929年4月至1933年11月的3年半时间里,我曾7次到过兴国。那段时间,我主持制订了《兴国土地法》,写了《长冈乡调查报告》,还吃过兴国的米粉鱼呢。我对那儿的风土人情和口音也算是略知一二哟。”毛泽东解释说。

    “广州”、“南昌”、“黄河”3艘军舰呈“川”字形在码头岸边平行排列。毛泽东等首先走上“广州”舰的甲板,向热烈鼓掌的舰上官兵挥手致意。接着,他仔细看了舰后主炮——130炮,边看边提出一些问题。

    稍后,毛泽东等从“广州”舰来到华东海军的旗舰“南昌”舰。

    “南昌”舰最初叫“宇治”号,是日本海军“长江舰队”的旗舰,1934年下水,装备120毫米主炮3门,25毫米高炮9门,配有火炮电动指挥仪、声纳、雷达等,航速20节,排水量1350吨。1945年日本投降后为国民党海军所接收,改名为“长治”号,成为国民党海军的旗舰。1949年9月19日,通过43名福建籍爱国士兵于长江口起义,该舰加入华东海军的战斗序列。1950年4月23日,中央军委将该舰隆重命名为“南昌”号,并为华东海军旗舰。

    大家进入会议室后,毛泽东说:“过去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大都是从海上来的。现在太平洋还不太平,我们应当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过去在陆地上,我们要爱山、爱土,现在你们是海军,应该爱舰、爱岛、爱海洋。”

    过了一会,毛泽东进了“南昌”舰的驾驶室,上到指挥台,观看鱼雷快艇表演。当快艇驶过“南昌”舰时,毛泽东高兴地向海军官兵招手致意。艇员们则笔直站着,向毛泽东敬礼。望着疾驶而去的鱼雷快艇,毛泽东满意地笑了。

    随后,毛泽东一行回到驾驶室。康志强等海军领导根据事先商议,恭恭敬敬地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纸张呈送给毛泽东,请毛泽东为海军题词。毛泽东当即答应,并来到准备了笔、墨、纸、砚的雷达房,根据此前在会议室的讲话,在一张小桌子上挥毫泼墨,写下了:

    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毛泽东

    一九五三年二月二十四日

    毛泽东写完题词,大家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康志强饱含着热泪说:“主席,我们一定会朝着这个目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为他从毛泽东的题词中,看到了党中央、毛主席对此前海军工作的肯定,看到了党中央、毛主席已经把海军建设放到了更高的议事日程,也看到了党中央、毛主席建设海军的信心和决心。所有这些,对一个海军的缔造者之一来说,无疑是莫大的安慰,莫大的光荣,也是莫大的鼓励和鞭策。

    毛泽东朝康志强笑了笑,满意地点了点头,并要求:“你作为政治部主任,不仅自己要有为之奋斗的决心、信心乃至牺牲精神,还应以身作则,坚持原则,密切联系群众,善于调查研究,通过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业务建设、作风建设,使全体官兵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政治思想觉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充分的战斗力。”

    “是,我决不辜负主席的期望。”康志强坚定地表态。

    “我感觉放心了。”这就是毛泽东在此次视察后,对海军的评价。

    随后,海军将毛泽东的题词印刷、分发到各单位,有的单位还将题词刻在了石碑上。

    其实,毛泽东的教导已经深深铭刻在康志强的心里,让他久久不能平静。

    组建海军,

    “旱鸭子”成了水上将军

    对海军建设的重要性,毛泽东早有深刻认识。他在1944年就指出:“日本人被赶走以后,要看好我们国家的东、南大门,就要建立一支我们自己的海军。从现在起,我们就要研究海防、岸防的问题。”他还多次强调:“从1840年到今天,100多年了,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是从海上打进来的。中国一败再败,屡次吃亏,割地赔款,就在于政府腐败,没有一支像样的海军,没有海防。”1949年1月,鉴于组建海军的条件逐渐具备,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中明确规定:“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及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于是,1949年4月23日,新中国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成立,司令部设在南京,由原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委,组建工作随后陆续展开。

    1949年8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二十一军政治委员的康志强奉命从温州来到南京。“目前有四项工作急需人,一是到第二十军任政治委员,二是到华东军区政治部任组织部长,三是到华东军区海军任政治部主任,四是到党校任校长。你可以考虑一下到哪去。”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唐亮提出。

    康志强很快联想到,日本侵略者是先从塘沽、上海、厦门、深圳等地登陆,对中国本土发起全面进攻,后又经海路把中国资源劫运到日本本土。国民党政府机构及其残余势力,也是靠海上武装力量和美国海军的支持才得以撤到台湾,并占据东南沿海许多大小岛屿,且企图以台湾为基地,以金马等岛为前哨,封锁航道,袭扰窜犯,伺机反攻。严峻的海防形势,已迫切需要一个能在海上执行作战和保障任务的海军。从来不被困难吓倒、敢于挑战的康志强坚定地说道:“我去海军!”“海军可是个新军种哟。”“我愿意学些新东西!”“好,有志气,祝贺你!”唐亮紧紧握住了康志强的手。

    于是,康志强就任华东军区海军政治部主任,开始了建设海军的艰苦历程。

    康志强面临着刻苦学习、迅速掌握海军知识和技术的严峻考验。为使自己不当“外行主任”,他登上一艘艘舰艇,从舰首走到舰尾,从舰面下到舱里,察看航海、轮机、火炮、帆缆等每一个战位,走遍会议室、水兵舱、伙房、弹药库等每一个舱室,且走到哪里问到哪里,把航海兵、轮机兵、帆缆兵、炮手、炊事员都当作老师。因自己是“旱鸭子”,为学游泳,康志强让战士们教,随战士们远航,慢慢提高自己的水性,也慢慢克服晕船等生理困难。他还想方设法学习各种书本上的海军知识,虚心向苏联专家、国民党海军投诚人员请教。

    康志强认为,要想使海军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就必须“从长期建设着眼,由当前情况出发,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富有攻防能力的、轻型海上战斗力量。首先组织和发展现有力量,在现有力量的基础上,以发展鱼雷快艇、潜水艇和海空军等新的力量,逐步建设一支坚强的国家海军。”即兼顾需要和可能、现实和长远、战略防御与战术进攻。这一构想,对海军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也奠定了其坚实的思想基础。

    为此,康志强着重抓了“人”和“舰”两件事。

    康志强通过调研发现,当时海军的3万多名指战员主要来自陆军,约占六分之五,且整个指战员队伍中有很多是原国民党战士或海军起义、投诚人员。为充分发挥各种人员的作用,调动各自的积极性、创造性,他以毛泽东于1949年10月在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报告中关于建立海军必须“以解放军为基础”的具体指示为基础,认为应当“以解放军为基础,团结改造原海军人员”为原则建军。经过大家反复讨论修改,形成了共识:“在我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以工农为骨干,以解放军为基础,吸收大量的革命青年和青年知识分子,争取团结和改造原海军人员,建设人民的海军。”据此,华东军区海军在舰艇配备时,确定了三比一或四比一的分配方案,即一艘舰艇上,陆军为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原海军人员为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舰艇设党支部,配备政治委员,重大问题的决定权属于政治委员,航行操作训练等行政和技术性的工作由舰长、艇长决定。

    由于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非常缺乏,而海军是一个技术高度复杂的军种,可海军工程部门总共只有10多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如果按部就班地招收学员学习培养,显然不能在短期内从根本上改变状况。康志强认为,原国民党海军投诚、起义人员中,绝大多数人有着不同程度的爱国精神和进步思想,且文化高、懂技术,通过团结改造,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海军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于是,在“凡曾在国民党海军服务,不论脱离迟早,不论官佐士兵或阶级高低,不论航海、轮机、制造、枪炮、通讯、测量、军需、医务,或其他行政人员,均可前来登记”的原则下,原国民党第二舰队参谋欧阳晋、戴熙愉、轮机长阙晓钟,“惠安”舰舰长吴建安,“永绥”舰舰长邵仑,“江犀”舰舰长张家宝,“美盛”舰舰长易方元,“联光”舰舰长郭秉衡,“楚同”舰舰长李宝英,“太原”舰舰长陈务笃,“吉安”舰舰长宋继宏,“安东”舰舰长韩廷枫,第一机动艇队队长张汝栖等等,都来到人民海军的行列中,形成了一支相当可观的技术队伍。

    紧接着,康志强着手狠抓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协调对原国民党人员进行集训、整顿,好的留下来,坏的清出去,实现了部队组织严密,行动一致。

    当时,我军共俘获舰船183艘,4万多吨;接收各地招商局等单位的中小船只169艘,6万多吨;打捞沉船6艘,1715吨;在香港购买旧船48艘,2.5万吨。这些舰船大多性能落后,陈旧不堪。康志强根据“修旧利废,因陋就简,积小为大”的方针,和其他领导一起,组织各方面力量积极进行改装抢修。到1949年10月底,如期完成16艘炮舰、护卫舰的改装和抢修,并立即投入第二批舰船的打捞、改装和抢修,一次次创造了舰艇修理史上的奇迹。在纪念海军诞生一周年的大会上,这批修复和改装好的舰艇被列入战斗序列,分编成3个舰队,并举行了命名典礼。它们连同向国外购买的一些舰艇,一时各种大小新旧舰船齐集,同志们都戏谑地称之为“特混舰队”。康志强看着这些简陋但足以担负起近海防卫任务的设备,感慨万千:“这支‘特混舰队’虽然落后,但这是我们华东海军的全部家当,是组建新中国海军的基础,将来我们一定会有全新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装备。作为光荣的海军战士,大家一定要爱舰爱海,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保卫海防的光荣重任!”

    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正式成立,康志强被任命为华东军区海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他已经和海军一起走过了初创阶段的艰难历程。

    老骥伏枥,

    为建设海军呕心沥血

    在毛泽东为海军题词之后,康志强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忘我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斗志,全身心地投入到海军建设上。

    为培养海军专业人才,党中央根据康志强在政治、业务上的突出表现,于1963年底将康志强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院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从此,这位旧社会的放牛娃开始了教书育人的新生活。

    海军学院是海军最高学府,当时主要担负培养海军中高级指挥干部、海军军以上机关参谋的任务。“要教好人家,首先自己得有水平。”康志强一开始便把自己定位为学生。他常常抽空去看别人讲课,以掌握要领、吸取精华。并常与学员在一起,增进了解,互通需求,共同摸索最佳教学方案。他还往往最早进资料室、阅览室,最晚回寝室,没有日夜,不分寒暑。大家劝他注意身体,他却笑呵呵地回答:“打仗我行,读书你们行,还请多多关照哟。我也应当笨鸟先飞哟。”在他的感召下,学院出现了教员认真教授,学员尊重教员,互相帮助,刻苦学习的可喜局面。康志强还结合自己在海军部队时了解的情况,组织大家编写了一批关于舰艇、各种武器装备基本原理、操作规章要求等基本知识的小册子,印发给一线部队学习,以便尽快掌握。

    康志强从来没有以将军、领导自居,不仅谢绝了学院给予的一切照顾,而且一直把自己置身为普通的教员。他非常关心教师们的生活,看到教师住房紧缺,有的甚至二三个人挤一个小房间,便组织修建了10栋新楼。他自己却坚持吃食堂,住旧房。

    康志强认为,海军是一个技术密集、非常复杂的军种,建设海军需要大量具有多学科知识的人才,抓好干部培养,重视知识和人才,是海军建设的关键。这实际上也成了海军学院的办校方针和方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康志强在海军学院一干就是12年。期间,他究竟培养了多少“树木”,输送了多少人才,研究出多少成果,已经很难用数字来衡量了。

    1975年8月,康志强调任北海舰队第一副政治委员、党委书记,随后继任北海舰队政治委员。

    康志强根据中国海军一直只能在码头附近训练演习,无法远航训练的实际,而国际形势的发展又迫切需要海军具备远航能力,在总结其担任东海舰队政治委员时率舰艇配合解放嵊泗列岛、舟山群岛、上下大陈岛等岛屿经验的基础上,狠抓了海军的远航训练。

    经过详细周密的计划和大量的准备工作,1979年末,康志强决定并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远航作战训练。舰队由青岛港出发,经连云港、舟山到东海舰队防区一带,与东海舰队配合,进行空中、水面、水下联合训练。并根据现代海战的特点,出动重型轰炸机、地对舰导弹、岸炮部队进行大规模外海联合演习。回到青岛港略作休整后,又在旅顺、海洋岛进行综合演习。整个过程中,康志强不顾年老、身体多病,一直随舰指挥,直至历时44天、航程近万里的远海联合训练演习胜利结束。此时,康志强的双鬓又增添了许多白发,体重也下降了10多斤。

    这次训练,使中国海军从码头近海走向了远海,打破了中国海军不能远航的怪论,也使部队初步掌握了远航训练作战经验,为日后执行远航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此,时年68岁的康志强受到邓小平、胡耀邦的接见、肯定、嘉奖。

    在此基础上,海军得到了迅猛发展。水面舰艇开始逐渐全面向电子化、导弹化、自动化方向前进,拥有了国产的导弹护卫舰、导弹驱逐舰。作战武器从以火炮、鱼雷为主,演变成以导弹、火箭为主;通信设备由近岸发展到长短波覆盖全球,随时随地能与舰船通话;航海仪器由原始的罗经和六分仪,发展到卫星导航系统;后勤补给由近岸发展到远洋补给船队;不仅有相当规模的常规潜艇,而且有了导弹核潜艇,水下战斗力迅速增强;海军航空兵也由单一机种,发展成为轰炸、歼击、强击、水上飞机等机种,能发射各种导弹,成为一支机动性、突击性比较强的有生力量。

    1981年夏,康志强被任命为海军副政治委员。此后,海军也走向了深水远洋,太平洋、印度洋、南冰洋都记录了海军的光辉航迹。

    ——1980年5月,一支由导弹驱逐舰、远洋救生船、远洋油水补给船、远洋科学测量船等18艘舰船组成的特混编队,穿岛链,过赤道,进入南太平洋,胜利完成配合我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发射试验任务。

    ——1982年10月,我国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标志着海军的武器装备发生质的飞跃。

    ——1984年11月,由国家海洋局“向阳红10”号和海军远洋打捞救生船组成的我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航程四万余里,首次对南冰洋进行了多学科考察,建成了我国第一个科学考察基地——长城站。

    ……

    面对这一切,外国评论家说:“这是中国海军走向深水、提高远海作战能力的标志!”“中国海军开始由黄水走向蓝水了!”

    至此,毛泽东“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目标终于实现,旧中国百年来有海无防的屈辱史终于被永远结束。

    1986年12月12日,为建设海军呕心沥血的康志强在北京与世长辞,终年74岁。邓小平、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杨尚昆、秦基伟、陈丕显、王平、黄火青、黄克诚、肖劲光、何长工、韦国清、彭冲、邓兆祥等同志以及中央军委、国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和海军以及康志强的家乡人民赠送了花圈。

    相关热词搜索:旱鸭子水上将军康志强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