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如何保护好文物] 怎么保护好肾功能

    [如何保护好文物] 怎么保护好肾功能

    时间:2019-01-28 17:50:1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一、文物保护的现状      1、文物流失严重   一是群众对文物认识不清。由于大多数的人群对文物这个概念模糊不清,在我国一些早年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几乎或多或少都有文物,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哪些应该归为文物,无意识地破坏,导致文物毁灭。二是安全防范系统不到位,使非法交易诱发的盗掘古墓葬、盗窃等活动屡禁不止,造成无数文物被破坏和肢解,各类文物流失海外或被个人非法占有。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约有50%的古墓都曾被盗掘,且被盗的都是相对较大的古墓。三是公安、派出所知法犯法,造成文物流失。由于当地文物管理部门没有执法资格,遇到盗墓现象一般都是由公安、派出所出面处理,可是,一些执法机构不够重视,有的知道所在地有人在盗墓要么听之任之,要么就是抓住了,也是问问情况,罚罚款就放了,更甚者有的人把调查盗墓,的动机作为给其机构创收的目的,有的人没收的文物也不交与文物部门进入国库。
      
      2、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一是挖掘程序存在弊端,使得大量文物流失。由于市、县都没有挖掘文物的资格,当在建设过程中发现有出土文物时,按程序是发现文物的群众报村委会,村委会再报乡镇、乡镇报县、县报市、市报省,省级再下批文同意挖掘,这样的程序下来最快也得一个月。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一般情况是所发现的文物都会被不法分子盗走,加之出土文物大多都在野外,不具备24小时看守条件。二是惩、奖措施不科学,使得大量文物流失。谁发现文物谁负责出钱挖掘这个规定不合理,比如:一个施工队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文物,按规定得由施工队出钱挖掘,这样一来,有的施工队发现了文物,也不愿意上报,要么让当地老百姓瓜分,要么就地掩埋,要么占为己有,因为一怕出钱挖掘,二怕延误工期。
      
      3、经费短缺困扰文物的保护
      长期以来,经费短缺一直是困扰文物科学保护与有效利用工作的一大难题。一些地方由于经费短缺,一是文物库房和办公条件简陋,没有高科技的文物消毒、修复、清洗等设备设施,文物的自然损毁难以有效控制,文物修复难以及时进行,文物安全隐患无法及时排除。二是文物利用环境简陋,陈列馆、文物陈列展柜没有恒温恒湿设备,没有安装低照度的防紫外线的灯光,文物陈列以后光害难以消除。许多大型的高科技文物保护设备设施不能购买、文物保护措施不能及时落实,一些文物出土时光亮新鲜,但出土后由于缺乏科学的保护措施,保护条件差,使文物迅速氧化变色、变质、变形,一些珍贵的文物出来后几分钟就是一片灰了,造成了不可估量且无法挽回的损失。
      
      4、专业人员缺乏制约文物保护
      一是人才队伍的严重匮乏,大量考古遗迹、遗物出土,使有限的技术人员应接不暇,导致非科学的修复、发掘造成文物毁损的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之环境恶化、自然侵蚀和突发灾害,因而丢失历史信息,损坏了文物的价值。其次是有的单位文物工作队伍人员流动比较频繁,有的文保单位的领导也是外行,文物保管员随时变动,几乎每年在这个岗位上的都是新手,根本不懂得如何保护和利用文物。频繁换人给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使这一岗位始终缺乏高素质、专业型人才,文物科目不能及时整理、文物修复成为空白、文物研究环节薄弱、文物宣传力度不强,长期缺乏必要的文物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和深造,加之有的人缺乏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自觉性,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新形势。
      
      5、城市化进程加快对文物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文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破坏文物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借“旧城改造”的名义,违反国家有关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法律规定,对历史文化名城大肆拆毁,致使国家文物遭到无法挽回的损失。如今不少城市采用类似的技术,追求大规模的建筑群、大量的建筑物,导致城市面貌千篇一律,而这种单一面貌的文化正在吞噬以历史城镇、历史街区、古老建筑为标志的城市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有的城市为了追求提高宝贵的城市用地的使用率,使土地增值,不惜在文物密集的区域进行开发。有的地方为了满足现代城市中高速、便捷的机动交通的需要,改变历史城市的格局和风貌,甚至直接拆除或迁移文物。同时,许多历史文化名村、古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二、解决的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不断向公众灌输有关文物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并且介绍保护文物的先进经验和惨痛教训。当地可根据自己的特色,着重强调和介绍本地文物的情况,不断培养公众参与的兴趣。建议在小学、中学的教材中多编入一些介绍我国文物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从小保护文物的观念。亦可考虑用多种手段加强宣传,例如发行关于文物的纪念邮票、电话卡,出版地图册和各地文物地图等等。要使公众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观念,树立保护文物的主人翁意识,要真正关心文物的历史及其内容,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保护常识,能够自觉保护文物,然后把这种意识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让公众了解历史文物遭破坏和受保护的现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增强保护文物的责任感,真正发挥其监督作用,让政府的职能与公众的力量融合起来,对于一切对文物的破坏活动和对文物有重大潜在危险的活动,公众有权利更有义务向相关部门进行检举和控告。对有重要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要进行奖励,以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二是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坚决杜绝知法犯法的行为。县委、政府,要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乡镇每年政府的工作目标之中,要根据被盗文物的数量和规模以及其价值扣除其年终考核的分数,与其他工作一样进行奖惩,损失严重者对其地方官员要进行处罚。尤其是个别公安、派出所等执法机构以打击文物为幌子,其实质是谋取私利的严重违规行为要严加惩处。
      
      2、切实加大文物保护与利用科技的经费投入
      首先,要加大自身经费投入,加强文物保护与利用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其次,要积极争取各级机构对文物保护与利用给予政策和经费倾斜。第三,要争取多途径拓展经费来源,如及时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项目的经费申报,通过抓保护项目中关键技术的应用,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持;在某些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方面,吸纳社会资金和社会研究力量;运用专利技术、成熟技术的推广,获取研究经费,实现滚动式发展。
      
      3、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文物的保护
      一是省一级应该将挖掘权力下放到市、县一级文物管理部门,一旦发现文物,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挖掘、清理归库,以免被不法分子盗走。二是对施工队在施工之前要进行文物法律知识的宣传,让他们有自觉保护文物的责任和意识,对于提供信息和举报人员应该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三是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提高文物工作者业务能力。各县文物工作者并不 是很多,大多数县都只有五个左右,省一级应该每年定时对基层所有的文物工作者进行业务知识培训,至少不得低于两次。通过培训、学习和深造,让他们懂得发掘、辨别、修复、保管、分类、文物帐目的整理、文物研究等专业知识,从而提高文物工作者的业务素质,让各地都有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四是杜绝人员流动。一方面是组织人事部门和上一级主管部门不得擅自变动文物管理工作岗位上的人员,在新进的人员中也应考虑吸收具有专业学历的受过文物知识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员;另一方面是提高文物专业人员的工资待遇,优化文物工作者的工作环境,让文物工作者自愿留下来,特别是要留住那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科学的理论知识相结合的优秀人才。
      
      4、使用科学的方法保护文物
      一是重新规划库房布局。辟出一块存放书画、文献、金属类等对温湿度要求特别高的文物专库进行恒温恒湿建设。由于书画、文献类属于有机质文物,金属类属于无机质,而有机质与无机质文物对温湿度的要求不一,因此恒温恒湿库房应该规划成两个区域,一个为书画、文献类专库,一个为金属类专库,以达到温湿度的分别控制。二是加强库房的密闭性能。书、画、文献类文物需要在一个恒温恒湿的环境中保存,因此恒温恒湿专库在保温环保上的要求特别高,四周墙体、地面、顶部以及专库门在制作上采用隔热、保温效果比较好的材质。三是影响文物保存环境除了温湿度外,光照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文物的保存环境,因此在原有库房内的一般日光灯更换为能防紫外线、低照度的日光灯,解决藏品保存环境对光源的要求。四是根据文物保护原则以及文物书画柜的特殊要求,选择优质更好的材料起到防潮、防蛀、防霉的作用,也避免化工原料释放出甲醛、苯、氨等有害气体影响文物,为防止有害气体的残留部分影响文物,在橱柜中一定要放入活性炭来吸附。
      
      5、把城市建设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
      保护文物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一是不可过度开发,文物遗迹所承受的参观能力是有限定的,超过了这个能力,文物肯定会有所损毁,这种损毁可能是微小的,是不易察觉的,但等到你发现它的时候,恐怕已失去了补救的可能。二是在维修扩建文物古迹时,应保持它的原汁原貌,不可轻易加入现代的元素,最好是能做到“修旧如旧”。三是对拿不准的古镇、古村、古街、古建筑应暂不拆除。许多偏远的地方,尤其是山区农村,古镇、古村、古街、古建筑,虽然不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却也是历史文化遗产,有相当高的价值,待专家论证后再根据情况处理。
      总之,把科学的理论与技术运用到文物管理中,指导我们的文物保护工作。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用科学的理论体系和创新意识把我们祖先留下的珍贵文物保护和抢救好,使文物资源得到持久永续的保护和传承。
      
      (作者简介:范国容(1969-)女,大学本科,中共党员。射洪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

    相关热词搜索:文物保护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