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建立健全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_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建立健全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_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时间:2019-01-28 17:52:5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建立健全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举措。在促进高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进程中,要调动高校内外各方面力量,整合资源,建立健全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长效机制,并使其作用得到最佳发挥。
      【关键词】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并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1]。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已成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高校党建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系到高校党委在学校改革发展中领导作用的发挥,影响到学校的科学发展。
      一、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基本内涵
      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体现的是一种以师生员工党员为主体的基层党组织制度运作要求。要求我们采取积极措施,关怀党员的发展成长,关心党员的生活,激励他们的工作学习激情,保障他们的基本权利,使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发挥教职工党员在学校工作中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作用,促成学生党员“成长、成人、成功、成才”,促进广大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
      建立健全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应遵循坚持普遍关爱与重点帮助相结合、精神激励与物质帮扶相结合、保障享受权利与督促履行义务相结合、关怀帮扶党员与关怀帮扶群众相结合的基本原则[2]。
      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对象是学校全体党员,每名党员都需要党组织的关怀关心,只是因工作学习、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而有不同的侧重点。我们应从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高度,着眼于学校全体党员的需求,坚持做到知党员所想、解党员所难、帮党员所需,在党内营造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浓厚氛围,使广大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使党员在党组织的关爱中不断增强相互激励、关怀、帮扶的意识,进而激发工作学习的热情,获得为学校发展、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巨大动力。
      二、建立健全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重要性
      1、建立健全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高校又好又快的迫切需要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离不开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根本保证。高校教师党员主要处于教学、教辅单位一线,承担着教育教学、育人育才的重任,学生党员是受教育者,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高校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理顺学校党委、党总支和党支部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协调好党员干部、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之间的关系,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统筹资源,采取针对性强的激励、关怀、帮扶措施,以凝聚人心、激发动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高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2、建立健全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高校发展党内民主,促进基层党组织内部和谐的要求
      十七大明确指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需要高校党组织在工作中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落实广大师生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推进党务公开,及时将学校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教学科研与师资队伍建设、干部选拔任用,财务运行状况等通过校园网、公告栏等媒体公布,让广大师生党员了解学校中心工作、发展重点和发展情况。实践充分表明,只有尊重和体现广大师生党员的意愿,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师生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实现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之间的良性沟通,实现师生党员间的交流互动,真正实现党员主体地位上的对等,实现激励出动力,关怀出亲和力,帮扶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发扬民主、实现党内和谐的基础上,促进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内部和谐。
      3、建立健全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实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
      学校党委要关心、支持各党总支和党支部建设,要明确职责、协同合作、形成合力,形成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保证党组织在学校发展中的坚强领导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党员的发展,坚持“早发现、早教育、早培养”,努力把党员教育和管理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紧密围绕学校建设发展的关键问题、关键环节,抓准切入点,精心设计,突出学校特色,围绕“四成教育”,提高学生党员社会实践能力;围绕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在学校关键时刻、重大活动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关注广大党员所关心的重要热点问题,关心党员的生活,尤其是困难党员的生活,使困难党员的自尊和归属感、集体荣誉感得到保障。采取必要措施激发教师党员的工作热情,调动学生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实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组织坚强有力、党员作用突出、工作得到促进、师生员工满意”总体目标顺利实现[3]。
      4、建立健全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解决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设现状的需要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促进党的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工作实践上,存在着认识上的片面化和工作上的简单化等问题,譬如,在工作对象上,往往只关注部分困难党员,忽视其他党员,缺乏全面性;在工作内容上,往往重生活帮扶,轻政治激励和思想关怀,缺乏系统性;在工作方法上,往往重季节性的给钱给物解燃眉之急,轻常态化帮扶,缺乏长效机制等等。
      三、建立健全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具体措施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激励、关怀、帮扶统一起来,努力建立系统的、多元的、长效的激励保障、人文关怀、党内帮扶工作机制。
      1、以激发和调动党员工作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健全完善高校党内激励机制
      一是政治激励。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推行党务公开、校务公开,保障广大师生党员的知情权。加大对党员干部的培养、锻炼和使用,完善公平、公开、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从制度上保证优秀党员脱颖而出,营造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许多高校通过公开选拔干部、挂职锻炼、组织调学等形式促进了广大党员干部更新知识,开拓视野,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政治权利的保障,使其感到自己在精神上有归属感、工作上有使命感、政治上有荣誉感。二是物质激励。结合日常考勤、年度考核、综合考核等对党员干部实行效绩考评,把党员干部的工作成绩明明白白地放在组织桌面上,奖优罚劣,对于工作突出、成绩优异的党员给予物质奖励,把组织职责与个人利益挂起钩来。积极为党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切实为师生党员解决实际问题,让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自己在得到组织关爱的同时,勇于承担责任,充分调动其工作学习积极性。三是精神激励。高校党组织要通过表彰大会、校报、宣传栏等大力开展宣传、学习典型活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加强党员干部的人格培养。要结合实际建立完善党内表彰奖励制度,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开展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评选活动,在每年“七一”或年终集中对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奖励,使广大党员干部从中受到精神教育和精神熏陶,激励工作学习激情。
      2、以做实事、聚人心为着力点,健全完善高校党内关怀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走访慰问机制。定期探访师生党员,建立“五必访”制度,即党员生病、住院必访;思想波动时必访;工作、生活、学习中有重大困难必访;流动党员外出返家时必访;党员无故不交纳党费或不过组织生活必访,了解党员的困难和思想动态,帮助党员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和思想疙瘩,减轻思想压力,使党员切身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健全完善困难党员定期慰问制度,明确慰问对象、慰问方式及慰问物资发放标准,在每年“七一”和“双节”,组织部门及相关单位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进行慰问,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达到聚人心、谋发展的作用。二是建立政治关怀机制。在每年“七一”建党纪念日,组织新党员进行入党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召开座谈会,展示学校发展成果等实践活动,增强党员加快学校发展的信心。学校党委、党总支要真情关怀爱护基层党务工作者,建立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在业务培训、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和评选先进等方面,充分考虑他们的具体情况、合理要求和实际贡献,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三是建立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员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学习培训、“三会一课”等党员教育管理制度,通过开展培训学习、网上党校、读书演讲、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分类别、有计划地抓好党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党员自我发展能力。
      3、以促发展、增信心为落脚点,健全完善高校党内帮扶机制
      一是建立困难党员登记制度和结对帮扶机制。结合高校党内年报统计,建立党员统计台帐,特别是对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要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工作,并分类建立统计台帐,为党内开展结对帮扶提供准确的信息,确保困难党员、老党员始终处在组织的关爱之中。开展党员干部帮扶困难党员、老党员活动,将帮扶工作与干部年终考核、提拔晋升任用相结合,建立党内帮扶工作责任机制、结对联系机制,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二是建立党员分类帮扶机制。通过分类建立困难党员、流动党员、老党员信息,针对困难党员、流动党员、老党员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对困难党员要从生活救助方面给予帮扶;对于流动党员要从思想上和生活上给予帮扶;对老党员要从精神上给予帮扶,使党员坚定信念、树立信心,不断增强发展的能力和本领。三是建立资金帮扶机制。应把帮扶的侧重点放在“扶”上,在授“鱼”的同时侧重于授“渔”。以自身“造血”来摆脱党员的困难,以困难党员自身“造血”来结束党组织的临时“输血”。采取“党费提一点,党组织支持一点,党员捐一点”的办法筹措困难党员帮扶基金,用于补助困难党员和老党员,设立专门账户,实行专人管理、定时审计、救助公示制度。
      4、坚持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三者的有机统一
      应把政治上的关怀放在首位,不断增强党员的党员意识、民主意识和主体意识,认真落实《党章》赋予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等各项民主权利,使广大师生党员时刻感到是党组织中平等的一员,是学校改革发展的主力军,让党员在基层党组织生活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应以工作学习上的激励为主旨,把广大师生党员最广泛地组织到加快学校建设、实现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实践中来,实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促进整个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应以生活上的帮扶为重点,切实保障和维护好广大师生党员的切身利益。学校基层党组织应重视调整基层党组织内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内部利益整合,努力化解由利益差异所带来的思想认识差异,通过切实做好帮扶困难党员工作,努力营造团结、统一、平等、和谐的党内环境,增强党的凝聚力。
      建立健全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真正重视、关怀、爱护党员,帮扶困难党员,让困难党员、老党员等感受到党的温暖,推动“以激励为核心、关怀为宗旨、帮扶为途径”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和谐建设新机制,形成基层党组织内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新局面,使党员在学校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七大报告,2007-10-15.
      [2]刘云峰.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思考[OL].洛南党建,2008-4-14.
      [3]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教党〔2007〕11号,2007-5-25.
      
      作者简介:张万茂(1975-),安徽明光人,硕士。

    相关热词搜索:帮扶党内建立健全激励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