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地方院团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_文化产业管理就业职位

    地方院团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_文化产业管理就业职位

    时间:2019-01-28 17:54:0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发展文化产业,是剧院文化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和主攻方向。它具有支撑、引导、提升与促进剧院文化事业的功能。目前,我国剧院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形成了一定的实力,呈现了较好的前景。但要想再获得突破性进展,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把握住自己的特色优势,扬长避短,确定符合各地院团自身发展的正确思路。
      首先,要明确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以其特殊的力量和特有的方式使文化既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精神引导,又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直接构体。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既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联系,又互有明显的区别。前者带有浓厚的公益性色彩,以实现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为主;后者以批量生产创造文化产品和提供服务为主要特征,以市场营销为手段,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长期以来,院团中存在着重创作、轻演出,重艺术、轻市场,重内部管理、轻外部营销的倾向。创作一部戏,演出几天就放起来,坐等着人家找上门,演出比较零散。这种情况尤为严重。
      近年来,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中国国家话剧院就按照“国家扶持、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原则,不断探索国有艺术院团与市场接轨的经营管理模式,进一步探索艺术生产的新措施,逐步建立起以演出季为演出平台、以制作人为艺术生产中心的市场机制来发展文化产业。比如中国国家话剧院从2009年开始推出“国话之春”和“国话之秋”演出季,院团有计划地生产,观众有目标地观演,形成了规模效应。面向市场,集中包装,力求将精品话剧作品做到长时段、多剧目、多场次、多场点的演出形式。这种演出季制度改变了原先剧院演出与排练的失衡状态,使剧院的演出运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前观众看的是剧目的牌子,而现在打出的是国话的品牌,经过两届演出季的成功举办,演出季效果逐步显现,剧院出现了红红火火的创作局面,收获了一批如《这是最后的斗争》、《向上走,向下走》、《红玫瑰与白玫瑰》、《都市�人》、《恋爱的犀牛》等多部好戏。
      目前,国家话剧院有固定的主要制作人,他们都有很好的演出业绩和丰富的市场经验。剧院要求,从剧本的确定、演员的挑选,到道具的增减,制作人都要参与其中。对剧院投入成本的回报率是考核制作人的最主要指标,这就要求他们要有经营意识、管理意识。中国国家话剧院作为国家级的艺术院团,其作品应达到引领时代精神的高度。因此,制作人不仅要能看准市场,还要有一定的艺术理想。只要是具备了一定艺术水准、反映观众消费需求的剧目,肯定会有市场。
      演出需要宣传推广,剧院在演出策划中心设立了专门的营销总监和宣传总监,通过培育自己的市场推广队伍来配合演出,以降低成本。
      国家话剧院还充分发挥自身的演员资源优势,先后推出李雪健、刘烨、秦海璐、刘洋等知名演员作为演出季的形象代言人,利用明星阵容提升观众对国家话剧院演出季的关注度和认知度。在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宣传渠道的同时,还尝试网络、手机wAP等新兴媒体的开发与运用。此外,还建立中国国家话剧院新浪官方网站,与网络运营商合作搭建国话手机平台等一系列新媒体宣传方式,建立起了视频、网络、手机三屏合一的立体化品牌宣传模式,并推出国家话剧院票务网上订票等功能,实现了自主营销的新模式,回避了原有票务营销中代理消耗与结算滞后的弊病,给观众也带来了方便快捷。
      我们知道,任何产品在生产前是需要强有力的生产基础的。现阶段,戏剧处于萧条、沉寂期,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这就要适应演出市场,以市场为导向来生产和提供文化产品服务,出奇制胜。成功的发展文化产业的还有陕西省,2009年八月,陕西省剧协为西北五省区梅花奖获得者办了一个提高培训班,我作为青海省剧协会员有幸参加了那次培训。期间,不仅提高了专业理论知识,还进行了多次的实地考察。陕西省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遗存,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堪称“文化金矿”,陕西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说是得天独厚、潜力无限。造就了陕西的文化旅游业、演艺影视业、文化出版业、美术工艺品业,以及文教科技行业等在全国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陕西的文化产业有着非凡的表现。
      曾经享有盛名的西安易俗社、秦腔一团和五一剧团等秦腔剧团,由于机制体制等原因,人浮于事,一年几乎排不了一场戏。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西安易俗大剧院虽经重新修建但依然显得冷冷清清,人气不旺。秦腔这一剧种面临演出越来越少、演员和观众大量流失的尴尬局面。在当时,演职员的生存都成了很大的问题,更何谈去做文化事业。2005年,在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精神的指引下,西安市将易俗社、秦腔一团、秦腔二团和五一剧团四团合一,组建成立了西安秦腔剧院,除将原有的570多人精简到300人外,大胆尝试,将西安秦腔剧院交由西安曲江文化投资集团全资控股,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走出戏曲产业化的路子。大型秦腔交响诗画《梦回长安》就是秦腔剧团转化机制,走向市场的一种积极探索。
      2008年初,曲江新区文化产业投资集团依托多年来开拓旅游市场的成熟经验和稳定客源,指导秦腔剧院将传统秦腔艺术与现代交响乐及高科技相结合,抽调100多名演员,创作排演了大型秦腔交响诗画《梦回长安》。如今,到过西安的每一位游客每晚8点都可以看到秦腔诗画《梦回长安》。据了解,该剧年收入约2000万元。《梦回长安》的成功演出,为推动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和经济基础。不仅使秦腔艺术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增强了西安秦腔剧院广大员工走向市场的信心和勇气。
      故,要想繁荣剧院文化产业,保持一定的后劲,人才是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外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剧烈的碰撞,并使之相互渗透、相互推进,呈现出迅速发展的形势,这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和培养艺术、管理、经营方面的人才。在人才使用方面由于各地情况不同,首先应立足当地,最大限度激发当地院团员工的创造热情,同时有计划地培养编导来加强院团的策划、创编能力。
      国家话剧院和西安秦腔剧院就是很好的例子。院团不管是生产话剧、京剧、地方戏曲或是民族歌舞,都是要有前期的精心策划和创作的。有了好的创意、策划、编剧,才可能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导演和演员才能更好的进行二度创作。
      目前我国在儿童剧方面的创编人员极少,而我国有3.67亿未成年人。我们不能失去这一巨大的演出市场。儿童戏剧创作拥有非常广阔的天地,可大有作为。我们应脱离儿童剧本身的局限,从全社会的角度审视和思考儿童艺术的创作、生产。这就要求编导在儿童戏剧方面,应思路敏锐,眼界开阔,创新思维,再造事业。
      在创编上,要力求创新,把已有的传统民族文化的优秀部分加以整理发掘并发扬光大。在继承的基 础上,广泛汲取老一辈优秀文明成果,不断为传统民族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与活力,使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继承、创新的同时,必须加强对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要在保护的同时进行可持续性开发,形成保护与开发并举、以保护为重的良好态势。要想使各地院团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必须牢牢把握住特色文化产品。
      产品生产出后,营销人员就要发挥他们的职能,将产品投放到市场上去,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将产品推向市场是一个复杂的经营过程,因此我们应借鉴外地成功的经验成立设置专门的经营部门和经纪人,将业绩与收益紧密挂钩,提高文艺作品的市场化能力,把我们的作品以最快捷的方式走向当地乃至于全国的文化市场。
      在形成了以上一套有机的产业链之后,我们还应以放射状拓展其他相关的文化产业。比如,儿童戏剧未来的发展绝对不仅仅是演出一个儿童剧而已,而是做一个儿童的系列。一是创作儿童剧精品;二是制作开发课本剧;三是继续打造儿童文化作品的衍生产品。
      据相关报道,仅包括动画片、漫画书及其衍生品在内的中国动漫产业就将达到每年200亿元的规模。当国外的卡通片牢固吸引了儿童视线的时候,当孩子们的手里把玩着舶来玩具的时候,我们不仅丧失了一个庞大的文化市场,传统文化资源也在慢慢流失。所以,在大力做好儿童剧这个主业的基础上,还应围绕主线放射发展,逐渐形成更庞大的产业链条,其产品可涉及戏剧、影视、音乐、游戏、卡通制品、玩具等。艺术产品的销售空间也将不仅仅局限于剧场和舞台,而会扩展到社会各个层面,占领少年儿童精神文化生活的大空间、大阵地。
      另外,在各地院团原有舞美中心的基础上扩大经营范围。形成以舞台灯光设备租赁、舞台美术、灯光、音响设计、制作和大中型文艺表演策划、组织实施的专业文化公司。公司应以“弘扬当地文化传统、开拓当地文化产业”为理念,依靠当地源远流长的文化资源优势,致力于发展文化的战略思路,力求以最强的专业技术力量和最完美的艺术创新手段,构建一道发展文化产业的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在演出方面:可承接省、市内外大型文艺演出的策划、实施、舞美灯光、音响的设计和制作。在工程方面:承接剧场舞台、展示中心、博物馆、游乐场所?(歌舞厅等)、建筑装演的策划、设计和制作安装施工。在开发方面:承接艺术照明、音响、舞台机械、特技效果及多媒体计算机控制系统等高新技术的设计,制作和技术开发以及演出设备的改造等等。在租赁方面:出租一流的舞美灯光音响设备、影视服装、布景的经营等等。以优质的文化服务为人们提供一个陶冶情操、放飞心情、畅想未来的文化艺术空间
      一件艺术作品饱含着艺术家创作的灵性,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潜在的心灵沟通和互动的关系。因此,在文化产品经营中必须把满足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广大群众的精神境界放在首位,这也是全社会对所有文化单位的必然要求。这也将是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呈良性循环的态势。
      总而言之,发展文化产业就需建立从作品的创作到形成成熟作品,并以市场化手段将作品推向市场,同时紧密跟踪开发衍生产品,利用各地自身优势推动多元化经营,从而有效地建立文化产业的产业链,以科学的管理推动产业链的有效运转是建立和推动地方院团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方向。

    相关热词搜索:发展方向文化产业地方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