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一群震撼世界的中国军人一部激荡心灵的时代杰作用生命和至爱谱就的感人至深的主旋律作品]血性,新时代军人激荡的

    [一群震撼世界的中国军人一部激荡心灵的时代杰作用生命和至爱谱就的感人至深的主旋律作品]血性,新时代军人激荡的

    时间:2019-01-28 17:55: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长篇小说《天路尖兵》以二十世纪80年代青藏公路改建工程的历程为背景,描述了一群中国筑路军人在荒无人烟的雪域高原,在极其恶劣的环境里和艰巨至极的工程任务面前,以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的豪情和钢铁般的意志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的悲壮故事,塑造了以秦擎天、王大寨等为代表的一个个富有现代特性的中国硬汉的艺术形象,是一部闪耀着民族之光、军魂之光和人性之光,赞美崇高、充满阳刚之气的雄壮的主旋律作品。
      
      作者小传:贺贵成,1963年生于四川省射洪县。大学本科学历。1980年10月应征入伍,先后在青藏高原服役16载(参与青藏公路改建工程8年)、在四川盆地服役8年。因工作勤勉,曾8次荣立二、三等功。2003年12月转业,曾在四川电视台《税收与法制》和《四川地矿》栏目任主编、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共产党人》声像杂志任执行责任编辑,现为中共四川省委《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共发表文学作品300多万字,其中10多篇(部)作品获得省级以上文学奖。与人合著出版报告文学集《扫尽贪官》、《柏油路上的“战争”》、《忠诚卫士故事集》、《铸剑橄榄绿》等10多部。个人已出版报告文学集《昆仑作证》、影视剧作集《热血丰碑》、《生命线》、电视专题片解说词集《人生路》、长篇小说《天路尖兵》、《黑飘带》(被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改编制作成同名连续广播剧,并获中国优秀广播剧大奖),其中《昆仑作证》、《热血丰碑》分获第三、第五届“全国武警文艺奖”二等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
      
      贺贵成历经10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天路尖兵》,通过上个世纪80年代雪域高原上一群中国筑路军人,在海拔五千多米、荒无人烟、空气稀薄、严重缺氧的永久冻土带――唐古拉山上修筑青藏公路的感人故事,塑造了一批活生生、呼之欲出的中国硬汉形象,写出了一种精神,即人类在面对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面临几乎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时的一种顽强而巨大的生命力,歌颂了中国当代军人超人的刚硬坚强、勇敢忍耐、奉献牺牲的豪情和钢铁般的意志,是对人类毅力的歌颂,是一部激励人类克服任何艰难险阻、积极向上的史诗;同时,朴实的叙述中包含着深沉的情感,读来不时让人热泪盈眶。
      这是一部来自扎实厚实的基层军营生活体验、用生命和至爱谱就的感人至深的主旋律作品。小说写事写得巧,结构完整。
      《天路尖兵》这类感人的题材,在我们当代军人生涯中并不少见,如《天路行军》、《边地母亲》等,但往往以散见的短篇故事居多,而像《我在天堂等你》等有完整结构的、能够把各种感人故事揉成一个艺术整体的作品是凤毛麟角。《天路尖兵》既写了青藏公路改建工程的大背景,写了工程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人力、物力、自然环境等等,又没有被这些一个又一个的事件所缠绕,没有写改建工程事无巨细的全过程,而是以三个大的最能表现军人刚强硬汉形象的重点工程为背景,重点写了在工程建设中的人,写他们面对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而激发出的巨大生命能量和至爱。战友之间的友情、亲人之间亲情、男女之间爱情,一个“情”字贯穿始终,使作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小说通过“饮事员持枪杀团长”故事起始,说明:凡是到尖刀连来的人,往往是有这样那样的错误,或者有这样那样的目的。他们大部分是被盛怒中的团长“发配”到工程尖刀连的,是到青藏路第一线去承担最艰苦的任务。戏剧性的开端,唤起了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关注。但置之死地而后生,恰恰是这些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锻造成中国的硬汉。
      小说不仅故事写得巧,关键是透过故事表象的人类行为,写出了一种普遍而永恒的人类精神,一种令人向往的崇高、纯洁的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战士身上:就是那种能战胜任何“敌人”的精神:不怕艰苦、不怕失败、不怕困难、不怕死亡的“压不倒、摧不垮的钢筋铁骨”,是一部闪耀着民族之光、军魂之光和人性之光,赞美崇高、充满阳刚之气的雄壮的主旋律作品。
      小说通过二十世纪80年代雪域高原上一群中国筑路军人,在荒无人烟、极其恶劣的永久冻土带――唐古拉山上修筑青藏公路的故事,塑造了以秦擎天、王大寨、何玲、李俊杰、张德彦、黄宝宝、钱远明、俄尕志、孙绪明、钱自化、余辉、邹洪康等为代表的一个个富有现代特性的中国硬汉的艺术形象,通过他们,写出了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战士那“压不倒、摧不垮的钢筋铁骨”,写出了一种精神,这就是中国军人能够战胜任何“敌人”的精神:不怕艰苦、不怕失败、不怕困难、不怕死亡,是一部闪耀着民族之光、军魂之光和人性之光,赞美崇高、充满阳刚之气的雄壮的主旋律作品。
      青藏公路是内地沟通西藏和南亚的咽喉和血管,是西藏连结内地的神经和脉搏。这是一条艰险之路,蛮荒之路。唐古拉山,藏语的意思为“高原上的山”,主峰海拔6096米,横卧西南,巍巍千里。青藏公路经过的唐古拉山口,海拔也有5231米。别说劳动,就是走起路来,也明显地感到氧气不足,气喘吁吁。风刮得人站不稳脚跟,雪打得人睁不开眼睛,高山反应折腾得人痛苦不堪。那里高寒严重缺氧,气候特别恶劣;那里虽不是枪林弹雨的战场,闻不到浓烈的硝烟,看不见冲天的火光,然而那里的战斗却照样惊天动地,照样威武壮烈。仅尖刀连一个连,4年期间就有7位官兵英勇牺牲!那条通往幸福的高高的天路改建工程不是用百元钱的人民币一张张铺就的,也不是用砂砾、石灰、水泥、沥青铺成的,它是用筑路官兵的汗水、青春、忠诚、生命铺就的!是用战士的忠诚和血肉之躯筑起的千里坦途!
      小说写情写得出色。虽然行文很朴实,但包含着深深的感情,是饱蘸着血泪写成的。曾经有多次让我落泪。在页页是严寒、冰雪、工地、工程的《天路尖兵》里,处处流淌着滚烫的情意。
      对远方的恋人、妻子的说不尽的相思之情,对病势垂危的父母的歉疚之心,对陷入危机的婚姻的钻心的痛,对自己未来的联翩浮想,对文学的爱好,对音乐的向往,对战友的体贴、挂念、负疚、猜疑……如果说,每一个人的经历,都是一部长篇小说的话,那么,在这与世隔绝的冰天雪地里,同生死共患难的经历,便大大地缩短了人与人间的距离,使人们都进入了别人的故事,人们的思念交织在一起,人们的欢乐与痛苦也交织在一起。于是,这部长达40多万字的《天路尖兵》,在你我的阅读过程中,便不再是关于某一工程的描述,而是一幅长长的浓墨重彩的关于人心、人情的画卷。它写的是基建工程兵修筑青藏公路的故事,但它表现的是:人性在严峻中升华、心灵在冰雪中纯净的神圣进程。透过这部阳刚大气充沛的作品,一个个富有现代特性的中国硬汉的艺术形象,像雪山,像峻峰,耸立在人们眼前,竖立在人们心上。
      小说写人写得好。读完小说,很多人物都浮现在眼前,能够呼之欲出。在唐古拉山、风火山、沱沱河大桥的三大工程中,我们看到了从工程尖刀连中,冒出来的一个又一个铁铮铮的汉子。他们并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各不相同的个性,对同一事物也往往有着并非一致的感受。
      他们有共同的一面,在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巨至极的工程任务面前,都能咬紧牙关,绞尽脑汁,苦撑苦干,决不后退。
      但他们身上更引人注意的,却是那各不相同而都入情合理的特殊性格。在工程尖刀连里,战士们也有着真实而又各不相同的感情活动。这是些贴近现实的想法,是出自个人切身利益的想法,甚至可能是卑微的绝非豪情壮志的想法。比如,有的想立功、入党、提干;有的却只想干够年限争取当个志愿兵,把每个月几块钱的津贴变成几十块钱的工资,以便给贫困的农村家庭一点微不足道的帮助。作者从这个最平易近人的切入点进入,首先在读者与人物之间建立起亲切感、认同感,读者自然就会关切地设想,这些同自己一样,有着复杂难言的情感活动,有着放不下丢不开的牵挂的普通人,就要到远离城市、远离家庭的雪域高原去了。在那种难以描绘的艰苦环境中,干着难以描绘的重活险活,他们会怎么样?撑得住吗?
      正是这些真实、活泼的个性,在我们的心头刻下了凹凸鲜明的印象,乃至你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从中认出某一个人来。无论是作为主人公的秦擎天、王大寨、何玲、张德彦,还是作为次要人物炊事员黄宝宝、李俊杰、孙绪明、钱远明、俄尕志、钱自化,每个人都有一个曲折生动、感人落泪的故事;这些故事,使战斗在唐古拉山上的汉子们丰富、深沉、立体,他们是当代中国军人的代表,他们是中国人的代表,他们是人类的代表。
      在这群人当中,被刻画得最出色的,无疑是秦擎天。他具有硬汉子的钢铁般的意志,但他又是最具现代意味的硬汉。他情感充沛,想象丰富,知识面宽,求知欲强,他乐于与人沟通,而且善于与人沟通。不论是文化水平较低而又心事重重的士兵,还是团长的女儿、心细如发、感觉敏锐的连里唯一的女性、女医生何玲,他都能掏出真心来同对方交流。甚至就连一直把他视为眼中钉的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张德彦,最后都在他的精神感召下,与他坦诚相见,并且在人生轨迹上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何玲在张德彦与秦擎天之间的感情转移,贯穿在三大工程的进展之中,被写得细致入微,真切动人。到何玲终于做出自己的选择时,你会觉得,这是情之所必至,势之所必然。
      连长王大寨是全连官兵敬重的带头人,但他同别人一样,也有着丰富深厚的感情。只是不善表达的他,在形势严峻、任务沉重之时,面对全连官兵,他总是疾言厉色、威严有加,而悄悄把这份情深深地藏在自己内心深处。他的疾言厉色之下,掩藏着对士兵的真心疼爱;他的厉声呵斥之中,渗透着对人的深深理解。在大山苦干了一年的士兵,工程结束后,下山到团部才得到了一次洗热水澡的机会。有的士兵偶然间发现了女兵洗澡堂的窗户,兴奋地去偷看。周老兵发现后,一顿怒吼,把士兵们赶跑,对他愤愤然提出的给予处分的建议,王大寨却大事化小地说:人嘛,谁没有七情六欲,在雪山上苦干了一整年,连个女人花花都没见着过,算了吧。王大寨严厉,严厉得可爱;秦擎天坦荡,坦荡得真诚。
      正面人物如此,转变人物也是如此。张德彦心胸狭窄,为了私利做了很多不应该做的事情。但在大家的感召下,最后牺牲在工地。
      无情未必真豪杰。小说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现在时的完整,过去时的完整),都有自己许多感人的故事,它使我想起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作者生活扎实,体验真切,真情实感,惟妙惟肖,能够把读者带入那种极端生活中,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基建工程兵的苦与乐,与工程兵战士一起哭,一起笑。
      严酷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英雄主义相结合,是这部小说的一大特点。小说写得很残酷,很原始,但又写得诗情画意,又很美。
      俄尕志的尸体被白布裹紧,像母腹中的婴儿一样弯曲着,被绑在一个井字形的木架上,被李俊杰、赵小刚、钱自化、钱远明从寺院抬着走在通往天葬台的路上。他们的后面跟着达杰、卓玛等一百多名藏族同胞,接着是工程尖刀连的官兵。送葬队伍浩大壮观,犹如一条弯弯曲曲的长龙,在半山坡上前行……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只有毛毛小雨的呢喃、雨水集成小小溪流的汩汩声和送葬队伍的脚步声。
      小说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实在、真实、真诚,没有高调,没有无病呻吟,朴实自然的平常叙述中,包含着浓郁的情感。
      当然,这部小说也还有一些地方有待进一步完美。比如,通过三个工程来塑造人物,虽然作者已对工程兵生活做了高度集中,但从结构上看,如果把三个工程压缩成一个工程,效果将更好。
      (长篇小说《天路尖兵》已于2010年6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者简介:张良村,1962年12月生,2000年7月入伍,2000年7月从事编辑工作,博士研究生。现任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擅长策划编辑历史、文化图书。策划、编辑的《中国精神》(责编之一)获“五个一工程”图书提名奖,《中国人民解放军征战纪实丛书》(责编之一)获第13届中国图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史》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全军文艺新作品一等奖、第6届解放军图书奖,《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研究丛书》获第6届解放军图书奖,《唐代前期军事史略论稿》获第5届解放军图书奖提名奖。2003年荣立三等功。2007年12月被评选为解放军出版社优秀编辑。2007年首批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相关热词搜索:感人至深激荡主旋律杰作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