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独行其道的亚圣:孟子]《孟子》中的独行其道理解

    [独行其道的亚圣:孟子]《孟子》中的独行其道理解

    时间:2019-01-28 17:59:4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孟子认为,一代帝王兴起,上天会赋予他五百年的国运,五百年后将为人取代,即所谓的“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然而,人生有限,时空无涯,势有不至,运有穷通,所以历史上不乏才德超群而终生怀才不遇的高士,如孔子厄于陈、蔡,发出“吾道非耶?吾为何于此?”的浩叹;陈抟高卧华山,只赢得一个“睡仙”的雅名。但其道愈高,其德愈远,其行愈清,其英名也愈为后世所重。所以,只要道德高尚,无论穷与通,都会千古流芳,彪柄史册。
      被后世尊称为“亚圣”的孟子所处的时代,正是战国中期。当时各国诸侯都想一统天下。与孟子同时代的各一种人才也纷纷出山,文有商鞅、尸佼、尉缭子、邹衍等,武有孙子、吴起、白起、乐毅等,连讲天文、地理、阴阳五行之学的也大受尊敬。真可谓人才济济,百家争鸣。在这各显其能的诸多人才中,有身挂六国相印的苏秦,有玩六国于股掌之上的张仪;而白起则坑赵卒四十万,使六国为之丧胆;吴起杀妻求将,纵横中原;就连好说“怪迂之祥”的邹衍,所到之处,都大受各国诸侯们的欢迎。司马迁说:
      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是以邹子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如燕,昭王拥扫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
      可想而知,邹衍们当时的虚荣心是如何地满足啊!
      然而,和邹衍同时的我们的孟老夫子是何境况呢?说起来真是凄凉极了。他第一次见梁惠王,就讨了个没趣。梁惠王何许人也?就是那个让商鞅这位可富国强兵的能人白白从自己帐下走掉的魏王。商鞅变法,秦国强盛,第一个小试牛刀的就是他魏王。西河一战,兵败被迫迁都大梁,后世就顺势称之为梁惠王。痛定思痛,他悔恨不已,于是“卑礼厚币以招贤者。邹衍、淳于髡、孟轲皆至梁”。
      大概惠王知道孟子得了孔子的真传,又要唠叨那一套让人心烦的“仁义道德”什么的,一上来就不像款待邹衍们那样毕恭毕敬,不客气地冒出一句:“你这老头儿,不远千里而来,能给我国带来什么利益呢?”
      孟子不卑不亢、郑重其事地回答道:“大王何必动不动把功利挂在嘴上呢?除了利益、好处,还有仁义啊!如果人人都像你大王一样唯利是图,国王只想利国家,大夫只想利自家,百姓只想利个人,流风所及,举国上下一门心思争夺利益,这样的国家可就太危险了!”
      孟子总结春秋以来的历史经验,进一步说:“唯利是图,见利就上的结果是,自私自利的思想就会日益严重。正因为人人都争权夺利,才形成现在这种犯上作乱的局面。那些本来具有万乘之尊的大国,发生弑君叛乱而称王的,都是有权势的重臣,所谓千乘之家做出来的。同样的道理,千乘之家的倾覆,是那些百乘之家做出来的。
      “至于互相侵略吞并的战争,更是由于权利欲的驱使。现在大国想吃掉中等国家,中等国家想吃掉小国,这种事,现在不是很多吗?为什么呢?都是出于功利目的。如果不行仁义,只讲利益,人人都要变成非侵略、掠夺他人就不能满足的罪人。
      “其实,实行仁义之道才是最大的利益。真有仁爱之心的人,绝不会遗弃他的亲人;真有义气的人,也绝不会背叛国君。所以我认为大王只有推行仁义之道,才是最高明的策略。如能这样,又何必舍大逐小,只求眼前的利益呢!”
      这一次孟子与梁惠王争辩的主题很明确:要仁义还是要功利?其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散。
      第二次对话是在王家花园里。梁惠王有心嘲弄孟夫子,站在湖心亭上,环眺林间飞翔的鸿雁,徜徉草坪的小鹿,对孟子说:“你们这些一心只想着仁义道德的贤人们,也喜欢享受这园林风光吗?也有这种乐趣吗?”
      尽管梁惠王的口气非常轻佻,孟子还是严肃地回答了他,而且借题发挥,就怎样才是真快乐这一议题,讲出了一个直到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君王要与民同乐,先忧后乐。孟子说:
      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麇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日:“时日曷丧,予与汝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沼鸟兽,岂能独乐哉?!
      据《孟子》篇中作者自己的记述,他与梁惠王共对话五次。看《孟子》就可知,孟子说理论证的口才要比苏秦、张仪雄辩、高明得多。不过我们的孟老夫子也太倒霉了,就在梁惠王眼见要给他说服,有心施行“仁政”的时候,偏偏梁惠王死了。新王即位,情况大异,孟子只好收拾行李走人。
      孟子可不可以像当时的许多说客那样,投其所到国家的嗜好,说之以争夺霸权的实力政治,先把功名富贵骗到手再说呢?以孟子的学识和辩才,完全可以。完全可以像苏秦那样,先把相印挂在腰带上,向世人扬眉吐气地洗刷一下知识分子的“穷酸相”;或者像淳于髡那样,“安车驾驷,束帛加璧,黄金百镒”,有了钱回家享受,“终生不仕”也无妨。
      然而,我们的孟老夫子没有这样做,他没有为一己私利牺牲理想原则,他坚持特立独行的立身处事的圣贤之道,虽然有如太史公所说:“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但是他以不苟时尚的高贵行为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成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相关热词搜索:孟子亚圣独行其道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