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科技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我见 关于科技落后之我见

    “科技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我见 关于科技落后之我见

    时间:2019-01-29 05:36:5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世界经济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前迅猛发展着,世界各个国家与各个民族之间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日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就其跨国贸易和投资的贸易而言,因跨国贸易和投资的贸易壁垒,以及距离、时区、语言、文化等方面的诸多因素,世界各国政府管制、文化和企业制度的差异也不尽相同。而且渐次形成相对独立的状况,相形之下,我们正在走向一个世界跨国贸易和投资壁垒竞争日益激烈的深渊。然而,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领域的迅速发展,加之各国各民族的不断交往,彼此之间的距离在无形之中缩短了;全世界的物质文化在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的氛围中正在日益趋同;而各民族经济逐渐消失在相互依存的经济制度之中。发生这一切的过程也就是全球化。
      对企业而言,这一过程创造了诸多机会。它们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来扩大收益,把生产置于关键投入廉价的国家以降低成本。有利的政治经济趋势助长了企业的全球性扩展。二十世纪80年代末,越来越多的国家其公共政策倾向于自由市场经济。国有经济转制,放松对市场的管制;增加竞争以及欢迎外商投资。这使得大大小小的企业,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纷纷走向国际化。
      全球化的展开正改变各个产业,而其中科技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美国正是立足于一些源源不断的发明,在十九世纪末30年的时间里突飞猛进,迅速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对比中国我们看到,企业家们雄心勃勃,向外走出去的脚步也从未停歇过,一个依靠劳动密集型成长起来的大国在迈向科技大国的道路上是艰难的。但是,历史也同样告诉我们,美国这个今天输出技术的大国,当年也是依靠复制别国科技起步的。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汹涌澎湃的大潮中,美国和许多国家一样,面临着一次难得的机遇和挑战。
      在纽约市38公里外的新泽西州,有一个门罗公园。1879年12月25日,大雪纷飞的圣诞节参观者从四面八方赶过来,夜色降临后,人们被眼前出现的光芒所震撼,那是60盏电灯释放的光明,这是一项影响历史进程的发明。正如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一样,爱迪生不仅为美国开辟了一块发展的新天地,也寻找到了走向强盛的钥匙。1882年9月4号爱迪生亲手合上世界上第一个商用电力系统的电闸,电流沿着电线迅速流动,照亮了曼哈顿金融区的摩根公司等58处地方。照明和动力,这场无声的革命让美国只用了30年的时间就创造出相当于前100多年的成就,并且改变了世界力量的格局。
      在美国腾飞的过程中,发明并不仅是电灯这一项,发明家也不仅是爱迪生这一个人。
      爱迪生出现于美国绝非偶然。他生活在一个属于发明家的国度,美国早在大半个世纪前就为他的出现创造了基本条件。
      1787年,在刚独立的美国制定的《联邦宪法》中,第一条第八款赫然写着:“为推动科学和使用技艺的进步,对作家和发明家各自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保障其享有排他的专利权。”美国是第一个把专利权写入宪法的国家,创新精神由此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庄严地予以保护,就像保卫国家主权一样,从真正意义上转化为鼓励发明创造的动力。发明创造、知识产权、无穷的资源,使众多企业能够有效利用资源,从平民到总统整个国家形成了对发明创造的极度尊重和热衷。
      爱迪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然而如果没有宪法和专利法的保障,还会出现爱迪生吗?
      法律是硬道理,它构建了软环境。发明创造的价值以财富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实现财富的形式受到法律保护。
      专利制度确保发明创新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使人们认识到脑力活动是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收入的。于是,当整个国家都这样认为的时候,头脑与生产力就挂钩起来,于是爱迪生这样的发明家应运而生,美国也就有了腾飞的智力支持。
      甚至有人说爱迪生最重要的发明并不是电灯或其他什么,而是发明工厂本身,是发明工厂将一大批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和各类高级技术工人组织起来,于是以集体研究的方式,造就了爱迪生这个科学神话。
      爱迪生本人只有小学文化,靠自学成才,但在发明工厂中毕业于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比例却高达30%以上,甚至其中不少人还是各大学的教师。
      难以想象,如果没有这些高素质的人才,爱迪生的天才火花能燃烧多久?没有分布于各个行业的高素质人才,美国又怎能迎头赶上欧洲发达国家。
      如今,教育的重要性在各国都已经不需要再大做文章了,然而国民们怎样通过实际行动支持教育就另当别论了,也许许多国家会把教育当成是政府的事。
      今天,美国各州40%的经费用于教育开支,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由慈善机构和私人捐赠完成,他们是美国教育的重要参与者。
      美国许多知名的常青藤学校都是由私人创立的,私人的资助几乎遍布美国教育的各个角落并成为美国独特的传统。
      无论是总统还是平民,面对教育这一宏大主题都能寻找到各自的角色。这样的教育价值观在美国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延续着。
      二战即将结束时,苏联把德国大批的设备和机器运回国内,而美国则派出数千名随军科技专家前往德国物色人才,动用了100多架飞机,紧急迎接了2000多名科学家到美国,其中仅火箭专家就有120名。二战结束后,美国一共从德国运回了数万名科学家、工程家及其家属。这在世界任何国家的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举动。
      这场声势浩大的科技移民虽因战争而起,但是让历史机遇垂青美国的真正原因在于美国对精英人才的渴求和重视。
      在200多年的历史中,移民自始至终伴随着这个国家。早期移民给立国之初的美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发展了生产。二十世纪初美国开始加大移民的比例,精英移民的进入又为美国带来了创造先进技术的能力。
      今天,美国科研人员有20%是移民,在硅谷有三分之一是亚洲人。
      当然,检验这一切的正是市场。相对宽松的经济政策和市场有利于企业通过自由、平等的方式展开竞争,从而促使更多公司的诞生。
      1776年,美国建国的这一年,影响西方国家经济理念的《国富论》诞生了。撰写《国富论》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用“看不见的手”来形容经济规则,这一思想为美国的经济带来深刻而重大的影响。自由市场的发展给美国带来了繁荣,它从一个充满乡野气息的国家向城市化发展。
      在一个纯市场经济中,所有生产活动都为私人拥有,而非国家所拥有。一个国家生产什么商品和服务,以及生产多少不是由任何人计划确定的,而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并通过价格机制将信息传递给生产者。私人所有制也鼓励有活力的竞争和经济效益,私人所有制保证企业有权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利润,这就鼓励企业寻找更好的为消费者服务的方法,通过引入新产品,开发更有效的生产工艺,开展更好的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或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的管理它们的业务。总之,通过这种刺激的作用,不断改进产品和生产工艺,最终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再来看看瞩目世界的班加罗尔,似乎与美国的成功如出一辙,但似乎也更加的复杂,也对我们有借鉴意义。
      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如此耀眼,前总理拉吉夫・甘地可以说功不可没。拉・甘地在印度有“电脑总理”的美称,他的班子也被称作“计算机大队”。1984年他就任印度总理不久,就提出发展信息产业,特别是依靠信息产业和软件业的振兴带动印度经济发展的策略。拉・甘地认为信息产业投资小、风险小、收效大,特别是软件业,是充分发挥印度民族聪明才智的产业。
      与此同时,印度政府及时公布了鼓励发展信息产业的政策。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国家设立专门的研究开发机构,并在全国设立信息中心。允许国营或私营部门建立自己独立的信息与软件产业的开发机构,并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如免除和降低进口设备的关税,不用印度政府批准可以到海外融资并用于海外收购等。
      二是印度政府利用股市吸引外资,并引导外资对印度高科技股特别是软件业的投入。对进入高科技园区的海内外公司都实行优惠政策,免除进出口软件的双重赋税,允许外商控股75%至100%,全部产品用于出口的软件商可免征所得税等。
      三是首先在班加罗尔建立印度的“信息城”、“硅谷”,在加尔各答的法卡尔、德里、马德拉斯建立电子出口加工区。同时还在科技水平较高和人才较为集中的浦那、海得拉巴、布班内斯瓦尔建立信息城,使印度的信息产业和软件开发形成一定的规模,提高在世界信息产业和软件开发方面的竞争力。
      四是制订吸引留洋人才回国创业与留住本国优秀人才的政策与措施。如给予优厚的待遇和较高的工资,减少税收等。
      五是鼓励国内的信息与软件公司与国外公司合作,或者到国外去开办软件公司,并在外汇方面予以支持。凡在软件技术园落户的国内外公司,可享受印度政府对出口加工区的所有优惠。同时对软件的出口给予现金补贴和关税回扣等优惠政策。
      另外,印度政府对信息产业进行全方位的服务,在法律上给予保持措施,允许将部分出口收入作为国际旅行和在国外发展事业所用。
      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曾说过:“大学代表人道主义、坚韧性、理性、进步与真理的探索,它代表人类朝着更高的目标全速前进。如果大学充分履行其职责,那么它对国家和人民都是十分有益的。”所以,印度在建国之初就成立了“大学委员会”。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也不断增加,一般占全年教育经费的20%,有时更多。目前,印度有大学和专科院校达900余所,教育产业规模占全国GDP 4.7%。印度除了在普通全日制大学设有计算机信息学院和专业外,全国还有6所国际水准的高等技术学院,最为著名的是孟买的印度理工大学的信息技术学院,印度在校的大学生人数远远超过中国,其科技人员的总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语言是信息交流的工具。印度政府规定英语为官方用语,它同国语印地语处于相同的地位。印度政府的文件通常同时用印地语和英语写成,在社会上英语也被广泛使用。图书、报纸、广播电视、街头上路名、广告都用印地语和英语两种文字写成。在南方的一些地区,英语的使用程度更是普遍。在学校,英语是必修语种,无论是小学、中学与大学,学生都要同时学习并精通英语和印地语。由于印度大学生的英语水平高,在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中不存在任何听、说、读、写的语言障碍,他们也更容易在西方发达国家留学和寻找工作。
      从印度的各项措施中不难看出招商引资的优厚条件、人才的聚集、法律的保障、语言的优势、教育的投入、廉价、高素质的劳动力等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当然也要充分考虑我国国情。而这些正是美国成功的要素,甚至比美国当初的条件更有利于高科技产业的生存。
      如今中国在不断学习、在不断改变,从硅谷到班加罗尔我们看到未来、看到希望。
       (作者简介:陈玉亮(1989.1-)女,藏族,就读于南京金陵科技学院。研究方向:会计学理论。)

    相关热词搜索:是一个我见核心竞争力国家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