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段祺瑞政府时间_徐树铮与段祺瑞的“首造共和”

    段祺瑞政府时间_徐树铮与段祺瑞的“首造共和”

    时间:2019-01-29 05:50:3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乘势而起,攫取清朝最高权力,并以武力相要挟,谋取民国总统之地位。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同意袁世凯任总统,但是要求清帝退位。在清政府拖延不决之际,由徐树铮草拟,段祺瑞领衔的拥护共和通电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清政府失去挣扎的勇气。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此时,袁世凯正奉旨“回籍养疴”。表面上,袁世凯已经淡出政治,实际上,袁世凯正通过布满各地的旧部影响着局势。清政府在得到武昌起义的消息之后,马上命陆军大臣荫昌率北洋军队两镇组成的第一军南下;第二军由冯国璋督率,听候调遣;贝勒载涛督率第三军驻守近畿。10月14日,清政府下旨起用袁世凯补授湖广总督,并督办剿抚事宜。危急时刻,清政府只能寄希望于袁世凯,期望他可以扭转局势,匡扶社稷。这对于袁世凯来说,正是其实现政治野心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清政府迭连下旨要求袁世凯出山,而袁世凯则以“足疾未愈”为借口不肯就范。随着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清政府不得不向袁世凯低头。11月,清政府以资政院选举的方式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就任内阁总理大臣,意味着以他为核心的实力派正式掌握了清廷的实权,为北洋军阀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奠定了基础。袁世凯掌权之后,迅速将自己悉心培养的旧部心腹提拔到重要位置,段祺瑞被派为湖广总督,督办剿抚事宜,徐树铮被派为总参谋,为段祺瑞“佐幕草檄”,出谋划策。
       袁世凯不仅在实力上具备了左右时局的能力,也在社会心理上得到了一般人的支持。革命派领袖孙中山、黄兴均明确表示支持袁世凯成为新建民国的领袖。立宪派则因为袁世凯曾有过立宪的名声而拥护他。在国际上,袁世凯也取得了帝国主义的信任。各种支持力量的合流成为了袁世凯登上政治顶峰的强大推力。但袁世凯还面临最后一道阻碍,那就是逼迫清政府退出历史舞台。作为统治者,清政府不会心甘情愿放弃政权。此时的统治阶级内部,还有溥伟、铁良、良弼等坚决主张抵抗革命的强硬分子。而袁世凯自己也不想出面“逼宫”,不想被人当作是曹操一类的人物。这一切因素导致了推翻清政府的问题成为僵局。此时,段祺瑞就成了打开局面的关键人物,而徐树铮在段祺瑞的幕府中赞襄帷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月7日,袁世凯下令第一军交给段祺瑞指挥。段祺瑞到前线时,武汉地区的停战已经开始,双方部队已停止大规模的冲突。袁世凯密电段祺瑞积极与南方接触,同时克制前敌部队,不准擅自破坏停战。段祺瑞深谙袁世凯的意图,为南北之间的议和创造了环境。1912年1月,局势发展到了关键阶段,南方革命党已经同意,只要袁世凯能够推翻清廷,则民国元首非袁莫属。清政府则屡次召开御前会议,讨论战和问题。部分亲贵王公不甘心放弃政权,颇有慨然奋起,做最后决斗的趋向。困境中的袁世凯,决心拿出最后的杀手锏,即以北洋军阀的武力来威吓清廷,打破僵局。袁世凯把这个重任交给了段祺瑞。
       在袁世凯的授意下,段祺瑞联合前敌将领发出拥护共和的通电,而草拟这份通电的重任,落在了徐树铮的肩上。在徐树铮草拟的通电中,他明确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清帝退位,享受优待条件。第二、废除君主制,共和政体乃唯一出路。第三、南北议和,由袁世凯出面组织共和政府。他了解清朝统治者的软肋,在电文中的措辞极尽利诱威逼之能。首先,他摆出优待条件,“曰,大清皇室,永保不废;曰,优定大清皇帝岁俸,不得少于三百万;…曰,王公世爵,概仍其旧;曰,保护一切原有私产…”如此丰厚的优待条件自然可以让处于焦虑不安的皇室成员们动心。随后,又指出享受这些条件所遇到的阻碍,是“一二亲贵”的保守和顽固。再摆出军事所处之艰难处境,形势又是何等的急迫,倘若一意保守,直到战至“决裂”则“宗社随倾,彼时皇室尊荣、宗藩生计,必均难求满志。”利诱之后的威逼,使人心惊胆战。他在最后直陈建议:“默察人心趋向,仍不免出于共和之一途…何如预行裁定,示天下以公…恳请换汗大号,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电文中还为袁世凯组织政府留下余笔:“以现内阁及国务大臣等,暂时代表政府,担任条约,国债及交涉未完各事项,再行召集国会,组织共和政府。”整篇电文,结构十分严谨,处处打中要害。隆裕皇太后最注重的就是优待条件,她害怕战争一旦失败,优待条件随之烟消云散。她之所以迟迟不肯宣布退位,正是因为她还有最后的希望――北洋军,而徐树铮所拟的前敌各将领奏电,从事实上宣告了她最后的一丝希望已经完全破灭,只有主动及早决定退位以保优待条件之完全。这份通电的效力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1912年2月20日,清廷宣布了退位诏书,孙中山于第二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在形式上又得到了统一。
       得到段祺瑞信任的徐树铮没有辜负他的期望,经由徐树铮亲手拟定的主张共和通电,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也使段祺瑞成为了“首造共和”的功勋之臣。
      
       参考文献:
       [1]中国史学会主编.辛亥革命资料丛刊(第五册)[M].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2]公孙訇.冯国璋年谱[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3]徐道邻著.徐树铮先生文集年谱合刊[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2.
      
       (作者简介:吴 翔(1983-),湖北大悟人,硕士,军事经济学院政治教研室助教;陈国忠(1970-),湖北大冶人,硕士,军事经济学院政治教研室讲师;易良剑(1968-),湖北孝感人,硕士,军事经济学院勤务指挥系讲师。)

    相关热词搜索:共和段祺瑞徐树铮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