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檀香刑》,奏响一曲历史悲歌]历史上真有檀香刑吗

    [《檀香刑》,奏响一曲历史悲歌]历史上真有檀香刑吗

    时间:2019-02-03 05:40:1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莫言的《檀香刑》是一部新历史主义典范之作,是其创作的重要转向。本文从刽子手的“光荣”、看客的愚昧以及三爹的较量等三个方面对《檀香刑》做新的解读,从而挖掘暴力背后人性的阴暗与酷虐以及历史的残酷与血腥。
      关键词:檀香刑;人性;新历史主义
      
      《檀香刑》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冲击,同时在听觉上也给人以震撼。莫言将形式各样极其残忍的行刑场面作为表演舞台,“大踏步撤退”回归民间艺术,采用民间口语及戏剧语言,是一部新历史主义典范之作。“这部作品的完成标志着莫言创作的重要转向,由先锋实验转向民间,转向传统,在其创作道路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它也是新世纪中国文学创作走向的一个路标。这是一部真正民族化的小说,是一部真正来自民间,献给大众的小说。”[1]檀香刑本身就是一种残酷的刑法,而将其作为小说题目是具有双重意义的:1.有形之刑:民众受到统治者的残害;2.无形之刑:整个中国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残害。如果说刑是一种暴力,那莫言将暴力发展到极致,而暴力身后则潜藏着人性的阴暗与酷虐,透视出历史的残酷与血腥。
      
      一、刽子手的“光荣”
      
      “……俺(赵甲)本是大清第一刽子手,刑部大堂有威名。刑部天官年年换,好似一台走马灯。只有俺老赵坐的稳,为国杀人立大功……”――猫腔《檀香刑・走马调》[2]
      《檀香刑》的字里行间充斥着血腥,而血腥的场面一次次将情节推向高潮,杀人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斩首、腰斩、“阎王闩”、凌迟、檀香刑等等。正如小说中德国总督克罗德所说:“中国什么都落后,但是刑法是最先进的,中国人在这方面有特别的天才。让人忍受了最大的痛苦才死去,这是中国的艺术,是中国政治的精髓……”[2]赵甲是那些制造“最先进”刑法的刽子手们中的代表,他视杀人为荣耀,为艺术,瞧不起任何人,他向儿子炫耀:“你爹我没当过官,但你爹砍下的戴红顶子的脑袋,能装满两箩筐,你爹我砍下的名门贵族的脑袋,也是够装满两箩筐。”[2]他自认为是制造动听音响的乐师,能让犯人发出满足看客们听觉的声音,同时也是神圣庄严的国法的象征,是皇上皇太后以至整个大清的代表,他曾在袁世凯面前说道:“小的是连下九流都入不了的贱民……但小人斗胆认为,小的下贱,但小的从事的工作不下贱,小的是国家威权的象征,国家总有千条律令,但最终还要靠小的落实。”[2]但他却这样教导儿子:“我的儿子,你就准备着改行吧,同样是个杀字,杀猪下三滥,杀人上九流。”[2]并时刻谨记皇太后对他说的“行行出状元”,所以他认为自己是刽子手里的状元。而惨死在他们手下的又是些什么人呢?有慷慨就义的“戊戌六君子”,有刺杀袁世凯未遂的钱雄,有为妻儿报仇挺身反抗侵略者的孙丙……这些人中有农民,有知识分子,有勇士,他们是社会正义的代表,然而却不能逃脱清王朝、侵略者的残害。在“光荣”的背后,是清政府的无能,是侵略者的残害,是刽子手的无知。而中国这头睡狮不也在受着檀香刑,被列强刽子手们宰割着吗?
      
      二、看客的愚昧
      
      在《檀香刑》中,看客的身份有着高低之分,从高高在上的皇上到大臣袁世凯到普通民众,愚昧指数随着身份地位的升高而增加。
      为惩治偷七星鸟枪的太监小虫子,借机杀鸡给猴看,咸丰皇帝命令刑部要采用一种特别的手段,刑部刽子手们顺着他老人家的意思提出“阎王闩”,它可以延长执行的过程,比戏还好看。在行刑前,皇上和他的女人们都试试探探地触了触那“阎王闩”,行刑中,小虫子“怪叫一声,又尖又厉,胜过了万牲园里的狼嗷”,这时“咸丰爷双眼瞪的溜圆,脸色是足赤的金黄。那些娘娘们,有的大张着黑洞般的嘴巴”,而皇上和那些娘娘们都喜欢这种声音;当执行完毕时,皇上一阵紧急咳嗽,而那些六部堂官和王公大臣都跪在了地上。与其说“阎王闩”是为了杀鸡儆猴,不如说是统治者为了满足自身的变态心理,寻求一种精神刺激。
      在凌迟刺杀袁世凯未遂的钱雄飞时,“上至气焰熏天的袁世凯,下至操场上的大兵,目光都随着刽子手的刀尖转,更准确的说是随着刀尖上的钱肉转”[2],当第五十一刀割下钱的宝贝时,他发出了一声绝望的号叫,这使得在场观刑的武卫右军全体官兵受到了深刻的刺激和巨大的震动,而那些马也都在打着表示惊恐的响鼻。如石破天惊,钱雄飞突然精神抖擞大骂袁世凯,袁两次下命令割去钱的舌头。凌迟的场面是令人心惊肉跳的,而袁世凯却能较好的控制自己“欣赏”行刑的场面。如果说刽子手职业是杀人,那么袁世凯这类人的癖好就是欣赏杀人,刽子手只是按高层统治者的趣味来办事。
      普通民众也是不好伺候的,在余姥姥凌迟因为谋财害了嫖客性命的妓女那天,整个北京城万人空巷,在菜市口刑场那被踩死、挤死的坎坷就有二十多。刽子手如果活儿干的不好,愤怒的看客就会将刽子手活活咬死,犯人“适度地、节奏分明的哀号,既能刺激看客的虚伪的同情心,又能满足看客邪恶的审美心”[2]
      整个中国处于看与被看、杀与被杀之中,愚昧成为一种时尚。刽子手杀的是人,看客们杀的是精神,这是历史真正的悲哀。
      
      三、三爹的较量
      
      《檀香刑》在写作视角上采用了“小人物,大历史”的方法,透过小人物的发展经历、情感起伏来展现整个大的历史: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残酷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仓皇出等。小人物因受到环境的局限而较容易产生复杂的关系。
      小说中的女主角孙媚娘是个“水灵灵的风流美人”,她有三爹,亲爹孙丙,公爹赵甲,干爹钱丁。这三爹之间又有着复杂的关系。
      1. 亲爹和干爹。孙丙同钱丁斗须后两人便有了隔阂,而孙丙的美须被薅去后更是加深了对钱丁的仇恨,此乃私人恩怨。在孙丙组织义和团攻打铁路窝棚后,钱丁作为高密县知县受袁世凯之命要将孙丙捉拿归案,为了自己的仕途和冠冕便将孙丙擒出马桑镇,但在他看到孙丙受到檀香刑的折磨,百姓受到德国枪队的杀害,他深深自责,痛恨大清朝的无奈,于是计划刺杀孙丙,这不仅仅是对孙丙的成全,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交代,他是“一个坦率的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不趋炎附势的人,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但也是一个不识时务的人”。[2]孙丙唱了一辈子的戏,没想到自己进了戏,成了戏,孙丙临死之前短促的说道:“戏……演完了……”这其中包含多重涵义:1.代表二人恩怨的了结;2.代表自己人生的终结;3.代表清王朝历史的完结。
      2. 亲爹和公爹。孙丙同赵甲虽为亲家,但因为孙媚娘与钱丁私通,赵甲对孙丙也有不满情绪。 “咱家原想隐姓埋名,躲在这小巷陋巷,修身养性,颐养天年。不承想咱那亲家孙丙,妖法惑众,举旗造反,触犯了国家法律,引起了列国争端。为了震慑刁民,维护法纪,山东巡抚袁大人,请咱家出山执掌檀香刑。俗言道:士为知己而死,鸟为知音而鸣。咱家为了报答袁大人的知遇之恩,把放下的屠刀重操起来。”[2]赵甲为了自己的利益,置亲情于不顾,并且想出用檀香刑来惩治孙丙,让其生不如死,孙丙只是他表现自我的工具而已。赵甲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是为了报答袁世凯的知遇之恩,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显耀自己刽子手的排场,同时也为报复孙媚娘(“真是苍天有眼,让她爹落在了咱家手里“),而最根本的原因是两家并无血缘关系,因而这种亲情禁不起考验,要知道,血缘关系在中国古代国家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的。相比之下,有血缘关系的赵甲与儿子赵小甲的亲情来的纯粹的多。赵甲之所以千方百计告老还乡是因为思念自己的儿子,想将儿子“培养成为大清朝最优秀的刽子手”,而在儿子死后,他更是哀鸣一声“我的儿子啊”,便拼老命同钱丁厮打起来,只有在这个时候,赵甲才是一个真正的人。
      3.公爹和干爹。钱丁对赵甲可谓恨之入骨,而他的恨不能单纯的说是个人恩怨,而是夹杂着民族感情的恨。他曾痛斥大清朝的变态:太后擅权,皇帝傀儡,雄鸡孵卵,雌鸡司晨,阴阳颠倒,黑白混淆,小人得志,妖术横行……大清朝啊,你这摇摇欲坠的大厦,要倒你就趁早倒了吧,要亡你就痛痛快快地亡了吧,何必这样不死不活、不阴不阳地硬撑着。[2]他痛恨皇太后和皇帝召见赵甲――一个刽子手,连下九流都如不了的人渣,而且还将龙椅和佛珠赏赐给“猪狗不如的刽子手”,而身为正五品的国家官员的自己,要一睹龙颜可谓石破天惊,还被逼“给那龙椅和佛珠――也是给他――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从这里也可看出钱丁对赵甲有嫉妒之意。赵甲也是妄自尊大,不把钱丁放在眼里,认为钱丁只是个“小小的县令,芝麻粒大的个官儿“,并用皇家宝物降服了他,让钱丁在自己面前丢尽脸面。但钱丁也不是个受欺负的人,在宝物收起后,便给了赵甲两个嘴巴子,二人都怀恨在心,明争暗斗。冲突的高潮是钱丁刺杀孙丙,却意外刺死了赵小甲(赵甲的儿子),赵甲如同凶猛的黑豹子同钱丁厮打起来。钱丁是赵甲的克星,他的出现让赵甲失去了儿子,失去了荣耀,失去了性命。
      三爹之间的较量不仅是个人的较量,而且也是不同势力之间的较量,孙丙是农民运动的代表,赵甲是封建统治酷刑的代表,钱丁是想为民请命的官僚代表,他们不仅展现出高密东北乡那“一场可歌可泣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3]同时,透视了整个社会历史状况,深化了历史的悲剧感和苍凉感。
      《檀香刑》“以人性撕裂的尖锐方式,将叙事不断地挺入深远而广袤的历史文化中,在鞑伐与诘难的同时,表达了莫言内心深处的那种疼痛与悲悯的人文情怀”,[4]作者又以猫腔助阵,从而将人性赤裸裸的展现出来,奏响一曲历史的悲歌。■
      
      参考文献
      [1]孙玉荣,王兰天 论《檀香刑》的血型暴力写作 聊城大学学报 2008年第二期
      [2]莫言.《檀香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
      [3]莫言.《檀香刑》后记[M].作家出版社,2001.
      [4]洪治纲,《刑场背后的历史―论《檀香刑》,南方文坛2001年6月
      
      作者简介:
      程明霞,女,武汉大学0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在读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很感兴趣。

    相关热词搜索:檀香悲歌奏响一曲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