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歧义句例子和答案_动词的题元结构与歧义句的分化

    歧义句例子和答案_动词的题元结构与歧义句的分化

    时间:2019-02-04 05:32:3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题元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和合理的解释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题元理论解释一些汉语疑难问题。由于题元在本质上是语义性质的,我们可以利用题元结构来分化一些由语义结构关系引起的歧义句。通过实际操作,我们会很容易地发现歧义句中的动词与其所指派的成分之间的不同句法语义关系,进而可以对歧义句进行充分解释并归类。
      关键词:题元结构;歧义句;分化
      
      句子的表达形式相同,但意义不同,称为歧义句。造成汉语歧义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语句外的原因,如“你为什么打他?”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这个句子就是个歧义句。只要把这个歧义句放在语境中,歧义就化解了。例如,“你为什么打他?应该教育他。”和“你为什么打他?应该打的不是他”。有语句内的原因,主要是词汇方面、语法方面、语义等方面的原因。在这里我们讨论的是动词和它所指派的不同成分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造成的歧义。
      一、动词的题元结构与歧义句的分化
      黄正德曾经详细地描述了动词的题元结构,“一个动词除了其语音结构和概念结构之外,有三种语法成分,合称为动词的题元结构:
      a.论元数目:动词属于单元、双元或三元述词
      b.语义选择:论元所担任的论旨角色(施事、受事、客体、地点或命题等)
      c.范畴选择:论元所属的语法范畴(名词短语、介词短语、子句等)。”
      沈阳先生描述了一元动词“咳嗽”的题元结构就是[s NP1施事V1(咳嗽) ],二元动词“来、去”的题元结构是[s NP1施事V2(去/来)NP2处所] ,三元动词“送”的题元结构就是[s NP1施事V3(送)NP2对象NP3受事],并利用动词的题元结构来分析动词短语的同构、异构现象。我们就采用这种方法分化一些由语义结构关系产生的歧义句,可以充分展示歧义句同形异构现象。下面将利用动词的题元结构去分化、解释歧义句。(未出现有形词语的必有名词位置是写作“E”,“T”表示位置移动痕迹。)
      (1)鸡不吃了
      A1 [s鸡NP1不吃(V2) ENP2了]
      A2 [s ENP1不吃(V2) 鸡NP2了]
      A1显示“鸡”是施事,A2显示“鸡”是受事。这就证明了例(8)中的“鸡”既是施事,又是受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由施受同形所造成的歧义。沈阳先生也曾利用题元理论对其进行解释,“……它之所以存在歧义,或者说可以作两种层次分析,也就是因为它同时对应了两种题元结构。”
      (2)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B1[s 哨兵NP1发现(V2)了敌人NP2 TNP1]
      B2[s ENP1发现(V2)了敌人的哨兵NP2]
      B1 显示“哨兵”是施事,“哨兵”没有位移之前整个短语是偏正结构,表示哨兵发现了敌人;B2 显示“哨兵”是受事,这时整个短语是动宾结构,表示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3)咬死了猎人的狗
      C1[s 狗NP1 咬死(V2)了猎人NP2 TNP1]
      C2[s ENP1 咬死(V2)了猎人的狗NP2]
      C1显示“狗”是施事,在“狗”没有位移之前整个短语是偏正结构,表示狗咬死了猎人;C2显示“狗”是受事,这时整个短语是动宾结构,表示猎人的狗被咬死了。这也是由句法结构不同造成的歧义。
      (4)小王租小周两间房子。
      D1[s小王NP1租(V3)小周的两间房子NP2]
      D2[s小周NP1租(V3)小王的两间房子NP2]
      两间房子和主人小周或小王之间是由所属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在其中加结构助词的,这样使它们的关系更加明晰。我们平时口语中说的“租房子”其实是“租房东(的)房子”。
      (5)小王的鞋做得好
      E1[s ENP1做(V2)得(的)小王的好鞋NP2]
      E2[s小王NP1做(V2)得鞋NP2好]
      E1显示“小王” 和谓词“做” 没有直接语义关系,而“小王”和“鞋”有领属关系;E2显示“小王” 和谓词“做”有直接语义关系,而“小王”和“鞋”没有领属关系。这也是由领属和非领属关系同形造成的歧义。
      (6) 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
      F1[这是名模孙燕NP1于2002年摄(V2)的照片NP2]
      F2[这是ENP1于2002年摄(V2)的名模孙燕的照片NP2]
      F1显示“名模孙燕”是施事,F2显示“名模孙燕”和“摄”没有直接关系。
      通过比较上面的两个结构,我们还发现F1结构中的“这是”指的是“名模孙燕”, F1结构中的“这是”指的是“照片”。
      (7) 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手里提着一个黑色提包。
      G1[ 我看见张原NP1扶(V2)着一位老人NP2,(张原NP1)手里提着一个黑色提包]
      G2[ 我看见张原NP1扶(V2)着一位老人NP2,(老人NP2)手里提着一个黑色提包]
      G1显示,“张原”是“提”的施事者;G2显示,“老人”是“提”的施事者。这就是由于句子成分而省略造成的歧义句。
       (8) 我要炒肉丝
      H1[s 我NP1 要(V2)炒肉丝NP2]
      H2[s 我NP1 要(V2) ENP1 炒(V2)肉丝NP2]
      H1显示,我要的东西是“炒肉丝”; H2显示,我要炒的东西是肉丝。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利用题元理论来分化歧义句是很直观的。分化出来的不同结构之间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分析形式不光对于中国的中学生来说容易理解,就连学汉语的外国人也容易理解。因此利用题元结构分化歧义的这种方法也很适合对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师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快让学生理解这些歧义句。
      二、歧义句的主要类型
      通过上面的实际操作,我们发现很多歧义句都是由谓词和它指派的不同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造成的。通过实际的操作,我们发现由语义关系引起的歧义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施受同形
      (9)母亲的回忆
      I1[s母亲NP1回忆(V2)ENP2]
      I2[s E NP1 T NP2回忆(V2)母亲NP2]
      (10) 这个人连村长都不认识
      J1[s这个人NP1 TNP2不认识(V2)村长NP2]
      J2[s TNP2村长NP1不认识(V2)这个人NP2]
      2.领属与非领属关系同形
      (11) 小王的鞋做得好
      K1[s ENP1做(V2)得(的)小王的好鞋NP2]
      K2[s小王NP1做(V2)得(的)鞋NP2好]
      (12)他的笑话说不完
      L1 [s ENP1说(V2)不完他的笑话NP2]
      L2 [s他NP1说(V2)不完笑话NP2]
      3.不同句法结构同形造成的歧义
      (13)关心学校的老师
      M1[s 老师NP1关心(V2)学校NP2 TNP1]
      M2[s ENP1关心(V2)学校的老师NP2]
      M1显示,老师关心学校,这时原句是偏正结构;M2显示,关心在学校里的老师,这时原句是动宾结构。这就是由偏正结构和动宾结构同形造成的歧义。
      (14)夸奖小明的作文。
      N1[s 作文NP1夸奖(V2)小明NP2 TNP1]
      N2 [s ENP1 夸奖(V2)小明的作文NP2]
      N1显示,作文的内容是夸奖小李的,这时是偏正结构;N2表示小李的作文受到了夸奖,这时是动宾结构。
      4.省略后造成句子成分残缺,引起歧义。
      (15)我看到你那年才有七岁。
      O1[s 我NP1看到(V2)你NP2ENP1那年才七岁]
      O2[s 我NP1看到(V2)你NP2ENP2那年才七岁]
      O1显示,“我”是七岁,省略了“我”;O2显示,“你”是七岁,省略了“你”。
      (16)她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P1[s 她NP1有(V2)一个女儿NP2,ENP1在医院工作]
      P2[s 她NP1有(V2)一个女儿NP2,ENP2 在医院工作]
      以上两个歧义句都是由省略了必要的句子成分而引起的。
      5.句子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嵌套造成的歧义。
      根据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每个句子都有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有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有的却不是。
      (17)妻子死了丈夫发誓不再结婚。
      Q1[s 妻子NP1死(V1)了/丈夫发誓不再结婚]
      Q2[s TNP2丈夫NP1死(V1)了/妻子NP2发誓不再结婚]
      “妻子死了”是表层结构,“死了丈夫”是深层结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掺杂在一起,这就引起了歧义。
      (18)反对的是她。
      R1[s 她NP1反对(V2)(某人或某事NP2)]
      R2[s ENP1反对(V2)她NP2]
      从中可以发现,一个表层结构可以分化为不同的深层结构。这是有两个深层结构嵌套在一起引起的歧义。
      6.汉语词的兼类现象造成的歧义。
      词的兼类是指在词义上有联系,并在不同的场合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的的词类的语法功能的词。例如:“在”可以兼属动词、介词、副词等。
      (19)我要热饭。
      S1[s 我NP1要(V2)热饭NP2]
      S2[s 我NP1要热(V2)饭NP2]
      通过分化,我们会发现S1中的“热”是形容词,S2中的“热”临时用为动词。
      (20)自行车没有锁
      T1[s 自行车NP1没有(V2)锁NP2]
      T2[sENP1 TNP1没有锁(V2)自行车NP2]
      T1中的“锁”是名词,T2中的“锁”是动词。
      以上歧义句之所以可以被分化,是因为句子中的动词和它所指派的成分有着不同的语义关系。本文仅探讨了动词的题元结构在分化汉语歧义句中所起的作用。其他谓词如介词、形容词等的题元结构也可以作为分化汉语的歧义句的手段,这还有待继续谈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伍铁平主编.普通语言学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第2版.140―144.
      [2]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三版:75.
      [3]沈阳,冯胜利.当代语言学理论和汉语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8年5月第一版:136..
      [4]诺姆・乔姆斯基.句法结构[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5] 张大强.转换生成语法与汉语歧义句的分析[J].安徽文学,2009(3).

    相关热词搜索:歧义动词分化结构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