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谁人不识李爱珍_李爱珍

    谁人不识李爱珍_李爱珍

    时间:2019-02-05 05:32:4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闭性,间接导致中国人同名者众多。譬如李爱珍,随便找个城市,一抓就是一大把。   本文所涉的李爱珍是个老太,退休多年,定居上海。前不久刚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门槛高企、条件苛刻、程序严谨、拒绝照顾、不玩猫腻,李爱珍能当选说明李院士“货真价实”。当选理由:“李爱珍对国家和社会作出了终身贡献,其在半导体领域的研究完全达到国际水准。”
      李爱珍供职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从1958年起一直干到退休。
      她在半导体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国防建设价值重大。照说,她该是国家的宝贝。
      “李爱珍是谁?咋没听说过呀!”闻李老太墙内开花墙外香,国内不少专跑科技线的“大记”们一头雾水。
      难怪啊,李爱珍是个低调做人做事的女科学家(她自视只是个科研工作者),没有耀眼的光环和头衔。势利加浮华――很多媒体自不会将其列为科技典型贴上“高大全”的标签。
      美国有科学院,中国也有。有科学院自然要有院士。既然都谓院士,院士之间(包括总体和同学科同研究领域的个体)就必有彼此学术水平高低的比较。在中美之间作此对比,可能没有哪家国内机构比过,但答案却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中国科学院建院于1949年,美国科学院建院于1863年,早于中国86年。我知道,这不能说明二者的学术水平差距。不过,还有另一个数字:美国科学院387名外籍院士,诺奖得主超过上百名。够了,这足以说明李爱珍在半导体研究领域(当代国际前沿科技领域)的“国际含金量”。
      谁人不识李爱珍――因为李爱珍选不上中科院的院士。一位推荐李爱珍做中科院院士的现任中科院院士直言:“我不便评价李爱珍为何未能当选中科院院士。”这看似又一个疑问,但答案却同样“铸”在我们心里。
      呵呵,大约2年前,中科院有过一次增选院士,曝出少数央企掌门人、部委行政首长的大名也赫然列入推荐名单之中。瞧,凡有好事,这类人都得插一杠。李爱珍无官衔无代表委员头衔、非统战对象或民主党派背景,咋能轮上她。
      科学院啊科学院,在绝大多数国家,你是个纯粹的科学机构;在个别国家,你被誉为“科学殿堂”,但你首先是座“官衙”。
      院士啊院士,在绝大多数国家,你只是个荣誉称谓;在个别国家,你通常代表着“车子、房子、票子、身价”,代表着学术课题和科研经费的优先占有权。
      一个国家总体科学水平的提升,没有钱是不能的,可光有钱,也未必就能登上国际前沿科学的高峰位置。发展一国的科技实力,钱所买不到的是孕育科学精神和培育一流科学大师的文化土壤。科学发展的基础不是钱的堆砌,创新型国家的创建不是口号喊得震山响,而是千金难换的人文环境――摒弃官本位文化,重拾(回归)学本位文明。
      对当不当中科院院士,李爱珍看得很淡。上海《文汇报》记者问:“您做了这么多出色工作,没评上中国的院士,不难过么?”李答:“我总是记得人家给了我什么,不记得人家没给我什么。”正是这段发自内心的淡然打动了我,使我放弃另外3个备选题材,“介绍”这个值得我们从内心深处敬重的李老太。
      补充几句。两年一度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今年元月已启动,按计划年底前公布增选结果。如今,闻李爱珍“出口转内销”,很有可能也不管李爱珍是否乐意再当中国的院士,有关方面十有八九会找上门去……谓予不信,不妨替李爱珍静候“佳音”。
      [陈文涛荐自《中国保险报》2007年5月25日]

    相关热词搜索:不识李爱珍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