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隔山隔水依然隔断出版】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隔山隔水依然隔断出版】

    时间:2019-02-08 05:30:2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台湾出版业的价值体现在哪里?主要体现在管理水平和创新意识。在完整的市场经济体系和激烈的同业竞争环境下产生的完整产业流程以及充满创意的精致性,造就了台湾出版业高品质图书。
      
      台湾出版社曾经是大陆出版界走向世界,与世界出版接轨的桥梁。在十几年前,台湾出版的品质、管理以及与世界出版业的联系都为大陆出版所望尘莫及,台北书展的规模曾经远远超过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陆所谓的输出版权实际上就是与台湾合作的繁体版租型。那个时候,大陆从欧美引进的版权大部分靠台湾转口,比如浙江少儿出版社的《冒险小虎队》就是十年前从台湾繁体字版引进的。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大陆出版似乎已经羽翼丰满、长大成人,可以不用拐杖“走出去”了。十多年间大陆出版不但品种迅速翻倍,成为全球出书品种最多的国家。图书的装帧设计、印刷品质也大大提高,大部分翻译图书也可以直接从海外引进。近几年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台湾出版业出现了连续的下滑。只有2300万人口的台湾出版业在正处于青春期大陆出版人眼里,除了政治上的意义,似乎变得可有可无。但是,最近笔者公差去了台湾几天,所见所闻,却颇有意外之处。20年来,台湾和大陆出版界频繁的来往,眼下又是“三通”大开,但大陆出版界对台湾出版业的了解还是不多,在资本层面的合作更是少见。不夸张地说,从接轨国际出版这个角度看两岸书业,大陆至多只能打50分,和台湾同行还有50分的距离。
      台湾出版业的价值体现在哪里?主要体现在管理水平和创新意识。在完整的市场经济体系和激烈的同业竞争环境下产生的完整产业流程以及充满创意的精致性,造就了台湾出版业高品质图书。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诚品书店2009年退出简体字版图书市场这一案子来分析台湾出版的品种、质量和自给程度。
      “诚品”源自古希腊文eslite,意指精英。诚品书店是台湾最大的零售连锁书店,共有35家综合书店,2家儿童书店,2家文具馆及4家音乐馆,另外还有网络书店。每年举办约500场演讲与展览,开业21年来成为台湾文化的地标,吸引香港及全球华人游客的景点。诚品的旗舰店信义店坐落在信义计划区,与台湾101大厦只有几步之遥,几乎就是台北的钻石地段。信义店面积总共是50000平方米,其中书店15000平方米,陈列图书约30万种,其余为百货服装、餐饮酒吧等多元经营。世纪出版集团的老总陈昕在2007年访问台湾时,把具有欧洲图书馆风味的诚品书店称之为他目前在全世界看到的最大、最漂亮的书店。那么,诚品退出简体字版图书市场的意义何在呢?台湾最大的零售书店退出简体字版图书市场,是否可以表示,台湾大部分读者可以不用看大陆简体字版图书而能够满足一般的阅读和专业需求?针对一般图书市场,几乎所有门类的图书台湾都可以不依赖大陆,大陆图书在台湾可有可无。其实。在10年前,台湾就是一个中文图书自给自足,体内循环的市场,当然,那时大陆的现代出版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台湾则已经进入小康。那么,到了近两年,大陆的出版水平迅速提升,出版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两岸年贸易额已近1300亿美元,台湾是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九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大陆则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和贸易顺差来源地。截至2(109年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逾7.75万个,累计吸收台湾直接投资近500亿美元,超过八成五的台湾大型企业,包括前十大企业均已到大陆投资。但是现在,台湾人还是可以不用看大陆的图书,大陆更没有一家台湾图书的专卖店,那我们又如何来评价同根同源同文近在咫尺的大陆出版,以及两岸出版的交流与合作呢?
      台湾目前有7000多家出版社,年出4种以上图书的1000家,2300万人口的台湾年出书约4.4万种,这是什么概念呢?按这个比例算,大陆13亿人口一年得出268万种图书,当然我们不能作这么简单推算。4.4万种图书的品质和有效性又如何呢?我们也可以看看诚品。诚品信义店的卖场陈列的图书基本上都是单本,少数是两本,而30万种图书没有一本大陆简体字版本,这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台湾图书出版的书水分很少。效率很高,出一本就是一本,再版可供图书的体量很大。二是台湾出的书可以满足台湾自身的需求,自给自足没有太大的问题,至少在大众图书的消费市场。在诚品的30万种图书中,有30%的外文原版书。相对于大陆版图书,外文图书才是台湾科技文化发展所不可或缺的。诚品的外文图书不像大陆的新华书店或外文书店,专门辟出一块地方来陈列,而是和中文图书一齐归人各个分类区域,和中文图书融为―体。
      台湾的大陆简体字版图书主要由联经的上海书店、问津堂(博客来网络书店的供货商)、闽台天龙书店经营。总的来说,上海书店和问津堂的大陆图书主要集中在学术性较强、读者市场狭小的文史哲类,定价一般是人民币码洋乘以6,闽台天龙书店则走低价位路线,会员价按人民币定价数字的4倍计算。目前台币与人民币的比值是1:4.5。诚品经营简体字版图书曾经也有很大的规模,在三楼设有600平米的“简体馆”。当然,诚品退出简体字版本图书市场还有经营层面的问题,如大陆图书的内容和印刷质量仍然与台湾有一定距离,价格卖不高,位处台北黄金地段高档商场的诚品,在经营上肯定效益不佳,或得不偿失。我们不是责怪诚品对大陆图书的偏见,倒是大陆书业应该对此作更多的反思。台湾市场对大陆图书为什么可有可无?台湾出版对大陆是不是也可有可无?
      关于诚品30万种的上架图书只是书店提供的数字,也许有人会提出质疑。作为读者,也不可能一本一本地去书架上清点。确认书店的上架品种的真实性一直是一个难题,书店的品种就像中国的GDP、出版集团的销售和资产一样说不太清楚。但大致判断书店的品种还是有一个比较方便的方法,那就是拿某个小专业作比较,越小越专越容易说明问题。比如戏剧分类,在台湾诚品信义店,戏剧类图书共有近二十个书架,每个书架约50个品种,细分书架有:布袋戏、声乐与歌剧、歌仔戏、中国戏剧(3架)、台湾剧场、莎士比亚与西方戏剧(2架),还有200多种的西方戏剧外文版图书,其中仅一套台湾自编的戏剧学术论丛就有50个品种。这样的陈列规模连北京西单图书大厦都有所不如。
      陈听说诚品是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书店,真的不错。以诚品为代表的台湾大型书店都属于这种“高级精致化”的专业服务书店,书店的陈列设计“深具美感与创新,有国际级的水平”,店内的装修和布置非常有文化和品位,阅读环境典雅宜人,像是置身于国家级博物馆。七十多台数字电视散布店内,供购书和阅读者用的椅子是该店的一大特色,不同颜色和造型的椅子多达一百余种,据说有些椅子是设计师亲赴巴黎跳 蚤市场挑选回来的。但这样高级精致并处于黄金地段的豪华书店靠什么来维持呢?靠多元经营。诚品书店整体百货商场的经营模式是其主要的获利来源。这种经营模式大陆才刚刚意识到。台湾书店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不但是大陆书店的楷模,也是大陆书业,特别是国有书店的忧患。已经有一些台湾的书店要到大陆来参与零售图书市场的竞争,比如诚品就有这个计划。不要以为大陆的新华书店依仗黄金地段的地租优势以及教材教辅的垄断经营,就可以高枕无忧,市场会越来越开放,制度会越来越公平,而且,管理和经营带来的竞争力不可估量。诚品1989年建店才开到第21个年头,就从零开始做到台湾最大,最近还听说杭州有一家民营公司半年内开出了六七十家书店,新华书店的垄断地位和垄断优势也并非固若金汤。
      台湾出版业是务实的。比如诚品虽然是台湾最大的书店,但几乎没有门面,在外面根本看不出是一家书店,这说明文化产业本身就是一个内秀的行业,不必过于张扬。韩国最大的书店教保文库里面很大,像人民大会堂。但门面很小,像一个地铁入口。台湾出版界也并不如大陆出版界那么张扬,隔三差五地有人出来放一颗卫星,内联外合,日日创新。与大陆出版一哄而上进股市不同,台湾的七千多家出版社只有时报出版是上市公司。客观上说,除城邦、时报、联经等少数几家,台湾出版社的规模都比较小,但另一方面也启示大陆出版业,传统书业如果要坚持文化的本位,是否适合上市,需要上市,仍然是一个问题。全世界范围内,传统出版社上市的也比较少。出版是一个更需要代代薪火相传、专心致志,耐得住清苦、经得住物欲诱惑的行业。
      台湾的出版社和书店有同样突出的精细化特征。台湾图书市场竞争的激烈,使图书的选题策划非常的科学严格。由此带来了市场定位的精准和与世界接轨的质量。台湾共同国出版集团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出版体,也是一个非常另类的出版集团,甚至有点像时尚的格子铺。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它的“资本和股权关系非常复杂多元”。下属的8家出版社都是独立法人,都是自己做老板,集团提供有偿的财务、营销、设计、印刷等服务,用大陆的话说就是工作室挂靠。这次在台湾就见到了一位刚刚从大陆移居到台湾的出版人,他去年在这个集团下开设了一家出版社。这位朋友在大陆一家非常有名的出版集团做过中层,但他说起台湾图书策划编辑营销的精细化流程仍然感慨万分,认为与大陆的粗放经营完全不同。台湾出版社的每一本书都有复杂和详细的策划营销方案,并不断地与书店沟通,得到认同,才能开印。他的出版社成立不到一年,出了七八本书,都在市场上有很好的业绩。有趣的是,他那天刚刚送给笔者一本他出版的书,第二天早上7点到诚品敦南路的24小时通宵店参观,发现店里仅有的两三个读者,就有两个在读他做的书。
      虽然只是一衣带水,可是六十多年的间隔,至今大陆民众要去台湾仍然需要团进团出,有复杂审批的程序,不管是你认识到还是没有认识到,台湾与大陆出版的交流和互相了解仍然太少。台湾的书业真的还是大陆出版的一面很好的镜子,希望大陆的出版人都能够每年用这面镜子照一下自己。台湾出版的很多经验是大陆没有的。
      再回到诚品。不说诚品的品位,只谈它的24小时通宵店。诚品位于敦南路的5000多平方米通宵店不但大陆没有,全世界都找不出第二家。这是一家5000平方米的豪华书店,不是7-ELEVEN几十平方米的便利店。在大陆,通宵的餐馆倒是日益兴旺,北京的通宵餐馆仅东直门内大街就有50多家,西直门、新街口、美术馆东街等地数目都不少于30家,但没有一家通宵的书店。诚品敦南通宵店晚上12点左右是客流高峰,有无数的白领云集。除了敦南店通宵营业,还有不少诚品的分店也将营业时间延长到零点,甚至凌晨2时。笔者去敦南店是早上7点,问了一位读者说是正在准备中考的男学生,昨天晚上来的,看了一整夜的书,而另一位读者应该也是一个通宵的读者,趴在桌子上睡着了。还有一位20多岁学生模样的漂亮小姐是公司的白领,席地而坐,脚下已经堆了七八本书,她说一早来这里看书,还要赶去公司上班。我想,24小时店后半夜肯定不会有太多的生意,但台湾的出版人就有这么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与台湾民众的勤奋与努力相吻合,很好地表达了台湾出版文化精神。台湾读者和台湾书业的这种精神支持着台湾书业在2300万人口的小市场创造了一个令世界都为之,惊奇的出版业绩,也因为如此,许多图书往往台湾印5000册,大陆印3000册。
      由于物权法的不同,台湾的旧城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远不如大陆许多沿海省会城市,十多年前笔者到过台湾,十多年后,在台北的旧城区,街道依旧,门窗还多了一些斑驳锈迹。但是到了台湾,给大陆旅客最深刻的印象是文明礼貌。下了飞机,到了台湾,我们觉得是从大陆的沿海省市到了中西部省区,但一听到台湾人说话,就像是到了欧美。有很多新华书店想去学习台湾书业的精细化管理,那首先要学的就是如何跟顾客说话。有人建言,目前两岸出版交流首先要做的事情,不是过去的引进版权,而是引进人才。大陆要向台湾引进管理人才,要鼓励台湾出版人到大陆出版社打工。但是,引进台湾的人才会有很多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买下一两家台湾的出版社。引进一个人才到大陆的出版社,可能根本就没有操作环境,马上会被淹没或者同化,只有整体团队引进,兼并收购实体,才能完整学到台湾的管理经验和营销机制。台湾的朋友们一再建议大陆和台湾的出版合作要多进行一些资本层面的合作,而大陆有关部门要在政策层面对两岸出版的资本合作开绿灯。
      现在台湾出版界―谈到大陆就说,大陆出版集团化了,改制了,不但有钱,竞争力也提高了,台湾出版业生存发展会更加困难了,危机感很重。近年来,两岸的书价也日益接近,大陆这几年书价上涨很快,目前两岸的书价差距已经从开始8―10倍缩小到1.5―2倍之间,而且大陆的物价还在涨,图书的定价也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终有一天两岸的书价,包括内容和印刷品质都会完全接轨,再加上政策的逐步开放,两岸市场的无缝对接总有一天会到来,这无论是对大陆书业,还是对台湾书业都是挑战,同时也是机会。随着两岸书价的接近,以台湾出版业的机制和活力,如果能够对台湾开放出版,对大陆国有书业的威胁不亚于民营书商。台湾图书进大陆的潜力很大,台湾出版界要为此多创造条件,比如图书排版可以尽量改改竖横,再来考虑繁简统一的问题,先横后简,逐步过渡。其实现在台湾的科技类图书已经全部用横排,生活、文学等领域也有很多横排的图书,杂志也是一样。现在两岸重复出书,资源浪费。特别是简体字版图书一定要改成繁体版重印,许多图书不能自由流通,是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极大的浪费。两岸三通,笔者觉得图书格 式和文字的相通比通航通邮更重要。历史在前进,两岸交流和合作的环境变化也很快,两岸都要对此有足够的信心。20年前,大陆图书在台湾可以卖到500倍,现在按人民币原价甚至更低都能买到。两岸直航后,从上海、杭州到台北的飞行时间就―个多小时,非常的方便。在省与省之间用400个坐位的波音747客机作为交通工具,也许也只有杭州到台北有此先例,而目仍然一票难求。随着三通的到来,台湾和大陆出版界的交流与合作会迎来又一个春天。
      说到书价,曾任城邦出版集团董事长的苏拾平说:大陆现在的图书定价结构不合理,印制费用普遍占到书价的22%,而欧美的图书印制成本只占其书价的8%―10%。图书是知识产权的产物,定价中应该更多地体现知识产权的价值而不是印制成本。他的意思是,大陆图书的定价还是不够高,定价所包含的多是直接的物质成本,如印刷成本、运输成本、书店的经营成本,而知识产权的成本比例太小,这也是大陆图书内容竞争力与台湾的差距所在。不但是内容,连封面和整体设计知识含量也相差较多。大陆出版社大多不重视设计的含金量,封面设计上花钱太少。在台湾,笔者看过联经上海书店的大陆图书,再到不远处的诚品书店看台湾图书,在装帧设计上的差距一目了然。低位定价,也限制了图书营销降价的空间。不过。对于大陆,要提高书价,首先要提高的是买书人的购买力,让看书的人买得起书,国家要多多增加图书馆的购书经费,让图书馆也买得起更多的图书。
      在台湾还看到两个现象与大陆不同。一是台湾几乎看不到自行车,包括电动自行车,满大街跑的都是摩托车。台湾朋友给的答案是:速度与效率。摩托车比汽车速度更快,更加灵活,而且节约成本,方便停车,这也象征着台湾出版业的特点。在台湾每一本书都要和书店做几次营销策划的来回,中小出版社就一两个人,许多工序都要靠社会化服务,没有迅速灵活而廉价的交通工具如何可行。另一个现象是在台湾几乎没有报刊亭。所有的杂志要么在书店卖,要么在便利店卖,台湾的所有便利店都有不小的杂志柜台。这种完全与欧美接轨的杂志销售渠道,为什么在大陆行不通。大陆的国有发行业为什么一直进不了杂志发行的圈子,独立于国际惯例之外,把杂志这块蛋糕拱手相让。是体制问题,还是观念问题?是不可能还是不愿意?在诚品书店,我们看到的杂志销售厅有一百多个平方,完全是一个店中的书店,陈列的中外杂志达5000种,而据有关统计,大陆的市场刊合起来才一千多种。在国外,期刊的市场规模要超过图书,在大陆大约是图书的一半。
      台湾出版,我们似乎日日相见、却又如此陌生;我们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隔山隔水,何时才能隔不断两岸出版?于是,又想起了北宋诗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相关热词搜索:隔山隔断依然出版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