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心态正能量 试论清初丁耀亢仕隐心态

    心态正能量 试论清初丁耀亢仕隐心态

    时间:2019-02-12 05:44:5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清代前期,社会巨变,文人的生存状态极为艰难。仕与隐,成为评价文人气节的尺度。大多数中下层知识分子在仕与隐之间徘徊,丁耀亢就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这种复杂的仕隐心态使他的创作呈现多样的风格,对于我们正确解读他的作品有很重要的意义。文人仕隐心态的变化成为促使他们文学创作风格转变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出仕 归隐 矛盾心态
      明清之际文人的处境非常艰难,他们常常在仕与隐之间不断地徘徊。明朝末年,满洲贵族入主中原,建立新的封建王朝。生活在易代之际的知识分子如何面对这一新的政权,是当时很多人面临的难题。一些深受明朝恩德的高官显宦,有的投降清朝做了贰臣,有的以自杀的方式殉节,也有的秘密组织军队反抗新的王朝。而对于大多数中下层知识分子来说,他们的生存方式则有所不同。他们很多在明朝并未中科举,没有做官,当新朝开始科举之后,很多人则跃跃欲试,准备在新的王朝一展才华,如《续金瓶梅》的作者丁耀亢。而有些知识分子则拒不应试,以遗民自居,著书泄愤,如《水浒后传》的作者陈忱。一些知识分子在清朝做官后,并未得到重用,反而在风起云涌的民间抗清浪潮中处境尴尬。他们目睹了清朝统治者残酷屠杀人民的现实,也看到了清朝政权的倒行逆施,转而开始反清,或辞官归隐,表现了独特的文人心态,这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人处境有很重要的意义。
      仕隐心态的变化与作品思想密切相关。本文即以丁耀亢为例,探讨一下他在明清之际的仕隐心态变化。丁耀亢在其戏曲《表忠记》中对清朝统治者大加颂扬,而在1660年所写小说《续金瓶梅》中对清兵屠杀民众多有描写,寄寓反清思想。他的作品中这种矛盾之处非常普遍,让人感到困惑难解。实际上,丁耀亢作品的思想内涵与他的仕隐心态息息相关,不同时期的心态对他的创作影响极大。对丁耀亢生平经历考证的论文有很多,但对他仕隐心态变化较少触及,做一番研究很有必要。
      一、从隐到仕
      丁耀亢(1599―1669),山东诸城人,字西生,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丁耀亢生于明世宦之家,为明侍御史丁惟宁第五子。丁氏家族是诸城五大姓之一,堪称名门望族。他曾自述道:“明初有丁普郎者,以军功从洪武,封于武昌,其子孙以百户世荫食,屯于淮之海州卫。”①在《族谱序》中他也写道:“至先传御公,以科名起家,迄今文武自奋者不绝,故远近称藏马丁氏云。”②深受明朝福荫的丁氏家族以诗书传家,丁耀亢自然以出仕来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辛酉(1621)、甲子(1624)和庚午(1630)三次乡试未中,对自负的丁耀亢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此段时间,丁耀亢主要隐居在橡栗山房,与友人山中结社,创作杂著《天史》,过着一边读书一边种田的生活。
      丁耀亢的隐居生活随着清军的南下而结束。1642年清军攻破诸城,在城内烧杀抢掠。其兄耀昴、弟耀心、侄大彀均死于战争,另有一侄豸佳受伤,而他本人因两次携母仓皇入海避难,致使家产被占,所有这些,使他对亡国破家之祸有切肤之痛。此时期他写了《哀九弟见复》《哀大侄如云》等诗对亲人进行悼念。丁耀亢在其《出劫纪略》书中清楚地记载了清朝军队惨无人道的屠杀以及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对清兵怀有家仇的丁耀亢,在清朝却选择了出仕的道路。新朝刚定,丁耀亢就到京城应试,关于此事的经过,《出劫纪略•皂帽传经笑》有较详细的记载:
      戊子七月……乃由顺天籍府庠得试于京兆张君、司成高君,入礼曹拔送太学,隶镶白旗官学焉。先是辽之教习官子弟,皆由此入内院,有至外督抚。……三年考满,已得售,当选有司,后改广文,授容城教谕。③
      丁耀亢的求官行为,是他急于同清朝合作,还是求取功名以自保?从隐居到主动求官,他的思想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
      现实情况的残酷让丁耀亢无奈之下,只好入京城寻求以前朋友们的帮助,这也就是在清朝刚刚建立,他匆匆忙忙应试的原因,这一点屡被一些学者指责。认为他汲汲于富贵,毫无爱国之心,毫无反清之志,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在《避风漫游》中他说明了战乱后他急于出游的原因:
      时残破之余,劫杀成习。乱民经闯宦纵恶之势,藏身衙胥,以巨室寒士为奇货,草野之间,动相杀害。县有令倪君者,辽伍卒也。严刑暴鸷,如苍鹰乳虎,择人而食。邑宦甲科某,以人命事辄械送狱,不二日笞杀数十人。……其时士宦等威尽矣。十月,以监事辞入都,实避祸也。④
      丁耀亢的入京求官实际上是他危难之际寻求自保的一种方式。而这种自我保全的智慧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实在是一种迫于无奈的行动。除了投降清朝,殉节当然值得赞赏,但是更多的士人是采取多种多样的生存方式,有的逃入山林,有的力田。正如赵园所说:“士的谋生手段的匮乏,是士的历史的结果。当着面对具体的谋生手段的问题时,士人自不难发现,作宦、力田、处馆、入幕,几乎构成了他们基本的生存空间。”⑤归庄在《保定张氏殉难录序》中加以感叹:“自流贼发难,十五年间,以至甲申之祸,内外诸臣之为哥舒翰、段凝、冯道者何其多也!”⑥真正保持气节,为国效忠者毕竟是少数。
      家族的零落也是他出仕的原因之一。经过一场战乱,豪家大族受到很大的打击,特别是李自成的起义军对当时的地主进行的“割富济贫”。战乱之后的家族衰落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史载:“直隶、山东、河南到任之地方官,均执行大顺政权向绅衿大户追赃助饷之政策。山东诸城,以割富济贫之说,明示通衢。”⑦丁耀亢在自己的著作中不止一次地提到乱后家庭的状况。如《出劫纪略》中记载“八月,葬二兄讳耀昴者于城西。十月,葬九弟耀心于旧茔。送者寥寥,徒步数人耳。乱后风尚陵夺,视为弱内,平昔亲知,反面秋风,百计相倾,忍之而不报。”⑧而这种情况在当时是很普遍的。归庄在《王奉常烟客先生七十寿序》中有“自陵谷变迁以来,世家巨族,破者十六七”⑨。家族的兴衰与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丁耀亢原先只想有几亩田地来过隐居生活已经是不可能了。在诗集《陆舫诗草•抵舍有感》中他又一次表明了自己出仕的无奈:“三年漂泊逐飞蓬,田舍萧条万虑空。世乱始知门户累,家贫渐见子孙庸。危巢雏燕争倾厦,小村啼乌一任风。兄弟不堪零落尽,漫劳牛马付痴翁。”⑩
      丁耀亢在《乱后忍侮叹》中曾不止一次地表白自己的想法。豪家大族的败落,使丁耀亢在家乡的生活举步维艰,可谓是备受欺凌。如在《乱后忍侮叹》中有这样的描述:
      见予家二孝廉罹变,不能振起,予归又勉整旧业,虽贤豪称久交者,时侧目焉。先是叛仆乘乱为贼者,予归理之官。邑大姓阴为之主,使其反噬,或使诬讼于郡,以谋叛杀人命等事,冀以试吾强弱。又使亡命无赖者,率众登门殴骂,观吾动静。予皆不较,复诱恶仆某跳梁,率众劫粮畜以去。{11}
      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出仕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已经与整个家族的利益联系起来,丁耀亢正是基于此种考虑做出了被迫应试做官的决定。对于丁耀亢的此种举动,我们也不能太苛求他。正如陈寅恪所言,固然不能谅解钱谦益等南明重臣降清举动,但对清初的知识分子的特殊处境也给予了了解与同情。他曾说:“盖建州入关之初,凡世家子弟著声庠序之人,若不应乡举,即为反清之一种表示,累及家族,或致身命之危险。……后世未解当日情势,往往作过酷之批评,殊非公允之论也。”{12}
      二、从仕到隐
      处境的困难使丁耀亢从隐居到出仕,在新朝谋得官位。但不被重用的失落,屈节事清的痛苦又让丁耀亢最终选择了辞官归隐。丁耀亢自视甚高,有着很高的抱负与理想。在明朝他的出仕做官理想一次次的失落,在清朝统治下,他仍然不放弃自己的理想。郭英德先生在《明清传奇史》中这样写道:“封建时代的文人士大夫普遍地存在着依附于现实政治、依附于朝廷统治的鲜明的政治人格。在他们心目中,人的政治价值,即便不是唯一的价值,也是最高的价值。”{13}
      甲申之变后,丁耀亢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从1649年充任镶白旗教习,一直到1659年,授福建惠安县令,丁耀亢在清朝出仕达十年之久,其间写了四部戏剧:《化人游》(1647年完稿)、《赤松游》(1649年完稿)、《西湖扇》(1653年完稿)、《表忠记》(1657年完稿)。可以说这一时间的作品清晰地表现了他这段时期思想的轨迹。丁耀亢1647年后的剧作,反映了作者从顺治四年到十四年间思想变化过程。四种剧作反映了丁耀亢从矛盾彷徨、承认现实,最终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转变过程。
      而丁耀亢的“反清”思想开始慢慢淡化,一直到《表忠记》为顺治统治歌功颂德,“反清”到“颂清”的嬗变是显而易见的。戏曲《表忠记》,他希望通过对忠臣杨继盛的描写和歌颂,来正面阐述汉族的传统的封建道德思想,以求清朝统治者的接受,同时表白自己的忠心。此剧本从头至尾对清毕恭毕敬,对清朝的统治歌功颂德是显而易见的。如:
      一统于基归顺治,万年天运壮清朝。今当顺治十四年,大清国圣明天子御笔亲题表忠御序,颁行天下,上帝大喜。从此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享国太平,万年福寿。那杨忠臣可回天去也。
      【浆水令】(众)歌太平,仁风流广;驭和气,仙音嘹亮。山河一统庆羲黄。凌云词赋,麟凤文章,相如渴饮仙人掌。祝顺治,祝顺治,民歌击壤。颂清朝,颂清朝,圣寿无疆!{14}
      丁耀亢此段时期的传奇剧作,正好再现了他内心的焦虑与无奈。正如郭英德在《明清传奇史》中所说:“这种失国怀旧和向往功名的人格分裂症,在清初的文人士大夫中是一种时代的流行性传染病。”而这种矛盾心态下的作品则“清晰地显示出逐渐解脱遗民情结而诚心效忠新朝统治的思想演变轨迹”{15}。从对清朝的仇恨到心甘情愿地为清朝效忠,丁耀亢的四部传奇体现出他“反清”思想的淡化与转变过程。丁耀亢这个时期歌舞升平的诗歌也有不少,思想的变化导致创作风格的转变,余嘉锡评论道:“野鹤生际乱离,出死入生,濒危者屡。然不数年,天下粗定,尚得与二三名士饮酒赋诗,更唱迭和于所谓陆舫者;读其诗,不失为承平气象。”{16}
      丁耀亢对清朝的忠心并未得到皇帝的赏识,而长期背负在身上的故国之思和民族情结让他又辞官归隐。丁耀亢以牺牲名节的代价得以在清朝入仕,丁耀亢最终只得一个惠安县令的官职,且惠安远在南方边疆,近海多边患,到那里去任职,对丁耀亢来说是很失望的。在这种情况下,借《续金瓶梅》的写作,他的一腔忧愤与反清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最后的辞官,实际上是同清朝统治者的决裂,此时《续金瓶梅》已构思成篇,在他滞留于杭州所写。此时创作的《续金瓶梅》应该是饱含他一生的感慨与不平,书中多处描写表现了清兵的残暴和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限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些内容他不能直接表现,而是通过影射的方式加以暗示,他也正是因为此书而导致入狱的。安双成编译的《顺康年间〈续金瓶梅〉作者丁耀亢受审案》馆藏内阁满文档案载:“康熙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刑部尚书龚鼎孳等为审讯丁耀亢事题本称,经查阅该书,虽写有金、宋二朝之事,但书内之言辞中仍我大清国之地名,讽喻为宁古塔、鱼皮国等。据此,理应绞决丁耀亢。”{17}
      当丁耀亢被推荐为惠安知县时,在赴任途中,让他下定了辞官的决心。当时他年老多病,惠安又远隔千里;他几年客居京华,六年教授辽东,最后不被重用,他是很失落的。对他来说,既已屈节仕清,却又不得大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他备感绝望。在他的诗集《江干草》中,他不止一次地表示辞官回乡。丁耀亢在十年的仕清过程中,实际上是背着沉重的精神枷锁的,而他最终选择了辞官,是他本性的回归。整个过程在他的《自叙年谱以代挽歌》中说得非常明白。如《自述年谱以代挽歌》:
      庚子四月,决志抽簪。投劾不受,进退逡巡。桐江钓台,郎山仙岭。抵于江浦,杉竹成阴。武夷九曲,虹桥千寻。桃花始放,黄鸟多音。异域气候,岁腊方阴。止此三月,乃许放还。 云出岫,如鸟归山。诸客征诗,赞其高闲。辛丑正月,得赋归来。散木得全,以其不才。好为文章,杂以诙谐。不胫而行,卒为祸端。{18}
      “投劾不受,进退逡巡”清楚表现了丁耀亢艰难地在仕与隐之间徘徊。“好为文章,杂以诙谐”句正说明作者用小说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在小说中对清朝统治者进行讽刺与嘲弄。
      《续金瓶梅》的创作可以说是丁耀亢怀念故国的表白,同时标志着他与清朝统治者开始决裂。从一开始对清朝统治者充满希望到辞官归隐,可以说丁耀亢的反清思想在不断地变化,可谓是一波三折。他的诗歌与戏曲则表现了这种屈身事清的痛苦,以及对残酷现实的无奈。因此作品呈现出多种变化,有的诗文谴责清军的残暴,有的戏曲又对清朝统治者加以歌颂,作品内部的矛盾我们只能通过作者所处环境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我们在解读他们作品时,了解他们这种复杂的心态,是把握作者内心真实话语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这种在功名与气节之间的艰难抉择,代表了当时许多中下层知识分子的心境,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他们的文学创作是大有 益的。
      
      
      ①②③④⑧{11} 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下册),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88页,第291页,第284页,第283页,第279页,第283页。
      ⑤ 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36页。
      ⑥⑨ 归庄:《归庄集》,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175页,第251页。
      ⑦ 史松、林铁钧:《清史编年》(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页。
      ⑩{14}{18} 丁耀亢:《丁耀亢全集》(上册),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81页,第1005―1006页,第427页。
      {12} 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142页。
      {13}{15} 郭英德:《明清传奇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28页,第427页。
      {16} 余嘉锡:《余嘉锡论学杂著》,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635页。
      {17} 安双成:《顺康年间〈续金瓶梅〉作者丁耀亢受审案》,《历史档案》2000年第2期。
      
      作 者:姜克滨,文学博士,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科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张会峰,汉语言文学本科,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科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编 辑:赵红玉 E?鄄mail:zhaohongyu69@126.com

    相关热词搜索:清初试论心态丁耀亢仕隐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