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从“出入说”谈起|出入说

    从“出入说”谈起|出入说

    时间:2019-02-13 05:28:3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南宋陈善《扪虱新话》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其所以入,终当求其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唯知入知出,乃尽读书之法也。”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也说:“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谈的虽是诗词的作法,但用于读书亦无不可。
      知入知出,这是前人治学的一条重要经验。“入”,就是对读的书要钻进去,能得到书中的精义和要点;“出”,就是不要让书本牵着鼻子走,要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将获得的书本知识用之于实际生活。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将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这才算掌握了读书的好方法。
      就“出”“入”二者言,“入”是前提,没有“入”,即没有认真读书,没有掌握书中的精神实质,就谈不上对书本知识的消化、吸收,更谈不上运用;但“入”不是目的,学习的目的在于用,因此还须跳出本本,走向实际生活。只知入不知出,无异于划地为牢,不能自拔。人们往往把好读书、多读书却不善于运用的人称为“书簏”或“书橱”。诚如明代著名学者方以智所说:“学不能观古今之通,不能疑,焉贵书簏乎?”“不学,则前人之智非我有矣;学而徇迹引墨,不失尺寸,则诵死人之句耳。”在这方面,我国古代经学的教训尤为深刻。
      以讲解、阐述儒家经典为业的经学,把知识分子框定在经书的圈子中,不得逾越雷池一步。特别在经学之风炽盛的汉代,不但解说经典的书成千累万,而且在用的方面也是教条主义横行。五经被视为万古不易的真理,诸如断狱、治河、进谏都要从五经求出处,找答案,以至闹出不少笑话。在那样的学术风气下,用那样的方法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大都是死守“家法”的奴才,入之愈深,陷之愈死,思想也愈益僵化。
      与马克思主义者相反,一切机会主义分子和教条主义者都是以认识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相分裂为其特征的。王明死守本本,把马列主义变成脱离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教条,结果葬送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大好形势。林彪、“四人帮”“把革命领袖当作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每句话都是真理,都要永远照办的神”(见叶剑英同志在建国三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使我国人民遭到了一场大灾难,同时也严重地败坏了马克思主义的学风。粉碎“四人帮”以后,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正逐步恢复。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我国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从事这一事业我们将面临不少的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学习,善于学习。让我们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从本国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客观规律,认真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走出一条适合我国情况和特点的现代化道路来。

    相关热词搜索:谈起出入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