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体会高妙:《末代紧皮手》阅读笔记] 候官场笔记全集阅读

    [体会高妙:《末代紧皮手》阅读笔记] 候官场笔记全集阅读

    时间:2019-02-13 05:38:2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作者简介:施战军, 一九六六年生,教授,文学博士。中国小说学会常务理事,鲁迅文学院副院长。出版有个人专著《世纪末夜晚的手写》、《碎时光》、《爱与痛惜》、《活文学之魅》等。主编出版大型文学丛书《新活力作家文丛》四辑十八卷,与孔范今、雷达、吴义勤共同担任总主编的《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已出版甲乙两种计十八卷二十四本。
      
      作家和一个不可能由别人来完成的隐形文本邂逅的情形,犹如一匹从荒沙中走来的红马一下子面对了广袤的草原,一定就像李学辉遇到了紧皮手故事,暗喜和庆幸中带着对天赐的感恩和对表达的自信。
      作者一定意识到了这个题材背后应有的承载量有多么巨大,也知道举重若轻的叙述对于这部小说该有多么重要,也一定感知到了土地上那已经失传的民俗生活并没有断根的文化心志。风物搜集、实地考察、寻老采访等等成为案头资讯后,经过用心和用功,抹去本可凭空添加的传说与想象的痕迹,一切都变成了现实的聪敏厚实的摹写。他让满满的占有变得确凿,努力处于有序叙事的状态,理得出内外逻辑,分得出轻重疏密,出得起气力,耗得起才华,最终让它水流云在一样的悠然自洽。
      而从小说的时空大面上看,《末代紧皮手》似乎并无特别之处。
      小说的时间设定在有“保甲长”但由家族掌控乡村的年代至书记掌权的一九七六年。这个历史段落太让我们眼熟了。一九八○年代至今,几乎所有带有历史与文化反思、重构意向的知名长篇小说,都以这个时间作为叙事重心的依托,最多往后回溯到清末,向前延伸到九○年代,延伸与回溯的部分往往都不成功。空间是西北乡村,这也司空见惯。西北乡村的自然条件往往与生存艰辛、生命禁忌同构出丰富的民间风俗,也就往往最能生出痛感与快感相伴的故事,苦难、动情、凶蛮、侠义,西部故事已经被过分地影像化和符号化。
      这些已有的时空叙事经验,对这部小说来说,仅仅是参照物,或者说那些名作更像是《末代紧皮手》必然要写成的一个铺垫。《末代紧皮手》的重心不是写历史,不是写政治和文化,也不是写志怪游侠传奇,是写带着特定的乡间风俗文化和现代历史经历,是余土地的“说人不人,说神不神”的一生。
      余大喜在刚刚成人之际成了“余土地”,在他后来的生活里,人们渐渐遗忘了他的本名,余土地死在一九七六年,这个“人神”的生命背后是对两种历史蒙昧的价值判断。一种是对社会发展史的认识,大户氏族控制田地的年代和革命集体入主田地的年代,“人”和“神”始终是纠结着的,活着的土地爷,都是被非人相待的对象,被伤害、被敬畏、被教育、被批判,总之是被动接受规训的“人”,但是无论面对混沌的生活观还是清楚的历史观,在余土地那里,都是要经过生活本分念头的过滤,因此,余土地的豁命舍身为神作法和在何菊花、王秋艳先后爱意的照顾下得过且过的态度比历史本身更具有一分理性的认知,历史与人的关系绕来绕去,人的恒常念想总是坚韧地穿透历史,求变的历史表层下总是结结实实地存留着未变的人心;二是对乡村自然史的价值辨认,在与历史发展的互映中,小说对自然史价值更为看重,同时对其中漠视人性的情状也并不回避,但是让主人公的人生史始终伴随着情事,而余土地的魅力来由,除了他少壮的体魄,更是“神魅”的象征。余土地被沉塘、被鞭打、被供奉、被隔离、被批判,也被尊重、被关爱。乡间风俗的积存,是自然生活秩序的需要,乡村权威掌控的仪式和评判里,托天道而成的规矩,渗透到伦理层级关系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固然包含指定的化身人选、有名的禁忌和莫名的敬畏。而对余土地的敬畏,莫如说是对“先人”的敬畏。“先人”在场,风俗得行。
      余土地作为末代“先人”,在小说结尾处作古,与其说余土地身上所负载的是一个活土地爷的最后的历史,不如说是乡村由自然史主导的时代的终结过程。
      
      这部小说的整体艺术成就之高,是读过便知的。仅从几个小的层面上,即可获得这种印象――
      人物或形象:余土地、何菊花和王秋艳自不必说,旧式人物从何三到瞎眼婆婆二奶奶、革命人物从何立民到袁支书,甚至出场不多的被麻雀吓死的民兵排长,甚至本来是作为情境写照的麻雀、雪花,都有鲜明立体的形象特质。
      语风:乡间有乡间的调子,民间俚语的丰富转用是小说必然的选择,难得的是风霜雨雪、白天夜晚、种田嬉戏、说话动作,适量的方言让活生生的一切都带着动感;城中则有勾栏瓦肆说书人的传奇腔,比如写余大喜用嘴叼煤袋子的地方,有水浒好汉倒拔垂杨柳似的评话氛围。无论怎样严酷的情境,都没有剥离乡村语体本身的多趣,像袁书记这样的革命干部也不外乎此,他感慨右派太多跟输液一样一滴一滴无穷期,他在村里挑样板戏演员的指示是“郭建光要高高大大,阿庆嫂要风风骚骚” 。
      细节:小说细节足,而且得当,每个细节都含着足够的信息量和喻体性,比如序曲中陈二的手心出现的二十八代紧皮手,脚边不怕人的老鼠,对二十九代紧皮手进行激水仪式后成群投塘的麻雀等等,奇异又可信。小说里的细节非常坐实,无不来自沉到情境中的叙事和描写,紧皮手余大喜被关一整月的地方,从土地庙分上土地庙、下土地庙,到下土地庙包括南偏殿和北偏殿,北偏殿住紧皮手、南偏殿住着伺候紧皮手的看庙人,看庙人如何摆谱扬眉……文革时期村里放映电影与放松欲望的故事,许多名家都写过了,李学辉的写法很特别,他没有按通常设计让一对男女将情欲进行到底,而是把看电影的情形分季节来展现,春夏季节的念想从路上就开始热闹,直到女人被扯烂了裤子尖叫着跑出场子,“男人们则忙忙回头打听电影镜头前面的内容”;冬天,放电影成了任务,雪花飘飘中,只有放映员和大队干部,大队干部为放映机撑伞,他们看到的是雪花在光柱中的飞舞跳跃,光与雪形成一条雪河。对水在意,永远都是土地上的人们的集体无意识,不看电影的余土地向王秋艳打听电影名字,王秋艳的回答是“《沙家浜》。好多好多的水……”这分特别其实是因为尊重实情,尊重本性、肚皮、体面和天气,尊重乡村邪而不恶的作乐氛围的实际存在。
      
      这部长篇的可说之处非常多,它又是不可随便说的。复述故事则走失语味,分析结构则破坏情境,着眼叙述则忽视情致,谈论本能则遮盖本心。它的重要和特殊也来自这分高妙。
      其实我最想说的是,不要轻易地用已有的具有相似的历史跨度的名作来比附《末代紧皮手》,这部小说是“它自己”。那么,还是让我们好好读读原作,并见识一下我们还不够熟悉的小说高手吧。

    相关热词搜索:高妙末代体会笔记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