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沙扬娜拉未必不是日本女郎]沙扬娜拉

    [沙扬娜拉未必不是日本女郎]沙扬娜拉

    时间:2019-02-14 05:29:0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正是诗人暧昧的翻译,导致了读者的双重理解。作者一直在有意误导读者“误读”沙扬娜拉为日本女郎姓名。沙扬娜拉已经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音译,具有了栩栩如生的形象。   翻译是一门学问,文学的翻译更是如此。假如在社会科学的翻译中,尊崇的是直译(也就是鲁迅所说的“硬译”)的原则的话,那么,身处文学作品中的翻译,则更多地与文学想象相关,服从文学的想象和审美的原则。
      现代诗人徐志摩有一首著名的诗作――《沙扬娜拉十八首》,关于这组诗中的沙扬娜拉的解释,曾经闹出一场不大不小的笔墨官司。
      诗学家谢冕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末曾出版过一本现代诗歌欣赏词典,叫做《文艺鉴赏指导(一)》(中国青年出版社版)。在这本书里,谢冕先生曾经将徐志摩的诗作《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沙扬娜拉”解读为“一个日本姑娘的名字”。在这本书的“青年修养通讯之十二”的第二封信《通过想象理解诗》一文中,谢冕先生写道:
      为了说明这种再创造,我再举徐志摩短诗《沙扬娜拉一首》为例……一朵水莲花在凉风中表现着婀娜的娇羞,诗人借此以形容沙扬娜拉这位日本女郎的温柔缱�。
      这事曾引起了一个现代诗歌爱好者的注意,余云腾写作了《“沙扬娜拉”是人吗?》一文,嘲笑谢冕先生作为一个大学问家,居然将日语的“再见”的意思望文生义地解读为日本女郎。我曾经也认为,谢冕先生的解读是错的。不过,后来越看越觉得,他老人家的解读可能是很别致的一种,并很恰当地切合了诗人徐志摩所表达的意思。
      要说清楚“沙扬娜拉”的意思,要从徐志摩诗作中那些独特的地名等的音译说起。在《别康桥》和《再别康桥》中,徐志摩将Cambridge音译为“康桥”。在《翡冷翠的一夜》中,他将意大利城市佛罗伦萨音译为“翡冷翠”。中文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可以望文生义。由“康桥”就可以联想起“康家桥”和“健康的桥”;同样,由“翡冷翠”而联想到冰凉的“翡翠”。从音译的角度来说,关于“翡冷翠”和“康桥”的联想和理解都是不对的。但是,诱导读者向“健康的桥”和“翡翠”方面联想和理解,却正是诗人的本意。诗人巧妙地利用了中文词汇在中文语境中意义的生发联想作用,将自己要表达的意义,附着在音译上,在不露痕迹中实现了自己的意图。
      正是诗人的暖昧表达法,也可以说是暧昧翻译法,才导致了对于“康桥”之“康”和“翡冷翠”之“冷翡翠”的双重理解。从诗人的角度来说,读者的两种理解都是对的。也因此,我们不能说其中一个是对的,而另外一个是错的。《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沙扬娜拉”这个音译词也是如此。
      《沙扬娜拉十八首》写于徐志摩1924年5月陪泰戈尔访日期间,后收入1925年8月出版的《志摩的诗》,再版时删去前17首日文发音的“XIEXIE”,和中文发音的“沙扬娜拉”,可能诗人认为,这些仿音有点“不伦不类”吧。尽管如此,诗人却有意保留了第18首中的“沙扬娜拉”。而这第18首恰恰是这组诗中最为优美,流传也最为广泛的一首。这组诗的前12首,大多是歌咏日本的山川草木花卉的。第12首是个过渡,歌咏杜鹃花,并用日本女郎来比拟杜鹃花,并用“桃蕊似的娇怯”来描绘她的情态。到了第13首才开始歌咏日本女郎。从第13首到第17首都是描绘日本女郎“体态的轻盈”、“流眄”和“笑靥”以及抒发主人公对于日本女郎的留恋之情。
      第18首将全诗推向了高潮,而诗人也恰到好处地将全诗煞尾。正是有了前面关于日本女郎情态等方面的铺垫,所以才有了第18首的“最是那”的开头一句。但关键是第18首是可以独立成篇的,而且独立出来的第18首非常契合东方诗歌美学中的简洁含蓄的诗学。“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最是那”仿佛是要说,女主人公有着万般的温柔和干般的娇羞,但是我都不说了,而我只说其中“最”的那一种。结合前17首,我们知道,诗人其实已将女主人公的种种温柔和娇羞都说了。但当这一首独立出来的时候,这一“最是那”却形成了从顶峰说起了的效果。简单的诗句,浓缩了最有含金量的情感。短短的几句就把日本女郎的音容笑貌和情态以及抒发主人公的无限情思表达得淋漓尽致。其表达的丰富与简洁完全不亚于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绝句。
      在第18首里,全诗第一次出现了“沙扬娜拉”。“沙扬娜拉”是日语“再见”一词的音译,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通过对于第18首上下文的对照阅读,以及通过语境分析,我们都可以看到:诗人徐志摩在运用“沙扬娜拉”这一词汇音译日语“再见”的时候,一直在有意诱导读者“误读”其为日本女郎的名字,或者“误导”读者将其想象为日本女郎的形象。
      第18首,是最后一首,因为前面有日本女郎的铺垫,所以这一首中就直接省略了指称女主人公的“她”。当读者在吟诵组诗的时候,这个省略的“她”的指向是很明确的;但当这第18首独立出来的时候,――很多读者只知道有这一首而不知道前面还有17首;就是很多专业读者也有意“遗忘”了前面的17首――,“她”的省略造成了诗作歌咏对象的不明确,但这第18首又分明在歌咏一个女子,读者自然将这个被歌咏的对象落到了那句具有女性名字特色的日语“再见”的音译“沙扬娜拉”的身上。
      容易引起读者误读的还是“沙扬娜拉”这一音译词的本身。五四时期及其后,国人尤其是知识青年对于“娜拉”是最熟悉不过的了。易卜生的话剧《玩偶之家》中的主人公娜拉,使得中国知识青年懂得了女性的独立,并将娜拉作为个性主义的榜样,多少少男少女学着娜拉离家出走。以至于很多早期话剧都仿作这部巨作,形成了一种类型,称之为“娜拉剧型”。连鲁迅也写过一篇杂文,叫做《娜拉出走以后》;胡适也写过一个娜拉剧型的短剧,叫做《终身大事》。其实,娜拉还不止出自《玩偶之家》,大量的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也大多不是“娃”就是“妇5”,比如《安娜・卡列宁娜》中“安娜”。所以说,“沙扬娜拉”的音译采用了“娜拉”这一五四时期最常见的女性人名来仿音,自然在有意诱导读者将其定位为一个女性的名字。再加上这首诗中“她”字或日本女郎名字的缺席,读者将“沙扬娜拉”误读为女性主人公的名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读者的误读,当然来自于翻译者的有意设计。正如我们在“康桥”、“翡冷翠”中看到“健康的桥”和“冷冷的翡翠”的形象一样,诗人徐志摩就是要通过“沙扬娜拉”这一有意味的音译,诱导读者产生“既是杨柳依依的挥手作别,又仿佛在呼唤那女郎温柔的名字”的错觉。至此,沙扬娜拉已经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音译,而具有了栩栩如生的形象。
      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沙扬娜拉”是迄今为止对日语“再见”一词最美丽的移译。而之所以说“沙扬娜拉”是“移译”而且还是“最美丽的”,因为这个音译词不再仅仅是日语“再见”的发音,更为重要的是,它呈现了一个美妙绝伦的东方女性的形象。

    相关热词搜索:日本未必女郎娜拉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