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流传的校园故事 校园故事作文

    流传的校园故事 校园故事作文

    时间:2019-02-14 05:38:0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北大现在提出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值得肯定,这些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北大眼中的世界一流,无非如哈佛、普林斯顿、牛津、剑桥等大学一般。那些大学的确非常了不起,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北大领导和老师们是否想到过,老北大在当年就曾经是世界一流的?
       我觉得当今中国的大学包括北大,的确需要向西方好的大学学习,但有两点不能忘记:一是中国的北大和其他大学,无论怎样发展,也不可能变成哈佛、牛津等大学,我们还是中国的大学;二是中国自己也有过成功的大学办学传统,需要继承,而不应当背弃。
       老北大的成功,首先在于办学理念的先进,其办学理念集中体现在八个字:“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并不只是蔡元培一人的思想,而是中国现代大学出现的代表性思想,或者说,是北大所以成为北大的精神资源。这一百多年来,北大这个名字这么响亮,跟北大思想自由的宽容校风很有关系,这已经成为一种传统,虽然也有过许多阻扰与挫折,但多少还是艰难地传承下来了。
       一个学校除了有大师,有大楼,还要有校园故事,有许多能被一代代学生不断传说下去的故事。北大总有许多性情中人,许多有风骨个性的学者,他们的故事往往就负载着积淀着学校的精神传统。比如辜鸿铭,长衫马褂留辫子,还满口“牛津腔”讲《论语》,太怪了。但有学问,而且他的某些见解在事实上对“五四”新思潮激进的一面有牵制作用,或者说,起到了某种结构性的平衡作用。虽然他是个反对新文化的保守人物,但在一代代传说中,又成为一位有个性有主见的怪才,大家都觉得应当容纳这样的人物。这就是一种理念的传承。
       又如马寅初,当过北大校长,却那么“死心眼”,认准了自己经过研究的学问观点,主张控制人口增长,即使面对众多大批判,哪怕是巨大的政治压力,自知年近八十,寡不敌众,也要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如果当时当局能听取这位学者的意见,也就不至于弄到人口膨胀十多亿才着急实施计划生育了。从政治角度看,马寅初先生真是“不识时务”,但在北大居然有这样坚持真理不畏权贵的校长,也是独特的风景。
       许多有如此类的有学问有个性的学者,他们成了北大精神的支柱。不要小看这些校园故事,一代代北大人所接受的传统滋养,很多就是从这里来的。北大是个多故事的地方,也是传统深厚的精神高地。当一种校风形成,代代相传,就是一股无形的力量。在这种氛围之中,人们比较宽容,尽可能给学者自由发挥的空间。这里不是没有矛盾,也肯定会受到外界各种压力,但多数人都一心向学,也比较习惯给他人以空间,缝隙就比较多,一般情况下不至于被逼到墙角,化解外界压力的可能性也比较大。这正是北大可爱的地方。
       实事求是地说,北大虽然有时有些“自恋”,但无可否认,这所大学至今仍然是比较自由、活跃,也比较具有批判精神的。北大那种特有的氛围,是从蔡元培开始不断培育出来的。一代代的北大人,无论是否得到“官方”认可,始终都还比较神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传统。这是无形的力。拜金主义急功近利的风气越刮越凶,人们受到另外一种高压,结果呢,北大的房子越盖越气派(但也接近“小株密植”了),钱越来越多,精神气度却是每况愈下。
       若自己“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宝贵传统都保不住,连校训都没有,还有底气谈什么“世界一流”吗?我很怀疑。
       【原载2011年12月31日
       《新京报・网评》】
       插图/大学之憾/马恒超

    相关热词搜索:流传校园故事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