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冯玉祥与诗人吴芳吉】 白屋诗人吴芳吉

    【冯玉祥与诗人吴芳吉】 白屋诗人吴芳吉

    时间:2019-02-18 05:30:2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军人出生的冯玉祥,崇敬斯文,酷爱诗文,喜交诗人。在其崇敬的众多文人中,对他影响甚深,神交甚久,但终身未曾谋面的,是重庆江津籍的著名爱国诗人吴芳吉。   吴芳吉,重庆江津人,号“白屋诗人”。13岁时,以诗论文,在课堂上即兴写出1400余字的评判腐败政府外交政策的新体诗,文采飞扬,被誉为神童。1910年考入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校,学校发生美籍教师无理辱骂学生事件,他作为四川学生代表参与抗争,被开除学籍;1919年秋,应吴宓函邀,赴上海担任《新群》杂志诗歌编辑,时值新文化运动高潮,他创作并发表了《婉容词》、《护国岩词》等著名诗词。1920年在长沙与红叶会、湘君社,创办《湘君》文学季刊。后在西北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任教,参加创办重庆大学并出任文学预科主任,在教育界声名卓著。1931年秋,因桑梓情重,应家乡县长之邀,任江津中学校长,次年,这位“第一奇功休让人,开国文章我辈始”的现代爱国诗人因病逝世于江津,年仅36岁。
      吴芳吉生前创作了许多具有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思想的诗篇。“新歌体诗”《婉容词》,采用白描手法,在形式上保持传统“词”的特征:“天愁地暗,美洲在哪边,剩一身颠连,不如你守门的玉兔儿犬,残阳又晚,夫心不回转……”全诗起伏跌宕,哀婉凄恻,琅琅上口,雅俗共赏。一经发表,立即震动诗坛,读者更是争相传诵,当时一些中小学也将其选人教材,成为新诗范文。近百行的长诗使那么多人流泪,那么多人能诵,几可与《孔雀东南飞》媲美,这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实不多见。
      童年时的冯玉祥,家境贫寒,读书不易。七八岁时,与家兄和邻友在野地割草砍柴,远远传来读书声,冯玉祥情不自禁,随声迫去,伫立在学堂窗前,跟着老师念起了“人之初,性本善……”夕阳西下,空手归家,免不了一场责骂。
      冯玉祥的父亲是一个农民出生的旧军人,不识字的痛苦生活,使他深切地希望着:无论自己的经济状况如何窘困,自己的儿子一定要让他们有上学读书的机会。1891年秋,冯玉祥的家兄补上骑兵之缺,但这一年的学费已经缴给先生了,不能退回,于是,冯玉祥顶替家兄去读书。难得的读书机会,使冯玉祥兴奋不已。三个月很快过去,放学了,冯玉祥仍在父亲的营盘里自修功课。第二年,冯玉祥改人另一家私塾,又读了一年书。到年底,由于环境的逼迫,不得不结束了私塾学习生活,从此冯玉祥再也没有进过学堂去读书。在《我的生活》一书中,冯玉祥感慨到:我是一个行伍出身的人,一生中正式上学的日子,一共只有一年零三个月,最大的遗憾就是读书太少。
      冯玉祥向往习文又少有读书机会,使他更加尊师重教,刻苦自学。幼小接受“三字经”、“古体诗”的启蒙教育,使他对以诗言志、以诗叙事、以诗交友情有独钟。
      在52年的戎马生涯中,他一边行军作战,一边习文做诗,先后写了1400多首诗,成为中国近代不可多见的军旅诗人。冯玉祥所作的诗,多为“顺口诗”,主张鲜明、通俗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军人的豪气,因当时士兵常被鄙称为“丘八” (将“兵”字上下拆开成二字),遂自嘲为“丘八诗”。抗战时期,冯玉祥喜欢以诗配画,借题发挥,为爱国抗日鼓与呼。在抗战陪都重庆陈家桥寓所,冯玉祥坐在院中的竹林下,泼墨写生,并在画上题诗:
      
      竹有节,
      不畏风,不怕雪,
      内中空虚是谦逊,
      生性不屈在刚烈,
      日本欺我不抵抗,
      借问一声有无节?
      
      冯玉祥与吴芳吉神交已久,1914年,冯玉祥时任北洋军第六混成旅旅长时,从一位四川藉的下级军官处读到了一份手抄的吴芳吉少年之作――新体诗《读外交失败史书后》,深受诗人独到的文风和爱国忧民之情感染,感慨“自古英雄出少年”。后经这位军官介绍,得知吴芳吉在清华学堂因抗议美籍教师无理辱骂学生被开除学籍,愤然说:国人受辱,皆因国力不强,政府懦弱,一代英才被逐出学府,四处漂泊,这并非诗人之悲哀,更是我辈共同之悲哀。随即叫这位军官有机会时,传话给吴芳吉:
      
      秀才有难来找兵,
      天下英雄同根生,
      行辕把酒助诗兴,
      杜甫李白笑看今。
      
      1922年,冯玉祥出陕参加第一次直奉战争,在攻占的河南督军府中,从《湘君》文学季刊上读到了吴芳吉的《婉容词》和《护国岩》等著名诗篇,爱不释手。夜幕降临,冯玉祥叫副官掌灯泡茶,直读到鸡叫三更。合卷时,对副官感慨道:读李白的诗如登黄鹤楼,读杜甫的诗可觅草堂的幽径,读吴芳吉的诗,感受的是爱国忧民。
      抗战时期,蒋介石把视为“困兽”的冯玉祥闲置在陪都重庆。无奈之下,冯玉祥赋诗、写扇、题匾、卖字,发起了献金抗日活动。1944年,地处江津的国立第九中学校长邵华邀请冯玉祥去给学生作报告。冯玉祥早知江津是涛人吴芳吉的故乡,欣然前往。
      1944年3月5日清晨,冯玉祥乘座的重庆民裕号轮船驶向诗人吴芳吉的故乡。时值初春,两岸梨花盛开,绿树银装,分外娇媚。船行自小南海,滩险水急,船身簸动甚剧,有人报告说,此外为“吃人滩”,客船至此,多有失事,前不久,又发生一起事故,死了近百人。冯将军爱民心切,当即在船上作“丘八诗”一首:小南海在江心,船破坏淹死人;革命为除人民害,到此险滩最要紧;若有大军携工具,外凿山石水平稳;真正为民谋福利,实现主义之根本。并向国民政府水利部写信,要求急速修治小南海。
      冯玉祥在江津县长萧烈和邵校长的陪同下到国立九中做了一场献金抗日的动员报告后,惦念着诗人吴芳吉的后裔,便派人把吴芳吉的长子吴汉骧、次子吴汉骥接到公寓,设便宴招待他们。晚宴间,冯玉祥对吴家兄弟说道:我与家翁神交甚久,可惜他英年辞世,未能把酒论诗,真是遗憾得很。家翁的诗作,影响了一代人,后人也不会忘记。在他的代表诗词中,《婉容词》婉转动人,但柔情和悲切太重,不像《护国岩》悲烈而刚勇。老夫一辈子行军打仗,最喜欢这般诗情画意:“护国岩,护国军,伊人当日此长征;五月血战大功成,一朝永诀痛东瀛;伊人不幸斯岩幸,长享护国名”。多亮的名节,多大的豪情!冯玉祥起座而立,琅声说道:看来,宁可殉国流芳古,不可卖国求荣华。
      三月初春,寒意尚浓,吴家兄弟仍穿著陈旧而单薄的衣裤,冯玉祥叫副官拿出80个大洋分送吴家兄弟,聊补添衣助学。
      3月15日,冯玉祥又前往江津白沙黑石山,视察聚奎书院,并发动献金抗日。聚奎书院,始建于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不仅是诗人吴芳吉早年求学的母校,吴芳吉的坟墓就安建在书院的香樟林下,九曲池旁。冯玉祥来到吴芳吉墓前,以诗祭奠:白沙镇,黑石山,吴芳吉,有坟院;吴先生,是铁汉,认真理,能苦干;被困八个月,那是在西安;志士仁人心,既是英雄又好汉;我今到坟前,诚恳来祭奠;好朋友,未见面,彼此永远记心间。
      受冯玉祥和吴芳吉爱国精神的感染,该校的学生排着队,吹着号,打着旗子来献金,有的学生还把自己的东西拿去变卖后捐献出来,支援抗战前线。
      1948年,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冯玉祥携夫人李德全、儿子冯宏志、女儿冯理达、冯颖达、冯晓达,乘苏联“胜利”号邮轮,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8月22日,船至黑海失火,冯玉祥和他的女儿晓达一起遇难身亡。江津的民众和吴芳吉的后人闻讯,无不悲痛泪下,在祭奠会上,县长萧烈代表江津爱国群众将冯玉祥生前最喜欢的“锅粑肉”抛人长江,以抚慰冯将军的英灵。
      以后,每逢8月中秋月明,吴芳吉的孙子吴太昌,总会操起他心爱的铜号,吹奏起义勇军进行曲,缅怀那位与爷爷同有一颗爱国心,同怀一腔报国志,神交深切,未曾谋面的冯大将军。

    相关热词搜索:诗人冯玉祥吴芳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