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强化四个意识 [校本研修要强化三个意识]

    强化四个意识 [校本研修要强化三个意识]

    时间:2019-02-19 05:26:4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教育需要研究,“教师即研究者”(布克汉母语)。教师面对的永远是不同年龄、不同水平和不同性格的学生。对于同一教育内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背景下对其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因此教育充满着未知和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教师永远具有研究的态度,永远具有学习的态度。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和培训学习制度,建立多元的开放的教研与培训学习机制,成为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校本研修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作为学校,作为教师,当前特别要注意强化三个意识。
      
      一、问题意识
      
      校本研修的对象是老师在教育中面临的实际问题。问题是指客观事物与主体认识之间存在的矛盾在思维过程中的反映。毫无疑问,在教育中要从实际出发,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所谓“实际”即现实中的“问题”;所谓“具体情况”,即教育现实中的“问题”。在实际的教育中,教师对教育构成的诸因素如学生、课程、媒体、手段、资源、环境等的认识往往存在很多矛盾,即问题。问题是研究的起点、学习的开端。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直到问题解决,是教师个体和群体学习研究的过程,是教师思考探索的过程,更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升的过程。
      在校本研修中,教师要强化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其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解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的实质是行为主体认识自身的内在矛盾,即认识的局限性和相对性。作为教师,问题的解决就是要克服认识的局限性和相对性,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问题意识能激发教师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和研究;问题意识可以促进教师对教育现象的反思,从而促进教育实践;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教师勇于探索,大胆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问题意识应贯穿学习研究活动的始终。首先它是研修活动的开端,有问题才有学习研究的意义,有问题,教师才有学习研究的欲望;没有问题,学习研究势必无的放矢,隔鞋搔痒,教师处于被动地位。其次,问题意识是整个学习研究过程的主线。围绕问题组织学习材料,围绕问题探索“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学习、思考、交流、碰撞、融合、共享,在研修中实现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中出现新的问题,以至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其三,问题意识是学习研究活动的归宿。校本研修不是消灭问题也不可能消灭问题,而是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生成更多更深入的问题。问题意识不仅能使学习研究活动持续地开展下去,更重要的是它能把教师引向创新之路。学习――思考――实践――创新,校本研修是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中介,问题则是校本研修的驱动力。
      
      二、合作意识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让他去看“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看到一群面黄肌瘦的人正围着一大锅肉汤,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把够得着肉锅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舀得着汤却喂不进嘴里。上帝又让他去看“天堂”:在另一个房间,与上一个房间没有什么不同,一群人,一锅汤,一样的长柄汤勺,但人人身宽体胖,幸福安祥。这个人犯迷糊了:“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肉汤呢?”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里,每个人都会拿自己的勺子去喂别人。”
      能否合作,竞有天堂与地狱之别。
      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美国科学史家朱克曼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方式进行调查时发现,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头25年,合作研究获奖人数占41%,在第二个25年,这一比例上升到65%,而在第三个25年,这一比例更高达75%。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合作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合作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合作意识要在合作中培养。在校本研修的合作交流中,出现观点分歧、认知冲突,是非常正常的。每个合作者都要善于从不同意见甚至反对意见中吸取营养,善于“自以为非”,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教育实践告诉我们,许多时候,我们自己并不知道问题在哪儿,“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但是,“旁观者清”,这时,需要有人指出来。教育伙伴之间“揭短”,相互之间“借长补短”,以优化教育过程,这是最好的合作。校本研修中经常用讨论的方式,有问题才有讨论,没有质疑,没有提问,没有思想上的碰撞,“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讨论,是形式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讨论,不能构成教师的群体合作学习。在这里,良好的心理状态,崇高的敬业精神,共同的教育目标,积极的合作动机,是特别重要的。
      
      三、成就意识
      
      校本研修是以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为目标的实践性、研究性的进修活动。构建校本研修机制,形成学习型校园文化,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聚集能量,为学校形成特色提速,为课程改革装上动力泵。校本研修,教师要强化成就意识。
      成就意识是指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去做,而且能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实践证明,成就动机越强,成就需要的层次越高,对学习和研究的推动力就越大。
      培养成就意识的核心是唤起教师在学习研究中的成功体验,通过自身和集体的努力,不断发现新的“自我”,在心理上感受成功的愉悦。在校本研修中,不断为自己所确立的目标而“自求”,并为获得“自得”的目标而刻苦努力,只有“自求”方能“自得”,而“自得”又带来更高层次的“自求”。
      成就意识的形成会成为教师不断追求成功的动力,成就意识强的教师会勇于克服困难,努力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达到成功后,产生强烈的成就感,这种体验推动他们继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成为成功动机的内驱力。
      强化成就意识就要不断确立贴近教育、贴近教师实际的目标,让教师在问题的不断解决中感受成功,在同伴的相互协作、交流、碰撞中获取成功。成就是有层次的。经济学家张五常说:“每个人都应该在某些方面有些成就感,但不一定都成为爱因斯坦。”
      校本研修要强化问题意识,要强化合作意识,要强化成就意识,这是由校本研修的本质和特点决定的:校本研修,学校是主阵地,教师是主体,问题是对象,学校教师学生发展是目标。树立并强化三个意识,既是学习研究的起点,也是我们抓好校本研修的长远目标。
      (作者联通:443500湖北省长阳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校本研修要强意识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