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东软HR:前瞻赢得人才 协同提升能力

    东软HR:前瞻赢得人才 协同提升能力

    时间:2020-03-17 12:06:1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1988年,以刘积仁为首的三位青年教授和讲师,在东北大学的一间半教室里,用从多方募集的做项目的3万元科研经费,创立了一个网络工程研究实验室(后来发展为东北大学软件中心)。

    谁也没有想到,20年过去了,这间实验室却孵化出了一个拥有员工15000余人、总资产50多亿元、年收入30多亿元的软件帝国——东软集团。截至2008年底,东软在中国建立了8个区域总部,16个软件开发与技术支持中心,5个软件研发基地,在40多个城市建立了营销与服务网络,在大连、南海、成都分别建立了东软信息学院,并在沈阳建立了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在美国、日本、欧洲设有子公司。

    作为中国领先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东软面向行业客户核心业务提供IT解决方案,面向产品工程领域提供嵌入式软件开发服务、医疗产品和网络安全产品,面向服务领域提供包括应用开发和维护、套装应用软件服务、专业测试与本地化服务、IT基础设施服务、IT教育与培训、业务流程外包(BPO)等服务业务。我们每打一个移动电话,每发一条短信,或许都会用到东软的软件,一些著名的国际品牌的手机、汽车等产品里也嵌有东软的软件。可以说,东软,我们几乎看不到它,但它却无处不在。

    在东软成长的过程中,先后成就了无数个第一:第一个国家软件工程中心、第一个国家火炬软件产业基地、第一个大学软件园、第一个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的软件企业、第一家通过CMM5和CMMI(V1.2)5级认证的中国软件企业、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全身CT扫描机……

    20年打造出了一个软件帝国,东软的成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我们更想知道的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支持其不断发展壮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怎样的呢?春节过后不久,记者便赶到位于沈阳浑南高新区的东软总部,一探究竟…

    东软及其“性格”

    成长中的两次转型

    20年来,东软作为从大学校园里成长起来的从事软件产业的高科技公司,历经两次转型,在中国软件产业艰难的发展历程中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与别的“从软到软”的软件公司不同,东软走的却是一条“从软到硬,又从硬到软”的另类路线。在别的软件公司卖软件光盘的时候,创始人刘积仁却带着东软人卖系统集成、卖汽车电子、卖CT机等。

    其实1991年刘积仁刚创业的时候,他也曾希望东软能像微软那样靠通用软件做成世界级企业。但很快他就发现在当时盗版软件泛滥的市场环境下,这条路几乎走不通。对此,刘积仁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微软好比一列快速火车,而你是一列慢车,你要追可能总也追不上。我们并不去谋划如何取代微软,我们根本就不和它在一个火车轨道上跑,我们在另一个轨道上能够跑得更好。”后来,东软开发的软件开始在各种汽车音响、汽车导航设备、电信设备、CT机中运行,为东软带来了一笔笔可观的收入。而这种由“软到硬”的转变,被刘积仁称为东软的第一次转型。

    自2000年开始,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东软占有较大比例的系统集成业务大幅缩水,公司股价也陷入低迷。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刘积仁开始谋求东软的突围。一方面大力发展软件外包业务,借助与阿尔派、东芝等日本企业的关系,从对日软件外包业务着手,逐步发展对欧、对美软件外包业务。另一方面则展开了“数字圈地”运动,在大连、南海、成都等地先后建起信息学院,在信息学院内设立软件园区,并从应用软件提供商转型为解决方案供应商,开始向电信、电力、社保、税收、证券、医疗等众多行业扩展。

    随着这些业务的发展,东软集团与早已上市的东软股份公司之间逐渐出现了一些业务冲突和竞争,制约着集团的发展,刘积仁开始谋求东软的一体化上市。几经周折,2007年12月26日,东软股份换股吸收合并东软集团有限公司的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重组委员会有条件审核通过,并于2008年6月整体上市成功。这被刘积仁视为第二次转型。这次转型将使东软借助软件外包改变业务结构,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同,然后再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将软件业做大,最终使东软转变为一家真正的软件企业。

    东软的“性格”:简单、负责、尊重、合作、诚信

    不同的行业发展背景、不同的创业发展历程、不同的企业家风格,造就出企业文化的各具特色。那么,东软又有怎样的特色和“性格”呢?

    人力资源部副部长陈显莉坦言:“我们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随着公司的业务规模和领域不断拓展、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张,几经变化,2007年初我们确定并要求全体东软人遵循的核心价值观为简单、负责、尊重、合作、诚信。”

    其实,“简单”这一提法是刘积仁在2003年就已经提出的一个理念,当时公司已经扩大到5000人的规模,大组织惯有的组织层级复杂、审批流程漫长等常见病,在东软已经有些苗头。作为一家快速发展的企业,东软向来强调简单务实的工作作风,要求组织的层次更加扁平,人与人的关系更加简单,组织内的沟通更加直接和有效。“简单”让东软持续保持快速的业务增长和组织发展。

    2002年,刘积仁提出了“软件是一种态度”的理念,这一理念后来发展成为东软核心价值观中的“负责”。在东软看来,只有不断追求公司经营结果的改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交纳更多的税,为投资者带来长期良好的回报,才是一种对社会和投资者负责的表现。只有更好地关注客户的需求与投资,不断地为客户创造价值才是一种对客户负责的表现;只有不断发展企业的员工,让员工保持持续的职业竞争力,才是一种对员工负责的表现。因此,东软要求所有的负责人和员工对自己的决策及行动的工作结果负不可推卸的责任,对工作结果的质量永远有更高的期望,尊重自己的工作角色,主动通过学习和努力,不断改变自己来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尊重是东软文化的根,东软认为,学会对客户、合作伙伴及员工的尊重是创造东软品牌的过程。公司尊重员工的个性,为他们竞争能力的提升和快乐工作而投资,公司尊重每一位员工创造的价值,为他们的贡献给予合理回报。东软的股权计划曾经惠及所有员工,双通道职业发展路径为员工指出了发展的出路,在线心理测量、电话心理咨询和面询等EAP服务帮助员工缓解工作压力、改善员工关系……

    在东软的字典里,“合作”就是指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协和关系,并共享资源。东软认为,“这个世界上真正能够创造的人不是很多,越有智慧的人越是知识的整合者,而不是自己从零开始”。东软还认为,“在技术型企业里,技术是一种资源,人才是一种资源,团结一心更是一种资源”。在东软,有一个销售人员,三年里分别因为个人、所在班组、所在大区没有完成年度绩效目标,而连续三年没有拿到奖金,但他对此并不感到难以接受。其实,在东软每年的员工满意度调查中,“团队合作”这一项的得分常常与“培养与发展”互争第一,这说明“大家对内部的团队合作氛围还是非常满意

    相关热词搜索:前瞻协同东软赢得提升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