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浅淡我国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及改革探索

    浅淡我国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及改革探索

    时间:2020-03-17 12:32:0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作者简介:李清霞(1970—),女,广西桂平人,广东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与技术。

    项目简介:基于区域产业发展的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编号:jzw590111104。

    摘要:本文从分析国内软件业发展简况及软件业需要哪几种人才出发,简明地指出了我国高校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五个改革方向。

    关键词: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7—0093—02

    一、我国软件业的发展和软件人才的需要

    (一)国内软件业发展简况

    商务部发布《中国软件出口发展报告2011》,报告指出,我国软件产业收入规模从2001年的751亿元扩展到2010年的1336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6%。我国软件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从2003年软件行业收入占GDP比重的1.41%上升到2010年的3.36%,年占比增幅高达13%。软件产业的重要性已经上升到了影响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

    (二)我国需要哪几类软件人才

    1.面向企业开发岗位、能直接从事一线工作的软件蓝领人才,这类人才属于速成的程序员,这部分人大多没有太深的理论知识,只能从事普通的编码工作,也是软件公司需求较多的一类人员。

    2.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即软件工程师。这类人才要求应用数学、计算机算法、编程语言等方面拥有较为扎实的基础,只要参加一些培训并积累一定的经验,可成长为可以独挡一面的软件工程师。

    3.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软件高级人才。中国在培养各种类型的软件人才的同时,应该着重注意培养精通专业技能、熟悉现代软件架构、具备领导才能、有远见卓识的管理型人才。这是中国软件产业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所在。

    4.培养研究型软件大师。这类人才主要是研究、发现软件的客观规律,要求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数学基础、清晰的基本概念和多学科的知识,具有独立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交流意识,要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高校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改革方向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依据一定的人才培养理论、原则和培养对象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结构,为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对人才培养活动系统和要素进行优化设计,形成一种人才培养方案或计划,然后经过实践多次验证和修正,最后形成一种比较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目标规格体系,涉及培养目标和规格;内容方式体系,涉及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实践条件和教学评价。

    (二)高校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近10年来,我国各类高等院校共培养了50多万各类计算机专业人才,而且每年培养的人数还在以几何基数的速度递增;然而软件业人才的供需缺口却越来越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人才饥荒”,各地对软件人才的争夺战也不断升温。软件人才培养得越来越多,饥荒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就高校软件人才培养而言,其关键是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突破学科教育体系。

    (三)我校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

    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一般学校的软件人才培养定位在理论上较为清楚。比如,高职院校一般定位在培养软件蓝领,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仍然很模糊,并没有形成定位准确、以技术应用为主导、面向市场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其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出现两种倾向:一是盲目向本科看齐,套用传统学术教育的培养模式,致使培养出来的软件人才有理论、无实践,不具备技术应用能力;另一种倾向是不考虑教育的层次性、滞后性,不分辨市场需求的真实性、饱和度,盲目跟进市场。我校通过科学分析社会需求、准确估价自身的办学实力、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来实现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并对培养规格、培养方案及培养途径进行调整,以适应社会需求。

    2.教学平台的多样化

    (1)强化校企合作实训平台

    现在许多高校都在找相应的软件企业来合作,以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大多的校企合作大部分是把在学校的实验死板地搬到了实训基地做实验,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问题。我校正着手将校外的IT企业实训基地搬到校内来进行,建立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建设真正意义上的校内实训基地,逐步实现理论与实训实践不分离。

    (2)完善和利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

    目前许多高校都引进了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结构按照功能可以划分为通用网络教学平台、研究型网络教学平台、论文指导平台、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精品课程建设与申报平台五个子系统。这些平台为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教与学互动、教学资源、教学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的数字化教学环境,推动学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环境的建立。我校针对各自教学教务信息化的特点,完善网络教学环境,创建合适的子平台,比如自创作品平台,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显示到此平台,提高教学效果。

    3.课程设置的科学化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成与败。如何做到课程设置的科学化,应根据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一是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要什么人才就设什么样的课程。二是应充分利用校企实训平台,完善实训课程的设置。三是根据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适当淘汰不合时宜的课程,添加新的适应社会需要的课程。

    4.转变教学模式

    首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教学,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其次,从实际出发,突出实践环节,重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相对应的课程体系模型,大胆进行教材改革,鼓励教师编写相应的配套教材。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逐步建立了以校内实训为中心和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同时聘请企业有实战经验的专家担任指导教师。最后,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社会需求,制定有效的实施方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立面向软件行业不同领域的专业方向的课程,实现软件行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接轨。

    5.强化师资培养

    积极地推进“人才强校”战略,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抓住引进、培养、使用、评价、管理和激励等环节,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进一步调整师资结构,提升教师队伍素质,重点建设“双师型”和“双语”教师队伍,积极培养在学科领域有一定知名度的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队伍。

    三、结论与成果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中国需要大量的软件人才,而如何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软件人才是目前我国高校及社会各培训机构需要探讨的问题,高校需在培养目标、教学平台、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及师资培养上多加改革及更新。广东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系总结了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并参考多个兄弟院校,对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了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2011年全国软件大赛广东赛区中,一等奖一人,二等奖一人,三等奖两人,优秀奖一人,并于全国总决赛中一人获得了三等奖;在2012年全国软件大赛广东赛区中,一等奖一人,二等奖一人,三等奖三人,于全国总决赛中一人获得了三等奖。

    [参考文献]

    [1]李影洁.高校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讨[J].学术探索理论研究,2011(11).

    [2]张宁.中国对日软件外包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3]王浩.我国软件产业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信息导报,2003(08).

    [4]邓蓓.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02).

    [5]陈容华.高职院校软件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探讨[J].考试周刊,2008(28).

    相关热词搜索:浅淡探索改革我国人才培养模式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