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浅谈人类思想认识的微妙转变

    浅谈人类思想认识的微妙转变

    时间:2020-03-19 05:09:4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 在人类的科技思想史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本文为了直观的解读人类思想认识的变化,主要以历代黄河治河技术为载体进行谈论,分析治河技术的变迁与人类思想转变的过程。

    关键词 思想史;治河技术;科技史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河流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发展极为重要。自古以来,河流就是人类的起源之地。然而,水虽可兴利,亦能为害。其中表现最为直接的就是洪涝和干旱。在我们中国,出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旱涝情况十分明显。人类为了应对这样特殊的现象采取了广泛的技术手段。正是这些技术手段的不断变革发展,让我们得以窥视人类思想认识的变化过程。

    黄河流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之一,在中国黄河更被亲切地称呼为“母亲河”。出于黄河流域地質、地理、气候、植被等条件的不同,黄河在水文、泥沙和河道变迁方面的治理不同于一般河流。黄河以多泥沙,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于世。特别是它的下游,发生过多次大改道,是典型的地上河。因此可以说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国发生旱涝灾害最多的区域。中国人民正是在同水旱灾害长期斗争中,由顺应自然,到认识、利用、改造自然,经历了迟害趋利、除害兴利、变害为利的历史演变过程。

    1 治河技术的发展:

    自上古至战国,再到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明清。中国社会经历了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内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两次重大社会变革,治理黄河也经历了由避害趋利到兴利除害的历史演变[1]。

    1.1 壅堵防洪

    在黄河流域,从发掘的原始村落遗址看,当时的人们大都选择居住在沿河地区。然而临水而居固然方便,但却常常受到河水泛滥的危害。因此人们常常“水进人退,水退人进”,这也表明当时人们在水利上尚处于趋利避害的消极被动阶段。之后人们看到水流冲击会造成天然提,就想到了土能挡水,水来土挡。把高处的泥土、石块搬下来,在离河一定距离的低处,修一些简单的土石堤埂,以暂时抵挡一下洪水,如有大的洪水,则上山躲避。

    1.2 沟洫灌溉

    众所周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最原始的灌溉方法是依靠人力提水,从原始社会出土的文物来看,有很多的瓮、缶、罐等取水工具,这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后来,随着种植能力的提高,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人力提水灌溉已经无法满足需要,为了解决这样的困难,人们想到了开沟引水灌田。传言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就已经认识到了开沟不仅能排水,也可以引水灌溉,于是“尽力乎沟洫”。

    1.3 引渠灌溉

    随着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劳动生产率大大地提高,农田耕作面积也迅速扩大,过去的沟恤灌溉已无法满足农业的快速发展。新的大规模的利用水渠来灌溉则应运而生。据史料记载,这一时期,出现了郑国渠等很多大型的农田水利工程。郑国渠全长三百余里,其间横穿天然河流,无论是数百里长的干渠测量施工,还是渠道的布置运用,乃至灌溉的组织管理,都需具有相当的技术水平和一定的组织能力。

    人类在大自然的生存中通过自己古老的智慧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发展,由最初的壅堵治水再到后来的沟洫治水和引渠灌溉,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看到人类对黄河的控制调节力越来越大,这也就意味着人类文明智慧的进步,懂得由避害趋利向兴利除害转变,这样的思想认识进步不可谓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2]。

    2 技术思想的提高:

    在治理黄河过程中,上节这些技术的进步可以让我们系统的了解中华儿女在与黄河斗争的过程中所展现的思想认识的巨大转变。在历史潮流中治理黄河的技术不仅仅在这些宏观的处理上,每一个时期都有中华儿女的智慧结晶,他们为了征服黄河,不断努力改变加强技术,即使只是堵口材料的改变也浓缩着一个时代的思想[3]。

    历史上著名的一次河决就是西汉瓠子决口,由于黄河23年的泛滥横流,给堵口增加了许多困难,而当地防汛堵口的材料极为缺乏,当时为了堵口,就连“汉园”里的竹子都砍下来作为楗来使用;又从篙阳那里运来石头沉到决口处,以奠定基础,然后又背负薪柴参加塞河。后黄河又在馆陶和东郡金堤一带决口,在严重水灾面前,王廷世采用竹笼装石,“两船夹而下之”的堵口方法,迅速将决口堵塞。

    宋代的堵口技术则是根据龙口的深阔、水流情况以及土质情况在龙口两岸插标杆、架设浮桥以便役夫通行和同时抛掘物料。为了减弱水势,会在龙口上游打星椿,并抛大木巨石来压住水流,接着从两岸分别投放土包和草堆合拢水流,最后修筑压口堤,加固堤坝。

    除了堵口技术的发展,我国古代人民在堤坝技术上也表现出了他们的智慧。明朝时黄河下游决口频繁,泥沙淤积,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况,大家想出了“束水攻沙法”,就是利用堤坝相互配合的设计使得水集中去带走泥沙。首先保证主流,来筑近堤集中水势冲走泥沙,同时建造遥堤来预防洪水的泛滥。如果洪水泛滥,左右破坏遥缕两堤,那么就会减弱水势,为了预防这一情况,就在两堤之间修建了挡水的格堤,来使水流返回主流。此外,还在长堤上建有溢流坝,以便进行有控制的排洪[4]。

    3 结束语

    中国劳动人民对于黄河的治理展现了极大地智慧,堵口技术提高和堤坝建造的复杂性就是证明。这里每一个技术都展示着思想认识的与时俱进,通过比较这三个时代治河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从微观上认识到人类思想的转变。

    ⑴在治河材料上,材料的变换和使用方法独具一格。同汉代的石堤技术一样,宋代也认可这样的技术使用,只是在堤坝的建造上更加注重,除了沿袭前人的经验保留有效的技术外,对于各个堤坝的建造更具有技术含量,懂得如何因河水实际情况来运用不同的护堤材料,如汉代的石堤、宋朝的埽工技术。

    ⑵在堵口技术上,技术的变化更为迅速。汉代是以竹桩插入加密配合土石来进行堵口,而宋代在堵口前更加懂得勘测龙口的水流情况和土质情况来决定实际操作技术。相对汉代的技术而言,宋朝的实施技术运用方法更细致。

    ⑶黄河的善淤造就了其独特的治理技术。历朝历代以来,黄河含沙量非常大,随着河水流逝在下游沉积泥沙,使得河流容易淤积堵塞。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汉代积极致力于河道疏浚,“凿山阜,破砥绩,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明朝总结前人的治河经验,创造出束水攻沙法,并结合堤坝使用有效攻沙、防洪。

    除了这几个方面,治河技术的进步还表现在很多方面,而这些变化正是伴随人类思想认识的进步而出现的。在上文我们也可以发现,越是时代靠后,技术种类越多,使用方法越复杂。这也说明人类思想认识的变化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深受当时的社会自然情况影响颇深。

    参考文献

    [1]姚汉源.黄河水利史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29-29.

    [2]黄淑阁.黄河堤防堵口技术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37-38.

    [3]张志坤.国水利简史[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1:55-56.

    [4]郭志安.论北宋治河的体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7(5):602-606.

    相关热词搜索:浅谈微妙思想认识人类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