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南京市城镇居民理财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南京市城镇居民理财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0-03-22 05:19:0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随着中国股票债券市场的发展以及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逐渐丰富,城镇居民有了更多管理资金的方式。另外,在当今银行存款利率较低的经济背景下,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显得格外重要。鉴于此,通过对城镇居民理财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为居民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途径,为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思路。目前,城镇居民仅有存款一项投资方式的占到将近42.59%,并且保险投资意识较弱。但是有进步的是,城镇居民的理财投资的范围和种类越来越广,部分人有丰富的理财方式。

    关键词:保值增值;理财;城镇居民

    中图分类号:F014.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225-02

    引言

    理财是在对个人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承受能力和对风险的偏好,结合目标运用如储蓄、证券、保险、住房等多种手段管理资产和负债,以合理安排资金,从而在每个人风险可以接受范围内来实现资产增值的最大化的一个过程。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当前CPI指数的不断攀升,相比之下银行的存款利率显得偏低,把资产存放在银行甚至会导致人民币的相对贬值。无论收入高低,理财都是有必要的,合理的理财投资能够增强资产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能提高生活水平。

    相比城镇地区,大城市的发展比较快速,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种类多、数量多,且分布广泛,为城市居民理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家庭、个人财富相对比较高,受身边人影响和教育的影响有更敏锐的理财意识和理财计划。大城市的理财比较成熟。农村地区的各方面条件对比较弱,投资于高于储蓄存款风险的理财途径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而现在城镇的发展相当快速,就南京市的城镇来说,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增长速度快,也有很多的金融机构逐渐进驻城镇这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城镇居民大多是工薪阶级,对财富的增值更加关心,对理财的需求相对更强烈一些。所以,我们把理财的定位放在城镇居民上更有意义,并且金融机构的增加和理财方式的丰富到底有没有给当地的居民带来实质性的变化和投资理财方式的改变,由此来探讨、浅析城镇居民的理财现状和影响因素。

    一、城镇居民理财现状

    (一)样本选择

    笔者在2013年1月15日—2月16日对南京市江宁区东山镇的居民进行了理财状况的调研。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公务员、事业企业职工、退休职工、个体以及无工作人员等,年龄分布广,样本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此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城镇居民理财情况的问卷调查主要包括:(1)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婚姻、职业、学历、月收入、净资产;(2)理财意识:理财了解程度、理财满意程度、收益—风险方式、银行利率满意程度、寻求理财渠道;(3)财产运用情况(只包括个人资产有参与的):消费状况、房贷情况、个人有参与的投资方式。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的问卷108份,有效率为72%。借用了EXCEL软件对调研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和基础的分析。

    (二)理财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信息的统计,城镇居民投资方式主要以存款为主占75.93%,第二位的是银行理财产品20.37%。银行理财购买主要包括人民币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等,人民币理财产品利息主要在4%—5%左右,期限短,1个月至1年,信托利息9%—10%左右,利息高,投资期限2年左右。第三位的是保险,调查中购买保险的人仅占12.96%。保险产品具有其他投资理财工具不可代替的保障功能,可以将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散和转移。但是有的人认为保险是骗人的,城镇居民对保险的认识和保险意识较弱。第四位的是房产。房地产流动性较差,变现能力弱、变现周期长,受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较大。所调查的对象中,投资房产的一般都是2—3套房产,基于现在房价的稳定和缓慢上升,投资房产对他们来说是低风险的。第五位的是股票。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工具,是基金介于股票与储蓄之间的一种投资工具,具有中低风险、中高收益、流动性一般的特征。第六位的是基金。基金属于中等风险的产品,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投资国债和民间借贷的为0%,多数人反映国债比较难购买。

    所调查的对象中有很多人已经开始参与多种多样的投资方式中,股票、基金、房产等都有涉及。理财投资方式多样:只有一项投资方式的占62.96%;有两项投资方式的占22.22%,“存款+保险”以及“存款+银行理财产品”的资产组合使用率比较高;有三项投资方式的占12.96%;有四项投资方式的占1.85%。从上可以看出居民理财投资方式逐渐丰富。但是仅仅只有一项存款投资方式的比重仍然很高,占42.59%。把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存款,能够保持安全性和流动性。但是如果仅仅只投资于存款,就会降低资金的增值能力,降低资金抵御通货膨胀风险的能力。自己主动合理管理资金,使资金钱生钱,也是缩小贫富差距的一种途径。从理财的资产配置角度来说,首先,要有生活资产拨备。投资前,要预留一部分用于生活保障,建立生活的储备金,为理财投资建立一道防火墙。一般选择定活期存款或者购买货币基金等一些流动性、安全性好的产品,万一出现亏损或者被套,就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其次,是风险规划与保障资产拨备。建立生活保障拨备后,要建立保险保障,为投资建立第二道防火墙,如购买齐全的社会保险,重大疾病保险、意外保险等商业性保险,以及车险、方向等财产保险。最后,才建立长期的投资储备。建立短期的现金储备以及中长期的保险保障之后,可将剩余资金购买其他理财产品。

    二、影响城镇居民理财因素的实证分析

    本文使用Probit计量经济模型,运用Eviews经济计量软件进行分析。本文以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是否从事金融业、学历、月收入、家庭净资产、是否了解理财、是否满意自己的理财现状、风险收益偏好、是否满意银行利率、是否寻求理财渠道、月平均消费、是否有房贷为自变量,以理财方式的丰富程度为因变量,对城镇居民理财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在城镇居民的基本情况中,性别、婚姻状况、从事的行业、学历、月收入、净资产对城镇居民的理财影响并不显著。年龄对理财的丰富程度有显著的影响,年龄与理财的丰富程度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年龄越小,承受风险的能力更高,理财的丰富程度越高,投资的范围更广。年纪轻的人的思想相对更开放,对事物的认识会不断更新,自身也更具创新精神,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2.在城镇居民的理财意识中,是否满意自己的理财现状、风险收益偏好、是否满意银行利率、是否寻求理财渠道对城镇居民的理财影响并不显著。理财的了解程度对理财的丰富程度有显著的影响,对理财的了解与理财的丰富程度呈正相关,说明对理财有很好的了解,有很好的理财计划的人有更丰富的理财投资方式。对理财了解,对理财的收益风险就会有很好的认识,而不会盲目冒着风险投资或者一味地畏惧风险,能够通过权衡收益和风险,了解各种理财产品的属性,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3.在城镇居民的财产运用情况中,个人月平均消费、是否有房贷对城镇居民的理财影响并不显著,影响较小。

    三、建议

    本文主要从居民自身条件、理财意识和资产运用3个角度来分析讨论城镇居民的理财现状和影响因素。总体上来说,城镇居民在理财投资上还是有进步的,投资的范围越来越广,也开始逐渐有理财的意识。居民在选择理财方式上受到一些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的限制。自身条件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月收入、家庭净资产、风险偏好、理财积极性等,其中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和对理财的了解程度;外部条件方面主要是银行等一些金融机构的宣传不够。金融机构需要严格履行风险揭示的义务,让人们能够对理财产品有客观正确的认识。为此,提出下面几个建议。

    1.确定理财目标,正确认识风险。收益与风险是并存的,不能仅仅看到收益率的高低,还要看到风险程度的大小,但也不能畏惧风险,高风险才有高回报,要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和财务状况,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合理配置资产,实现资产的最优配置。

    2.扩充理财知识和提高理财意识。要想做好理财就要有

    很好的理财意识。当然,理财意识不是油然而生的,也不是一时冲动想起来的,这需要有一定的理财知识;很多人缺乏专业的理财知识,对有些理财产品没有正确的认识。

    3.根据生命周期理论,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要综合考虑即期收入、将来收入、可以预期的开支以及工作和退休时间等各个因素决定当前的储蓄和消费。

    4.拟定理财规划,合理消费。有些人的收入很少,所以积累的资金很少,但有的人收入较高,积累的资金也很少,关键在于他们在消费时没有理性的思考,要分清楚哪些是必要支出,哪些是不必要支出,每月的支出是多少,要有一个限制。要做好资金的合理安排和规划,慢慢积累一些财产,再通过合理的理财方式,使资产增值,才能进一步实现财富自由的目标。所以,需要拟定适合自己的理财计划,控制消费,使消费水平保持在适当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亚娟,陈希敏.大中型城市居民个人理财需求的经验研究[J].济南金融,2007,(4):8-11.

    [2] 王小丽.成都市居民理财行为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启示[J].科技创新导报,2008,(2):121-122.

    [3] 肖尧,林竹,罗婧,吴林峰.成都市城镇居民理财的影响因素研究[J].华商,2008,(12):86-87.

    [4] 李彦和.简析我国居民理财型消费行为[J].消费经济,2008,(4):94,95,97.

    [5] 韩敏.丽水市居民理财状况调查研究[J].企业经济,2011,(2):124-128.

    [责任编辑 安 琪]

    相关热词搜索:南京市城镇居民现状及因素理财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