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那一朵采自朝鲜战场被珍藏至今的野菊花

    那一朵采自朝鲜战场被珍藏至今的野菊花

    时间:2020-03-24 05:09:3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从山沟石缝里钻出的野菊花经过炮火的洗礼显得愈发鲜嫩,67年前一位志愿军战士把它作为礼物寄给了远在祖国给他写慰问信的小姑娘。他在朝鲜前线浴血奋战,冒着敌机狂轰滥炸的危险出生入死运送汽油、物资、抢救战友,受伤后不愿回国治疗怕不能返回战场,几次差点“光荣”了。她与志愿军叔叔通信往来3年后失去了联系.64年后,发表在《北京广播电视报》上的一篇文章让她意外找到了日思夜想的志愿军叔叔。

    这是一朵被珍藏了60多年的小野菊花标本,花茎、花瓣早巳枯萎,因为时间太久,部分甚至已经脱落,看不出它本来的颜色和模样。这朵生长在野山沟里普普通通的小菊花为何被主人保存了这么久,还被镶进了镜框?因为它有着不寻常的“身世”,它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饱含着一种真挚的感情,它的背后更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小野菊花标本的主人叫曹琪,今年75岁。5月的一天,她的弟弟曹志勇根据姐姐的回忆以及保存的一些信件等资料,写了一篇稿件投寄给《北京广播电视报》怀旧版,同时附上了几张照片,其中就有这朵野菊花,还有一张年轻的志愿军战士的照片、几封60多年前志愿军战士写给小学生曹琪信件的复印件。文中讲述了小野菊花的来历和曹琪与志愿军叔叔通信的往事:1951年,举国上下掀起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全国人民纷纷捐款捐物支援前线,还流行起给朝鲜前线的志愿军写慰问信的热潮。当时正在唐山上小学二年级的曹琪用稚嫩的字迹写下了对英雄战士的崇敬,投寄到了前线。不久,她接到了志愿军战士董廼然热情的回信。此后她和董叔叔通信往来3年,其间还收到了董叔叔从朝鲜战场上采摘的一朵小野菊花和他身着志愿军军装的照片。“1954年,董廼然叔叔从朝鲜回国了,到东北开原第一速成学校当教员。同年6月,他给我寄来一张印着志愿军战士手握钢枪的明信片……”此后不久,曹琪就与董廼然失去了联系。60多年过去了,她仍然对董叔叔念念不忘,“因年代久远,一些信件没能保留,仅存的照片和几张明信片及信件,我会继续珍藏。因为它代表了一个时代,承载了一代人的情感和追求!弹指一挥间,我巳75岁,志愿军董叔叔也是耄耋老人了。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5周年,谨以此文,献给最可爱的人。”

    5月24日,《北京广播电视报》发表了这篇文章,了却了曹琪老人多年的心愿,更给她带来意外的惊喜。

    6月5日,怀旧版编辑接到了一个电话,“我看到了前些天你们刊登的《志愿军战士寄来的野菊花我一直珍藏着》这篇文章,我就是董廼。你们能告诉我曹琪的电话号码吗?”电话那一端,80多岁的董老先生难掩激动的心情,他说没想到《北京广播电视报》竟让他找到了当年给他写信的小学生曹琪,现在他就住在北京,想跟曹琪联系……

    编辑立即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文章作者曹志勇(来稿只附有曹志勇的电话)。“真的吗?太好了!”听到弟弟告知的消息,曹琪难以置信,声音有点哽咽。她第一时间给日思夜想的董叔叔打去了电话,两位老人在失联64年后终于得以再续前缘,并且第一次听到了彼此的声音,75岁的曹琪激动得掉下眼泪,二老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见面

    失联64年后再续前缘并得以相见

    两位老人感叹其中的颇多巧合,“是天意,也是缘分”

    尽管天气炎热,又年事已高,且一个家住东边的通州台湖镇,另一位住西北昌平的老年公寓,相距甚远,但董廼然仍提出要去看望曹琪。当年通过书信相识、只有鸿雁往来未曾谋面并失联了几十年的两位老人终于要见面了!

    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最可爱的人”

    见面的时间定在6月16日。前一天,董廼然和妻子返回在石景山的住家,因为他珍藏的许多资料都在那里存放着,而且端午节快到了,他要给曹琪和家人准备点礼物;同时,石景山也离通州更近一些。老人家找东西忙活了一天,晚上看完《新闻联播》,家人就让他洗洗赶紧休息,说第二天要赶路去见面还要说话挺累的。而另一边,听说董叔叔要来,还有报社的记者来采访,曹琪早两天就和老伴儿鲍载禄准备开了,收拾不大的屋子,为董叔叔复印了一套当年给自己写的信,找出有关抗美援朝的视频资料,采买水果、备好饮料,还准备了送给董叔叔的礼物……

    6月16日上午9点55分,通州台湖某小区曹琪的家。当从电话里听说董廼然叔叔和家人乘坐的车快到自己居住的小区时,75岁的曹琪赶紧叫上弟弟曹志勇下楼,同时叮嘱眼睛不好的老伴儿在家等着别出门。“姐,别急,慢点下楼,还没到呢。”曹志勇向走在前面的大姐说道。

    来到楼外,曹琪朝通往小区大门的小路张望着,看到开过来的一辆白色小汽车自言自语道:“是不是这辆车呀?”终于找到并将见到“最可爱的人”志愿军董廼然叔叔,这一天她盼了64年!

    一辆蓝色的商务车缓缓驶近,停稳,曹琪迎了上去。车门打开,靠近曹琪的左侧车门里下来一位年长的女士,“是高阿姨吧。”曹琪上前和高阿姨握手。高阿姨是董廼然的妻子。“是,是。小曹吧,小曹,你好,你好!”高女士笑著问好。而此时曹琪的目光却从高阿姨脸上移开,转向车厢里在旁人搀扶下正在下车的一位清瘦的老先生,“这,这是董叔叔啊?”‘是。”高女士回答。曹琪的手和高阿姨还握在一起,眼睛却一直望着董叔叔。

    “姐,快到那边去吧。”在一旁拍摄的曹志勇提醒着大姐。“啊。”曹琪猛然醒悟,赶紧绕到商务车的另一侧。两位老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眼睛注视着对方。当年的志愿军叔叔董廼然和写信的小姑娘曹琪终于见面了,从写信相识到见到彼此,时光跨越了67年!

    此时,曹琪的眼里充盈着泪水,而87岁的董廼然更是激动得啜泣起来,一行老泪从眼眶里流了下来。“找到了,找到了。叔叔不哭。”曹琪的声音有些哽咽,她两手扶着董叔叔。看到不远处有小区居民好奇地围观,她告诉大家:“我8岁的时候给志愿军董叔叔写慰问信,后来失去联系了。现在终于找到志愿军叔叔了,60多年了。”此刻,董廼然的心情稍稍平静下来,说道:“真没想到。”

    “小弟志勇呢?”董廼然问曹琪。正在旁边拍照的曹志勇赶紧走上前一步,“董叔叔好!”他握住董老先生的手。“特别谢谢你啊,要不是你写这篇文章,就找不到(曹琪)了。”“是《北京广播电视报》及时刊载了文章,才见到了您。”曹志勇说道。

    相关热词搜索:朝鲜一朵战场珍藏野菊花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