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个体价值的新发现

    个体价值的新发现

    时间:2020-03-24 05:19:3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 中国军事题材影视剧历来忽略战争人本意义和心理感受,简单的创作疏离艺术启发意义。《集结号》在主题观念的突破和表现手法上与创新便显得弥足珍贵,它挑战了人们传统观念中的英雄形象,更使当代英雄形象回归到了其作为“平民英雄”的本质。桓是该片淡化意识形态色彩、渲染人性纬度的创造取向,使这部现实主义影片无法解释所塑造英雄人物的行为动机,这是本片的最大遗憾。

    关键词 个体价值。主题观念;突破;遗憾

    长期以来,中国军事题材影视剧少有《辛德勒名单》中深深感怀于人的毁灭的悲哀与复杂人性的高尚;鲜见《卡萨布兰卡》给予我们正义的优美感动;更缺乏《太极旗飘扬》发出的对战争合理性的深刻质疑。“中国军事题材影视剧对于战争人本意义和心理感受的某种忽略是显然的。简单地依据胜负而表现的创作更为靠近教科书说明、却疏离艺术启发意义。”因此,2007年岁末上映的战争片《集结号》在主题观念和表现手法上的突破与创新便显得弥足珍贵。《集结号》不仅挑战了人们传统观念中的英雄形象,更使当代英雄形象回归到了其作为“平民英雄”的本质。战争的胜败仅仅成为背景,而被视若尘埃的普通战士的生命被放在了战争与生命的天平上,引发观众无限感慨。

    一、主题观念的突破

    从《甲方乙方》、《天下无贼》到《夜宴》,在冯小刚执导的商业片中,观众总能找到熟悉的明星面孔。但在《集结号》中,冯小刚动用的基本上是“生”面孔甚至新人。没有明星的号召力与情爱噱头却仍能抓住观众,重要原因正在于《集结号》主题观念的创新,对以往浮华空洞的大片模式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突围。

    传统中国军事影视剧主要关注民族危亡和人民苦难、政治命运与意识形态,以及终极意义的胜负决斗。在《集结号》之前,一般战争电影往往是军号一响,我军就以风卷残云之势取得胜利,英雄形象更是塑造得完美无缺。正如冯小刚导演所评述:“中国的战争片剧本多少年没有变化,就连《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也是强调英雄、集体主义的,石光荣、李云龙和巴顿一样,其实都是战争狂人,他们喜欢战场,喜欢战争,他们都是好战分子,可以说,他们是用他人的生命成就了自己。无非是塑造的人物生动化了,不像以前那样高、大、全脸谱化了,但人物的塑造方式还是老式的,英雄总是打不死的,英雄总是能完成任务,英雄总是超人。正因如此,《集结号》着力表现的是常人,是名将身后的‘万骨’们。”

    《集结号》突破了以往战争片的主旋律模式,开启了新英雄主义的表现形式。影片将视角放在了那些从灵魂到肉体都非常可爱的普通战士身上,以流畅的叙事和强烈的视听震撼承载了这个真正严肃的重大主题。表面上影片颂扬的依然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精神,是听不到集结号就不要撤退的战争哲学,事实上影片申的人性魅力才真正是导演的诉求。《集结号》用断臂残肢等残酷画面告诉观众,英雄是人不是神,火烧火燎的哀嚎、神枪手被打烂的胳膊、刚才还说话的兄弟转眼间就变成了残破尸体。观众们记住的是那些死去、阵亡、烧焦、甚至肢体粉碎的普通战士:王金存、焦大鹏、罗广田、吕宽沟……那些血肉横飞的农家子弟们,终于有了名字。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影片毫不忌讳描写战争中个人意志面对死亡时的恐惧和脆弱,讲述了失去集体,失去队伍,以及没有被追认为烈士的憋屈。可见影片名为战争主题,实为人性主题,是一次主题观念的突破。难怪影评人贾磊磊会说:“《集结号》将对中国今后的战争题材影片产生深远影响,以后如果有哪位导演要拍战争片,那么《集结号》就是他必然要修的功课。”

    二、《集结号》的遗憾

    影片编剧刘恒说过:“第一,我们不讨论战争有没有意义;第二,我们不讨论牺牲有没有价值。我就写一个故事:英雄受了委屈。”冯小刚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记者采访时也说:“传统的战争片是为政治服务的,这个电影,还是从市场切入,希望在市场上能够赢得大部分观众。”可见,有意淡化意识形态色彩、渲染人性纬度是编导创作的一个重要取向。但恰恰是这种取向使这部现实主义影片无法解释所塑造英雄人物的行为动机,而这也不能不说是全片最大的硬伤。

    《太极旗飘扬》的原班特技人马给予了战争场面最坚固的技术支持,而冯小刚面对战争片“初出茅庐”的勇气则成为这场“革命”的原动力。影片开场的十分钟巷战,被媒体誉为“国产电影迄今为止最逼真的遭遇战场面”。冯小刚说:“战争是人类之间互相的一种残杀,因此它一定是一个非常血腥、非常坏的一件事。”导演为此老老实实地拍了这一场战争,老实到让人们眼睁睁看到身体被炸成两半,血和肠子喷涌而出,子弹的声音就在耳边炸响,士兵的视线牵动着镜头的摇晃。799个特技镜头看起来一个都不像特技,血腥之至,无以复加。

    可我们要追问的是牺牲的英雄们出生入死的行为动机究竟是如何体现的?“影片中唯一有战士提到地主讹了他们家‘二亩半地’,但是看不出来这与他当兵打仗有什么联系。称之为‘理想’的东西,统统被看做‘意识形态’从这些人身上拿走了。他们因此也多出来一些东西:近距离枪杀俘虏、将俘虏的大衣靴子穿到自己身上、翻捡死人手臂上的手表、指望早点回家,乃至胆小怯懦,粗鲁暴躁,声嘶力竭。”不是说英雄身上不可能有这样一些人性弱点,而是在拿掉了理想这个维度之后,让人看不出来这是一支共产党的队伍。一个没有行为动机又在从事惊天动地事业的人,只能用“神经错乱”来形容。一群缺乏理想和品德而持续扫射的人,是一群举止古怪的战争机器。事实上,英雄只有对未来体制和幸福生活拥有美好幻想,受到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理性支配:才可以解释其行为动机的合理性。遗憾的是我们从片中很少体会到这些。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更加怀念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战斗在上海的地下报务员李侠的英雄形象,当他面对持枪围上来的敌人,从容不迫地向延安发出最后一封电报:“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那庄严、深情的无字合唱无疑是英雄行为动机的最好诠释。

    影片的监制陈国富对记者说:“毕竟讲的是国共内战,我们因此特意避开其正义、邪恶之名的争论,让观众看具体故事,而不是看战争本身。”不问战争的正义如何,不问这些人的行动是否与正义有关,那么谷子地与他的战友就只能被看做是一群战争的牺牲品。另外,影片根据淡化意识形态的策略,也没有强调九连死守的意义何在,比如通常说的“服从大局”,“以较小的牺牲换得更大的胜利”。我们深知军人以服从作为自己的天职,但是献身的军人不是亡命之徒。他们之所以愿意将自己的生命交付出去,是因为同时存在另外一些条件:那就是军队里上下级之间及战友之间的一种深深信任:信任更高一级长官不会无缘无故将他们牺牲掉。

    《集结号》着力表现的是常人,战争的胜败仅仅成为背景,而被视若尘埃的普通战士的生命被放在了战争与生命的天平上,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军事影视剧题材的重要突破。但遗憾的是,影片很难给出这些“平民英雄”不平常的英雄行为动机,因而观众对他们无法产生对英雄的仰慕,更多的只有无限的同情。

    三、结语

    《集结号》在主题观念和表现手法上取得了不小的突破,称之为中国商业战争电影的里程碑当之无愧。而正因为这样,我们对它的反思更显得有必要。在《集结号》的结尾,一望无际的墓地上插着数不清的木桩,那些木桩仅仅是木桩还是一个个生命?如果影片思考的落脚点不仅仅在是否被授予为烈士,而是战争究竟摧毁了什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或许《集结号》会有更加宽广的人性纬度。

    冯小刚导演说过:“在拍电影的时候,我准备了3个不同的结尾。比如谷子地最后没有走到兄弟们的坟前,手里拿着半个馒头,冻死在路上;或者他没有帮兄弟们讨回公道,疯了。这样的结尾可能更好,但可能通不过。”选用上述任何一个结尾对战争给予人们经历的痛楚感受、给予人心的巨大震撼、战争留下的诸多困惑的反思也许会更为深刻。

    永远不要忘记战争背后人类巨大的伤痛。,我们讴歌血与火中的英雄,颂赞为了和平而奉献青春和生命的正义战争,但我们更热爱和平。

    相关热词搜索:新发现个体价值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