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划区施教,做学典范

    划区施教,做学典范

    时间:2020-03-27 05:25:0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黄炎培(1878~1965年),字任之,笔名抱一,上海川沙人,著名教育家,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综观黄炎培一生的教育活动,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一是在民国初期,针对当时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学用脱节、学生“毕业即失业”的问题,首倡用实用主义教育改革普通教育;二是自1917年起提倡、试验并推广职业教育,1925年12月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将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生产教育联合起来。

    在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黄炎培领导中华职业教育社通过开展乡村改进试验,逐步将职业教育深入农村。他们先对江苏省17个县的农民生活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调查,认识到农村存在四大问题:一穷、二愚、三弱、四散,因此改进农村最急需的是解决人们生计问题,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采取“富教合一”的方针。1928年4月,中华职业教育社独自在江苏省昆山市创办“徐公桥乡村改进试验区”。徐公桥改进区面积为40平方里,人口为3536人。他们成立徐公桥村改进会,下设总务、建设、农艺、教育、卫生、娱乐、宣传7个部,试验期6年,1934年7月将试验区交归地方接管。

    划区试验方案的宗旨是“划定区域,按计划试验,期以教育之力,改进农村生活,实现乡村自治”。因此,在试验之初就定下两个原则:用人以就地取才为原则,费用以就地筹措为原则。“两者虽不免给以相当的助力,但终以试验期满后能有当地的人才、当地的经费为宜,到移交后不至于无法维持,戛然中止,以达到纯粹自治的目的。”

    徐公桥乡村改进试验区的办学活动很好地体现了黄炎培“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思想,尤为典型的是“农学团”与“新农具推行”两个教学试验项目。

    创办“农学团”旨在培养乡村改进专业人才,办学区别于普通学校,具有试验性质,招收的是22岁以上有志于农村工作的青年,学制二年,实习一年。学员一学期上课,一学期参加社会实践。“农学团”的课程分“经济与生产”“文化与教育”“村政与组织”三部分,除了人生哲学、国文、历史、伦理等学科之外,还开设了生活教育、民生教育、农村改进、田园文学、畜牧学、兽医学、园艺学、农艺学、养鸡学、养猪学等实用知识和技能课程。学习方式包括实地工作、书本研究、听取教师讲授和进行讨论。每天上午课堂教学,下午实习,晚上自习或讨论。“农学团”的农村服务专修科曾组织“农村考察团”前往多省进行农村考察,理论联系实际,丰富学员的感性认识。要求学员保持乡村淳朴的风习及充分的农夫身手,参加多项改进区的试验工作。

    鉴于农民不注意选种和改良农具,影响农业生产,职教社就把推广农业机械当作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新农具推广工作从宣传入手,用各种示范、宣传方法,使农民认识新农具机械在节约生产劳动力和费用上的实效。比如,设立新农具陈列室吸引农民参观,教会农民使用;编印《新农》小册子、印制张贴画进行宣传;建造宣传船,装抽水机、碾米机、打稻机等新式农具,巡回乡间,向农民演示;举办新农具培训班,便于村民掌握新农具。两年后,新农具的推广工作不断扩展,扩大了服务项目,足迹遍及沪郊和苏、常、湖、嘉等地区,促进了农民合作,协助嘉定县广福乡成立了灌溉站、耕作队;为南京江心洲安装排灌机械设备,排涝保田等。

    黄炎培曾反复告诫人们:“办职业教育,是绝对不许关了门干的,也绝对不许在书本里讨生活的。……所以,职业教育,绝对不许理想家和书呆子去干的。”从他主持的“农学团”与“新农具推行”等职业教育试验项目可以看出,乡村改进工作并不是简单的劳动技能培训和识字扫盲义务教育,而是启迪民众智慧和追求美好生活。这在当时落后的中国农村,真可谓用心良苦,探索艰辛,闪烁着他们深厚的爱国之情和爱民之心。这样的乡村职业教育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相关热词搜索:施教典范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