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妙用心理学,构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

    妙用心理学,构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

    时间:2020-04-10 05:24:5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要真正将新课改的理念应用到实践中去,就必须了解学生心理的一般特点,并且利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教师不是旁观者,他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化作桥梁,将学生与文本连接起来。

    关键词:心理学 新课标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2)05-0035-02

    作者简介:孙琳(1986—),女,辽宁海城人,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辽宁省沈阳市第五十一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开展并成为一种潮流。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应用到实践中去,就要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就必须了解学生心理的一般特点并且在教学中妙用心理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究竟该怎样才能在这多重对话中起到适当的作用呢?不难发现,文本解读的最大障碍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文本所展示的内容存在距离。因此,教师需要从心理角度精心设计,激发、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构建一座美丽而坚实的桥梁,将学生与文本连接起来。这就确立了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心理学知识也必将会在语文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抓住认识过程的第一步,为课堂教学奠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正因如此,设计一个漂亮的引课就显得十分关键。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是人们对事物更清晰地认识和做出更准确反映的保证,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的重要心理条件。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有意注意进行教学设计。

    有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例如,《短歌行》是东汉末年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作品保留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当时文人因动乱而遭受的乱离之苦以及人生苦短的现实,他一改两汉时期的腐朽诗风,开创了慷慨悲壮、意气激昂而又略带悲凉的创作风格。然而,诗歌不同于其他非文学类的文体,它更注重情感的体验。由于诗歌本身创作时间久远,创作背景又与现在有很大的差异,学生的情感很难被激活。因此,首先要使学生的情感与诗歌的情感产生共鸣。根据心理学有意注意的特点,可以在上课之初播放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视频,并且提出“看完之后,你认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这样一个问题,以明确注意目的。有意注意当中,目的越明确,有意注意就越容易保持。

    另外,由于利用了视频的声、光、影创造出一种形象、直观的氛围,使语言教学从单调的文字描述中解放出来,在学生面前展现的不仅是文字、语音,更是形象、色彩这一新奇的感受。这种感受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的注意力转移到本节课上来,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果再配合思考题,就很好地实践了《新课标》“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的理念。

    二、把握学生个性心理,开展个性化教育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部分提出:“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教师可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以及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情绪感染、激发动机等方法,达到提高学生文本阅读效率的目的。

    1.情绪感染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利用情绪的感染功能,可以让课堂中的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互相影响并产生共鸣。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知识信息、情感信息的传递,是通过语言方式和非语言行为引导两种渠道进行的。例如,在讲授《孔雀东南飞》一课时,就可以利用语言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由于《孔雀东南飞》主要讲述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因此,在进入文本解读之前,可以用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作铺垫,以语速的快慢、语调的轻重来展示情节的发展,并且用深沉含蓄的情感朗诵两首《钗头凤》。词内容本身的情感配以教师语言中表露的情感,正符合课文的意境,可以让学生对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中典型的爱情悲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引出《孔雀东南飞》故事。这样,在奠定文章感情基调的同时,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教师的要求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学生的需要,从而使学生乐于接受文本,走进文本。

    在叙述故事情节和解析文本的同时,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具有情绪的信号功能,它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在分析“兰芝被遣”这部分时,教师可以紧锁眉头、轻轻摇头,以表示对刘兰芝的同情;可以攥拳、表情严肃,以表明对焦仲卿母亲的不满或暗示情节紧张。这些非语言行为的使用,可以使教师的引导更容易被学生感知和接受,并产生共鸣。

    2.激发动机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动机可以说是推动人活动的原因和动力,它是促使人们做出某种行为的巨大动力,有助于人们对行为进行调节和选择,使行为按一定的方法、策略向预期的目标前进。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讲授《祝福》一课时,笔者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在多年以前的除夕,发生了一起离奇的命案,一个老妇人死在寒冷的雪夜。凶手到底是谁呢?答案就在课文中。下面我们一起去查找一下本案的蛛丝马迹。”学生的好奇心是非常强烈的,因此就会产生强烈的寻求答案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文本阅读中去。

    由于生活环境和知识结构的不同,每个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也是不同的。《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提出,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能够让学生发挥个性化理解的题目,让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鸿门宴》一课描写的是刘邦、项羽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而本课主人公项羽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形象,也是历来颇有争议的人物。为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学习《鸿门宴》之后,可以展开一个以《项羽,我的兄弟》为题的讨论会。让学生立足文本,从不同角度,见仁见智地对项羽的政治、历史以及心理等方面进行多元评价,让学生在主动性的阅读中完成个性化的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角。通过正确地引导与关怀,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潜力以及对学习的兴趣,巧妙地将心理学变成一座连接师生、生本的桥梁。这有助于我们面对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有助于我们落实从课程观念、课程结构到课程实践的变革。

    参考文献:

    [1]武宏伟.心与教育的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编辑:李小叶)

    相关热词搜索:妙用桥梁心理学构建文本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