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论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作用

    论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作用

    时间:2020-04-12 05:16:2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中,无论是哪一个阶段的学生都或多或少的会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导致一些心理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是不利。教育要以人为本,不仅要教出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更要教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学生,因此教育心理学应用于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该如何运用呢?本文即是通过分析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来讨论其发挥作用的途径。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 教学工作 策略

    学生中普遍出现的不良心理问题主要有烦躁、自卑、自负、嫉妒甚至有自杀的现象,目前国家教育部已经开始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能够在学生心理问题上起到很大的缓解作用的教育心理学,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并运用的基础知识理论,应用好教育心理学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重要一步,可以指导教师进行正确的教学,不对学生造成一些错误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观念,掌握好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做好教学工作。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意义

    教育心理学是针对教育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包括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学、课程发展、组织学习、特殊教育和课堂管理,是以心理学为基础,介于教育学科和心理学科之间的学科,重点是将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在教育上,进行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良;关注点是学生如何健康的发展,特别是一些需要特殊对待的学生,要教他们如何面对学习成长上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除了有丰富专业知识以及教学技能,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时的发现学生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并解决,真正的做好一个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

    运用好教育心理学,可以掌握到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得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在课程设计上,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良上,以及学生思想的引导上都有着较为突出的作用。

    二、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心理学依据

    教师不仅需要监督学生的学习,在生活中也要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灵活的运用教育心理学,掌握好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因人而异的进行指导成了必要,排除他们学习上的消极情绪能够更好的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管理,降低管理难度,同时也利于以后教学的工作开展。

    2、加強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开展

    本来学生在学校就有着考试的压力,其中还不免存在着一些与同学之间交往的疑惑,初入社会之后又要面对社会上的人才竞争以及工作压力,因此拥有正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是必须的。在学生时代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能够为学生之后的人生之路做一个很好的铺垫,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身问题,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一时冲动和盲目。

    3、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更好更全面的了解到学生,开展相应的辅导工作,更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比如在青春期出现的叛逆情况,如果没有开展心理教育工作,那么就可能会出现校园霸凌或者学生忧郁自杀的现象。老师要指导学生多同自己和家长、同学交流,把内心的感受讲出来,不要闷在心里。

    三、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优化教学体系

    教育是有心理规律的,既然是心理学的分支,教育心理学着重研究的是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而心理学家已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比如桑代克的“观察学习理论”、斯金纳的“强化学习理论”,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相关理论知识来优化课程体系,解决实际的问题。

    主要就是改变教学方式。以往的灌输式教学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他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老师进行一味的灌输,学生进行一味接受,教学质量怎么会提高上去呢?以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权,利用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行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比如运用情景式的教学,将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创新式教学,运用多媒体信息化技术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思考,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适当的角色互换,多去理解学生,在课堂上不要自编自导自演,多多的开展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永远比被动学习来得高效。

    2、注重情感教育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将知识讲解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只是做到了“传道”,并没有“解惑”。学生是一个动态的个体,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随时在发生着改变,因此教师要具备充分的心理学知识,对学生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给予指导解决,如此才是真正的“解惑”。

    那么怎样才能够充分及时发现问题呢?这一切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要合理的进行培养,加强师生之间感情的沟通,与学生沟通也就就像“情感投资”一样,要用真心去温暖学生。老师不要整天板着个脸,给学生一种距离之感,要塑造一个亲和的形象,课后经常进行交流,全面的了解学生,如此才能为下一步的心理辅导做准备。

    3、改变以往的评价体系

    鼓励就像一盏明灯一样,能让学生逆风前行。传统的评价体制是终结式,而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要转变为形成性的评价。也就是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成果,拨开应试教育的迷雾,不以分数论高低,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拥有学习的动力及学习的兴趣。适当的鼓励表扬学生有助于学生学习学习兴趣的提高,减少不良学习态度的出现。让学生于学习中找到自我,追求自我,满足自我,实现自我。

    很多教师都忽视评价的影响力,总是不断的在打击学生,心思细的学生可能就真的以为自己就是老师所说的那样一无是处,每个学生都有缺点以及优点,对于那些不正确的学习态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多进行正面的评价,学生完善自我需要一个过程,也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指正,如此教育学工作才能更顺利的开展下去。

    四、结束语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综合自身素养。想要教育好祖国的下一代,教育心理学必须得到全面的实行,正确运用教育心理学可以给教学工作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能大大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金华.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陈雯. 高校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探讨[J]. 经营管理者,2017,(15):383.

    相关热词搜索:在教发挥作用学中教育心理学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