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中学生田径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改进与对策分析

    中学生田径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改进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0-04-14 05:20:1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在当今紧张激烈的竞技场上,运动员的胜负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的完善程度,身体素质水平的高低及赛前训练安排等一系列训练因素。但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对其在比赛中技术水平和素质水平的发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水平的身体素质是创造好成绩的基础,合理有效的技术是发挥成绩的保证,良好的心理素质更是发挥技术水平的关键。然而,对中学生田径运动员来说,由于他们训练水平较低,比赛机会少,心理状态还不稳定。比赛中运动员受心里因素的影响的现象已屡见不鲜。当比赛来临时,中学生运动员往往表现出过度紧张,焦虑等的不良赛前心理状态。因此。及时充分了解运动员心理状态,科学的抓好其心理训练,使中学生选手心理素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学生田径运动员;心理状态;改进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096-01

    一、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以及在比赛中对成绩的影响

    无论是参加体育课学习的学生,还是从事运功训练和比赛的运动员,都会从体育活动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心理体检。其中,有因适度的紧张而完成了一个较困难的动作而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也有因过度兴奋而造成动作失败,与奖牌失之交臂的运动选手。有些人只有在单独进行练习的时候动作技能完成的非常出色,也有些人必须在观众的助威声中才能摘取胜利的果实。这些都与学生或者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有关。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学生或者运动员发挥出正常甚至超常发挥。不良的心理状态会使运动员比赛低迷,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通过对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在比赛中对成绩的影响的研究发现,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于兴奋。由于运动员自控能力差,心理素质尚不健全,日夜想念与比赛有关的各类信息,导致赛前过早的出现高度兴奋状态。在赛前的训练课中就表现出较好的成绩,运动员的体力和精力较早的被消耗。导致运动员在临场比赛的时候,最佳状态已过,兴奋点处于低潮。表现为神志不安,呼吸急促,四肢无力,节奏失调,难于自控。最终导致比赛中不能发挥最好成绩。

    (二)过于紧张。体育心理学中讲到,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景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的过程称之为应激,又称之为紧张。导致应激的刺激,可以是躯体的、心理的和社会文化的诸因素。运动员往往由于某种原因,比如第一次比赛、在陌生场地比赛、过去比赛的阴影,往往产生的心跳加快、心率不齐等现象。从而导致比赛中动作僵硬,呼吸急促,不能发挥出正常的竞技水平。

    (三)过于自信。运动员对比赛没有进行很好估计,盲目乐观,过于高估自己,对比赛及对手缺乏全面的了解,总以为自己可以取胜,可是比赛结果常常事与愿违,以失败而告终。

    (四)过于焦虑。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焦虑状态分3种主要成分,分别是情绪体验,威胁不确定性和担心的认知表征以及生理唤醒。运动员往往会因为赛前准备活动不充分等原因,造成手心出汗、尿频、大量流汗,甚至产生负面的自我暗示,无法专注,导致比赛中动作僵硬,不能发挥出正常的运动水平。

    (五)过于情绪低落。运动员由于赛前受伤或者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经常表现出无形的烦恼和愤怒,情绪低落,体力不支。训练中常常因为小事而脾气暴躁,沉默寡言,不愿意和队友交谈。对比赛缺乏信心,缺乏斗志,甚至厌恶比赛。从而导致比赛欲望严重下降,动作无力,技术失调,严重影响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二、导致运动员赛前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

    根据调查表明,影响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往往是运动员担心在比赛中发挥不好,不能满足训练或比赛对经济上和时间上的要求,训练比赛场所的变更,对自身天赋和潜力的怀疑,与其他运动员之间的不和谐以及运动损伤等。综合分析那些成百上千的影响因素,我把使运动员赛前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陌生的比赛场地,不适应新环境。2.比赛的重要程度,领导的重视程度。3.运动员对比赛的期望值过高。4.对手过强而造成的心理压力,不战而退。5.对适度紧张和焦虑认识不足而产生过度紧张。6.运动员自身个性,自身意志力不够强,抗压能力不足。7.赛前准备不充分,或者有伤在身,处于疲劳状态。8.教练的关心和同学的鼓励,造成压力过大。9.过去比赛的阴影,产生不良的心理暗示。

    三、运动员赛前产生不良心理状态对策分析

    (一)经常带着学生参加比赛,提前适应比赛场地。经常带着学生参加比赛,有助于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场地,以便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消除对陌生场地的顾忌,调整自己的心态。提前适应比赛场地有利于运动员较早的熟悉比赛环境,好在比赛中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

    (二)领导和教练要做好赛前的思想工作,正确激励运动员,减轻运动员负担。领导要做好比赛之前的思想动员工作,教练员如果发现运动员存在不良的心理状态或者有趋势,应及时鼓励运动员,正确引导运动员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减轻运动员的思想负担。

    (三)学校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抗压水平,这样对于改善运动员的自信,降低运动员的状态焦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增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有助于运动员自己提高调整不良心理状态的水平。以便在比赛中能够独立应对突发的状况或者问题困难。

    (四)教练员在比赛之前要认真系统训练,调整运动员状态,避免受伤。比赛前的系统训练,伤病情况严重影响着运动员的心理以及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这就要求教练员具备较高的训练水平。及时调整运动员的赛前状态,使运动员的最好成绩出现在比赛当中。同时,教练员要防止运动员的运动损伤,训练计划要结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同时防止运动员在赛前出现疲劳期。

    (五)增强对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心理技能训练包括放松训练、生物反馈训练、系统脱敏训练、模拟训练、拓展训练、表象训练、认知训练、自信训练和暗示训练。心理技能训练有助于运动员提高情绪调控能力,增强意志品质,掌握和改进动作技能,消除身心疲劳。

    相关热词搜索:田径赛前中学生运动员对策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