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影视联动话剧

    影视联动话剧

    时间:2020-04-15 05:23:4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近年来,话剧舞台呈现出一个新特点,即把一些当代作家的作品,或者已有的影视剧作品重新打造成话剧来吸引受众,获得电视、电影之外第三阵地的上座率、口碑和票房。这种深度解构、重建文艺作品,并以多种形态表现的做法,实际上是在最大化地挖掘作品的文艺潜力和经济价值。

    比如,2012年9月,孟京辉将余华的《活着》搬到国家大剧院演出;今年1月,郭宝昌从荧屏走向舞台,以“白景琦和他的三个女人”为故事主线,将40集的《大宅门》电视剧缩减为3小时的话剧;9月,郭小男执导的《推拿》也刚刚落下帷幕。这些已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在话剧舞台上再度焕发新姿。

    影视剧和话剧的互动是双向的,例如,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观众就能看出《雷雨》里的情节和人物关系;而一些深受年轻人喜爱,具有先锋意识的话剧作品,也重新回炉制作成了影视剧作品,由舞台登上荧幕。例如,林奕华导演、王纪尧编剧、张艾嘉和郑元畅等人主演的《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自2008年首演至今,又被鼎龙达国际传媒、北京体会影视和杭州文广集团三家公司联合拿下电视剧版权,投资5000多万元打造为一部40集的职场大戏。

    从某种意义上讲,影视作品和话剧已经形成了互为反哺的关系,双方相互输入创作灵感和演员、制作团队资源,影视剧依靠话剧开拓新疆场,话剧也借助影视剧的影响力来支撑话剧市场。

    尽管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审美趣味的提升,话剧市场正呈现出向好趋势,尤其是价格公道、形式多样的小剧场,更是迎来一派繁荣景象,但与影视剧市场相比,话剧市场的收益和观众群体的范围仍可谓“小巫见大巫”。

    话剧市场的现状不容乐观,目前话剧的盈利模式主要靠票房,也有一些靠植入,有的两种情况同时存在。“舞台剧演出,无论话剧还是音乐剧,只有形成驻场,才能真正有效益。”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话剧《推拿》运作人之一王一楠说。

    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是中国目前最好的话剧市场,但若想实现“话剧市场的春天”,就必须发展二三线城市。很多话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在北上广的成功,而是源于二三线城市的成功。例如,话剧《武林外传》曾在全国巡演,深入到中国各地的每一个角落,遍及几十人到几千人不等的场子,一次在鄂尔多斯的演出,只有200多人观看,而且大多是当地牧民。“很多演员觉得人少就很伤心,但我跟他们说,一定得比任何演出都认真,因为他们可能一辈子就看过这么一部话剧。作为话剧工作者,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王一楠说,话剧更像是一股潜流,需要慢慢渗入人心。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话剧在口碑和经济上的双赢?经典剧目似乎更容易实现,原创剧目与之相比就非常困难,因为首先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在剧本创作的磨合上,例如话剧《士兵突击》,就是在舞台上磨合了6年才生存下来,成为相对经典的剧目。

    “国家大剧院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是两家非常好的平台,所以他们有勇气去独立投资被长期看好的剧目,也一直鼓励原创。”王一楠介绍,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为例,话剧从最小的艺术工坊开始培植,一直到可以搬上大舞台,给了原创人才更多机会和表现才华的平台;田沁鑫等话剧导演也一直策划、培养原创剧目的编剧等活动。很多话剧都起用新人、年轻人来担当导演、编剧,因为他们更懂得年轻人即主流观众群体的内心。如80后导演何念,创作并执导了话剧《武林外传》《罗密欧与祝英台》《21克拉》等17部舞台剧作品,大部分都票房火爆,被誉为上海滩“票房小蜜糖”;青年编剧刘深也成为郭宝昌钦点的《大宅门》话剧编剧,郭宝昌说:“我就爱和年轻人合作,我永远不能离开年轻人,时代的进步都掌握在他们的手上,你只有跟着他们,才能跟上潮流。”

    相关热词搜索:话剧联动影视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