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中职专业课程单元实施规划设计

    中职专业课程单元实施规划设计

    时间:2020-05-05 05:16:5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系统化设计专业课程单元实施规划是教学的关键,须整体化设置科学、可行的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客观地分析学情,构建以生为本、理实一体的学习内容,确定符合目标、学情与学习内容的学习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组合,开发与运用多元化学习资源,策划开放、有效、文化引领的教学过程,进行全面深入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中职;专业课程;单元实施规划;说课

    作者简介:雍照章,男,泰兴市职业教育研究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技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课程与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4)18-0001-06

    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职业教育教研活动有效开展,加强职业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全面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江苏省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了“五课”(即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教研工作和“两课”(即省级示范课、省级研究课)评比活动。要求专业课程选择一个完整教学单元(如项目、话题、案例等)为“两课”评比的内容,说课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笔者参与其中,认为做好专业课程单元实施规划(也有称为单元教学设计)是搞好“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的关键。

    专业课程一个单元的实施规划,是根据专业课程单元学习目标和学情,确定学习起点、组织学习内容、开发利用学习资源、制定教学策略、设计学习活动,系统设置课程诸要素形成单元实施方案,从而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优。

    一、学习目标设计

    专业课程单元学习目标指向全体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后,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能达到的状态,是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依据,也是教师选择具体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策略的依据之一。

    (一)学习目标确立依据

    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学习内容(教材或课题)、专业培养方案(实施性教学计划)、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学情、地方经济要求、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先进课程理念等,确立专业课程单元学习目标。

    (二)确立学习目标注意点

    1.科学性。学习目标具有持续性、层次性和递进性,应严格把握目标内涵和外延的准确性、描述的严密性。如果对本单元在课程中的作用与地位理解不到位、把握不好,目标就会定偏。要避免应有的目标不全、目标要求低和无主要目标。学习目标的主体是学生,应多采用便于操作、评价的行为取向性目标,也可采用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行为目标可描述为:学生(行为主体,可省略)、在什么情境下(行为条件)、做什么(行为本身)、达到什么程度(行为结果)。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要用不同的行为动词进行具体而恰当的描述。严禁目标主体混乱,如:既有“(学生)会操作……”,又有“(教师)培养学生的……”。

    2.可行性。目标要清晰、明确、合理、具体,符合学生实际,设定的学习目标必须实现。单元学习目标如果太大、太多(如将课程标准中的某些“教学内容与要求”作为一个单元的目标),则不能落实;而太小、太少,学习的意义又不大,教育的功能也不强。

    3.整体性。一是各单元的学习目标都是唯一的,必须与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保持一致。二是从多个维度整体思考单元学习目标,提倡“多维目标”不分“维度”陈述。许多情况下,一条学习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有其二或三,这样的目标归为哪个“维度”陈述都不妥。陈述学习目标可采用条目式,总体分若干条;也可采用段落式,用一段话叙述。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需求,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出发点。下达学习任务、设计学生自学材料(如学生工作页、学习网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都要根据学情。学情是复杂的、有规律的,体现了稳定性、可变性与突发性并存。

    (一)学情分析内容

    1.学习起点。分析学生学习本单元已经具有的知识与生产生活经验、已具备的技能、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已有的学习能力和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需求。

    2.学习状态。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心理特点、行为方式、思维方法、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意志品质,包括困难疑惑、情感渴盼、心路历程、家庭背景等的主要方面对学习的影响;分析班集体的优势与特长、年龄特征、活跃程度、个体差异、思想状况等方面的主要因素对学习本单元的影响。

    3.学习预期。分析学生在本单元动态学习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包括学生在各环节中能参与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状态、会生成哪些资源、遇到哪些障碍等。

    (二)学情分析方法

    学情分析方法有观察法、资料法、问卷法、测试法等。针对学习单元进行课前测试,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情况(学习起点);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课程认知程度、学习方法(学习状态)、学习方向(目标)等。可查阅学生学习数据资料,抽取相关方面的统计(图、表)进行分析,也可以采取个别谈话、查问等非正式的方式。只要做到有心,在课前预测学情,课中关注学情(观察、倾听)、机智调节学情,课后反思学情,教师就能掌握学情、利用学情。

    (三)学情分析注意点

    1.避免笼统。学情分析应结合单元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不能以学习普遍状况,如兴趣不浓、习惯不好等一概而论。

    2.客观可信。既不高抬学生的基础,也不低估学生的发展水平。

    3.用发展的眼光进行分析。对学生的缺失,不用否定学生的语句,而用积极的语言描述,如“在某某方面需要提高、加强”等。

    三、学习内容设计

    设计学习内容,就是根据学习目标和学情,选择、组织单元课程内容。

    (一)学习内容与单元标题

    单元标题又称课题,应简明扼要,突出课程内容的重点,一般要有“动词”,如:制作××、组建××、探究××,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做中学、学中做”,不宜用只有名词的课题。教师可以自行确定新颖的单元标题,以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但要与内容相符,且不显得另类。

    (二)学习内容设计途径

    1.将教材中的某节(项目、单元)处理为学习内容。一是进行教材分析。教材整体分析应和所学单元分析相结合,分析教材的特点、结构体系和编写意图,分析所学单元内容在本课程、本专业,尤其是在学生未来职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内容的深度广度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等。二是进行教材处理。对照课程标准,根据企业先进理念、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及工作过程,将教材内容进行增删、调整、详略处理为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项目课程教材、教育部公布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1]课程理念的教材,宜采用此方法设计学习内容。

    2.整合与课题相关的内容为学习内容。(1)整合多本教材的内容为学习内容。以职业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一个单元的内容既有技能训练,又有多学科理论,必须按照工作任务之间的相关性,整合多种教材的内容为学习内容。(2)根据专业培养方案重组学习内容。在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区域经济特点及课程实施条件等,以职业技能形成过程为主线,兼顾知识逻辑,整合、序化典型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转化设计成学习项目,形成学习内容。订单培养班级的专业课程,还要根据合作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选择设计学习内容。

    3.设计学习内容的注意点。(1)要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内容的深广度恰当,既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又要与学生的“现有能力”相衔接,以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便于学生多元化学习;还要处理好基础性和应用性的关系,体现终身教育思想,使教育价值在内容中得以体现。(2)组织学习内容要精当。内容选择、加工、组织排列要主题鲜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应注意使本单元与本课程前后单元相关联,使内容呈现具有艺术技巧。学时(工时)既要与学习内容相匹配,也要与课程标准规定的学时相一致,既要避免容量过大,又要力戒容量小、密度疏,切忌为说课比赛凑课时而拉长学时。(3)提倡设计理实一体化学习内容。一般将完成一个作品、提供一样服务等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与此紧密相关或关系较紧密的理论知识,以系统化设计自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知识内化成能力。

    四、学习重点与难点确定

    专业课程学习重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广泛实用性的,过去没有接触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是课程的核心;学习难点是学生在单元中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知识,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构成影响继续学习的障碍。学习重点、难点是设计学习活动和教学方法的依据之一,也是学习活动的中心,必须准确把握。

    (一)如何确定学习重点与难点

    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才能将职业需求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必须深入研究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把握本课程的重点,才能确定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学习难点可能不同,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学情,才能把握学生的学习难点。

    (二)确定学习重点与难点的注意事项

    1.一个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不易过多。

    2.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有些单元,存在学习关键点,处理好了关键问题,其它问题自然就通了。

    3.在说课比赛陈述“重点、难点”条目时,只需简述,但在陈述“教学过程”时,要具体说明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学方法设计

    综合考虑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生实际、学习环境条件、教师的自身素质等因素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与课程模式相关联,说课比赛时,可以不专门陈述课程模式,而是隐含在教学方法中。

    (一)专业课程常用教学方法

    专业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实践·探究”为基本教学方法,以活动为中心,融合行业企业要素,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环境条件的功能与作用。常用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演示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导生制与分组学习法、合作与竞争学习法等。

    (二)设计教学方法的注意事项

    1.明确教法与学法间的关系。教法和学法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相互代替,但使用时必须相互协调,可分别说明教法和学法。

    2.设计教学方法组合。选择多种教学方法,设计成立体多元、相互关联的方法组合。在方法组合中,主要方法不宜太多。提倡重点使用一、两种教学方法,将重点使用的教学方法尽可能用好、用出特色。凡是提到的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都必须使用得恰到好处。说课比赛时,切忌提出七八种教法和六七种学法。

    3.教学方法创新。教法和学法可以创新,教师总能创造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但说课比赛时还是要尽量使用大家普遍认可的教法与学法。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内涵与实施程式,切忌随意乱称某某教学法。

    4.教学方法描述。在教案首页和说课的开始段,不宜细述教学方法,切忌天花乱坠地谈教学方法、教学原则,而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要突出说明教法与学法的设计意图,如体现什么理念、有什么优势与特色。

    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学习目标的各种因素,如:教学场所与工作环境、机器设备与生产工具、劳动产品和艺术作品等是技能训练的主要资源;教师、学生及其家庭成员、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管理人员等角色是人格化课程资源;各类教学文本文件、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网站、教学软件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已做工作和取得的成果是后续学习的课程资源;还有时间资源;等等。

    (一)资源整合与开发

    利用立体多元化的开发渠道,才能使专业课程资源丰富。一是要深入挖掘、整合校内外实训设施、行业企业标准与教材、教师与师傅资源,敏锐捕捉教学生成资源。二是要营造智能化学习环境,大力开发物联网、云学习课程资源,拓宽实践活动空间,加大在线学习广度和深度。建成自主学习平台和学习过程综合评价系统,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管理。三是科学合理地将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各类学习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优化学习内容,拓展学习和应用领域。

    (二)资源利用

    应系统设计各种资源的利用策略,解决开发利用什么资源、何时用、如何用、效果如何等问题,使课程资源应用得当。如:针对行动导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开放学习、探究学习等多样化学习方式的需要,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资源。在学习准备、学习过程、学习即时评价与综合评价中,尤其是对学习内容的延伸与拓展、课程内容与行业企业对接等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增强说课、上课的直观性和感染力,可插入工作图片、现场视频等渲染学习氛围。

    (三)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注意事项

    1.要尽量使用生产性实训设备,当生产性设备不足、直观效果不好时,可补充使用实验性、教学性、模拟性设备。

    2.课程资源要根据学习目标和课程内容系统化开发、整合、使用,而不是拿来就用。提倡开发利用个性化学习资源。说课比赛时,要阐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处处、事事、人人皆教育,但不要将课程资源无限扩大。

    4.要注意课程资源的绿色利用,提倡无纸化,提倡自制教具、学具。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是单元规划的主体。要把握课程的本质规律,体现时代精神,处于思想的前沿、知识与技术的前沿、审美的前沿。要设计出教什么与为什么教这些内容、如何教与为什么这样教、教的效果如何与原因,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思考的方法,使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更浓厚,从而更快提高专业能力,获得美德熏陶、养成高尚职业文化。要显示出动态生成性课程、智慧课程。

    (一)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举例

    1.以问题为纽带构建研究性教学。(1)根据学生的已知、已会创设问题情境。使经过整体设计的问题分解并依附于学习任务之中,问题的难度契合学生的学习能力。(2)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要具有生活性、思维性、精炼性,要结合情景进行拓展。(3)基于问题、学情与学习目标,确立解决问题的目标。(4)分析问题,拿出解决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或合作进行理论分析、实践、研讨,补充、修正、优化方案,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5)解决问题。学生通过探索、实践、检验,在系列化活动环节中,协作学习,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自然生成。(6)成果展示。解决的问题具有实践性,取得的成果具有创新性,学生取得进步。(7)评价、反思、小结。学生与教师共同进行。(8)练习迁移。通过课后练习、拓展与提高,形成进一步的问题。问题是理实一体、知识整合的链接,引领自主合作探索学习的航标,职业素质提高的触发器。

    2.任务驱动项目课程教学。(1)创设情境,激发动机。(2)明确任务,确立目标。(3)实践操作,发现问题。(4)探求新知。(5)应用新知解决问题,提高操作技能。(6)产品检测评价,质量控制。(7)完成产品制作,成果展示。(8)总结、评价与提升。(9)巩固训练,拓展与迁移。激发动机,可以是行业企业发展形势、专业前沿技术,也可以是案例引入、问题驱动。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借助学生工作页等学材,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环境中,以小组合作和个体学习的形式,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思考问题和动手操作,进而完成一定的学习与工作任务。学生学习技能时遇到的“问题”是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通过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实现“做中学”。教师要进行操作示范,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获得相关信息和必要的知识,帮助学生改进、归纳、拓宽、提升,保障学生完成任务。

    3.自学—辅导式教学。(1)确定课题,学生自学。(2)分组讨论,教师启发。同质分组(把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分在同一组,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3)总结、评比。(4)巩固练习与拓展。

    4.模拟现场生产教学。(1)创设工作场所学习情境。(2)学生“扮演”生产岗位上不同的角色。(3)明确“工作”任务。(4)解决“工作”中的问题。(5)学生“工作”,教师巡回指导。(6)检测“工作”质量,评价学习效果。(7)总结与提高。(8)拓展性“工作”。

    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过程中建构的,教学过程设计须创设学习情境,一要选择好学习情境类型,二要确定好学习情境载体,三要理顺学习情境逻辑关系,四要现场呈现好学习情境。要创设充满乐趣的、多功能的开放性与交互性空间,为学生合作与交流、创造性地学习提供充分的情境给养。[2]

    (二)教学过程设计注意事项

    1.生本性。一切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课程内容、过程与结果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反应,让学生主动建构。教师言传身教,自然、适时、充分发挥学习内容与过程的教育功能,逐步完善学生个体人格。使师生和谐、人与学习环境和谐,体现绿色生态课程。

    2.职业性。专业课程教学过程设计指向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必须与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要求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和预设的教学过程严禁出现知识性、技术性错误。

    3.开放性。一是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严禁采用旧行业标准;二是学习过程是动态生成的,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即时调整;三是学习形式开放,开放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四是有国际化视野,采用国际先进理念与技术。

    4.实效性。科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与进程,在动态系列化教学过程的每个阶段,“教”与“学”高度融合,理论学习与技能学习有机融合,做、学、教一体。分析学习任务的逻辑顺序,确定过渡目标和先决条件,整体化、层次性精心设计各项活动,先设计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再设计各细节,可用教学流程图反映单元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也可用表式(如表1)。注重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过程设计的实效性,对关键环节或核心问题要预设几种假设和解决方案,留有让学生创意发挥、能力拓展的空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达成学习目标。应避免设计内容浮浅、方式粗糙、不得课题要领的学习活动,避免设计过多低层次活动,使课堂成为变相的“满堂灌”。

    表1教学过程设计参考表式

    教学环节

    (用时)学习

    内容学生活动

    (学习方法)教师活动

    (教学手段)预期

    目标教师对学生预期反应的应对措施设计

    意图学习

    资源

    5.文化性。一是引进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专业课程中。二是将课程融进职业文化,用职业文化催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养成与健全人格形成。三是将课程浸透学校文化,发挥学校文化在学生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为此,专业教师须深谙企业文化,具有所教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职业的职业文化、内化学校文化,才能由文化引领课程,使专业课程更具品味。

    6.创新性。在先进职教理念指导下进行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包括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与评价等创新,也包括创优、创业。经典的东西,从新的角度合情合理运用,在经典的基础上创新。教学过程设计没有固定格式,“学百家、树一宗”。教学过程最好由一个精神的、文化的、哲学的主旨贯穿,围绕主旨设计,由表象到内涵、由形式到实质,层层递进,使课程有高度、上档次。可以提炼出一串相关的词或话,贯穿各教学环节,每个环节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各环节设计意图的表述要经过提练,显示出是水到渠成的、名副其实的。名人名言可作为设计意图的内容来反映,但不要乱“贴”名言。单元规划内容“研磨”得透、教学过程“研磨”得精,才能出经典。

    7.要害性。确定的重点内容在过程中一定要突出,指定的难点也一定要化解。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很多,如化抽象为具体(抽象内容图示化、逻辑关系图表化),采用多媒体辅助法(教师示范、实物投影等影像片段)、同类比较法等化复杂为简单,要消除学生心理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学习的正迁移。

    8.艺术性。学习过程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教学效果。教师的说课语言、课堂语言等要字斟句酌,更要注意技能操作的规范美。教学设计文本包括说课比赛的课件,要结构紧凑、表现力强、版式美观大气,电子稿应有彩图、视频。通过构思巧妙的艺术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艺术陶冶。

    教学过程设计还应注意充分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设计多维、发展性学习激励机制,让学生展示、“推销”自己的学习成果,分层设计巩固性、开放性、研究性课后练习,以及重点突出、体现清晰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尽量全面的板书设计。说课比赛要体现出是客观真实的课,有时还要提供说课教师平时的“微课”,来反映教师的课程思想、日常教学表现、师德修养等。

    八、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通过教学反思,能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围绕学习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等全面深入进行。如:预期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学习重难点设置是否准确,学习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合适,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得是否周全,是否达到了最佳效果,如何改进,等等。可写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师生创新等。教学反思既要有“教”的考虑,又要有“学”的思量。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思考教师的行动,为学习者设计教学。

    专业课程单元实施规划,要放在专业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标准框架内设计,一个专业所有专业课程的各单元实施规划统筹设计是理想状态,就如“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不能为评比只做一、两个单元。单元实施规划指向提高学习成效,其设计基本功是长期积累出来的,反映了教师的课程理念、文化修养、专业(学术与技术)水平、课程创造力、课程艺术与智慧。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而教师的教育学科知识与技能,特别是有关教学原理与方法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对学习成效的影响更大。所以,教师平时要通过教学研讨活动、职教书刊、相关网站等,不断研究课程内容、教学艺术和教育思想,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马成荣.职业教育“三以一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4):35-37.

    [2]王美,任友群.从教学设计走向学习环境设计:学习科学视角下的教学改革[J].上海教育,2013(16):60-63.

    相关热词搜索:专业课程规划设计中职单元实施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