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西方”形象】陀思妥耶夫斯基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西方”形象】陀思妥耶夫斯基

    时间:2019-02-11 05:30:4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陀思妥耶夫斯基《冬天记的夏天印象》以漫画式的笔法展示出了现代西方城市所代表的商业精神与崇尚个人自由、世俗主义的市民精神。事实上,陀氏是站在沙皇君主主义、东正教、宗法制农民立场来批判资本主义的,是俄罗斯乡土对资本主义现代城市的拒绝,是处于弱势的“东方”对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的一种对抗策略。因此透过陀氏看“西方”的视角、坐标,同时又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用来反观陀氏自身。
      关键词:俄罗斯人 西方 形象
      探讨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所表现的“西方”形象,最典型的莫过于《冬天记的夏天印象》了,作为作家第一次出国的旅行印象记,这部小说也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份完整的一个俄罗斯人看“西方”的典型个案。
      
      一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这次旅行非常匆忙,两个半月的时间跑了德国、奥地利、法国、英国、瑞士、意大利的十几个城市。想尽可能地看到欧洲的一切,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印象,一个总的全景”①的愿望支使着他,使他取的是从“上面”看“西方”的视角。“整个‘神圣’奇迹之国鸟瞰图似的蓦地映现在我眼前,我像从遥远的山顶望见乐土一样。……总而言之,我被渴求新事物,变动地点,获得一般的、综合的、全景的、透视的印象的一种不可遏制的欲望侵袭了。”这种对“欧洲”的综合、全景式印象又是与对俄罗斯的西方影响的透视联系在一起的,从而“欧洲的欧洲”与“俄国的欧洲”,构成了小说互为参照的两大板块②。
      “欧洲在不同的时期里怎样给我们留下了影响的迹印,怎样用他们的文明侵入我们国内,我们的文明到了怎样的程度,我们到目前为止又有多少真正文明开化的人?”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边坐在火车上,一边在想着的“祖国的事情”。而当陀思妥耶夫斯基处在俄罗斯的严寒中回想着“夏天”旅行的时候,“夏天的印象”与“冬天的回忆”也就掺和在一起了。作为“完全多余的一章”,却给我们留下了探讨“俄罗斯与西方”的极好材料。
      如果说俄罗斯在十七世纪重新打开了通向西方的大门,那么西方对俄罗斯的影响,首先却是物质方面的。“假面舞会”,“法国长襟外衣、硬袖、假发、宝剑”,这些便构成了一般俄国人心目中的“欧洲文明”。“穿上丝袜 ,戴上假发,腰挂宝剑――这样就成了欧洲人”,“至于精神方面,当然,不使用鞭子还是行不通的,那些接受了欧洲影响的老爷还是严厉地惩罚自己的家仆,还是以家长制的作风对待家庭成员,遇到土地少的邻人说话粗鲁时,还是要把他关在马厩里毒打,还是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胁肩谄笑。甚至农民也很清楚:这样的主人更不轻视他们一些,对他们的生活习惯更不挑剔一些,更懂得他们一些,对他们更不陌生一些,更不像外国人一些。至于说到在他们面前耀武扬威摆架子,那么,老爷怎么能没有架子呢――老爷到底是老爷呀。即使把农民打得死去活来,毕竟农民还是觉得他们比现在的新派地主更可亲一些,因为他们更像是自己人一些。”沙皇专制制度与村社中的宗法制传统,造就了俄罗斯农民顺从权威、逆来顺受、因循守旧的心理。而欧洲影响的“上层”性质,更使来自欧洲影响的新文化与传统的宗法制文化的主体――农民格格不入。对于俄罗斯普通民众来说,他们把任何来自西方的事物和思想都视为骗人的圈套,他们只相信“沙皇父亲”是自己的保护人,因而也就注定了那些接受了西方文化影响的俄国贵族知识分子永远不过是“俄国的欧洲人”,老百姓眼中的“外国人”③。当他们想要和农民打成一片,穿上粗布袄这类典型的“俄国衣服”,参加农民的集会,却被视作是穿着“化妆跳舞会上的衣服”到农民中来了,这也就注定了陀氏《聪明误》中的恰茨基式的“俄罗斯的欧洲的一个完全独特的典型”的永远的孤独。“一个可爱的、热烈的、受痛苦的典型,他向俄罗斯和坚实的根基呼吁,但当必须寻找‘饱受凌辱的情感得到慰抚的一角地方’的时候,他又仍旧到欧洲去,总而言之,这是现在完全无益而从前曾经很有益处的典型”,“一个知道自己无益而内愧于心的、诚恳的清谈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站在他的“根基论”立场,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来,从彼得堡――这个有着地球上一切城市中最怪异的历史的城市中开的“自上而下的欧洲影响”,不过是使格伏慈箕洛夫式的地主在必须打人的时候“几乎是根据原则殴打妻子的”,“他具有熟练的技巧,遵守礼节,变成了法国资产阶级,再过些日子,就要像南部各洲的美国人一样,引经据典来辩护黑人买卖的必要了”。当那些“俄国的欧洲人”相信自己负有传播欧洲文明的使命,以“伍长式的自信和文明开化的曹长式的态度高踞在老百姓上面”,“揭露普通老百姓的、民族的、自发性的野蛮,来衬托我们上等高尚社会的欧化文明”,这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来,“这种信念或者干脆是盛气凌人,或者终究是对欧化文明表示盲目的、奴性的崇拜”。这种反西方的态度,也就决定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透视“欧洲的欧洲”时的立场④。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怎样看“西方”的,当他来到德国科隆,面对新筑的科隆桥,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桥当然好得很,这个城市很有理由为它引为骄傲,可是,我觉得未免过于骄傲了。不用说,我立即对这一点生起气来。此外,站在这奇妙卓绝的桥的入口处收钱的管事人不应该用这样一副脸色来向我收取合理的通行税,好像他是为了一桩什么连我自己也不知道的过失对我刻意罚款似的。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可是我觉得,德国人太妄自尊大了。“他一定猜同我是个外国人,并且是个俄国人,”我想,至少,他的眼睛几乎好像是在说:“你看到了我们的桥没有,可怜的俄国人,――那么,你在这座桥面前,在每一个德国人面前,好比是一条蛆虫,因为你那里没有这么一座漂亮的桥。”你们都会同意这是很叫人难受的。当然,德国人可没有这样说,甚至也许连想都没有想到,可是反正一样,我当时相信,这些话正是他想说的,所以我忍不住勃然大怒起来。“见他的鬼,”我想,“我们也发明过茶炊……我们有杂志……我们创造第一流的东西……我们……总之,我生了老大的气,买了一瓶香水(这可再也推辞不掉了),立刻奔向巴黎,希望法国人要亲热和有趣得多。⑤
      面对西方的强势文明,内心的虚弱,自卑导致极度的敏感,反过来激起一种虚骄心理,在民族自尊意识的支配之下激起对西方事物的非理性的憎恶与抗拒,这种复杂心态也就决定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看”西方的态度。如法国人没有理性,好雄辩、演说、好表现自我,旅客列车上突然出现密探,旅馆登记时旅店老板对客人的烦琐的盘查:姓名、乘什么车辆、从何而来、此行目的、旅客身体特征、身材、头发、眼睛的颜色、脸部的细微特征,诸如此类,这种漫画式笔法,叫人无法判断,这究竟是写实主义还是夸张式讽刺。如果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一个城市作家,他对彼得堡的描写取的是现代主义的视角,从街道水平线下看城市;而《冬天记的夏天印象》作为一组欧洲城市风景画,却取的是从上面“俯瞰”城市的视角,在注重全景式综合印象的同时,也就像浪漫主义把乡村自然当作一种模式一样,把伦敦、巴黎模式化了。于是,伦敦、巴黎便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象征。请看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伦敦的描写:
      我在伦敦一共待了八天,至少在外表上,它留给我的印象是,它有着多么广阔的画面,多么鲜艳夺目的平面图……这日夜忙乱着,像大海一样辽阔无边的城市。机器的锐鸣和怒号,这些设在屋上的铁路(不久就要设在屋底下了),这大胆的进取精神,这实际上是资产阶级高度秩序的表面的无秩序,这污秽不洁的泰晤士河,这浸透着煤烟的空气,这些气象万千的街头花圃和公园,这些像白教堂区之类的挤满着半裸体的、粗野的、饥饿的居民的令人生畏的城市一角。拥有亿万财富和全世界贸易的市区,水晶宫,世界博览会……但是在这表面的辉煌炫目之下还掩盖着另外一种面目:每逢星期六夜晚,五十万男女工人带着他们的孩子像海洋一样泛滥在整个城市里,在某些街区聚集得最多,通宵达旦,直到五点钟,庆祝着安息日。就是说,大吃大喝,像畜生似的撒野,来补足一星期的辛苦。在干草市场上,夜晚,在这一个区的几条街上,挤满着成千上万的妓女,街道被煤气灯照亮着,这种东西是我们所不熟悉的。用镜子和金箔装潢着的漂亮的咖啡店,走几步路就是一家……⑥
      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视野中的伦敦。绚丽与阴暗,崇高与丑陋,豪奢与贫困,秩序与混乱糅合在一起。“一切在独特性中显得那样庞大和刺目。……每一个刺目的特征,每一个矛盾的特征,和它的对立物同时并存,执拗地搀着手一路走,互相抵触,但显然并不互相排斥。”构成巴赫金曾经阐述过的狂欢式背景。而在巴黎,资产阶级以尽可能多地积累财产获取金钱为其基本信念和道德规范。“这资产者是一个稀奇古怪的人:他公开宣称金钱是最高的美德和人的义务,但同时又非常喜欢装出一副高贵的样子。所有法国人都具有异常高贵的仪表。一个卑劣下贱的法国佬,为了两角半钱会把生身父亲出卖给你,而且不等你开口,还会再加上点什么,可是同时,甚至就在把父亲出卖给你的时候,他也会装出这么一副令人肃然起敬的神气,简直叫你惶惑不知所措。”至于资产阶级所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来,“自由”不过是“大家在法律面前一律有权为所欲为的自由。什么时候能够为所欲为?当你有百万财富的时候”。而“平等”,每一个法国人都会把这视作是“对自己个人的耻辱”。那么“博爱”呢?“在法国人的天性里,并且在一般欧洲人的天性里,它并不存在,有的却是个人的原则,超群脱俗的原则,加强的自我保存,自我追求,在自我里面的自决的原则,我的全部天性以及一切其余的人针锋相对的原则,而这是被当作和他以外的一切人完全相等并有同等价值的、独立的、个别的原则看待的,那么,这样的自决是产生不出博爱来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资本主义的金钱原则、个人主义原则的透视可谓一针见血。
      
      二
      
      格罗斯曼认为,“按其社会意义说,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进步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对资产阶级世界的批判和对资产阶级世界弱肉强食的社会风气的辛辣讽刺,充满着真正的反资本主义的激情”⑦。但有一点却是格罗斯曼所忽视了的,即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批判的出发点。事实上,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站在沙皇君主主义、东正教、宗法制农民立场来批判资本主义的,是农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拒绝,是俄罗斯乡土对资本主义现代城市文化的拒绝,是处于弱势的“东方”对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的一种对抗策略。现代西方城市所代表的商业精神与崇高个人自由、世俗主义的市民精神,被陀思妥耶夫斯基以漫画式的笔法展示出来⑧。这是否像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揭示过的“这样就产生了封建的社会主义,其中半是挽歌,半是谤文,半是过去的回音,半是未来的恫吓:它有时也能用辛辣、俏皮而尖刻的评论刺中资产阶级的心。但是由于完全不理解现代历史的进程而总是令人感到可笑”。由此,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否也陷入了这种可笑的境地呢?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作品的一开始就强调,作为一个旅行家,他所追求的并不是绝对的准确,而是真诚,“总而言之,你们要我讲的是自己的观察所得,只要这些印象是真诚的就行”⑨。正因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西方”的描述在他看来完全是真诚的,因而透过作家看“西方”的视角、坐标,同时它又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用来反观陀思妥耶夫斯基自身,从这个角度说,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为“西方”画像的同时,是否又同时提供了一幅作家自画像呢?⑩
      (责任编辑:水 涓)
      
      作者简介:徐田秀,湖南永州商贸旅游学院副教授。
      ①④⑤⑥⑨ 陀思安耶夫斯基:《冬天记的夏天印象》,满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②③⑩ 何云波:《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罗斯文化精神》,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⑦ 格罗斯曼:《陀思妥耶夫斯基传》,王健夫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31页。
      ⑧ 《陀思妥耶夫斯基选集•书信选》,冯增义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78页。

    相关热词搜索:斯基耶夫形象论陀思妥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