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老杨同志:一个“清官”形象】古代清官

    【老杨同志:一个“清官”形象】古代清官

    时间:2019-02-11 05:33:1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写一个叫阎家山的乡村在抗战以后的变化,试图反映解放区农村的现实,它与《小二黑结婚》一起,被视为解放区文学的重要收获。老杨同志是《李有才板话》中的人物,一般认为,他是共产党员干部的典型。比如:“作品中的老杨同志也是一个农民,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闻得出农民气息的、令人佩服的农村干部”,“老杨的行为,体现出党的利益,人民的意志。他是新农民的突出代表,是农村中实现无产阶级领导的骨干,没有这骨干,农民的翻身是不可能的。”①赵树理的创作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本文试图指出,赵树理在塑造老杨的时候,不自觉地借鉴了在民间影响甚大的“清官”模式。
      传统文学中,清官的作用是甄别被遮蔽的事实真相并且惩恶扬善。包公案、施公案、狄仁杰断案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多的清官故事?郑振铎在谈到民众盼望侠客的出现时说:“一般民众,在受了极端的暴政压迫时,满肚子填塞着不平与愤怒却又没有力量,不能反抗,于是在他们的幼稚心理上,乃悬盼着有一类‘超人’的侠客出来,来无踪,去无迹的,为他们雪不平,除强暴。”②郑振铎谈的是侠客,实际上清官的出现也是如此。因此,有论者认为,公案小说发展到后来是与侠义小说合流的,比如《三侠五义》就是这样。③清官的上述功能在《李有才板话》中表现得很明显。老杨同志出场时,是小说的第七节,正是一个正邪颠倒的时期。第一节到第六节主要写的是阎家山的两派势力阎恒元、刘广聚、阎家祥和李有才、马凤鸣、小顺、小福等之间的斗争情况,由于老谋深算的阎恒元的幕后操纵,广聚当选了村长,土地丈量瞒天过海,陈小元被拉拢腐蚀,章工作员被愚弄,但是,县里对这种情况一无所知,阎家山反而被评为“模范村”。与传统的清官戏相同,故事开始时都是“坏人作乱,好人受难”模式,这时情节就需要一个清官介入,改变这一情况。当然,在《李有才板话》中,老杨同志是以共产党员身份出现的,但是这不过是对传统文学中的清官的“替代”。在艾伯华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中,谈到了“替代”现象。德国民间故事中的厄伦史皮格尔是一个出身农民家庭、善于捉弄耍笑的虚拟人物,后来许多类似故事即使与他无关,也出现在他名下,他于是替代了其他同类的人物。④清官在传统文学中是一个源远流长的类型,在赵树理笔下,老杨同志就是一个“替代”。
      清官往往是“外来者”。在《李有才板话》的第一节,赵树理写到了在阎家山对一个人的称呼方式。外来户没有地位,被戏称为“老”字辈,在其姓前加一个“老”;本地人没有地位的是“小”字辈,因为他们的乳名有“小”字。本地人的大名只有有地位的人才可以叫出去,比如老村长阎恒元的乳名“小囤”大家就不敢叫,而无权无势的陈小元改了一个官名陈万昌,叫不出去,在闾帐上还是被改成陈小元。因此,姓名在《李有才板话》中有政治学的意义。“老杨同志”的称呼也是这样,“老杨”的后面加上“同志”,“老杨”表示出一种亲热和认同,“同志”则是对老杨身份的强调。同样在《李有才板话》中,那个不注重调查研究因而被阎家山表面现象欺骗的干部不是被称为“章同志”,而是“章工作员”。从对老杨同志的命名可以看出,老杨同志是一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外来者”,更重要的是,他是“党”的代言人,拥有很大的权力。在这里可以发现老杨同志的身份与民间文学中“钦差大臣”的身份极为相似,因为他们都是拥有很大权力的调查情况者。
      为了突出老杨的身份,《李有才板话》采取了清官戏中常见的方式,先是清官隐匿自己身份遭受到不公正对待,坏人露出真实面目,清官因此掌握了坏人的犯罪事实,然后清官亮出自己身份,利用自己权力制服坏人。以《龙图耳录》为例,包公初入仕途时,先去定远县当知县,一路上扮作“平常之人”,结果在饭铺遇到了杀人凶手皮熊,掌握了证据,因此后来在公堂上皮熊不得不认罪伏法。同样如此,老杨同志是县农会主席,到阎家山来“检查督促秋收工作”,是一个“钦差大臣”。老杨刚开始不被广聚、小元重视,因为他穿着朴素:“见他头上箍着块白手巾,白小布衫深蓝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至少也有二斤半重。”因此,老杨遭到了不公正对待:“从这服装上看,村长广聚以为他是哪村派来的送信的,就懒洋洋地问道:‘哪村来的?’老杨同志答道:‘县里!’广聚仍问道:‘到这里干什么?’小元棋快输了,在一旁催道:‘快走棋吗!’”这是很典型的清官在身份隐匿情况下被不公正对待的情节。这时,老杨才拿出介绍信:“兹有县农会杨主席,前往阎家山检查督促秋收工作,请予接洽是荷……”亮出身份后,广聚态度立刻发生变化:“广聚看过了信,把老杨同志让到公所,说了几句客气话,便要请老杨同志到自己家里吃饭。”老杨同志来到阎家山的戏剧化经历表明,赵树理在写老杨同志时,借用了古代清官戏的某些模式。张国风在《公案小说漫话》中谈到过“微服私访”:“公案小说、公案戏中爱写微服私访,反映了民间的心理,平民百姓不信任官府,他们寄希望于清官,希望清官直接到老百姓中间来了解情况。从清官的角度来说,因为一般官员已经失去民众的信任,所以清官必须隐瞒自己的身份,才有可能得到真实的情况。于是,就有了微服私访的必要。从文艺的角度而言,微服私访本身具有传奇色彩,容易造成戏剧的气氛,所以也为小说家戏曲家所爱描绘。”⑤在《李有才板话》中,赵树理运用了的微服私访的方法,使老杨同志看到了“模范村”阎家山的阴暗面,如果他一开始便说明自己的身份,就无法取得这样的效果。
      传统文学中的清官有两个特点:一是不畏强暴,二是体恤民情。老杨同志在对待邪恶势力时是毫不留情面的。 广聚来到场子里叫老杨同志,当他表现出对农民的蔑视时,老杨同志说:“跟他们谈话就是我的工作,你要有什么话等我闲了再谈吧!”结果,老杨同志因此赢得了信任:“大家亲眼看见自己惹不起的厉害人受了碰,觉着老杨同志真是自己人。”对于民生疾苦,老杨同志很注意体察。广聚请老杨同志到自己家里吃饭,老杨同志拒绝了,并且说:“这是制度,不能随便破坏!”于是广聚把他安排到老秦家吃饭。老秦专门借盐借面做了汤面条,自己家里人吃大锅饭。老杨同志第一碗吃完了后,“不等老秦看见,就走到大锅边,一边舀饭一边说:‘我也吃吃这饭,这饭好吃!’”小说还特别交代老杨同志做过十年长工,突出他是官,也是农民。“老杨同志到场子里什么都通,拿起什么家具来都会用,特别是好扬家,不止给老秦扬,也给那几家扬了一会,大家都说‘真是一把好木锹’(就是说他用木锹用得好)”。老杨的这些所作所为与传统清官是一致的,赵树理运用“嫁接”的方法,把清官的品质移在了共产党员老杨同志身上。
      赵树理自己说:“我写的东西,大部分是想写给农村中的识字人读,并且想通过他们介绍给不识字人听的,所以在写法上对传统那一套照顾得多一些。”⑥因此,赵树理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用的是传统文学中常见的手法。有论者指出赵树理“对于乡村社会的基本想象方式是从农民的角度开始的,他不是从政治先验的观点出发去虚构乡村中各个阶层及其人物的特点”⑦,赵树理的“农民角度”表现在他对传统文化不自觉的认同上。因此,赵树理在描写老杨同志时,不是把他当作一个共产党员,而是把他当作一个“清官”来描写的。
      
      作者简介:刘卫东(1971- ),河北邯郸人,文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邵瑞霞(1975- ),河北邯郸人,文学硕士,天津师范大学初教院讲师。
      
      ①李文儒:《论〈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见《赵树理研究文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6年版,第11页。
      ②郑振铎:《郑振铎文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34页。
      ③张国风:《公案小说的名与实》,见《公案小说漫话》,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页。
      ④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王燕生等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433页。
      ⑤张国风:《“微服私访”的成效》,见《公案小说漫话》,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97页。
      ⑥赵树理:《〈三里湾〉写作前后》,见《赵树理文集》第四卷,工人出版社,1985年版,第1485-1486页。
      ⑦王光东:《十七年小说中的民间形态及美学意义》,见《南方文坛》2002年第1期。

    相关热词搜索:清官同志形象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