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太平洋上的美日鱼雷战

    太平洋上的美日鱼雷战

    时间:2020-04-04 05:22:4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说起美日鱼雷战,就得先从双方使用的鱼雷谈起,美军在战争中使用的是Mk10、Mk13、Mk14、Mk18等型鱼雷,以其中的Mk14型最为广泛,其质量在战争前期差得实在无话可说,舰载机使用的鱼雷和潜艇使用的一样存在严重的引信问题,经常命中不起爆。最极端的例子发生在1943年,一艘潜艇攻击日本油轮发射13枚鱼雷无一爆炸,愤怒的艇长将剩下的一条鱼雷带回去检查,发现用鱼雷射击海边的山崖同样不爆炸。这才最终确定触发引信的确有问题,匆忙进行改进,不过此时战争都过去一半了。

    日本在偷袭珍珠港时使用的是改进后的“九一”式航空鱼雷,针对珍珠港水深只有12米,普通攻击方式鱼雷一投下去就要扎到淤泥中的问题,日本人采用在雷尾加木质尾翼和疯狂训练飞行员在20米超低空投弹来加以解决,这比俯冲轰炸机和水平轰炸机的打击效果明显得多,命中即重创乃至击毁美舰,例如美军“马里南”号战列舰由于逃过了鱼雷攻击仅仅被航空炸弹命中,所以只被中创,很快就修复回到现役。

    1942年12月10日从西贡起飞的鹿屋航空队“一式”陆攻战机又使用“九一”式航空鱼雷干净利落地击沉了英国“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分别命中8条和6条。次年2月底在太平洋上第一次大的海战即爪哇海战中,日军训练有素,战法得当,特别是在夜间使用鱼雷攻击取得很大战果。整个海战中日方共发射鱼雷254条,美方被其击沉的有7艘之多。虽然从发射数目和击沉数目上看命中率极低,不过必须考虑当时日军使用的是触发引信无制导鱼雷,这个战绩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更重要的是此战说明了日军在运用既定的鱼雷战战术上的决心和战术素养。

    在著名的中途岛海战中,按日军推测,在联合舰队进攻中途岛之前,美国舰队不会从珍珠港出动。因此日本潜艇未在6月1日前进入预定阵位。而实际上美军航空母舰“大黄蜂”号和“企业”号于5月29日、“约克城”号于5月31日先后通过日本潜艇将在珍珠港和中途岛之间设置的警戒线。相反美国潜艇早就在自己的阵位上等待日军了。倘若日军潜艇能在美国航空母舰通过之前进入预定阵地,此战的结果还很难预料。美军“鹦鹉螺”号潜艇收听到侦察机向中途岛基地报告发现日本航空母舰的情况后向日舰方向驶去。当岸基飞机进行攻击时,勇敢的“鹦鹉螺”号在日军编队的队形中间伸出潜望镜,发射了两条鱼雷,虽然没有命中,但是引起日军编队混乱,可惜美军鱼雷机和轰炸机没有一架打中目标。稍后来自航母的鱼雷机也统统被击落,击沉4艘日本航母的任务全部是由俯冲轰炸机来完成的。而在日军的反击中,“约克城”号左舷中部被日本鱼雷机命中两条鱼雷。一直跟踪日军编队的“鹦鹉螺”号潜艇在美机重创3艘日本航母后,驶近其中的“加贺”号并发射3条鱼雷,其中2条从目标旁边通过,1条命中却未爆炸(这是战争前期美国鱼雷的通病),命中的这条还雷体断裂,后半部分漂浮在水面上正好成了2个落水的日本水兵的救生筏。相比之下6月7日日本海军“伊-168”号潜艇根据命令去搜索并发现“约克城”号航母,该艇立即发射74枚鱼雷。编队中“哈曼”号驱逐舰后部被击中1条鱼雷,有2条鱼雷从该舰舰底通过击中了“约克城”号,并最终导致这两舰沉没。

    可以看出该战役中日军虽然战败,但是其战果全部是鱼雷的功劳。而美军的胜利则是从俯冲轰炸机的炸弹得来。最能体现日本鱼雷性能的例子是,1943年9月13日,日军潜艇“伊-13”号攻击美军“黄蜂”号和“大黄蜂”号航母,前者中雷两条后沉入大海,后者侥幸躲开了攻击它的鱼雷。但美国人没想到的是“九五”式鱼雷的射程有如此大,以至于阴差阳错地击中了相距发射点有11千米之多的“奥布赖恩”号驱逐舰和“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前者很快被惊涛骇浪所吞没,后者步履艰难地退出战斗返回基地大修……

    战争初期的实际例子证明,日本人的鱼雷是非常成功的产品,美国人的是次品,男一方面,也证明了严格训练的日军在鱼雷的使用上有着很高的战术素养。美国的鱼雷质量都不可靠,那么打起仗来必然吃亏,但事实上并非这样。

    美日海军鱼雷的战术运用

    战争中期,在遥远的大西洋上此时正再次上演潜艇绞杀战的好戏。德国潜艇除了取得击沉“皇家橡树”号战列舰、“勇敢”号航空母舰等一系列的重大战果外,在大西洋运输线上对商船大打出手,卡住英国人的脖子几乎憋死对方。而使用高质量鱼雷的日本潜艇在这方面的确是相形见绌,除了军舰还是军舰,基本上没有对美国人的物资运送造成什么威胁。

    在战争初期围绕瓜岛的一系列角逐中,美国人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或者说是武备没有显示出强大的实力和潜力,人员在训练和经验上也存在不足。而日本人除了因中途岛惨败航空兵实力一泻千里外,其他部队未伤筋骨,所以在由三川军一中将指挥的第一次萨沃岛夜战和由田中赖三少将指挥的塔萨法隆加海战中,都取得了以少胜多的鱼雷战经典战例,特别是塔萨法隆加海战,日军纯粹用8艘驱逐舰上搭载的鱼雷对付由美军5艘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组成的混合编队,以损失1艘驱逐舰的代价换取了击沉1艘巡洋舰、重创3艘巡洋舰的战果。

    虽然有着局部战斗的胜利,但广阔太平洋上的搏斗几乎耗干了日本海军水面舰艇的血,大量舰艇和人员的损失是这个资源和生产力都不足的岛国无法承受的,而美国人依靠国内巨大的国力优势很快补充物资,人员也在战斗中不断学习成长,1943年8月6日韦拉湾夜战中,美军在无损失的情况下击沉2艘日军驱逐舰的战例就是一次典型的鱼雷战。10月6日的韦拉海战的结果是各损失驱逐舰1艘;到了1943年11月25日的圣乔治角海战,同样是驱逐舰对驱逐舰,同样是使用鱼雷作主攻武器,结果是一边倒的3:0,美军全胜。

    在1942~1943年这段相持期内,日本人在战斗舰艇之间的作战中仍然能使用鱼雷取得较大的战果,而美国人发现自己的东西有问题后很快着手改进,而且随着战争的进程,美军不断完善鱼雷的质量和作战方式,很快就超越日本。从1943年下半年开始到战争结束,美军的鱼雷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潜艇不断用鱼雷击沉商船,不断偷袭一贯轻视反潜的日本舰艇。如“金刚”号战列舰就是在日本占领区的中心地带台湾海峡附近被美潜艇击沉,而莱特湾海战中4艘“高雄”级重巡洋舰也在巴拉望附近的一次战斗中被美军潜艇击沉2艘重伤1艘。同一段时间内日军除了战斗舰艇之间的小战果外,潜艇几乎没有在对方的运输线上做任何有成效的表演。

    也是从1942年开始,美国人把科技急速转化为战斗力,雷达、声呐、无线电近炸引信、流水线造船等纷纷出台,全国转入战时经济体制,而日本则是力不从心。战

    争开始的时候称雄一时的武器风光不再,后继型号难产,只能以老旧型号不断改进来硬撑。潜艇方面除了搭载飞机的“伊一400”系列等几艘算有创新外,其他在性能上改动很小,特别是电子设备方面大大落后于美国人。而美国人在一时吃亏后就快速推出了相应的新型机种、舰种,如F-6F、“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小鲨鱼”级舰队潜艇等,在性能上全面超越日本,而且数量远比日本多。拉锯战中双方技术实力和人员素质此消彼涨,到了1944年,日本人已很难有所作为,只能在美国人拥有绝对的海空优势的情况下,龟缩于绝对国防圈的幻影中无法动弹。该年也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海战,即著名的菲律宾海海战和莱特湾海战(众所周知就不仔细描述)。前者在小泽治三郎中将的指挥下虽然方案正确,奈何实力不济;后者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战,结果是日本海军作为一个军种实质上已不复存在。到了1945年,日本海军存在的意义基本上就是给美军航空兵做靶子,除了“大和特攻”外值得一提就只有在7月29日“伊-58”号潜艇用6枚鱼雷击沉了运送原子弹后返航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巡洋舰。在战争的最后两年中,日本人的鱼雷几乎无事可做,而美国人恰好相反。

    总的看来,日本非制导鱼雷在性能上完全优于美国同类,在太平洋战争中也发挥了作用,不过这个作用由于使用不得当而十分有限。美国鱼雷虽然自始至终都是平庸之辈(大西洋上攻击德国潜艇的自导鱼雷除外),不过由于战法上的得当,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战果,对战争的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事实证明,在同一技术条件下,武器靠的是人来使用和指挥,没有正确的运用方式,再好的武器也是白搭。

    美日鱼雷战战略的得失

    在战争初期,日军的舰载航空兵不论在兵员素养上还是武器水平上都比美军强。这在太平洋战场的中前期战斗中就可以看出,即便是使用老式的飞机,日本人也能给美国人以空中打击,但日本海军高层却对此视而不见,仍然死抱战前制定的战舰决斗方案不放手。由于长期奉行的精兵政策加上在既有作战思想的束缚下,航空兵并没有得到重视,资源被浪费到了根本不会有什么成绩的地方。当机动部队遭到中途岛那样人员损失惨重的战斗后就开始衰败,陷入人员不足就减少后备飞行员训练时间,低素质人员上天后损失巨大,再次人员不足,进一步削减训练时间的恶性循环中,再加上“九七”式鱼雷机很快过时后一直开发不出合适的代替品,空有威力巨大的鱼雷也无法打击敌人。而美军在战争初期的战斗中发现鱼雷机并不好用后立即改变了作战方式,更多地使用俯冲轰炸机来完成任务。陆基作战部队方面,由于日本是一个新兴的强国,科技基础薄弱,没有开发专业的陆军航空队机型,“一式”陆攻顶起了挂鱼雷的重任,而实际上“一式”陆攻性能并不好,有着“一打就着的打火机”的恶名,在初期尚可维持,到了战争中后期就实在难有作为了。

    日本传统水面舰艇部队的作战思想同样存在问题。海军轻巡洋舰的使用方法很特殊,通常是配属给驱逐舰队和潜艇部队当旗舰,和他们一起担负鱼雷攻击任务。即便是重巡洋舰,同样配备有鱼雷发射装置,而且都有再次装填能力和备雷。在日本人看来,这种使用方法好处不少。巡洋舰相比驱逐舰有更强的火力、射程和轻型装甲,能先发制人,航速上完全不逊于驱逐舰甚至更高,通信能力更强,适合用来统领全局。

    美国人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不重视鱼雷,实际上美国在一战期间建造的平甲板型驱逐舰上就装备了4座三联装发射管,1918年日本建成的“峰风”级驱逐舰不过是装备3座双联装发射管。但后来轻巡洋舰从“克里夫兰”级、重巡洋舰从“波特兰”级开始就放弃鱼雷发射装置,因为美国人从作战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航空兵的地位提升使得老式的舰队作战机会减少,雷达的出现使得火炮更容易命中对方,加上舰艇数量充足,没必要将它们个个都搞成全能型选手。日本人在飞机满天飞的情况下仍然抱着他们的传统想法期待舰队决战,拼命加强各种舰艇的鱼雷战能力,驱逐舰发展到“岛风”级拥有3座五联装鱼类发射管,“北上”号轻巡洋舰更是被改装成专用的鱼雷战舰,装上了10座四联装鱼类发射管。可惜的是美国人没有兴趣按照日本人的思路去玩,而是大力发展防空火力和海空协同作战,使得日本人的一切算盘都落空。

    日本海军在开战时拥有各型潜艇60艘,其中46艘为“伊”型,14艘为“吕”型,均可远洋作战,日军潜艇部队由于战前训练严格,所以水兵素质高,使用的鱼雷在性能上也比美国人的好得多,因此“伊”型艇平均起来综合战斗力比美军s级潜艇强一倍左右,如果正确运用,应该是一支令美军要小心提防的力量。但可能和日本海军几乎所有的高级将领都来自水面舰艇指挥官有关,这些人总带着对过去大舰巨炮的美好回忆,总想着“皇国兴衰在此一战!”企图一举歼灭美军航母和水面主力舰艇。那些熟悉潜艇的潜艇军官根本没有发言权,而且按日本的军传统,他们也不会去向上面力争自己的观点。这样指挥的结果就是把潜艇作为舰队普通战斗的兵力,使用老旧的巡洋舰来担任潜艇分队的旗舰,攻击对方的战斗舰艇部队,要以战舰对战舰。德国海军开战伊始在战略上也坚持重点发展水面舰艇,不过战争开始后,在事实面前德国人逐渐转为重点发展潜艇。而日本人顽固地坚持老旧思想不动摇,日军将潜艇用在海上破交战只有在袭击珍珠港时这一次,共计出动了20艘潜艇游弋于太平洋西北部,不过在1942年1月中旬的时候全部撤回基地,战果只有区区10艘共65000吨。从此以后只有零零星星两艘潜艇执行破交任务。这种不从实际出发的战法束缚了日军潜艇部队的手脚,加上后期人员素质的下降,他们根本无法得到良好的战绩,对美国的经济影响可以说是零。与之相对,德国和美国海军的潜艇战术都是专门袭击敌方海运商船队。德国潜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凶狠的狼群战术共击沉了2828艘商船,包括中立国的船只总吨位共计14687321吨,即便是战绩排名第二十位的U艇战果都有击沉137395吨、击伤124800吨之多,在经济上沉重打击了对手。

    而美国人在潜艇使用上几乎和德国人一样。除了舰队必须用的警戒、侦察外,几乎全部用来袭击商船。由于鱼雷数量少质量差、战术不合理,战争初期几乎未对日本海运线形成威胁。但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是潜艇出身,深刻理解潜艇部队的正确战略和战术,坚决支持潜艇部队司令洛克伍德中将实施打击商船的方针,不断研究日本海运线的规律,不断改进潜艇战法,加上后期非常实用的“小鲨鱼”级潜艇的大量投入使用,使得美军潜艇在太平洋战争中共击沉日本商船1113艘,530万吨。如同一条钢铁锁链死死勒住了日本人的脖子,对完全依靠海运的日本经济来说造成了致命的打击。美国人在

    潜艇的运用上态度非常坚决,就是要攻击运输线,除非该潜艇的作战命令中说明要攻击军舰。例如“刺尾鱼”号潜艇,1944年9月在台湾海峡进行第5次作战时击沉了12艘日本货船,而对于遇见的军舰根本不予理睬。由于战法得当,美军潜艇部队除了商船外,还击沉了日本大量的战斗舰艇。1945年为进一步破坏日本内海航线,切断日本本土同亚洲大陆的联系,太平洋舰队潜艇司令部派遣潜艇突破水雷封锁线溜到日本内海活动,实施代号为“骗子战役”的破袭战,将整个海上绞杀战推上了顶峰!

    从务实的观点出发,到1942年初,日军已占领了菲律宾、印尼、马来亚、新加坡,只要在北路阿留申群岛、南路以马绍尔群岛一吉尔伯特群岛为基地的几个战略方向上,选择地攻击数处美军防守薄弱的战略目标,以它们为依托,使用机动部队作为打击和掩护兵力,把高速轻型水面舰艇和潜艇编组为一些海上破交小舰队(类似德国的伪装商船和海上袭击舰),就能在整个太平洋上对美国运输线构成极大威胁,此举将大大推迟美军的反攻。但是日本海军对此不屑一顾,顽固坚持在20年代就定下来的洋上“堂堂正正”的决斗思想。盟友德国海军曾多次建议日本潜艇改变作战方式均遭拒绝。其结果当然是机动部队的飞机和飞行员损耗在美国不断增加的人力物力下、联合舰队水面主力消耗在围绕所罗门群岛一系列消耗战中。当美军采用蛙跳战术切断日军的补给线时,日本海军反而让轻型舰艇和潜艇充当补给船救济陆军。日本人一贯的直线思维模式在这场战争中表露无遗。而整个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在作战上一向不死板。经过初期的较量后立即抛弃了大舰巨炮主义而倚重航空兵,当发现俯冲轰炸机更好用后,在航空母舰司的战斗和遇上一般舰艇时就使用俯冲轰炸机来解决问题,遇上装甲特别厚重的战列舰时,又会使用鱼雷机。如“武藏”号被美机击中20条Mk13型鱼雷和17枚航空炸弹后沉没,“大和”号被美机击中10条Mk13型鱼雷、10枚以上航空炸弹后沉没(这也是美军在战争中最后一次使用鱼雷攻击机)。反观日军,整个太平洋战争中对于武器的使用就是一条路走到底,开战的时候怎么用,结束的时候还怎么用。潜艇不用来破交,大舰巨炮坚持到底,战斗中缺乏应变,再加上技术兵器数量、人员素质到后期都和对手不在个数量级上,如此焉能不败?

    结束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鱼雷击沉的运输船总吨位1366万吨,占被击沉运输船总吨位的68%;舰艇369艘,占被击沉舰艇总数的38 5%。太平洋上日本被鱼雷送到海底的舰船占其总吨位的55%,包括舰艇201艘,运输船1113艘,共计532万吨。在如此诱人的战绩下,美国人却将他们的鱼雷机退出现役,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过时了的战斗方式,以后的对手也不会有炸弹难以摧毁的战列舰了,对轻装甲的目标没必要如此,要击沉对手有更经济有效的方法。航空鱼雷机不需要了,但是潜艇反舰和水面舰艇反潜仍有需要,这两头美国人没有放松而是加紧研发,到目前为止他们在这两个领域的技术都是领先于世界的。1945年5月,德国首先投降,美国立即大量网罗德国武器装备方面的专家、研究设备、资料、武器工厂以及武器实物,包括导弹、火箭、飞机、坦克以及鱼雷、水雷等。9月日本投降后,美国又如法炮制一通。战后日本重建鱼雷研究所时,鱼雷元老渡边曾哀叹:“人才凋零,全被美国人抢走了”。

    美国人就是如此精于算计,武器依靠人来运用,对此他们深有体会。

    相关热词搜索:美日鱼雷太平洋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