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作文大全 > 2023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和目标优秀9篇(范文推荐)

    2023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和目标优秀9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8-03 16:35:0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和目标优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所谓人才培养模式,一般认为,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和目标优秀9篇,供大家参考。

    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和目标优秀9篇

    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和目标优秀篇1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一般认为,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构成要素。它回答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构建符合再代化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因素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可变性和多样性特征非常明显面向不同行业的高职学校,其人才培养模式是不同的,运行的特点和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1.知识经济的发展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知识经济拉动脑力劳动者主体地位的提高。随着计算机、机器人的诞生和发展,带来了网络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互联网和网络公司的出现,特别是数据公司的出现改变了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运行态势,从而出现了许多新职业,这些新的经济技术与管理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能力水平和专业知识有明确的要求。

    2.加入wto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高职教育面临的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如何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育观念、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有效地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不断扩大知识资本。对学生的国际视野、外语能力、交际能力、专业知识结构、管理经验、人格素质等都提出新的要求,要培养适应市场的复合型高职人才。

    二、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专业设置

    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自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在专业设置方面,必须有自己的特点。其专业方向应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在专业设置上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要树立市场意识,主动适应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要解决好专业口径的宽与窄的问题,设置复合型专业,拓宽学生的就业适应面。三是要处理好专业调整和相对稳定性的关系。一个专业的成长需要时间、人力、物力上的保证。专业建设不仅要满足现在的需要,也要考虑到未来的需要。要特别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既要注意专业前景,也要考虑专业发展的基本条件。要通过整合、交叉渗透等形式,实现对传统专业的提升和改造,使之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

    2.培养目标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设计型人才,又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它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1)人才层次的高级性。高职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

    2)知识、能力的职业性。高职教育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制定教学计划,在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且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提高,着眼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与结合,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因而,毕业生具有上手快、适应性强等特点。高职教育人才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体现了它隶屑于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3)人才类型的技术性。高职毕业生的工作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解决在转变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因此,他们除应具有必须的专业知识外,更应具有较强的管理和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鲜明的特色。

    (4)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因此高职人才毕业去向具有很强的基层性。例如,工科类高职的毕业生主要去企业生产一线从事施工、制造、运行、检测与维护等工作;经济类高职的毕业生主要去财经部门或企业部门从事财经管理工作等。高职毕业生向的基层性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3.教学设计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的能力。要形成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的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教学设计模式。

    (1)职业能力的形成。高职专业教学设计必须紧紧围绕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从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调查和职业岗位(群)分析人手,分解出哪些是从事岗位(群)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与相关的专项能力,然后从理论教学到技能教学,从内部条件到外部环境,从教学软件到教学硬件,对专业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这是编制一般教学计划行为的一种拓展、外延和深化。

    首先,了解相关行业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本行业背景和行业内企业的数量和规模、生产技术水平,对一线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个体需求进行分析。再根据“有效需求”的原则,进一步分析相关的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与分布情况,把专业培养目标分解细化。然后确定职业综合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主要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公德三项要素组成。对有关专业进行职业综合能力的分析与分解,是高职专业教学中最重要、最具特色的一项工作。

    (2)综合素质。高职人才的素质主要包括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所谓的人文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学生做一个忠诚于人民的人。道德品质素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专业素质是高职学生必须的素质,是立身之本,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直接本领。它主要包括专业开发素质、专业管理素质和创新素质。

    4.课程体系

    高职教学的课程体系可分为三块:即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课程体系是保证高职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原有的高职课程体系强调的是“专业对口”,强调的是做事教育,追求课程的完整性,忽视课程的整合和重组,学生学到的只是一门门具体课程知识的堆砌,当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工作实践中碰到的具体问题时,又显得力不从心。

    根据上述目标和原则,基础课程应该把真正属于基础性的内容精选出来,专业课程要把与专业有关的现代高新技术知识及时充实进去,充分考虑把那些最必需的知识教给学生,这样,既能保证传授最基础的内容、最新的技术知识,又能腾出一定的时间使学生接受更多的动态性知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具有应用潜力和再生作用、能为学生适应未来变化、服务知识经济的知识和本领。

    我们构建的高职课程体系应当体现:

    (1)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体系;

    (2)基础课程与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及素质教育课程在一定结合点上又是相互渗透的;

    (3)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实践训练课程及素质教育课程三方面,围绕职业综合和专项能力的形成紧密结合在一起。

    5.产学结合

    开展产学结合,狠抓实践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是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一方面学校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毕业生,为企业提供服务,为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题;同时企业也向学校提出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学校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保障。产学研结合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勇于探索和执著追求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6.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提高高职学院教学质量的关键。高职学院应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可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1)提高学历,鼓励在职进修。

    (2)有计划地安排现有教师到工矿企业、科研单位挂职锻炼或在校内实训基地参加实践。

    (3)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或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

    (4)引进学术带头人、引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5)重视学科(专业)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的培养。

    (3)人才类型的技术性。高职毕业生的工作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解决在转变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因此,他们除应具有必须的专业知识外,更应具有较强的管理和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鲜明的特色。

    (4)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因此高职人才毕业去向具有很强的基层性。例如,工科类高职的毕业生主要去企业生产一线从事施工、制造、运行、检测与维护等工作;经济类高职的毕业生主要去财经部门或企业部门从事财经管理工作等。高职毕业生向的基层性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3.教学设计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的能力。要形成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的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教学设计模式。

    (1)职业能力的形成。高职专业教学设计必须紧紧围绕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从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调查和职业岗位(群)分析人手,分解出哪些是从事岗位(群)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与相关的专项能力,然后从理论教学到技能教学,从内部条件到外部环境,从教学软件到教学硬件,对专业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这是编制一般教学计划行为的一种拓展、外延和深化。

    首先,了解相关行业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本行业背景和行业内企业的数量和规模、生产技术水平,对一线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个体需求进行分析。再根据“有效需求”的原则,进一步分析相关的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与分布情况,把专业培养目标分解细化。然后确定职业综合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主要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公德三项要素组成。对有关专业进行职业综合能力的分析与分解,是高职专业教学中最重要、最具特色的一项工作。

    (2)综合素质。高职人才的素质主要包括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所谓的人文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学生做一个忠诚于人民的人。道德品质素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专业素质是高职学生必须的素质,是立身之本,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直接本领。它主要包括专业开发素质、专业管理素质和创新素质。

    4.课程体系

    高职教学的课程体系可分为三块:即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课程体系是保证高职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原有的高职课程体系强调的是“专业对口”,强调的是做事教育,追求课程的完整性,忽视课程的整合和重组,学生学到的只是一门门具体课程知识的堆砌,当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工作实践中碰到的具体问题时,又显得力不从心。

    根据上述目标和原则,基础课程应该把真正属于基础性的内容精选出来,专业课程要把与专业有关的现代高新技术知识及时充实进去,充分考虑把那些最必需的知识教给学生,这样,既能保证传授最基础的内容、最新的技术知识,又能腾出一定的时间使学生接受更多的动态性知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具有应用潜力和再生作用、能为学生适应未来变化、服务知识经济的知识和本领。

    我们构建的高职课程体系应当体现:

    (1)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体系;

    (2)基础课程与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及素质教育课程在一定结合点上又是相互渗透的;(3)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实践训练课程及素质教育课程三方面,围绕职业综合和专项能力的形成紧密结合在一起。

    5.产学结合

    开展产学结合,狠抓实践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是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一方面学校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毕业生,为企业提供服务,为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题;同时企业也向学校提出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学校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保障。产学研结合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勇于探索和执著追求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6.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提高高职学院教学质量的关键。高职学院应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可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1)提高学历,鼓励在职进修。

    (2)有计划地安排现有教师到工矿企业、科研单位挂职锻炼或在校内实训基地参加实践。

    (3)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或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

    (4)引进学术带头人、引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5)重视学科(专业)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的培养。

    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和目标优秀篇2

    在当前企业发展的大形势下,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日益提升,这促进着广大企业人才培养行为的推行和企业培训行业的发展。当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很多企业也是承认企业培训的权威性的,可是当前的企业培训却并不能够很好地解决企业的人才问题,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较强的针对性。所以当前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还需要从很多方面多加注意:

    一、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培训行为:

    很多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并非技术类型的人才,而是管理类型的人才,这往往导致很多企业在管理决策的制定方面频频出现问题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内有着充足的科学研究人才和工程技术型人才,问题就在于这些人才没有专业的管理本事,所以企业能够针对技术型人才进行管理方面的培训,促进企业内部人才状况的转变,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有着很大的帮忙。

    二、企业应当注重培养创新人才: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这句话从世纪初开始就被广泛提起,直到当前,人才问题依旧是困扰着广大企业发展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当前时代注重创新,企业更急需拥有足够的创新型人才。而针对这种需求,管理者能够在企业内部的一些部门去寻找具有较高潜力的新秀进行重点培训,以到达提升员工创新本事为标准,并且最终能够切实提升企业整体的创新水平。

    三、经过一些辅助的企业研发模式以达成促进员工创新的目的:

    对于企业创新人才需求方面的问题,企业需要进行有针对的研发部门的建设工作,这样做一方面在促进企业人才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能够使企业的相关部门具有更为强烈职责感,促进部门更好的工作。

    四、企业应当针对人才培养的愿景去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

    一个企业的整体状况和其发展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一个企业的整体环境。对于企业之外的人也是如此——并且第一印象是最为深刻的,所以在企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不仅仅要注重人才培养的效果,对于企业的文化方面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仅有在多方面入手并且用心去做,才是坚持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

    以上的相关常识主要就是针对当前企业人才问题的介绍以及一些问题,企业应当注重这些相关问题,并且找出企业的具体方式,才是当前企业发展的主要工作。

    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和目标优秀篇3

    为切实提升财经学院专业建设内涵,提高财经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经学院教职员工充分讨论,特制定财经学院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一、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组织管理

    在学院党政领导下,根据归口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办公室、实验室、教学系为实施单元,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学院党政领导班子负责总体计划研究、任务分解、过程控制与总结。

    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总体目标

    以“特立交通,经济天下”为办学特色,以“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学科发展,建设教学研究型学院”为主题,以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三、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一)专业提升计划

    1.专业提升计划目标

    “专业提升计划”以促进财经学院所有本科专业内涵提升为根本目标,各专业通过5年建设,建成在市内有较强竞争力、在校内拥有比较优势与特色的专业,使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1)会计学专业

    进一步强化专业优势与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综合实力和社会知名度达到市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校内专业评估达到“优秀”,并争取通过国家专业评估与认证。

    (2)市场营销专业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专业特色与优势,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综合实力和社会知名度达到市内同类院校前列,校内专业评估达到“良好”,并积极争取成为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3)经济学专业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培育专业特色与优势,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综合实力和社会知名度达到校内先进水平,校内专业评估达到“合格”,并积极争取成为校级特色专业。

    (4)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培育专业特色与优势,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综合实力达到校内中上水平,校内专业评估达到“合格”,并积极争取成为校级特色专业。

    2、专业提升计划基本思路

    (1)研究专业发展战略、人才培养定位,明确专业建设目标与建设思路,确定专业特色和优势建设方向。

    各专业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会由外校专家、行业专业、校内专业专家构成,负责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各专业在研究专业发展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邀请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讨论、诊断2次以上,由学院相关领导牵头,各系负责组织。

    (2)完善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科学合

    理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在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要进一步突出实验实践教学,各专业在把握总学分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实验实践学分。形成理论课程、课内实验课程、独立实验课程、实训课程、课外实践课程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有机体系。

    理论课程的设置,要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向,突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与学分制密切结合,逐步实现学生选课、选师、选时的自由。

    (3)加强课程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建设精品课程。

    逐步推行课程负责人制,完善课程授课质量规范,建立院-校-市三级精品课程体系。

    (4)加强教材建设,完善实验教材。

    加强学院教材规划与建设,特别是加强实验课程大纲与教材的编写与出版。

    (5)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升专业师资队伍素质。

    各专业根据课程性质努力打造优质教学团队,完善团队考评机制,加强团队建设与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素质。

    (6)加强教学改革与研究,围绕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开展针对性的改革实践。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基本目标,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研究,加强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实践课程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并形成一系列改革成果。

    (二)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计划

    (1)更新教育理念,实现从重视学生知识传授向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用3-5年时间将各个专业打造为实践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

    (2)成立学生实践工作部,专职管理学生校内外实践活动。学生实践工作部由专业教师、学生工作教师、学生干部组成,每年年初制定实践计划,年末提交实践总结。

    (3)创造学生校内实践平台,提升学生校内实践能力。由学生实践工作部与宣传部、学工部、后勤总公司密切合作,建立校内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4)创造并拓展学生校外实践平台,提升学生校外实践能力。以学生实践工作部为主导,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组织学生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创新实践活动形式和内容。

    (5)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内外各种专业竞赛,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学生人文礼仪素质提升计划

    (1)制定财经学院学生礼仪规范标准,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2)加强学生文体素质培养,举办形式多样的学生文体比赛。

    (3)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培养,构建学生道德档案,建立学生道德信息跟踪系统。

    (四)学生就业提升计划

    (1)完善财经学院学生就业工作制度规范,明确学院、教学系、教辅人员和专业教师的职责。

    (2)广泛联系社会行业单位,建设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3)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更新就业观念,创新就业形式。

    (4)通过3-5年时间的建设,会计系签约率达到校内前十位,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6%;市场营销系签约率达到校内前二十位,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3%;经济学系签约率达到校内前三十位,考研率达到20%,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0%;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签约率达到校内前三十五位,考研率达到20%,一次性就业率超过88%。

    四、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组织保障

    (一)专业建设委员会

    各专业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会由外校专家、行业专业、校内相关专业专家构成,负责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确定专业发展定位,探索专业发展特色,诊断专业发展问题,提出专业发展实施方案。

    (二)教学团队

    以学科专业为基础,以相似相近课程群为单元,整合学院教学资源,组建优质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实行负责人制,设负责人1人,每个教学团队由若干相关课程负责人组成。

    (二)科研团队

    以学科专业为基础,以教师研究兴趣为导向,以教师研究方向为核心,整合学院科研资源,组建优质科研团队。

    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和目标优秀篇4

    围绕职业核心技能设计高职人才培养体系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孙中义

    一、围绕职业核心技能设计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为了更好地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国际职业教育领域提出职业核心技能的概念。核心技能是人们在职业生涯甚至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并体现在具体职业活动中的最基本的技能,它们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成为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特定技能的基础,其影响辐射到整个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特定技能领域。

    1、高职教育要围绕核心技能培养人才

    英国是较早开展职业核心技能研究的国家,经过多年的开发研究,英国将现阶段的核心技能明确为6项,即:交流、数字应用、信息技术、与人合作、自我提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英国所开发的核心技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可转移性,它不仅是普通教育的核心,也是全面推行一种新型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础。

    结合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中国实际情况和职业技能开发的需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osta)在1998年立项、2000年正式启动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国家课题研究中,提出中国自己的《核心技能标准体系》,该体系参照英国标准分为8个技能模块: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外语应用。根据国情,我国“核心技能标准体系”比英国标准多了两项:革新创新能力和外语(主要是英语)应用能力。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适用的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技能型、技术型人才,必须关注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并把核心技能的培养作为各类专业人才的最终任务。因而我院在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时候,在对社会需求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核心技能的培养,研究本专业核心能力,将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

    2、职业核心技能是设计培养体系的基本依据

    学院修订教学计划的有关规范,是学院教育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制定教学计划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课程体系设计与改革的指导性文件。贯彻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结合我院围绕培养职业核心技能设计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思考,我院自2004年起,每年都制定印发有关规范,并强化职业核心技能培养的思想。

    为了更好的指引个专业完成高职教育的两大任务,尤其是围绕培养职业核心技能设计设计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我们主要做了两各方面的规定。

    一是提出六大原则,即主动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坚持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培养的原则,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的原则,体现整体优化的原则,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注重创新和特色的原则。

    二是设计了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在这个框架内,我们对全院的公共基础课、职业核心技能课、职业技术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尤其是对全院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设计了基本框架。使得各专业围绕职业核心技能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体系的思路更加明晰,并在制度上加以规范和落实。

    3、围绕职业核心技能设计专业能力的三个模块

    根据osta提出的八大通用核心技能,结合高职培养人才培养任务,学院把高职的专业能力要求分为职业通用能力(包含于综合素质与能力模块中)、专业核心技能(又称专业知识与技能)和职业拓展能力(包含于专业拓展能力模块中)三个模块。各模块有各自的侧重,整体又有机结合,互为促进和强化。

    二、围绕核心技能培养优化设计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计是核心技能培养的基础性工作,高职人才培养要根据职业核心技能培养的要求,积极开发核心技能课程,设计适应职业核心技能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考试,将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使之能够满足完成高职教育的两大基本任务的要求。为了使课程体系能够支撑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我院共设计了四个课程平台。

    1、公共课程平台

    公共课含“两课”、公共基础课和规定必修课三个部分。主要包括“两课”、大学语文、公共英语、体育与健康、安全教育、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等。根据专业不同,个别专业的可进行部分调整。这是一个院级的课程平台。

    平台课程的任务除了完成高职教育的文化素质和基础理论教育功能外,还要根据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要求,突出这些课程工具性的作用,主要完成职业通用能力模块的培养,关注两个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一个是外语应用、一是信息处理。

    2、职业技术基础课平台

    这是第二个平台,即传统的专业基础课平台。平台课程的任务是完成职业技术基础知识或基础理论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基础素养以及行业通用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基础。这个平台是面向职业(岗位群)的,为同类专业所共有。根据高职专业管理的规律,同类专业往往由同一个系,所以这个平台又称为系级教学平台。

    围绕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要求,在这个平台,我们设计了两门职业技术基础课作为推荐课程。一门是重点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表达(方法与设计)”能力的“公共关系基础”,一门是培养“交流表达(内容体现)”能力的“应用写作”。

    这样,在前两个平台中,基本上体现了我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即三大通用职业能力的培养,称为“三个基础”。“三个基础”分别是公共英语和应用写作两门课程支撑的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支撑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公共关系课程支撑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职业技术课程平台

    第三个课程平台,传统称为也称为专业课平台,分为职业技术课、职业技术选修课以及独立的实训环节三类课程。这个平台是面向具体岗位的,主要是围绕特定岗位的需求,完成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一般来说,每一专业核心技能模块有2门以内的对应课程,设计一个以上的独立实训环节。

    4、公共选修课平台

    公共选修课程,是我院的第四个课程平台,也是一个院级课程教学平台。这个平台的着眼点是综合素质教育,目标是职业拓展能力。

    按照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要求,该平台要重点关注和提升学生交流、合作、自我提高、革新创新方面的能力,教给学生职业生涯乃至人生有用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的行业适应能力、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能力。

    我院根据师资力量、专业特色、办学特色,设计了一系列的特色课程。为了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我院将公共选修课的设计与学校综合素质教育体系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结合各种各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共同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技能服务。

    我院从2001年给99级各专业开设选修课,2004年又重新设计了选修课开设的模式,决定由各系分别开设,并于2005年秋季在各专业全面开设了选修课程。2006年,在修订2006级专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根据我院专业人才培养的综合设计,我们系统的优选了67门课程,作为2006级各专业的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包括人文社科、体育与卫生、职业综合技能、经济与管理、工程技术、学院特色等六大类。

    三、适应职业核心技能培养进行过程设计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必须有相适应的培养方法,领先的观念、科学的设计、适当的方法相配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领先的观念是先导,科学的设计是保障,适当的方法是必由之路。学院在多年的人才培养工作中,总结出三个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即双证结合、工学结合、产教结合。

    1、双证结合提出毕业标准、设计课程体系

    落实双证结合,确保学生获得一门以上的与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原则意见”中,我院对各专业的毕业标准作了统一的规定,其中明确要求,合格的毕业生应当“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能适应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获得劳动部门或有关行业的一种以上的从业资格认证或技术等级证书。”

    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原则意见”提出,各专业“职业技术课的设计要综合考虑、整体优化,应结合市场规律、尊重教学规律,科学设计理论和实验教学环节的课程安排,并和专业培养有关的职业资格、技能的考试、鉴定有机地结合起来。”

    2、校企结合保证培养体系设计和课程设计突出就业导向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校企结合或产学结合是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走产学研结合的主要形式。在体系的设计方面,为了使校企结合落到实处,在“原则意见”中,明确要求“修订教学计划要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查,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要特别关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本专业领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使教学计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产学结合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程应主动争取企事业单位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条件的专业应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制订和实施教学计划。”

    为了保证教学计划修订过程能够体现产学结合、校企互动,在“原则意见”中,要求“教学计划方案经专业带头人提出草案后,各系要组织专门的论证会,有条件的应召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进行论证。”

    学院各专业都成立了由院校教师、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此外,各专业在修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还组织了由企业、行业人员参与的专门论证研讨会。2004年以来,学员围绕旅游与酒店管理、机电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管理、多媒体技术、商务秘书、保险、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电算化、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宝玉石技术等专业召开了20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共邀请了2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到学校参与制订(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工学结合进行职业核心技能培养的过程设计

    工学结合是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有效模式。工学结合能够给学生以真实的角色体验,学生可以通过工学结合,了解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职业要求,结合自己的专业规划和职业或岗位的要求,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形成学习的主体意识,突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学生中心地位。学院通过工学结合,可以密切校企之间的关系,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便于调整和优化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建设实习和就业基地。企业通过工学结合,参与院校培养的过程,有利于选聘优秀的人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是一种多赢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的思想,首先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吸收工学结合的各种成果,有效利用来自工作一线的信息,在“原则意见”中,要求各专业“培养目标、职业能力模块、课程体系的设计,要在对用人单位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要广泛吸收校内外尤其是用人单位的有教学或实践经验的专家参加,有条件的征集学生或毕业生的意见,征求他们对专业修订的建议或意见。”

    (1)2+1教学改革的设计

    目前,我院工学结合的主要体现在2+1的教学改革。为了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需要,我院从2003年开始,在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两个专业实行2+1教学改革。“2+1”的含义是把学

    生高职阶段3年的学习,分为2年的在校学习和1年的岗位学习。2年在校期间,系统学习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基础的实践知识;第三学年实行工学结合,按照酒店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进入酒店的前厅、客房和餐饮等部门进行顶岗实习工作,增强专业适应性。

    在顶岗工作中,学生被派往有关企业(实习基地),学生主要接受实习单位管理;这期间的培养计划,由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培训、教育由双方共同承担;学生则结合岗位要求按照计划接受培训,并根据工作性质,辅以自我学习与自我提高。教学系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每两个月对各实习点进行教学巡视,现场指导学生的学习;为加强学生自身管理,学院还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撰写实习日记和实习小结,实习结束前撰写实习报告,填写实习鉴定表。

    通过工学结合,酒店、学校和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受到社会、企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学院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其他专业的工学结合设计

    除2+1教学改革的专业以外,我院各专业积极采用认知实习、专业实习、顶岗作业和参与项目施工等方式,实现培养过程的工学结合设计。

    岗位认知实习。我院机电类专业、地勘类专业一般都安排有一定时间的岗位认知实习,了解职业岗位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基本程序和基本要求的感性认识,为今后全面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打下基础。

    专业仿真实习。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针对某一项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作业或训练,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如野外地质构造实习、钻探操作技能训练、数控机床工件加工等。

    岗位作业实习。即顶岗实习,是指在毕业实习阶段,利用一个学期或一年的时间到订单培养单位或校外实习就业基地进行顶岗作业,进一步熟练技能,增加岗位的适应性,达到毕业后直接上岗的目的。

    参与项目施工。这种工学结合的方式,主要体现在地质类专业的培养设计。安排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三年级学生,在学校老师和地勘单位施工专家的指导下,独立承接地质类工程项目,学生分工协作完成项目任务。

    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和目标优秀篇5

    目前,我厂职工整体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呈平稳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人才管理机制较落后、培训机制较滞后,激励机制存在缺陷、企业后备力量不足等诸多问题。

    根据公司的发展趋势和我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以下人才培养计划。

    一、加强管理,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改变用人理念,真正树立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企业对人才的管理并非是简单的“管人”,也并非是单纯的待遇提升,而更应该是关怀人、重视人和尊重人,塑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只有按照个人的身心特点去实施管理,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施人性化管理,通过关怀员工的身心健康、员工的生活环境等,用关心和服务员工来换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忠诚服务。

    二、 实施梯队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充足、均衡,后备力量强大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制定梯队人才培养实施计划,是人才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梯队人才培养包括管理型梯队人才和技术型梯队人才培养。企业应对员

    工的特点、专长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培养,设立清晰的梯队人才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完善职业生涯发展通路,明确人才推荐、储备、培训、考核等制度,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制度与流程。增强员工自我提升的信心与动力。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引导员工通过努力提升自己获得职业发展。积极稳妥,有步骤的实施变革,确保公司实现新跨越。

    三、加大对人力资源培训的投入

    对人才的培训支出不仅仅是单纯的经费投入,更是一种重要的投资,这种投资在促进员工素质提高的同时,更有技术上、管理上的回报,而且这种回报比单纯的资金投资更为长远更为有意义。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明确培训流程。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技能和操作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制定选择标准,避免培训对象的随意选择性。培训中,组织应该全程控制,应当选择专门人员与培训人员和受训人员保持联系,建立培训效果反馈系统。同时,除了正规培训外,在日常管理中,可以开发各岗位帮带教练。

    四、 健全激励机制制度

    在人才培养中应考虑到“双赢”,在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上,动态的为员工创造职业发展空间,以空间激发员工自我发展动力,以机制促进员工成长。为了使人才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应根据其需求对其进行有效激励,同时为了保证人才资源效用符合本公司的利益,同时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制约。

    五、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

    培养人才需要合理的考核与评价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应遵照多量化,多维度。针对不同岗位的关键胜任力人物,制定有侧重的考核指标系统,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特长,公正考核,综合评价。

    总之,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才能使企业保持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人才梯队培养计划方案怎么写

    人才梯队培养计划方案PPT

    【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和目标精选8篇】相关推荐文章:

    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精选10篇)

    新学期的计划和目标怎么写 新学期的计划和目标范文

    2022幼儿园新教师培养计划-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培养计划5篇

    财务会计工作计划及目标精选8篇

    小学生六年级新学期目标计划 新学期计划和目标6年级

    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和目标优秀篇6

    在快速发展的21世纪,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作为第一资本的人才的培育、拥有和运用潜力。人才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从微观角度来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仅有拥有了充足的人才,高度重视人才的作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要实现广西有色集团的整体发展规划目标,务必实施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

    要实现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务必按照“广泛宣传、做好规划、规范制度、建立机制、完善设施、强化载体、注重创新”的总体思路来制定相应措施。根据集团公司的实际状况及所从事产业的特点,建立集团选人、育人、用人政策,制定科学的考核与激励机制,重视人才的自己价值的实现。具体措施和方案如下:

    (一)舆论宣传

    制定宣传工作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大好处和基本要求,宣传各单位各部门做好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营造全系统高度重视、关心支持人才工作的氛围,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构建人才强企的经营理念。在有色集团网站和《广西有色》报上开设“人才强企”专栏,定期组稿宣传人才强企战略,及时反映战略实施动态和取得的成果。

    (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1、充分利用集团公司现有的人才培养平台,发挥“人才小高地”、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的作用,利用八桂学者、特聘专家岗的设立优势,推进集团公司“高端领军人才引进工程”计划,透过项目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途经,透过柔性引进的办法引进院士和博导等,带动科技队伍的成长和培养。

    2、抓好集团公司下属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对班子的考察选拔、使用配置、潜力标准、培养方式手段、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加强对年轻管理干部的培养使用,促进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和年轻化。

    3、制定和实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规模数量、潜力标准、培养方式手段、开发培养计划进度、考察选拔、使用配置、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创新和完善人才评价、选拔、使用、激励、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

    4、摸清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制定和实施高级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计划。对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培养方式手段、开发培养计划进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

    5、制定和实施集团公司下属企业的董事和监事队伍建设,加强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的调控力度。

    (三)职工教育培训

    制定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对员工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严格执行培训经费的按规定提取和使用,严禁挪作他用。使培训经费和资源得到有效和充分利用,把员工教育培训作为公司的一种投资行为,将公司培育成学习型组织。拓展人才培训渠道,满足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学习需要,为开发员工潜能、实现集团发展目标带给智力支持。

    围绕创新潜力建设,各下属企业根据自身各类人才特点,研究制定各类人才的潜力建设标准,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根据不一样岗位的工作要求和不一样类别员工的培训需求,以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岗位胜任潜力为目标,按人员层次设计培训资料,分层次、分类别、重点突出地设置培训课程。

    研究设立高级人才开发培养专项资金,有计划、有重点的培养高尖端有色人才。适时研究和提出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训计划,为下一步集团“走出去”战略带给人才。

    全面加强企业领导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作风建设,企业领导人员及其后备人员五年内全部轮训一遍。分批选送优秀后备干部到各类党校、高校学习深造。

    制定分阶段培养计划,有计划地开展后续学历教育,优化员工队伍文化结构。加强技能开发培训与鉴定工作,制定分阶段开发培养计划,分批进行技能升级,优化员工队伍技术等级结构。经常性地开展员工业务技术比武活动。

    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抓好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和职务评聘工作。

    (四)人才的考核评价

    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人才考核和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岗位考核标准,创新人才评价方法。建立技术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在人才考察使用中试行定量评价、潜力测试与职业倾向测试。

    (五)人才的选拔使用

    制定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使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建设企业领导人员后备队伍,制定后备干部管理办法。

    完善下属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管理制度,切实行使其相应权力,履行其职责。加强董事和监事的选聘、考核和管理。使董事监事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研究制定首席专家和专业技术带头人评选和聘任制度。建立集团公司各类专家人才库。实施人才储备战备。

    (六)人才的激励机制

    1、完善企业管理人员年薪制实施办法,研究探索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方式。

    2、制定实施首席专家和专业技术带头人津贴制度。

    3、研究制订集团公司优秀专家、优秀员工等荣誉称号序列及评比表彰、奖励办法。

    4、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实施有色集团企业年金管理制度,强化各类保险和福利待遇的激励作用。

    5、设计员工职业生涯通道,有效支撑企业内部的晋升制度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技术类和管理类人才通道,并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引导员工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

    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和目标优秀篇7

    一、资格条件

    (一)认同宝源企业文化和历史使命,为人诚信,拥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

    (二)能够较好的应对和处理工作中的压力,能够以发展和变化的眼光对待工作,善于理解新鲜事物,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持续的自学潜力。

    (三)具有较强的沟通和语言表达潜力。

    (四)在宝源工作期间,有良好的工作业绩和绩效评价,具备较强的专业工作潜力。

    (五)大专(含)以上学历,35岁(含)以下,在集团工作1年(含)以上。

    二、后备人才的申报与选拔程序

    各部门、各基地于每年的6月及12月上报本部门的后备人才名单。综合管理部根据各部门、各基地申报名单对候选对象进行审查、考核,筛选,确定人选,进入后备人才库。

    (一)申报

    申报人填写《后备人才申报表》(附后),透过以下方式上报综合管理部:

    1、各部门、各基地以部门、基地名义推荐,并将申报表报综合管理部。

    2、各部门、各基地员工向综合管理部自荐,直接将申报表报公司综合管理部。

    3、公司提名。

    二选拔入库

    综合管理部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通知申报人参加选拔测试。透过测试者正式进入后备人才库,并开展培养工作。选拔考核主要包括以下4轮,每轮考核设定基准分,未到达基准分者即淘汰。到达基准分者进入下一轮考核。每轮考核成绩保留,最终成绩为各轮成绩加权平均。

    1、专业英语水平测试:主要包括英语笔试和英语口试。

    2、价值观念及综合素质测试:主要包括职业倾向测试、个性特征测试、智力测试或写作。

    3、业务知识测试:

    4、面试:由公司领导、综合管理部领导及相关部门人员组成面试小组进行面试,采取一对一交谈或无领导小组讨论形式,侧重思维、表达潜力的测试。

    三、后备人才的培养

    后备人才的培养有基础培训、轮岗实习、内部兼职和挂职锻炼四种方式。

    一基础培训

    1、培养主题:企业文化、管理知识、沟通技巧等通用性知识。

    2、培养方式:参加集团或公司统一组织的企业文化、管理知识、沟通技巧等培训;参加公司安排的外部培训。

    3、培养目标:使后备人才熟悉业务知识、管理工具、管理方法等。

    二轮岗学习

    1、培养主题:业务流程、实际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2、培养方式:将后备人才安排到各部门进行工作学习,了解该部门实际状况。重点了解各岗位业务知识、工作流程、相关规章制度等资料。轮岗周期分为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三种。轮岗结束,后备人才需在一个月内上交轮岗实习报告,报告应注重实效,到达分析现状、解决问题、优化管理的目的。考核报告由该部门经理初评打分、综合管理部经理复核评分,两者按6:4比例权重后得出实习报告最终成绩。实习报告成绩将作为轮岗实习工作的主要考核依据。

    三内部兼职

    培养主题:增强对各部门工作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潜力。培养方式:兼职人员以学习、调研、协助为职责,参与兼职部门具体业务的运作过程,提出相关意见和推荐,并承担相关工作,在兼职业务上理解兼职部门领导管理。

    四挂职锻炼

    1、培养主题:综合技能的全面锻炼和提升

    2、培养方式:将后备人才安排到各部门相应岗位上挂职,由综合管理部审批发文。挂职的时间不应低于10个月。挂职锻炼的岗位编制做为临时编制,仅用于培养后备人才,不作为公司正式的编制。

    四、后备人才的考核、淘汰、出库、任用及后续跟踪

    一后备人才考核

    1.后备人才考核、淘汰周期为2年。

    2.考核包括培训考核、岗位考核、潜力测试3大部分。

    其中:培训考核指每次培训结束后,由培训组织单位组织各种形式的考试(如笔试、小组讨论、心得撰写、课题研究等),对培训结果给予评价。岗位考核指每半年由后备人才所在部门对其进行绩效考核,对后备人才的工作状况进行评价。潜力测试指检查两年内后备人才是否取得一项中级(含)以上职称或考取更高级学位。

    二后备人才淘汰有以下状况者,经公司领导审批后,从后备人才库中淘汰:

    1.岗位考核成绩连续两年处于所在部门50%排行以下者;

    2.潜力测试不合格者(两年内未完成自学资料者);

    3.培训表现不合格者(未能参加必修课程学习或违反培训纪律、培训考核成绩两次以上不合格者);

    4.违背诚信承诺书资料,或在工作中及公司组织的各类活动中,行为方式与宝源集团倡导的企业文化理念不符者。

    三后备人才出库及任用

    1.后备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或培养结束后,根据公司各部门、各基地的人才配置需要,由综合管理部统一调配,兼职培训、轮岗学习或挂职锻炼。经考核合格,成为公司新设或空缺岗位聘任的首要人选,正式任命后,视为正式出库。2年内未任命的后备干部自动出库。

    2.后备人才出库后,纳入各公司的正常管理程序。

    3.后备人才库将遵循“滚动、跟踪、淘汰、发展”的培养原则,淘汰不合格者,发展新的后备人才,实现人才滚动培养。

    五、相关说明

    一后备人才入库后,其原人事关系不变动。

    二后备人才入库后,由综合管理部根据培养方案,安排其参加培训、考核或者挂职锻炼等。

    三为了做好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各部门需提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参照选拔条件,用心、慎重地推荐后备人才候选人;对于申报或入选后备人才库的员工,所在部门要在日常工作中给予大力支持,公司将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作为对该部门第一负责人考核的指标之一。

    四参加岗位锻炼的后备人才薪资待遇参照其轮岗岗位值执行,由锻炼所在部门考核;后备人才原岗位由所在部门安排人员顶替。

    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和目标优秀篇8

    1.1根据公司确立的“五个一”目标,通过建立和完善人才梯队培养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开发和挖掘各层次人才的潜质,以促进a服务业优秀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为公司新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资源保障,实现:

    1.1.1 人才无断层:要保有一到二名的合适人选,当某个关键职位由于前任提升、退休或辞职等原因出现空缺时,可接替这个职位。

    1.1.2 工作顺利交接:要保证连续性较强及较重要的工作,当承担工作任务的人员突然离开岗位时,后继的人选在短时间内能顺利交接工作。

    1.1.3 形成人才磁场:要保障良性的人才培养机制,树立公司良好的形象,吸引各类贤才的加盟,达到人才“蓄水池”的作用。

    2 培养原则

    2.1 领导问责培养原则。各级单位及部门负责人对人才培养工作负直接责任,人才培养的成效应纳入考核范畴。

    2.2滚动进出培养原则。不论资排辈,实行“赛马制”滚动培养,每年根据实际工作表现调整人才梯队,选择优秀人才纳入人才库中,对实际工作中表现一般的人员淘汰出人才梯队。

    2.3 个性化综合性原则。坚持专业培养与综合培养同步进行,根据培养对象的特点和培养方向,设计针对性的发展通道和培养方法。

    3 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a公司本部及各子公司。

    4 管理职责

    4.1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建立“统一管理、分级实施”的人才培养体系,具体负责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政策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认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5 甄选方法

    5.3.1 职业操守、知识技能、工作资历等基本条件通过个人材料,结合日常工作观察情况进行分析。

    5.3.2 关键能力资质通过调查表、访谈等形式进行分析,条件具备的可借助专业机构的测评软件进行测评。

    5.4 甄选程序

    5.4.1公司关键岗位的数量可按公司当前职位总数的30%之内进行评定,每个关键岗位至少要选定1~2名后备人员。如果公司内部没有合适人选的特殊岗位,可考虑外部招聘。

    5.4.2 后备人才由各单位根据公司制定的甄选原则及条件进行筛选确定,并报a人力资源部审核备案。

    5.4.3 确定的关键岗位一般应公开,但关键岗位后备人选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可在单位内部公开,也可只在单位领导班子范围内公开。

    5.4.4 流程:

    步骤 流程内容 责任部门

    1 提交关键岗位及后备人选 各管理部门

    2 关键岗位及后备人选资质审核,并绘制关键岗位及人才梯队配备图 人力资源部门

    3 提交公司领导班子评定 人力资源部门

    4 确定关键岗位及后备人才名单 公司领导班子

    5 后备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制订、跟进实施 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

    6 后备人才的考核、评价 人力资源部门、管理部门

    7 后备人才的调整 公司领导班子

    8 后备人才库的维护与管理 人力资源部门

    6 关键岗位人才梯队库

    6.1目的作用。公司人力资源部汇总审核各单位根据甄选条件确定的后备人才,创建关键岗位后备人才库,完善后备人才档案,以促进信息查询、跟踪培养、管理评估、选拔与调动等管理。

    6.2 梯队层级。根据同一关键岗位对人才培养的先后顺序,按照各单位的综合评价划分一级梯队和二级梯队,一级梯队人才为优先发展级,二级次之。

    6.3梯队晋升。当关键岗位出现人员缺位时,优先考虑从一级梯队人才中选拔合适人员,同时从二级梯队人才中选拔合适人员补充到一级后备人才;当二级梯队人才空缺时,则相应从公司选拔优秀者补充空缺。

    6.4 晋升条件。关键岗位空缺时,应优先从后备人员中聘任,后备梯队人员一般应在经过1年以上培养后才能晋升上一级管理岗位(特聘人员除外)。

    7 培养使用方式

    主要通过挂职锻炼、岗位交流、双向选聘、工作优化、导师制等方式循环培养,合理地挖掘、开发各层次人才,以便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新员工试用(见习)期的培养管理,按照《新员工入职指导管理办法》执行。

    7.1 挂职锻炼

    7.1.1挂职对象。主要针对中高级专业技术型人员开展“t”形培训,让他们在熟悉本专业技术工作的同时,纵向或横向增强对其他单位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认识和了解,以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拓展业务工作能力。

    7.1.2 挂职周期。由派出单位与挂职单位协商确定,原则上按全日制3~6个月为一个周期,或按每月挂职工作时间不低于15天。

    7.1.3人事管理。

    (1)挂职职位一般跨单位或部门安排,以部门副职或助理职位为主,以学习、调研、议政等形式参与兼职部门工作,在业务上接受挂职部门领导的管理,并接受所在挂职部门负责人的考核,考核结果应反馈给派出部门。

    (2)挂职人员人事关系仍然隶属于派出单位,享受挂职前的薪酬待遇。

    7.1.4 审批流程。

    (1)跨单位挂职锻炼的,由拟派出单位提出议案(明确挂职人员、培养目的、工作时间、工作内容要求等),提交a公司人力资源部审核、协调派出单位和接收单位的挂职工作;

    (2)跨部门挂职锻炼的,由拟派出部门或所在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出议案,并报单位负责人批准。

    (3)挂职申请批准后,统一由负责审核的人力资源部门签发派遣通知函,以书面的形式明确挂职人员的岗位职务、职责权限和工作安排等事项,正式通知接收单位或部门。

    (4)接收单位(或部门)应当为挂职人员提供相应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且负责安排好挂职人员的工作。

    7.2 岗位交流

    7.2.1交流对象。主要针对具有培养潜质的中高级专业管理骨干,通过单位(部门)之间双向或单向交流方式,让交流人员熟悉多种业务,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培养具备多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推动a公司范围内人才的良性流动,进一步优化专业管理人才队伍结构。

    7.2.2 交流周期。原则上为6个月~1年或以完成一定任务为限,具体交流时间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7.2.3人事管理。

    (1)岗位交流以跨部门为主,一般参照同级别职位交流,由接收部门聘任上岗,直接参与部门的具体工作,并按新聘任岗位考核,发放薪酬待遇。

    (2)由子公司提出议案,经a公司同意后跨单位交流的,人事关系一般隶属于派出单位,薪酬待遇也在派出单位发放。

    (3)由a公司根据工作需要直接安排的岗位交流,人事关系一般转移到新聘任单位,并按新聘任岗位相应的标准发放薪酬待遇。

    7.2.4 审批流程。

    (1)单位内部交流:由各单位自行调配——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备案;

    (2)跨单位交流:由各单位提出议案——a人力资源部审核——公司领导批准。(财务、组织人事、监察、审计等岗位人员交流还应征询业务主管部门意见)

    (3)岗位交流申请批准后,统一由负责审核备案的人力资源部门签发派遣通知函,以书面的形式明确交流人员的岗位职务、职责权限和工作安排等事项,正式通知接收单位。

    7.3 双向选聘

    7.3.1选聘对象。业务拓展难以获取的特殊专业人才或急需人才,一般根据工作对象专业工作特长,结合本人的意愿在a内部进行优化配置,由单位与个人双向选择后聘用,以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促进a公司人才资源的共享。

    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和目标优秀篇9

    一、目的

    为了更好的了解和培养后备人才,使其做到各施其能,各展其才,更好的为公司做出贡献,和公司共同进步,特制定本方案。

    二、原则

    1、选有所用的原则。进入后备人才库的人员,应有明确的任用职位或职业生涯规划。

    2、持续性原则。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原则上每年3月进行一次,以保证优秀人才生生不息(如有部门特殊需要,报人力资源部批准后,可随时进行选拔)。

    3、共同培养的原则。培训方案由人力资源部门制定,公司各部门作为培养基地,共同实施培训工作。

    4、人才共享,本部门优先选用的原则。本部门没有任用的,人力资部可帮助推荐任用。

    三、后备人才选拔

    1、后备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1)政治素质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企业忠诚度,求真务实,遵纪守法;2)对公司企业文化有认同感;3)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视野开阔;4)善于开拓创新,工作业绩突出;

    5)一般应具备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持有特殊岗位相关证件(能力较突出者可适当放宽);

    6)年龄在35岁以下;7)群众公认,身体健康。

    2、后备人才发现

    1)面试发现

    员工在面试时,通过查看其简历,了解其学历/工作经验/人品等,当其综合素质能达到公司后备人才标准时,可以作为后备人才的选拔对象加以关注。

    2)工作期间发现

    员工在入厂时既无较高学历,也无相关经验,但在公司所安排的岗位上认真负责/积极上进,能按时按量完成公司安排的各项任务并能在工作中提出一些合理的改善,此类员工也可作为公司后备人才选拔对象。

    3、选拔方法

    1)【报名】由个人自己报名(填写《后备人才报名表》,人数不限),提交至人力资源部。

    2)【初选】应当遵循科学、合理的流程进行,以确保培养工作科学化和标准化。其中,甄选程序至少要包含以下环节:

    基本资格条件筛选【人力资源部组织】

    职业性向测试:MBTI性格测试【基层梯队和中层梯队同时进行】3)【复选】高层领导面谈

    4)【公示】甄选过程应公开、公正,选拔结果将公示,且公示时间不应少于一周。5)【结果】公示批准后的各梯次后备人才正式进入后备人才库。

    四、后备人才培养

    1、进入后备人才库的人员将参加公司统一安排的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

    2、培训的内容有:1)角色认知+职业生涯规划

    2)管理基础知识+管理技能3)轮岗培训

    3、培训由人力资源部统筹,各相关部门配合;

    4、每次培训结束后,每个学员须完成课后作业,作业完成情况将作为评定学员学习效果的内容之一;

    5、培训结果由人力资源部整理及公布,不合格人员将被淘汰,合格人员进入下一轮的考核;

    五、后备人才任命考核

    1、对后备人才及助理职位人员的要求

    1)后备人才:进入后备人才库的员工,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不断学习与进步。每月考核中增加后备人才考核项目,此部份主要突出每个月的个人学习成果。

    2)助理职位:公司设立助理职位,例:组长助理、车间主任助理、经理助理等,助理职位不是专职,担任助理职位的员工必须完成自己本职工作。例如,某一位组长,成为车间主任的助理,这位组长首先要完成自己作为组长的本职工作;其次,协助车间主任。那么这位这件主任,必须教自己的助理如何胜任车间主任的工作。在车间主任晋升、调岗、离职、请假等情况出现时,助理经过考核可以直接晋升为车间主任或代理车间主任相关工作。每个月与正职岗位至少两次面对面交流,月初交工作计划,月末交工作总结。每月考核中增加助理职位考核项目,此部分主要考核该员工的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习能力等。

    注:助理职位

    2、竟聘上岗

    1)竞聘条件:公司产生相应助理职位空缺时,已通过相应职位等级培训的后备人才可参加竞聘,即公司内部产生的所有助理职位空缺由梯队后备人才竞聘上岗,管理职位空缺由相应助理考核后直接上岗。

    2)操作流程:

    A.助理职位:①公司内部产生空缺岗位,人力资源部发布内聘信息→②自荐后备人员至人力资源部报名应聘→③公开组织面试评审→⑤录取人员岗位变动及薪资调整(加助理补贴)。

    B.管理职位:①公司内部产生空缺岗位→②对空缺岗位助理职位人员进行考核→③考核合格者正式任命及薪资调整(考核不合格,可采取所有后备人才竞聘或外部招聘)。

    3、考核结果的运用

    1)后备人才:末位淘汰制,每个季度对所有后备人才的考核成绩加权平均,排名在后3位者取消后备人才资格。

    2)助理职位:每月考核结果分为:优秀(95分以上);良好(85——95);合格(75——85);不合格(75分以下),凡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助理职位,空缺岗位再次进行竞聘;考核合格者留职观察一个月,若第二个月考核没有达到良好,取消其助理职位,空缺岗位再次进行竞聘;考核结果一直保持在良好或优秀者,当相应管理职位空缺时,经过上岗考核后,直接接任管理职位。

    后备人才、助理职位若有重大违反公司相关规章制度者,直接取消其资格。

    相关热词搜索:梯队培养目标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和目标优秀怎么写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和目标优秀的区别人才梯队培养计划范文人才梯队培养总结人才梯队培养方案ppt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执行方案人才梯队的建设和培养设计思路人才梯队培养考核指标人才梯队的建设情况及培养人才梯队培养是什么意思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