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彭斯诗歌中的苏格兰情调_苏格兰诗人彭斯

    彭斯诗歌中的苏格兰情调_苏格兰诗人彭斯

    时间:2019-02-11 05:43:3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运用“文化研究”的批评方法,对彭斯诗歌中所描绘的高原和河流等地域风光,青年男子、乡村姑娘和民族英雄等人物风貌及圣集和万圣节等民俗风情进行分析研究,借以揭示彭斯诗歌中苏格兰情调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彭斯诗歌 苏格兰情调 地域 人物 民俗
      
      2009年1月25日是苏格兰民族诗人罗伯特・彭斯诞辰250周年纪念日,当晚的“彭斯之夜”恰逢中国农历的大年三十。春晚上,赵本山的团队演出了小品《不差钱》,举国上下刮起了“苏格兰情调”之风。彭斯的诗歌蕴含着原汁原味的“苏格兰情调”。彭斯“是新时代的第一位歌手”。①“彭斯之夜”是全世界彭斯诗歌爱好者的节日,人们会聚在一起,朗诵彭斯的诗歌,歌唱彭斯的歌曲,用苏格兰传统风笛演奏“流芳百世”来纪念彭斯。②彭斯的诗歌与苏格兰人民有着“骨中的骨,肉中的肉”的联系,③植根于苏格兰文化的沃土中,充满了苏格兰民族的思想、情感和精神。本文运用“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④的理论与方法,对彭斯诗歌中所描绘的地域风光、人物风貌与民俗风情进行分析研究,借以揭示其诗歌中苏格兰情调的文化内涵。
      
      一、地域风光
      
      彭斯满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在诗中写道:“哪儿我飘荡,哪儿我遨游,/我永远爱着高原上的山丘。” ⑤ 他赞美苏格兰的锦绣河山,歌唱苏格兰的高原、峡谷和河流。在“札记”中,他写道:“我们还没有一位有声望的诗人歌唱过欧文河肥沃的两岸,艾尔河上美丽的丛林和幽隐的景色……以及杜河的蜿蜒的流水。我很乐意弥补这个缺憾。”⑥
      1.高原。在彭斯《我的心呀在高原》中,读者可以感受到美丽的苏格兰高原风光:“别了啊,高耸的积雪的山岳,/别了啊,山下的溪壑和翠谷,/别了啊,森林和枝丫纵横的丛林,/别了啊,急川和洪流的轰鸣。”⑦这里提到的山岳、溪壑、翠谷、丛林、急川就是苏格兰西北部雄伟壮美的高原自然地貌。苏格兰位于欧洲西部、大不列颠岛北部,南接英格兰,东濒北海,西临大西洋。彭斯生于苏格兰艾尔郡阿洛韦镇(Alloway,Ayrshire)。家乡蜿蜒的河流、精致的湖泊、崎岖的山峦以及巨石覆盖的原野都是彭斯的骄傲。他写道:“英雄的家乡,可敬的故国。”⑧苏格兰被主要的山脉分割成不同的区域,苏格兰的北部和西部是高原,南部和东部是平原,爱丁堡市和格拉斯哥市以南为河谷平原与丘陵地带,称之为低地(the Lowlands);以北则是冰河时期所造成的山脉与湖泊,称之为高地(the Highlands)。苏格兰高地是一片风光旖旎的山岳地,英国最高的君帕底斯山就耸立在这群山之中。这里峰谷交错,山峰上林木郁郁葱葱,峡谷中野草茂盛,无数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罗棋布。他对家乡高原上的动物也充满思念之情,他吟唱赞美道:“我的心呀在高原,追逐着鹿麋。/追逐着野鹿,跟踪着獐儿。”⑨苏格兰的河流、湖泊、森林、草场孕育了各种各样的动物,颇为珍贵独特的有红鹿与棕色的高原乳牛。高原是彭斯心灵的家园。
      2.河流。河流是彭斯诗歌中苏格兰地域风景图的亮点。苏格兰最长的河流是泰河,全长193公里。其他主要河流有斯佩河、克莱德河、特威德河、福斯河。然而彭斯家乡埃尔郡的一条小河阿富顿河(River Afton)⑩的美丽和伟大随着彭斯的诗歌而唱响全世界,以致很多人都有阿富顿情结。在美国就有很多叫作阿富顿的小镇,皆是因为彭斯诗歌所蕴含的苏格兰情调的影响。这首已是世界名曲的《可爱的阿富顿》唱道:“阿富顿河你轻轻从两岸流过,/听我为你唱一支赞美的歌;/我的玛丽安睡在河边的树丛中,/你潺潺的水声不要惊破她的梦。”{11}这首歌,原文共6节,以上是第1节。整首歌歌颂了阿富顿河的流水以及两岸的山峰、山谷、植物、花朵、动物,特别是表达了对家乡玛丽的柔情与怀念。这首歌的曲调中速,平和婉转,柔美动听,更加衬托了彭斯诗歌对故乡的河流与故乡的人民的深情厚爱。歌词中的玛丽是彭斯爱过的一位高原姑娘,因为高烧去世,所以这首歌里还蕴含了对死者的哀婉怀恋之情。这种自然环境的幽美充满了苏格兰乡村的泥土气息,表现了原汁原味的苏格兰情调。再如彭斯家乡的另一条小河――杜河(Doon):“美丽的杜河两岸开满花,/如何竞开得这样鲜艳?/我曾在杜河两岸徘徊,/喜看藤萝攀住了蔷薇。”{12} 美丽的杜河流经彭斯的出生地艾尔郡阿洛韦镇,流入克莱德河(Clyde)。家乡的河流很美,河流两岸的人更美,家乡的美景与人物在他的诗歌中融为一体。
      家乡的河流是彭斯的一切,因为那里有他宁静的生活、有他的爱人、有他的朋友和他所有的牵挂。家乡的河流是彭斯魂牵梦萦的地方。
      
      二、人物风貌
      
      彭斯饱含着浪漫主义的激情和对苏格兰民族的热爱,塑造了一系列忠于爱情、英俊美丽的苏格兰青年男女,也塑造了英勇不屈、反抗外敌的苏格兰民族英雄。这些人物和他们的爱情故事、历史轶事构成了一幅幅具有浓郁的苏格兰情调的人物画卷。
      1.青年男子。彭斯赞美爱情,讴歌了苏格兰青年男女纯朴的爱情观,展示了苏格兰青年男女乐观向上的人物风貌。《爱情和自由》歌唱道:“背上行李袋,穿上格子呢,/一把好刈刀,掖在半腰里,/他当真迷住了妇人们的心,/我英俊勇敢的约翰,那个高原人。”{13}诗描写了一位姑娘对高原少年约翰的爱意。这位高原少年英俊、勇武和忠实。他身穿苏格兰男人的民族服饰──格子呢裙,腰间系着一把刀,他的英俊和勇敢获得了姑娘们的芳心。当人们提到苏格兰时,总是把苏格兰与苏格兰方格呢短裙、风笛(bagpipe)、山脉和部落紧密相连,而这些文化因素都渊源于高原人盖尔民族。苏格兰方格呢短裙起源于一种叫“基尔特”(kilt)的古老服装。这是一种从腰部到膝盖的短裙,用花呢制作,布面有连续的大方格,而且方格要鲜明地展现出来。1745年,英国汉诺威王朝镇压了苏格兰人的武装起义后,下了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禁裙令”。苏格兰人为此展开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斗争,最后于1782年迫使汉诺威王朝取消了“禁裙令”,为自己赢得了穿裙的权利。苏格兰方格呢短裙不仅是在苏格兰大地延续了几个世纪的高地人的传统服装,而且还是苏格兰文化的标志,体现了苏格兰民族的独立意识。
      苏格兰具有两种文化传统:一种是平原文化,另一种是具有战争传统的高原文化。{14}高原人主要是指船员、小手工业者、牧羊人和猎人。他们有着强烈的家庭和区域忠实意识,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而不以自己拥有什么而自豪。他们拥有复杂的口头文化,如诗、歌和曲,这些文化一代代口头相传。苏格兰人擅长合着音乐,吹着风笛,翩翩起舞。彭斯的叙事诗《汤姆・奥桑特》讲述了一个叫汤姆的青年人的故事:“他紧扣头上天蓝新呢帽,/ 口哼古老的苏格兰小调。”{15}这是一位栩栩如生的苏格兰青年男子形象。彭斯说《汤姆・奥桑特》是他“最喜欢的诗”{16},诗中写道:“苏格兰的独舞、快步和旋转,/调子都熟悉,精神更饱满;/他把花笛一狂吹,群妖舞步就急转,/笛子越吹越响,舞步越跳越欢。”{17} 诗句描写了舞会上吹笛人和舞者的狂欢情景以及苏格兰乡村舞蹈的特点。“花笛”即风笛,是苏格兰民族常用的管乐器,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乐器。苏格兰高地风笛成为了苏格兰高地人民的骄傲,成了苏格兰人身份认同和生活信心的标志,因为风笛是唯一代表苏格兰地区出现在大英帝国军乐队中的乐器。
      2.乡村姑娘。彭斯诗歌中的苏格兰女子美丽、纯洁、善良,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如《穿过麦田来》中所描写的“琼尼”:“她拖着长长的裙子,/穿过麦田来!”{18}这位苏格兰乡村姑娘的形象构成了一幅充满着纯朴的苏格兰乡村气息的画卷。再如《一朵红红的玫瑰》这样写道:“呵,我的爱人像朵红红的玫瑰,/六月里迎风初开;/呵,我的爱人像支甜甜的曲子,/奏得合拍又和谐。”{19}运用了两个鲜明、大胆的比喻,把爱人比作一朵红红的玫瑰和一支甜甜的曲子,构成了具有强烈冲击力的视觉和听觉意象,叫人眼前一亮,过目难忘。诗中运用了苏格兰方言,如:“Luve”、“gang”、“bonie”和“lass”等。苏格兰存在三种语言:苏格兰语(Scots)、英语和盖尔语(Gaelic)。平原人说两种语言:即苏格兰语和英语,而高原人说盖尔语。{20} 彭斯运用苏格兰语传达出浓郁的苏格兰风致。鲜活的比喻和苏格兰方言塑造了一位迷人的苏格兰乡村姑娘。诗人注重姑娘的心灵美,在《简,倒不是那张漂亮的脸庞》中写道:“简,倒不是那张漂亮的脸庞,/也不是那身材使我心醉,/尽管你外貌令人喜悦,/你的心灵却格外可爱。”{21}彭斯的爱情诗歌有一种乐观的人生观,歌颂爱情的坚贞不渝。
      彭斯诗歌塑造的苏格兰青年男子肖像画似乎可以定格为头上带着天蓝色的新呢帽,腰里掖着一把好刈刀,身穿苏格兰格子呢裙,跳着苏格兰角笛舞,哼着古老的苏格兰小调,吹奏着苏格兰风笛的形象;苏格兰乡村姑娘似乎可以定格为穿着长长的裙子,脸儿红晕,声音甜美,心灵纯洁的形象。他们反映了苏格兰人民英俊美丽、善良纯朴的民族风貌。
      3.民族英雄。苏格兰人民有着强烈的抗暴意识,这种民族精神集中体现在苏格兰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身上。彭斯一直念念不忘为苏格兰民族独立而斗争的志士。他充满了爱国热情,写下了大量歌颂民族英雄的诗歌,如《姜大麦》这样赞扬道:“姜大麦是个无谓的英雄,/他有崇高的目标,/你要是尝一下他的鲜血,/勇气就百倍增高。”{22}诗中的姜大麦体现了苏格兰人民的抗暴意识和反抗精神。
      再如著名的《苏格兰人》充满缅怀之情地写道:“跟华莱士流过血的苏格兰人,/随布鲁斯作过战的苏格兰人,/起来!倒在血泊里也成――/要不就夺取胜利!”{23}诗中所提到的华莱士(Wallace)和布鲁斯(Bruce)都是1296年至1357年长达半个世纪的“苏格兰独立战争”中的民族领袖。1286年,亚历山大三世逝世,结束了苏格兰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英王爱德华一世想利用这个机会完成两个王国的合并。1294年,英法战争开始,苏格兰与法国结盟。为此,爱德华于1296年派兵包围并攻占了特文特河畔的贝里克,并深入苏格兰腹地,迫使苏格兰王巴里奥退位,结果引起了“苏格兰独立战争”。起初,苏格兰乡绅威廉・华莱士领导起义军于1298年在斯特林桥打败英军,此后,爱德华一世又于1300年、1301年、1303年、1305年多次出兵镇压华莱士起义,并迫使许多贵族臣服。{24}华莱士后为奸人出卖,被处死。华莱士是彭斯最敬仰的人物,对于他的死,彭斯在诗歌中写道:“他敢于尊严地顶住暴君的威势,/ 又尊严地死,再树光荣的榜样。”{25}1306年,苏格兰贵族罗伯特・布鲁斯的孙子,小布罗斯又揭竿而起,自称苏格兰国王,继续领导苏格兰独立战争。
      华莱士与布鲁斯是苏格兰人民不屈的民族意识的代表,是苏格兰民族的英勇灵魂的化身。他们在彭斯诗歌中永远放射出苏格兰民族英雄的光芒;同时,彭斯的诗歌也因之而具有独特的苏格兰历史文化魅力。
      
      三、 民俗风情
      
      现在,风景如画的苏格兰摩希林(Mauchline)村庄,每年五月的一天都要举行“摩希林的圣集”(Mauchline Holy Fair),借以再现250年前彭斯的诗歌《圣集》中所描写的场景、声音和情调。彭斯的诗歌对于传统的重要节日都有描写,如:万圣节、大斋节、情人节等,他们反映了苏格兰的各种传统民间风俗。彭斯运用幽默与讽刺的笔调创作的《圣集》可以作为代表。
      1.圣集。在《圣集》中,他描写道:“我今天去赶摩希林的圣集,为的是想去逍遥一番。”{26} “圣集”按照彭斯原注指宗教性场合,在苏格兰是普通用语。{27}彭斯的《圣集》,共27节,每一节中的最后一行总结这一天的乐趣、心情、情调和意义,如:“唱得欢,那一天”,“好漂亮,那一天”、“乱嚷嚷,那一天”,“喝个光,那一天”等等。彭斯详细地描写了在“那一天”里苏格兰村民的某些民俗风情,如:“精明的农场主穿了马裤,/高大的小伙子披上新呢服;/姑娘们赤脚轻步上前,/身上的绸缎亮晶晶。”{28}这里描写了男男女女的村民快乐地去赶“圣集”的情景,他们像过节一样穿上了节日的服装。“圣集”是摩希林村庄的村民每年一度的基督教教会的圣餐仪式,也是该牧区的传统宗教活动,每年数百人在旷野相聚一次听讲道,“忽然帐篷下讲道换了声音,/听众再也按捺不住;/不爱听的教徒全朝酒店闯,/把瓶瓶桶桶都倒过来,/喝个光,那一天。”{29}这里讽刺了宗教长老的讲道不受欢迎,不喜欢的听众涌入酒店去喝酒。“到处是酒杯上的评论家,/摆了逻辑,又引圣经,吵得不可开交。” {30}男人们在一起喝酒聊天是村民的习俗,“不论是淡啤酒还是威士忌;/只要多喝酒准保得力。”{31}彭斯原诗中提到了摩希林村民爱喝的三种美酒──威士忌、啤酒和白兰地。彭斯在《圣集》中,运用幽默的语气赞扬了苏格兰的美酒:“美酒才是幸福!它的好处/超过一切学校!”{32}苏格兰威士忌酒,是一种麦酒,口感浓烈,深受苏格兰人民喜爱。苏格兰是世界上最大的威士忌生产地,无论是苏格兰的高地还是低地都盛产威士忌。苏格兰威士忌的色泽自浅黄至深棕,年份越长,越呈现深深的琥珀色,不同的木桶产生的色泽、风味也不尽相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味,低地区的风味清淡而温和,高地区的风味是花香果香与辛辣感均衡,这些风味又和苏格兰的地势与气候等因素有关。
      在摩希林圣集里的村民不仅喜爱喝酒,聚会中还少不了食品,“随带干酪几大卷,/还有新烤的黄油饼;/女人端出怀里的干酪和面包,/大块大块送午餐。”{33}这里描写的是野餐会的情景,女人带来干酪、面包、黄油饼等苏格兰传统食品大家齐分享也是村民的传统习俗。通常情况下,这个传统宗教活动就变成了村民的喧嚣的野餐会、啤酒宴、帐篷戏和观光会等活动。{34}
      摩希林的圣集对于“有的人充满了对上帝的爱,/ 有的人充满了白兰地酒”{35},这两行诗暗示了村民对宗教的不同态度,也体现了彭斯对宗教人士的讽刺。苏格兰教会(the Kirk)与英国国教会(Church of England)不同,实行长老制(Presbyterianism),即由教士和长老组成的长老会进行管理,一年一度的大会由长老会议主席主持。在彭斯的时代,由贵族推荐的牧师主持当地教会。苏格兰教会对人民的社会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头戴黑帽的长老和牧师也属于压迫人民的统治阶级。彭斯和他在爱丁堡的朋友称自己为“自由的基督徒”{36}。《圣集》讽刺了“假正经”的长老和牧师的虚伪,真实地纪录了当时的生活现实,是一幅讽刺性的风俗画。
      2.万圣节。万圣节(Hallowmas)为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传统的“鬼节”。万圣节前夕(Halloween,即10月31日之夜)的主要活动是“不请吃就捣蛋”(trick-or-treat)、挂“杰克灯”(jack-o’- lantern, 即南瓜灯笼)、“咬苹果游戏”(bobbing for apples)等。西方万圣节的习俗源于不同民族的融合,万圣节的由来有不同的版本,分别表现了不同的文化观点与文化习俗。小孩要糖果时,按苏格兰的习俗会说:“天是蓝色,地是绿色,齐来庆祝万圣节前夜”,然后以唱歌跳舞等表演来博得糖果。在19世纪的苏格兰,人们认为万圣节前夜鬼魂会来到人间,故打扮成与鬼魂一样,让鬼魂把自己当成同类。彭斯在《丹・葛兰》中描写道:“上个万圣节我醒而不寐,/你明白,我瞅着湿了的衬衣,/葛兰样的人溜进了房里,/穿的灰裤子和他差不离。” {37}彭斯描写了有关青年人的万圣节习俗,即青年男女可以到一支流向南方的泉水旁边,将左衣袖往水里浸湿,然后回家放在火炉上烘干。午夜时分可以见到酷似意中人的鬼魂进入室内把衣袖翻过来,烘干另外一边。总之,万圣节对于苏格兰人来说是个快乐的节日:“全村的人民不管贵贱高低,/同欢共乐,聚在一起;/这时爱神送秋波,才子显身手,一片欢喜,/他们忘了世上还有什么忧虑。”{38}彭斯生动地描写了苏格兰人民欢度万圣节的情景,细致地描述了他那个时代的习俗。
      彭斯是苏格兰最伟大的诗人,他那真实的描写了苏格兰山水、人物和习俗的诗篇是苏格兰人民永远的精神财富。他逝世后,年复一年,数以千计的“彭斯联谊会”进行着纪念诗人的活动,将苏格兰文化的魅力传播到全世界。
      
      ①Dawson,W.J.The Makers of Modern English [M]. Khatri Chowk Meerut: Shababh Book House,1985:2.
      ②王之光.了解英国[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77。
      ③The Holy Bible. King James Version[M].New York: Ivy Books,1991:4.
      ④Abrams,M.H.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 [K].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Thomson Learning, 2004:53.
      ⑤⑥⑦⑧⑨{13}{18}{21}{22}{37}{38}袁可嘉.彭斯抒情诗选[M].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19,7,19,19,19,341,237,217,
      321,41,227.
      ⑩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Adventures in English Literature
       [M].Orando Florida,1985:388.
      {11}张宁.外国歌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1.
      {12}{15}{17}{19}{23}{26}{27}{28}{29}{30}{31}{32}{33}{35}王佐良.彭斯诗选[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36,167,168-169,56,54,92,
      90,93,97,99,99,99,93-101,103.
      {14}{20}{34}{36}Watson,Roderick.The Literature of Scotland [M].London:Macmilian Publisher LTD,1984:7,8,225,225.
      {16}Kermode,Frank and John Hollander et al. The Oxford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VolII.[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2276.
      {24}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67.
      {25}王佐良.苏格兰诗选[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71.省略

    相关热词搜索:苏格兰情调诗歌彭斯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