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王蒙《活动变人形》的个体精神解读】活动变人形王蒙

    【王蒙《活动变人形》的个体精神解读】活动变人形王蒙

    时间:2019-02-04 05:39:3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本文以个体为立足点,以个体意识来分析作品里面人生悲剧的来源,说明个体意识的欠缺,无能实现人超越性,最终只能苟且存活的悲惨命运。本文虽没有直接阐述个体精神在未来的现代后现代进程之中的重要性,但是通过反观作品中的人物以及人物所生存的背景文化的分析,也展明了在现代后现代进程中立个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个体;独立;责任
      
      王蒙的《活动变人形》讲述了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半知识人(我觉得倪吾诚还不够资格称为知识人,所以以半知识人称之)在旧式家庭中的苦闷、游移和迷惘,向往西方现代文明而不可得,一生挣扎而终无所获。倪吾诚出生在近代社会革命风云突起的时代中,五四的思想开始逐渐深入人心,倪吾诚从九岁起开始上洋学堂,从小就失眠开始思索人生存的意义,而且还能无师自通地反对缠足,对佃户谈论国父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的教导,评说迷信活动并扬言要砸掉祖宗牌位,(也许血液里继承了他祖父的思想)是一个很有现代思想的年轻人。然而另外一方面,倪家是生存在孟官屯的穷乡僻壤里,这是一块“羊巴巴蛋上搓脚”、“打死老婆”“再说个”的土地,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这里封建宗法势力封建思想依然浓重,人们思想落后而又固执、粗野,视野狭隘,倪吾诚的母亲为了留住儿子的心,竟引导自己的儿子吸鸦片,还试图给他说给老婆来保住自己的儿子的命。这两种相冲突的思想观念下,倪吾诚还是无力形成一种独立的人格精神,未能真正地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这就注定了他在未来与旧文化斗争中必然失败,也注定了他人生的必将无所作为,在虚有的幻想中走完他失意的人生。
      倪吾诚的人生悲剧是从他不自主的婚姻开始的,他无时无刻不在试图着走出这个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个囚笼的婚姻,但是由于他自身的软弱,他只能是越陷越深。我们已经说过,倪吾诚是一个具有初步的现代民主意识的人,他从来都不隐讳自己向往自由的愿望,他热爱生活、向往文明,对落后的、肮脏的、非人性的生活深恶痛绝,看着自己的儿女不能过上一种文明的生活而深深地感觉到痛心。如果可以有假设的话,我们可以相信如果他能找到一个能像他这样更加具有现代意识的现代女性的话,他的婚姻也许会幸福的,但是现实却是他娶了一个百分之百的传统妇女,一个已经把“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思想深入脑海之中,一个脚踏实地的安安分分地想做一个贤妻良母的女性,这两个基于不同文化的人的结合必然暗示着悲剧。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我们不能说静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她最大的特征就是有自我设计的意愿和能力。人作为一个实在的身体存在,他/她必须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在虚践(与实践相对)中构造一个完美的超越自身实在的理想蓝图,再通过实践实现此蓝图,这就是一个自我设计的过程。虽然我们也看到静宜在不停地为生活而奔波,也看到她对丈夫的苦口婆心的劝导,希望能使全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我还必须清楚地了解一点,那就是个体的自我设计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特征便是独立个体的自我设计应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设计的最终归属应该回到自身上,而不是把这种自我设计寄托在他人的身上,不是寄希望别人为自己设计出理想的未来,因为此种行为便已经暗示着一个独立个体的消失了。静宜所期待的幸福其实最终都不过只是希望丈夫能回心转意,一起经营这个家庭,她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丈夫的身上。倪吾诚大病一场后,在师大的工作也被辞了,于是终于肯“安心”(真的安心吗?)地回到家里,静宜不仅不伤心,反而内心里觉得高兴了,“中午,静宜用葱花炝锅煮了一碗挂面,挂面里卧了两个鸡蛋给倪吾诚补养”。在这里我们便可以看到她其实已经把自我设计交给了自己的丈夫,而自己对前途唯一的设计便是期待着倪吾诚为其人生作设计,换句话说,她把自己的前途、希望都寄托在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丈夫身上了。即使在最后她设下鸿门宴,当着各亲戚好友的面,声泪俱下地控诉倪吾诚的忘恩负义,其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倪吾诚能迫于舆论的压力,真心地与她好好地过日子。静宜几乎从来都没有想过要独立地生活,她那深入骨髓的传统妇德思想让她只能把生活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夫君的身上,而没有独立的精神,也正是这种独立精神的缺失,使得她与稍具有现代思想的倪吾诚之间的婚姻出现裂痕,并最终走向悲剧。
      如果说静宜这个安分守己又缺少独立精神的人对他们的婚姻悲剧应该负一定的责任的话,那么倪吾诚对这个悲剧应该负更大的责任。我们说过,静宜只是一个很传统的中国典型妇女,她虽然缺少独立的人格精神,但是她却一心地为这个家的幸福作最后的努力,她养育儿女,照顾因穷困潦倒走投无路才回到家的丈夫,我们是不能因为否认了她的独立人格精神而否认了这些行为对维护一个家庭来说的重要性的。而当我们回过头来审视倪吾诚这个所谓留过洋的人时,我们发现他的个体独立性并不比静宜好到哪里去。他从小入洋堂,后又出国留洋,受到现代思想的熏陶,然而尽管如此,他依然是没能成长成一个真正意义上具有自我设计功能的独立个体,顶多就是一个热爱的新生活的乐观主义者罢了。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的自我设计功能便是先在虚践中构划出自己理想的超越此刻立场的新立场点,并在实践使自己逐渐接近这个新立场点,但倪吾诚只有虚践新立场的时候,却几乎从来都没有真真正正地去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他在学生面前高谈阔论“我要和你们一起做出重大的激动人心的决定”,对妻子说自己要翻译外国书籍,然而到了老年的时候,他还自己下的结论就是:“我的黄金时代还没有开始呢。”这样一个“半个体”者,无力于践行自我设计的功能,于是对所有的追求也只不过是口头上的热情而已罢了,所有的民主、自由、尊严都在他试图享乐的那一瞬间被遗忘了――尽管很多时候也许他不得不忘。作品中用倪藻的眼光来描述了倪吾诚向杜慎行借钱时的情形:
      “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杜伯伯显然是讨厌地掏出了一点点钱,相当于父亲开口索要的钱数的十分之一……然后是父亲的兴奋和生硬的笑声。这笑声已经够难听了,好不容易笑完了,偏偏又无端的重新从头笑了一遍。一共笑了三遍。就像公鸡不肯打鸣,而一个人捏着它的脖子,捏得它不得不出鸣叫一样。”
      我们可以说,这样一个缺少独立精神的人,其人生如何能不失败呢。如果倪吾诚放弃了尊严借钱只是为了维持他家庭的生活的话,那么我们仍然可以原谅这种行为,而不至于因此而否定了他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资格,然而,当我们想起他在借钱的钱一刻还去舒舒服服地洗了一个热水澡而忘记了家庭的拮据的时候,我们不免要继续坚持我们对他的裁判了。
      其实静宜对他的要求是很低的,他作为一个吃过点洋墨水的知识分子(静宜可是这么认为的――虽然我们只能把他称为一个半知识人)他又在大学里做教师,待遇也不算太差,她唯有的要求就是倪吾诚能多照顾一下这个家庭,少在外面花天酒地,让家里的孩子也可以过上温饱的日子,她的要求是很低很低的,并没有太多的奢望。但是倪吾诚连这一点都作不到,只是在那里空谈他的自由恋爱的幸福,全然不能负起自己作为一个丈夫与父亲的责任。王晓华教授在他的《个体哲学》中写道:“我(个体)作为他人命运的创造者必须为他人的原始命运负责”,换句话说,如果你生产了另外一个身体,便必须对这个新的还没长成独立个体的新生命负责。但是倪吾诚在打算和静宜离婚的前不久却还让静宜怀上了另外一个新生命,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这种行动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独立个体所不应该具有的。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不仅仅要对自己的生命做自我的设计,让自己朝着理想的立场点前进,他还必须为自己已经做出的行为负相应的责任,而并非为所欲为的以牺牲他人的幸福作为代价来实现自己享乐的目的。
      所以,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倪吾诚一生的悲剧以及因他而造成的其他人的悲剧,最终都是由于他不能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独立个体,他追求光明幸福的决心因为没有独立的人格精神而更加成为了生命的累赘,这种决心因为没有独立的人格精神作为后盾,从而使倪吾诚便成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不单不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还让其他人跟着他一起陷入黑暗的牢笼之中。
      
      参考文献
      [1]王蒙:《活动变人形》,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76页
      [2]王蒙:《活动变人形》,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64页
      [3]王蒙:《活动变人形》,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31页
      [4]王蒙:《活动变人形》,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87页
      [5]王晓华:《个体哲学导言》,香港空洞盒子出版社,第244页

    相关热词搜索:王蒙人形解读个体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