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陶渊明的田园诗 [论阎尔梅田园诗对陶渊明的接受与突破]

    陶渊明的田园诗 [论阎尔梅田园诗对陶渊明的接受与突破]

    时间:2019-02-11 05:46:5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关键词:阎尔梅 陶渊明 田园诗 接受 突破   摘 要:阎尔梅因景仰陶渊明的人格操守、向往其隐逸田园的悠然洒脱、崇尚陶诗“真”的艺术风格而对陶渊明及其田园诗有深入的接受。其田园诗出现陶渊明及其意象达70次之多。在创作题材上,其田园诗一方面频繁使用陶氏田园诗中桃源、篱菊等诗歌意象,另一方面又结合明末清初特殊的历史情境与自己特殊的流亡经历,将民生疾苦、民族苦难、遗民操守与人生遭遇融入自己的田园诗中,丰富了田园诗的内涵。在艺术风格上,一方面接受陶氏田园诗平淡自然的诗风,另一方面又大胆突破,呈现出激愤慷慨、悲怆苍凉的诗风。阎尔梅对陶渊明及其田园诗的接受与突破推动了田园诗的发展,也使其田园诗独树一帜。
      
      胡适曾说:“在文学史上,崇拜自然的风气产生了一个陶潜,而陶潜的诗影响了千余年歌咏田园山水的诗人。”{1}在阎尔梅创作的二百余首田园诗中,直接提及陶渊明,或引陶之典故、或用陶诗意象、或化陶诗意境的诗歌达百首之多,这些诗歌鲜明地体现了阎尔梅对陶渊明的接受。但避世归耕终究不是阎尔梅的人生理想,甲申国变后,阎尔梅一直沉心于反清复明的事业,他云游四方,百折不挠。特殊时代的凶险威逼,特殊的人生际遇,又使他的田园诗多了一份民族情感与人间关怀,表现出独有的激愤慷慨与悲怆苍凉,而显示出与陶渊明田园诗不同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风格。
      
      一、 从阎尔梅田园诗中陶渊明意象看其对陶氏的接受
      
      纵观阎尔梅的诗歌,陶渊明及其意象(包括本事意象及其衍生的文化意象)出现最多,据笔者对《白耷山人诗集》统计,陶潜出现7次,陶渊明出现5次,陶元亮出现7次,陶靖节出现10次,陶彭泽出现3次,陶令出现2次,陶居士出现1次,陶处士出现1次,栗里出现10次,柴桑出现13次,浔阳出现5次,北窗高卧者出现1次,陶家出现2次,陶室出现1次,陶诗出现2次,计70次。陶渊明的人格精神及诗歌艺术为阎尔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营养与艺术熏染,陶渊明及其意象与最具“陶味”的“桃源”、“篱菊”、“松柏”等诗歌意象已作为特定内涵的意象群融入阎尔梅诗歌的话语体系,融入阎尔梅的灵魂深处。阎尔梅诗歌中的陶渊明及其意象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作为心仪之偶像而自喻
      阎尔梅仰慕陶渊明的人格,常以之自喻。其《王半石来候遂招饮歌风台》诗云:“客向桐庐寻仲若,官来栗里候渊明。”阎尔梅《却公车》诗题注云:“时邑令为王半石。”王半石久闻阎尔梅大名,欲劝公车,来候阎尔梅,阎氏盖想起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之气节,遂自比渊明而却之。《殓室人张氏樊氏于南庄》其二诗云:“陶翟同耕好,宗罗协趣宜。一朝风雨散,琴瑟永乖离。”据《泗山家乘•张烈太君传》载,顺治十二年八月,济南司李会徐州佥事以兵来捕阎尔梅,妻张氏与妾樊氏共投缳死。乱离之世,却能琴瑟同心,不由想起陶渊明与妻翟氏同耕之乐,两相对比,而今人世两隔,更觉凄然。
      (二)作为寻访之历史遗迹
      据鲁一同《白耷山人年谱》载,顺治十八年春,阎尔梅游历庐山,专门拜谒了陶靖节墓。《陶靖节墓》其一诗云:“庐山西麓老松楸,处士星高此一丘。碑碣当头题晋字,其余何事不千秋。”其二诗云:“柴桑桥近谷帘泉,正寝元嘉第四年。仰止高山何处是,一壶村酒滴荒阡。”其三诗云:“一代行藏一代新,遭逢恨不及先民。寄奴犹带英雄意,容得柴桑旧酒人。”其四诗云:“中原人各有东篱,我有东篱径去之。寄语北窗高卧者,如今不是永初时。”其五诗云:“年来文物忌中华,非杀其身即破家。假使先生当此际,如何漉酒看黄花。”其六诗云:“天开大狱族衣冠,肯放东篱一步宽。吊罢先生还自吊,永初时易此时难。”陶渊明的挚友颜延年《靖节徵士诔并序》载:“有晋徵士浔阳陶渊明……元嘉四年某月日,卒于浔阳县柴桑里。”{2}元嘉乃宋文帝年号,元嘉四年为入宋第八年。“有晋徵士陶渊明”之称谓,表明陶渊明生前认同晋朝,而不认可刘宋,遂以晋遗民自居,故其碑镌刻“晋处士陶靖节先生墓”。在阎尔梅看来只要“碑碣当头题晋字”,只要坚守了遗民大节,自然会千秋留名,万世景仰。笔者尝寻访阎尔梅墓园,见其坟为方形,墓碑上镌刻“明故孝廉阎古古先生之墓”,阎尔梅卒于康熙十八年,距满清入主中原已三十五年。他生前投身抗清复明大业,至死仍以明遗民自居,绝不向满清称臣。同样的遗民经历,同样的气节操守,足见阎尔梅对陶渊明自始至终的接受。阎尔梅在诗中多次与陶渊明生存的时代环境相对比,彼时陶氏尚能“容得柴桑旧酒人”、“北窗高卧”、“漉酒看黄花”,而他所处的时代却“非杀其身即破家”,他只能舍弃“东篱”亡命天涯,故云“永初时易此时难”。
      (三)作为田园诗之意象符号
      在阎尔梅的诗歌中,陶渊明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田园诗歌意象而出现。阎尔梅或用陶氏之本事,或化陶氏之诗句;或自拟,或赠友;或赞颂,或向往;将一个把酒临风、抚琴会友、闲乘篮舆、高卧北窗、采菊东篱的陶渊明定格在田园诗的画卷之中。如“结社偏宜元亮醉,参宗独可道玄来。”“平子投青案,渊明抚素琴。”“山中独有陶元亮,病卧篮舆纪晋家。”“靖节先生家栗里,高卧北窗征不起。”“元亮采来盈把菊,孟嘉 去满头霜。”等等。
      
      二、阎尔梅对陶渊明及其意象接受的内在原因
      
      (一)对陶渊明“耻事二姓”完美人格的景仰与崇拜
      唐代刘良指出:“潜诗晋所作者皆题年号,入宋所作者但题甲子而已。意者耻事二姓,故以异之。”{3}作为坚贞遗民的阎尔梅自觉地把陶渊明作为“耻事二姓”的人生偶像,学之效之,从中汲取文化艺术营养,滋养自己的诗歌创作。阎尔梅之所以接受陶渊明及其田园诗,是因为他对陶渊明洁身独善、贞志不休、安道苦节、拒不折腰人格的认同、景仰与崇拜。“国家有废兴,吾道亦诎申。……生死非我虞,但虞辱此身”、“长辞三径去,老矣复归来”等诗句中随处可见陶渊明人格力量对他的影响。
      (二)对陶渊明息心田园性情的向往
      钟嵘《诗品》将陶渊明推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4}。阎尔梅终生布衣,命运多舛,无论是漂泊途中,还是回归故里,平静的田园都会成为他心灵宁静的港湾,漂泊的身心可以在田园中安顿,苦涩的心情可以在田园中舒展。在这里他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陶渊明、接受陶渊明。《题张元操别业》其六诗云:“园畦来去水纵横,半种高粱半种粳。野寺何人能设酒,满溪明月送渊明。”此诗语言清新自然,虽无任何点染,却淡而有味,意蕴悠长。《村居》其八诗云:“鸟笼悬绿树,黄雀话双双。试种耕南亩,移花贮北窗。”绿树如盖,鸟语花香,或躬耕南亩,或高卧北窗。此时的田园已不是农人劳作的场所,而是诗人精神的栖息地。远离市井的喧嚣,诗人在这里找到了一份宁静。高卧神游,静悟人生,当诗人真正融入田园时,他的诗便显得舒淡近人,而接近陶诗。在这些具有“陶味”的田园诗中,或直言陶事,或化用陶意,明显受到陶诗的影响,在内容、意象、意境、格调等方面与陶氏田园诗颇多契合,鲜明地体现了阎尔梅对陶诗艺术与审美范式的接受,不过有的诗作尚未达到陶诗那般高远与深味。
      (三)对陶渊明“真”诗风格的宗尚
      沈德潜尝云:“陶诗合下自然,不可及处,在真在厚。”{5}阎尔梅亦提倡“真诗”,李文静已作较为深入的讨论。{6}兹不赘述。仅补充阎尔梅田园诗对陶渊明“真”的美学精神的宗尚与突破。《野步》诗云:“平芜小径入村斜,五柳堤南问酒家。陶令不知何处去,满篱秋色澹黄花。”这首诗平淡自然,但又意蕴悠远,颇具陶氏田园诗的“真味”。当然,陶氏之“真”,其核心精神是道家哲学的“真”与“自然”,在其田园诗中所体现的是亲近自然、真淳自由的人格情趣与精神境界;而阎氏之“真”,在关注“现在之情景”与“当前之事变”,在其田园诗中虽有效法陶诗的“真”趣,但更多的却是真实地描摹田家艰辛的生活,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阎尔梅对陶渊明的“真”诗风格,既有接受,又有突破。
      
      三、阎尔梅田园诗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接受与突破
      
      宋代周紫芝《乱后并得陶杜二集》诗云:“少陵有句皆忧国,陶令无诗不说归。”{7}诗人的个性往往反映着时代的特征。不同时代的诗人从前代诗人那里接受什么,深受诗人所处的历史情境、文化环境、诗歌宗尚及诗人独特的心理结构、人生态度、审美趣味等因素影响。阎尔梅身处兵燹不绝的明清易代之际,“亡天下”的忧患意识始终萦绕在诗人的心头。“一驴亡命三千路,四海无家十二年。”经历了颠沛流离与心理折磨的阎尔梅,忧患意识与日俱增,挥之不去的沧桑变易与人生幻灭,不免使他产生退葸倾向,而有“桃源之想”。此时陶渊明与陶诗便成为他调适心理的一种手段与方式,成为他的精神寄托与理想家园。但是面对反清复明的未竟事业,目睹中原人民的空前劫难,阎尔梅又无法真正像陶渊明那样超越现实与自我而进入物我为一、委时运化的人生境界,故他的田园诗更多地关注国家兴亡与民族苦难,描写农人的生存环境与真实生活,反映自己的痛苦与悲哀,从而拓展了田园诗的写作空间,增强了田园诗的社会意义与史学价值,而使田园诗具有社会性与现实性。这是阎尔梅对陶渊明田园诗的大胆突破与超越。
      (一)阎尔梅田园诗在创作题材上对陶渊明的接受与突破
      1.对陶渊明田园诗“桃源”、“篱菊”等诗歌意象的接受
      阎尔梅因对陶渊明息心田园性情的向往,大量使用陶氏田园诗的意象,如:桃源、篱菊、北窗、南亩、五柳、松柏、东皋、桑麻、酒醪、素琴等等,创作了许多颇具“陶味”的田园诗。因另有专文讨论阎尔梅对陶渊明“桃源”、“篱菊”等意象群的接受与超越,兹从略。
      2.对陶渊明田园诗创作题材的突破
      阎尔梅的田园诗数量多,视野宽,在创作题材上,突破了陶渊明田园诗内容的局限,他像杜甫一样常把荒村、茅舍、田翁、渔父、农妪、桑女作为描写对象,写下了许多反映民生疾苦的田家诗;又结合特殊的时代背景、特殊的人生经历,表现民族气节,寄予身世之感。其田园诗少了一些世外味,多了一些沧桑感。陶渊明的田园诗多表现在淳朴的民风中与邻里的往来之乐,阎尔梅却更多描写农民躬耕的劳苦。其《田家四时咏》其二诗云:“五月粒始坚,村村结圆 。镰 初发硎,腕舒锋不留。畏炎纷戴笠, 汗涌流。……日出劳我人,星出劳我牛。舆归取其实,纪数以薪筹。享兹分内物,浊醪堪自酬。”此诗细腻地描绘了一幅忙碌的夏收图景,劳作一天的农人只要有“浊醪”相伴就感到心满意足,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阎尔梅独特的人生阅历与追求,使他人在田园而心念社稷,“走到君家须痛醉,鸡鸣犹自唱离骚。”在其田园诗中表现了比陶渊明更为强烈的易代之痛与忧国忧民的爱国怀情。
      (二)阎尔梅田园诗在艺术风格上对陶渊明的接受与突破
      阎尔梅不同题材的田园诗,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对陶渊明田园诗平淡自然的诗风,既有接受,又有突破,呈现出激愤慷慨、悲怆苍凉的风格。
      1.平淡自然
      阎尔梅接受陶渊明艺术风格的前提是他有着与之相同的 “真”的人格内涵,有着一样的田园情结。当他像陶渊明一样倦鸟归林融入田园时,田园成了他抚慰伤口、安顿心灵的栖息地,这种心境写出的田园诗,主要接受陶渊明平淡自然的诗风,而接近陶诗。《后村居》其二十一诗云:“空林听语鸟,野水噪鸣蛙。土涸新 雨,山晴晚映霞。仙松移五 ,佛贝赏三花。偶尔吟哦倦,珠兰一 茶。”诗人遭难以后,为避风头,移住西林,面对鸟语、鸣蛙、新雨、晚霞,他吟诗焙茗,终于领悟到安乐自由的境界。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将恬美宁静的田园风光一一展现,舒淡自然,淡而有味。
      2.激愤慷慨
      由于阎尔梅身处易代之际,历经乱世,遭际坎坷,故其田园诗主旨不在抒发田家之乐,而是反映故国灭亡后诗人的悲恸之情,表现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浓浓的爱国情怀。在艺术风格上,阎氏田园诗又呈现出陶渊明所少有的激愤慷慨与悲怆苍凉。《清河道中》诗云:“胡儿无数来,马上人如醉。齐唱边关曲,豆花飞满地。”一阵胡尘,豆花满地,诗人面对异族入侵的铁蹄,愤慨之情油然而生,自然激起誓死抗敌的决心。
      3.悲怆苍凉
      阎尔梅经历了十数年的辗转漂泊,携家做客的战乱经历,故国难复的愤恨不平,使他不可能像陶渊明一样完全脱离世情,而专意于林下田园,忧心满怀的心境写下的田园诗自然会流露出一种苍凉悲怆的情绪,《钜野行为毕开之毕位二作》诗云:“荒原土花乾欲紫,策蹇西行数百里。穷乡来去皆枯坟,蒿井颓垣砂砾里。偶尔遥闻鸡犬声,草蓬深处败墙横。问路竟日无来人,破楼钭角半天撑。其间退藏吾老友,喜予命驾出村酒。书画满堂设棋枰,灯光夜半不停手。石榴花瘦青桐孤,琴砖列坐看星斗。生平谁无好行藏,东风吹得竹琴香。明朝我不知何之,醉里高歌梦里霜。”据张相文《白耷山人年谱》载,此诗作于顺治四年,时阎尔梅奔走山东,联络四方豪杰,至钜野,访毕开之、毕位二。但见荒原之中,满眼皆是枯坟、蒿井、颓垣、沙砾,偶闻鸡鸣,破楼斜撑,兵燹惨状跃然可见,幸有老友摆酒设棋,度过漫漫长夜,然而明朝何往,悲怆无措之感油然而生,只好以酒浇愁,梦里高歌,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丝丝悲凉与无奈。
      综上,阎尔梅对陶渊明的景仰与接受是发自内心的,对陶氏田园诗的效仿与接受也是自觉的,但他又不为陶诗所囿,从其田园诗的创作题材看,虽有对田园四时风光的描绘,但更多的是将民生疾苦、民族苦难及自己的人生遭遇与无奈融入田园诗中,丰富了传统田园诗的内涵;从其表达的情感看,虽有融入田园的惬意与忘情,但更多的却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遗民情怀;从其艺术风格看,虽有对陶渊明田园诗平淡自然风格的接受,但更多的却表现出激愤慷慨与悲怆苍凉。这是阎尔梅田园诗特殊时代与特殊经历的特殊反映,是对陶渊明田园诗的大胆突破。阎尔梅这些真诚的接受与大胆的突破推动了田园诗的发展。
      
      作者简介:薛以伟,文学硕士,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与中国古代文学。
      
      {1}胡适:《白话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84页。
      {2}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605页。
      {3}唐六臣注:《文选》卷二十六,《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书店,1989年版。
      {4}钟嵘撰、徐达译注:《诗品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版,第92页。
      {5}沈德潜:《说诗 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03页。
      {6}李文静:《清初遗民诗人阎尔梅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7}傅璇琮等:《全宋诗》卷一五○五,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版,第17166页。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热词搜索:田园诗陶渊明接受突破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