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流浪老师”的哀叹:在深圳,我的孩子没书读_在男友面前被流浪小叶老师玩

    “流浪老师”的哀叹:在深圳,我的孩子没书读_在男友面前被流浪小叶老师玩

    时间:2019-02-26 05:28:4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当上打工老师,才有接孩子来深圳读书的念头   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已日益突现于各大媒体。由此带出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打工子弟学校里的打工老师,又处于怎样的生存状态呢?其子女上学又会面临怎样的尴尬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一位打工老师。
      “流浪老师”的哀叹:在深圳,我的孩子没书读。
      
      当上打工老师,才有接孩子来深圳读书的念头
      
      1990年3月,24岁的李小元不甘于每月56元的代课费,跟着一帮老乡来到广州,在天河区一带的工地上打小工,干一天才有12元钱,可一年干到头,除去花销也剩不了多少钱。高中毕业后,当了3年代课老师的李小元从没干过体力活,初尝打工艰辛后,他一门心思想进厂,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闯出另一番天地。
      1991年4月,李小元经人介绍来到深圳,进了布吉一个钟表厂做装配工,一干就是一年。每天简单机械的动作几乎耗尽了他对生活的锐气。第二年5月的一天,他收到了妻子的一封信,狠狠地被数落了一通:女儿6岁了,拿什么读书?父亲的风湿病越来越严重,拿什么治病?农活全落在我一个人身上,还能撑多久?土房子年久失修大落大漏细落细漏怎么办?说到底,妻子责怪他在外面没挣到钱,要他马上另寻门路。
      妻子的这封信,再次让李小元感受到了生活的沉重。有天晚上,他在布吉街看到一钟表店的生意特别好,心里便有了主意。他悄悄买回一些零配件,在工余学起了钟表维修。不到三个月,他就能熟练地修配各类钟表了,可苦于没本钱,只好跳槽到另一家表厂做了名维修技工,工资也多了一倍。
      1995年2月,已有5000元积蓄的李小元不顾妻子的反对,又抓借了3000多元,当起了钟表店老板。从未出过远门的妻子不放心丈夫,丢下一家老小也来到了深圳。
      李小元为了证明自己这些年在外面一心为家,面对五年不见的妻子,显得格外亲切,专门去市场附近租下一房一厅。妻子的到来,让李小元感受到了多年打工生活中从未有过的温馨快乐。然而,生意并没有他预想的好,加之这时传销兴起,很多人有了BB机,许多老钟表店都纷纷关门了,李小元的日子更是举步唯艰。更不巧的是,妻子又怀孕了,父亲又一再来信叫他们寄钱回家。1995年10月,李小元只好以超低价处理掉铺面,让妻子挺着肚皮回家,自己则留在深圳重新找工作。
      想到在老家代过课,李小元来到人才市场,希望能找到一份教师职业。虽然有好几个民办学校要招聘老师,但起码都要师专文凭。仅有高中毕业证的李小元最后都被拒之门外。无奈之下,他只得重新进了一间表厂,横下心一边打工一边自考师专,无论如何也要在深圳当一名老师。
      两年后,通过业余自学,李小元顺利地拿到了师专文凭。1997年9月,他应聘到规模极小的一个民营学校教语文。同年10月,得知丈夫找了份不错的工作,妻子再次南下,在学校附近的一个玩具厂做清洁工。
      这个学校条件很差,李小元的试用期为3个月,这3个月里,学校不包吃住,月薪也只有450元,只比做清洁工的妻子多50元。试用期后,涨到了550元,学校给他安排了一个床铺。不足12平方米的小单间里,住了两个男老师。为了节省开支,他没有另外租房,只是到了周末,同宿舍里的工友去了东莞女朋友那里,他才把妻子接来学校宿舍里亲热一下。
      “那时,对于生活,我不敢有过多的奢望。我唯一的愿望就是把书教好,站住脚跟,等条件好点了,把两个孩子接来深圳读书。这里无论气候还是教学质量都比家里好多了。”李小元一边回想当年的情景一边对记者说。
      
      身为老师,女儿上不起当地初中
      
      自从妻子出来打工以后,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只好寄宿在镇上的姐姐家里。妻子的400元工资仅够夫妻零花,李小元的550元就分成两份分别寄给女儿和父亲,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更令李小元揪心的是,女儿去了镇上心就开始“野”了,一放学就跟着姐姐的女儿去游戏室玩电子游戏,成绩一落千丈。1998年春节,李小元不得不赶回湖北老家,面对多年不见的父母已满头白发日渐衰老,面对11岁女儿那陌生的目光,面对成天吵着要上幼儿园的儿子,李小元眼里蓄着泪水,不知如何是好。8年过去了,李小元第一次在家里过年,妻子却在深圳打工,一家人依旧不能坐在一起好好吃顿团圆饭。而村里许多没什么文化的同伴早已盖好了新楼,自家那三间土房子已垮了一间半,李小元无法饮下父亲为他倒满的米酒,独自扒了几口白饭,绕着门口那几亩荒草丛生的田土转了两圈,泪水再一次夺眶而出。这时,他看见了村办小学大门上的那句标语: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于是,他暗下决心,过完年,一定要把母亲和两个孩子一同带去深圳。
      1999年2月中旬,李小元领着孩子和母亲来到深圳,租下两室一厅,安下一个“家”,一心想着让两个孩子把书念好。妻子责怪他不该把母亲和儿子带来。李小元安慰妻子说:“教完这个学期,我就可以做班主任了,工资也会涨到800元,我跟校长说好了,让娘帮学校扫地,一个月300块够房租了。”
      就这样,李小元的母亲送完孙子去幼儿园,就急急忙忙赶回学校扫地,他妻子仍在厂里当清洁工。李小元的女儿在本校读书,可以享受8折优惠,一家人的生活才勉强得以维持。
      在李小元的亲自管教下,女儿的成绩上升很快。2001年7月,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当地的公立中学。当一帮亲友不停向他祝贺时,李小元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由于没有本地户口,这些年夫妻俩省吃俭用攒下的2000元远远不够女儿的首期学杂费。亲戚朋友到处抓借,还是无法凑够这笔钱。而此时,他所执教的学校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严重缺乏生源。女儿没钱上学,自己的饭碗又悬了起来,更让他倍感吃力的是,儿子也该上学了,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面对三重重压,李小元作出了艰难的选择:让母亲带着女儿回家,把儿子留在深圳上学。
      尚未成年的女儿很难理解父亲的难处,哭闹着不肯回家读书,并不停地责怪父亲没用,连女儿的学费都挣不回来。妻子虽然明白这一切,嘴里还是唠唠叼叼的,担心这样会毁了女儿的前程。李小元深深知道,老家的教学条件远远不如深圳,如果单从女儿一生的发展来讲,让她继续留在深圳读书当然是最好的,可是,他别无选择。
      2001年7月30日,妻子仍在厂里上班,不能请假送她们。李小元把一老一小送上车的一刹那,看着母亲木讷的表情,面对女儿冷漠的面孔,他只能把泪水往肚子里吞。
      把女儿送上车,李小元回到租屋里,妻子还没下班。他牵着6岁的儿子,在女儿考取的学校附近转了三圈,他在心里不停地对自己说:不是我李小元的女儿没能力读这所学校,而是我李小元没能力供她读这所学校呀!儿子看不懂父亲的心思,却被操场旁边的花草吸引住了,硬要拉着父亲进去玩一下。李小元骗儿子说:“这是动物园,里面有老虎,会吃人的!等你长大了,有姐姐那么高了,爸爸帮你买把手枪,再带你去玩。”儿子似懂非懂地说:“哦!怪不得我们学校没这么多花儿!”
      听着儿子纯朴的回答,李小元一脸茫然地想:如果自己每个月还挣这么一点钱,将来儿子的命运,会不会跟他姐姐一样呢?
      而就在当天晚上,李小元接到了校长的通知,要他马上赶回学校开会。
      
      在深圳,三口之家三地分居
      
      会议上,校长详细分析了学校所面临的困境,要求每位老师必须在新学期开学时完成5个新生入学的任务。
      第二天,李小元在租房门前摆上写字台,扯上横幅,免费为学校做起了招生广告。一些外来工随便问了几句,要么是嫌收费太高,暂时供不上,要么就是嫌学校的条件太差,不愿把孩子送去,到最后,连问一下的人都没有了。
      李小元摆了半个月摊子,一个学生也没招到。开学的时间一天天临近,李小元询问了所有认识的在深务工的老乡,有几个很想帮帮他,却又担心自己的工作不稳定,害怕交了钱儿子又得转学,最后都把孩子送回老家去了。妻子知道他的难处后,说她们主管有对6岁的双胞胎刚从老家来,看能不能去“发展”一下。
      8月20日晚上,李小元在妻子的带领下,特地买了点礼物专程来到该主管家里。主管夫人问明来意后,很不好意思地说,他老公已出高价在公立学校报了名。李小元回到家里,想起自己的女儿不能在深圳上学,自己却又苦于四处奔命招不到学生,禁不住抱着妻子痛哭起来。
      其实,别的教师跟他一样,也未能完成招生任务。2001年9月15日,李小元执教了4年的这所打工子弟校不得不因为生源问题而宣告倒闭,李小元也因此丢了饭碗。妻子每月扫地的400元钱,根本无法供养儿子在深圳读书。可儿子已到了入学时间。第二天,他从老乡那里借了2000元,跑遍了整个宝安区,最后选择了一所收费最低的学校才把儿子“安置”下来。而他自己,也在这所学校找到了一份修剪花草的活儿,工资不高,总算跟学校沾到了边儿。
      2002年3月,在原学校老师的帮助下,李小元的工作有了转机,应聘到另一所学校教书。虽然这也是一所民办学校,但无论环境还是待遇,都比以前好多了。可这个学校的入学费用也是他儿子所在学校的两倍。出于经济上的考虑,李小元在布吉教书,妻子在龙华扫地,儿子则在松岗上学。一家三口分居三地,只有周末,才能在李小元那间简陋的宿舍里团聚一次。
      “那时,我们虽然都在深圳,却没有一个共同的窝。”李小元在学校刚分给他的这套一室一厅里对记者说,“这些年,我怎么就混得这么差劲?”
      为了争取到这套房子,为了给妻子儿子安一个“家”,别的老师在节假日都这里玩哪里跑的,李小元一有空就往书堆里扎。2003年10月,他终于拿到了本科文凭,无论业务考核还是教学成绩,李小元都非常出色。2004年3月,学校为了奖励他,不但免费为他提供这套50平方米的宿舍,还半价让他儿子转来入学。同年5月,妻子辞掉厂里的工作,也来到布吉,摆了个地摊,一家三口总算又生活在了一起。
      7月,李小元的女儿在老家以15分之差没能考上重点高中,而普通高中她又不愿意读,李小元只好四处找关系、借钱,最后出5000元高价才让女儿进了重点高中。但女儿不太明白父母在外挣钱的艰难,到了市里每月花销高达500多元,妻子担心她的心又“野”了,不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赶紧低价盘掉摊档,匆匆回到湖北一边做保姆一边“陪”女儿读书,夫妻俩又开始了分居的日子。
      11月,李小元的母亲病逝,父亲又偏瘫在床,妻子又不得不辞工回老家照顾父亲,一家人的重担再次落在了李小元一个人肩上。
      
      无法想像,孩子们的未来会怎样
      
      虽然李小元因工作突出工资一涨再涨,但总的来讲并不算高,甚至只有在编教师的一半。不过这在年近40的李小元看来,已经“差不多了”。
      “如果不教书,去厂里做普工人家都嫌年纪大了。”李小元无奈地说。
      然而,更令他深感不安的是,读高价的女儿在慢班中成绩也是偏下。考虑到妻子已经回到老家,为了保证按时把钱汇给女儿,李小元不得不再次决定:把儿子也送回老家读书。
      2004年下期期末考试一结束,李小元就带着儿子赶回家里另寻学校。在此过程中,他也想过就在家里代课算了。可是一经打听,得知许多师范毕业生都无法联系到工作,而自己的1500元月薪,相当于老家的小学校长的待遇了。如此一想,他便打消了这一念头,继续他的打工教师生涯。
      离开家门的那天早上,下着雪,偏瘫在床的父亲不能送他上车,为了赶上去市里的长途客车,妻子一大早就去送女儿了。不太懂事的儿子哭闹着要跟他回深圳读书,李小元抱着儿子亲了又亲,回头望望雪花中的老屋,想到自己已到中年,在外漂泊了这么多年,依旧得抛妻别子继续打工,不禁鼻子一酸。但他不敢把眼泪流出来,只能哽咽着对儿子说:“听话,爸爸下次回来,一定带你去深圳读书。”
      采访即将结束时,李小元一脸茫然地对记者说:“我现在的待遇,也相当于工厂里的一般管理吧。收入比我低的打工仔有几千万,作为一名打工老师,我更清楚,比起他们来,我算好的了。我老家有许多孩子,父母不在家,成绩不好,其他发展也不健全。而打工子弟校里的孩子,也因父母收入的差异百人百样。他们的未来,我无法想像。”

    相关热词搜索:哀叹深圳流浪老师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