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超脱的意境与宁静的美:意境超脱的图片

    超脱的意境与宁静的美:意境超脱的图片

    时间:2019-02-27 05:40:3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随手翻翻中国当今绘画界的各类刊物,但凡提到陈和西先生的风景绘画,无不谈起他的“中西融合”、“田园乡情”、“甜美意境”。这几个词组似乎已成为陈和西先生的风景绘画的代名词,笔者也深有同感。每当欣赏陈和西先生的风景画时,那些田园景象所传达的意境总是一再地唤起内心深处对那熟悉的地域风景的怀想,不是怀旧的伤感,而是对那甜美田园的陶醉。那氤�着楚地芬芳的画面,总让人能感到一种清新的气息、一种宁静悠远的诗意。对陈和西先生风景画的欣赏,笔者拟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对他的油画风景的认识。
      
      一、真性情的表达
      
      艺术家无论标榜什么主义或追求什么风格,世界的客观存在永远是他观察、了解、体验、思索和表现的主要对象。《石涛画语录》里就有“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说法。然而,现实并不是那么温顺的,它会狡猾地把本质隐藏起来,只用各种光怪陆离的现象同人打交道。无论什么人,倘若不经过刻苦的训练,不勤奋地使用人的智慧去发掘本质,便只能停留在现实的浮光掠影上被表相所役使。因此,艺术家在把握现实,使用生活现象来构筑作品的时候要能凌驾于现实之上,正如庄子所云“与天地精神相来往”。
      陈和西先生对于这一点是有深刻认识的。他的创作思维里自始至终围绕一个“真”字。这个“真”不是指细致入微地还原客观对象。陈和西先生的创作从不依赖照片也不受制于写生的对象,他在创作的时候更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饱含激情的国画大师在挥笔写意,客观对象早已成竹于胸,思维始终游离于现实之上,画面所体现的是自己对生活的体悟而得来的真实感受,他所追求的也正是感受的真、感情的真。
      与许多接触过他的人一样,每次与陈和西先生聊天都会发现他不喜欢高谈阔论,也没有有些艺术家常有的那种口若悬河的侃谈。他貌似木讷,但内心深处却驻扎着非常细腻的情感世界。常言道:“境由心造”、“画如其人”,陈和西先生的风景画传递给观者的感受是宁静的甜美、诗般的意境。那其实是画者内心的真实写照,用陈和西先生的话说,他的创作思维里内蕴的情远胜于外在的形,而这种情就是真性情的表达。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家所表现的对象往往是那些真正能够打动他的事物。陈和西先生是一位有着浓郁乡情的艺术家,那些看似平凡无奇的田园景色一再地感动着他,拨动着他内心深处那根浸润着浓郁乡情的弦。在水塘边,在菜地旁,他宛如一位虔诚的朝圣者,在画布上渲泄的是他对那片热土的挚爱与感叹。一缕炊烟、几丘水田、一口池塘,几个劳作的背景都会让他沉醉。记得叶梦老师在文章里经常提到陈和西先生那双孩童般的大眼睛。是的,陈和西先生爱这片生他养他的热土,在这片热土前,他就是一个纯真的孩子,眼睛里透出的是他对这位伟大母亲无尽的爱、毫不矫情的爱。而他的作品就是这份爱的物化。
      
      二、意境美的营造
      
      陈和西先生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从艺于70年代。80年代中国油画处于号召“‘民族化’再讨论”的大背景下,陈和西先生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通过他的画面,观者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他画面的美是带有民族“烙印”的美。陈和西先生自己也坦言,他的画面的美是中国传统意义的美。笔者曾经问过陈和西先生:许多人都说你走的是“融合中西”的路线,到底你从中国传统绘画中吸取了哪些营养?他的回答言简意赅,两个字――意境。
      “意境”一词从定义上讲,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出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看过陈和西先生的风景画的人都能体会到他是一位极具诗人气质的画家。他的风景透着一种宁静悠远、淳朴真实的意境,因此他本人也被称为“意境田园的歌者”。意境的营造严格来说也只是他表达心中感受的外在形式,最终他还是力求用田园朴实的美来感染大众,这才是他的最终目的之所在。陈和西先生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他不允许自己的画面有不美的成分存在。每次与陈和西先生下乡写生,现场看他画完一幅风景画,大家几乎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同一种感叹:这么平凡的风景在他的画面上怎么就这么的漂亮!真是神奇!每当这个时候他总是笑而不答,说得更多的一句话就是“用心去看,用心去画!”的确,陈和西先生的风景画是他那份乡恋情感的写照,他总是力求把乡村朴实的风景中最美的一面挖掘出来展现给大家。这不由让我想起罗丹那句名言“不是世界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
      前些日子去拜访陈和西先生,发现他画了一系列的花鸟风景,画面花团锦簇,非常华丽。仔细一看,这些花草不就是长在山岗上、小路旁的那些杂草丛吗?陈和西先生说:“那些平凡的、那些凡夫俗子随处可见的小花小草,它们没有芙蓉牡丹的雍容华贵,但它们本身也是美的,只是我们忽视了,我想把它们的美表现出来,让大家也能感受到它们的美”。陈和西先生所追求的正是从平凡的风景中尽可能地去发现美。
      谈到陈和西先生风景画的意境美,我们不得不探讨他画面的图式语言。他的风景画几乎都是正方形构图,这一点他是从方形篆刻的构成关系中得到的启示。方形篆刻利用字的笔划的变形,力求构成饱满、完美,同时构图简练,没有更多的繁枝末节,集中了要表达的东西。陈和西先生借鉴了这一传统的图式语言,他的风景采用正方形布阵,力求在正方形里把画面的各项构成因素安排得饱满、和谐。画面的组织上,他采用的是西方的焦点透视,遵循近大远小的透视法则,但画面的焦点总在中间和远景之间,与西画的“近实远虚”的原则不同,而与中国画“高远”、“深远”、“平远”的意蕴暗合。同时他又吸取了印象派至现代派的信息――丰富的色彩并织和画面构成。他的画面色彩温厚、敦实,艳丽而不失优雅。此外蓬松而又果断的写意性用笔。似与不似、意在笔先的造型表达,大实大虚的空间处理以及皴擦点染等,都是他表达意境的画面元素。
      
      三、独特风格语言的追求
      
      风格是指艺术作品或艺术创作中显示出来的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它表现在题材选择、主题开掘、形象表现、构图处理、语言和技术等各个方面,它是艺术家的精神气质、感性经验、审美趣味、艺术素质的形式体验,而艺术符号是风格语言最直观的表现。
      陈和西先生自、993年开始从事油画风景创作至今,、6�有余。作品连续入选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美展及其他全国性大展,其作品受到艺术界诸多关注。原因主要在于他在当代油画风景的领域中,已经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而艺术风格的形成谈何容易,首先考验的是画家的心态。在这一物欲�流的时代,浮躁之风泛滥,而专攻事业的风气日益淡薄。粗制滥造、滥竽充数者在当今社会的艺术界屡见不鲜。在如此大背景下,陈和西先生仍能拒绝一切干扰,不为所动,潜心专攻风景题材绘画实属不易。难道是他不懂得艺术品的商业运作?答案是否定的。陈和西先生的回答是“静下心来画画,过早地、过多地把艺术活动商业化,只会使自 己偏离方向!”是的,陈和西先生是个安静的人,选择安静详和的乡村风景也正是他内心真实的写照。安静一天不难,难的是连续十几载的心如止水,这是陈和西先生之所以能达到今日的成功最根本的保证。
      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他的胆识和韧劲。陈和西先生是一位很有探索精神的画家。他一直奉行“我行我素”,创造出了一套鲜明的“陈氏”符号,他不依赖别人的风格,这么多年来在绘画中他一直力求去除共性,发掘自己的个性。这其中除了他的胆识,还有他的韧劲。
      陈和西先生十几年来一直坚持结合中国画的意境在底色上作画,他认为底色有太多东西值得他去研究,且有很大的空间值得他去开拓。用过底色绘画的人也许能体会到,底色绘画的优点是能较好地控制画面色调,但是难的是必须要敢于摆脱客观对象,根据底色来主观地处理色彩关系。用陈和西先生的话说是,“用底色画法更多的是在做‘减法’”。从事绘画的人都知道,创作过程中做“加法”容易,而做“减法”是难之又难。底色画法,画得很薄,要适当地透出底色,根据底色基调,将客观色彩主观化,从而组成画面。在这个过程中,陈和西先生做了许多尝试,最初制作的是单一底色,单一底色便于控制大的色调,使画面中所追求的写意造型手法和用笔得到充分地发挥,但难以避免的是画面有时会陷入色彩单调和画面视觉冲击力不够的困境。因此陈和西先生又大胆地尝试了复合花色底,底色上色彩丰富了,并且还意外地发现底色上因色彩的不同而形成了许多偶然的抽象形。陈和西先生很快发现复合色底色要优于单一的底色。首先是色彩上多了一个参考,因为在制作色底的时候就必定会考虑色彩的协调性,并且底层能透出来的不同颜色比用笔刻意画上去的要自然;其次是构图上多了一个提示,因为不同底色形成的造型是偶然的,是有别于客观对象的,和刻意安排的构图相比,偶然的造型安排,顺其发展有时更生动。其中也包括单个造型的提示,而偶然形成的造型和色彩效果是绘画难以达到的。复合底色带来诸多的“实惠”,陈和西先生并没就此满足,他进一步追求通过底色研究来突破画面的塑造难题。他尝试了许多方式,用刷子刷,用布擦,使画底呈现出许多漂亮的无法复制的偶然肌理效果。而这种肌理效果加以合理的运用,画面又多了一份蓬松自然的感觉,显然这一方式对画面的用笔和塑造是很有帮助的。
      最近,陈和西先生又研究出了一种新的制作底色的方式,他利用油水不相容的原理来制作,油画颜料用松节油稀释再与水相调,再把调和物以泼墨的形式浇在画布上,这样形成的自然形比复合花色底色更生动,形成的自然色彩更沉着、协调。总体感觉是这样制作的底色与前面相比显得更厚重。这样对于增强画面的冲击力效果又是一大突破。前阵子欣赏陈和西先生的画,发现他又利用点洒等方式在尝试怎样提高画面的塑造表现力。在陈和西先生的身上我真正领会了什么叫“画贵有法,法无定法”。
      艺术家之所以为艺术家,在于他能体悟生活并在拥有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以理想的心境超越客观现实,以意境的形式索求表现,融情而畅神。陈和西先生取材于朴实的乡村风景,对中国传统绘画语言要素采取自觉继承,通过在个性语言上的不断创新探索,创立了中国油画风景的新样式。他那充满理想、略带浪漫主义的画面让观者分享到他创作的愉悦与思索,也让观者体味到他深心的执著和安宁。
      最后,笔者认为画风景其实都是在画心境。无论画家站在哪一层面,画的是什么。有一点是共通的。这就是通过景的描写传达心的呼唤,表现心灵对精神离所的追求和守望。风景画的价值不仅仅是向人们展示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也不单是构筑一个让人陶醉其中的美丽梦幻,更重要的是,在这眼花缭乱、瞬息万变的时代,在人们陷入困顿、迷惘的时候,它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宁静的心灵港湾和精神家园,而且,在引导人们欣赏自然美的同时,还能唤醒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深切感悟,这些正是陈和西先生的良苦用心。

    相关热词搜索:超脱意境宁静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