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刚正不阿 品质高尚

    刚正不阿 品质高尚

    时间:2020-03-20 05:14:1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问:在您眼中您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父亲这个人严肃、质朴、刚正,这是艺术圈里,不管是画院还是他的朋友,对他比较一致的看法。

    问:李可染先生在烟江暮霭图上为您父亲题字,其中有“颜地同志为人刚正不阿品质高尚”等。您觉得这是您父亲一生的写照吗?

    答:是的,我觉得父亲一生做到了“刚正不阿、品质高尚”。

    问:您父亲颜地先生对绘画是小时候就喜欢呢?还是参军以后党需要并培养的呢?

    答:他是喜欢。我父亲老家是在山东荣城一个叫夏庄的村落。那时村里不少人过海去大连谋事。有吸烟的带回洋火,盒内都装有洋画,父亲得到了像获得宝贝一样,跑到一边去临摹。他童年对绘画的兴趣与爱好,想必便由此而来。1935年父亲被家人送到大连去做学徒。说是学徒,其实就是在老财家里做杂役,每月管吃管住还有三块钱零用。父亲不知怎么打听到附近有一位教画的老先生,便把三块零用钱都拿去交了学费,一周一次赶去学画。初时老财不以为然,过了一段时间见父亲持之以恒并且画得越来越好,不禁大为赞赏,每到上课的日子不仅免去他的杂役,还催着他早早上课——谁说老财没有好人?

    问:您有没有听家人讲起父亲和您母亲的相识?

    答:父亲与朋友曾在大连东关街合开了一家“儒林画馆”,除了卖画也教授美术。这时,一个联系我父母相识的人物出现了。他那时是个青年学生,每天都要乘坐有轨电车途经东关街去上学。“儒林画馆”恰在两站地之间,每当电车经过这里,青年学生就会好奇地把脖子伸出车窗张望;久而久之,终于按捺不住好奇心,在一次放学后提前下了车,步行了半站路来到画馆前驻足张望,却又不好意思进去。这时正给学生授画的老师无意间看到了他,便热情地招呼他进去。那授画的老师自然就是我父亲,而那好奇的青年学生便是我的大舅——谷林。我大舅因喜欢美术,自此便很热衷往“儒林画馆”跑。那时的父亲独自在大连谋生,日子过得很艰苦。大舅曾在生活上给予他很多的帮助,日子久了,大舅与父亲便成了莫逆之交,并且促成了父亲与母亲的相识并最终结成了终生伴侣。

    问:上了些年纪喜欢看电影的或现在电影海报收藏的人应该都见过您父母画的电影海报?

    答:1947年父亲与母亲结婚,母亲跟随父亲调往长春电影制片厂从事电影宣传画的创作——新中国最早的一部电影《光芒万丈》的宣传画就是父亲画的。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我父母调到北京,他们两人同在中国电影发行公司宣传处工作。这一时期父亲为电影《白毛女》《宋景诗》《盖叫天的舞台艺术》《梅兰芳的舞台艺术》等电影创作了宣传画,其中《盖叫天的舞台艺术》曾刊登在《美术》杂志上。母亲也为一些电影创作了宣传画。

    问:您父亲是北京画院刚成立时就调入的吗?

    答:是的。1957年,北京画院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成立,父亲调进北京画院,开始从事中国山水画创作。为庆祝建军30周年,父亲与一批老画家同去长征线路上写生,回来后他们集体创作了《长征画卷》和《岱宗旭日》。

    问:人民大会堂落成时,许多画家都参与了绘画创作,您父亲也参与了吗?

    答:1963年人民大会堂建成,北京市政府把一些画家集中到颐和园,为布置人民大会堂进行绘画创作。父亲完成为北京厅创作的巨作《居庸关》,他同时期完成的作品还有《京郊风景》和为山东厅所创作的《蓬莱仙阁》。父亲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几幅作品受到了当时北京市委的肯定。

    问:您现在也从事艺术创作,是受父母的影响吗?

    答:我和姐姐童年随父母出入最多的是中国美术馆。全家最擅长的活动是外出写生,近到香山远到十渡;写生范围也很广泛:山林、树木、花卉、农舍、村落、船只……父亲也常带我们去故宫临摹古画。上学也不让我们闲着,兜里揣着速写本,要我们把同学做早操、跳猴皮筋的活动速写下来。我从事艺术创作,应该是受了家庭环境的影响。

    问:您父亲也收学生吗?

    答:父亲只收过几个学生。学得时间最长、最为正规的是程潜先生的女儿程熙,还有一位铁路职工。有段时间,舞蹈家赵青和她的丈夫刘德康也常来,他们主要是为创作舞剧来学习中国画构图和布局的。父亲也应邀到中央美院教过课。

    问:您觉得父亲身上的哪些品质让您难忘?

    答:我觉的父亲品质中最可贵的一点就是他对人的坦诚,上不阿谀谄媚,下不轻视怠慢。他外表给人的印象虽比较严肃甚至冷峻,内心却十分柔和善良。和他来往的画家中也有窘困不得志的,为了资助对方生活,他便花钱买下其大量作品,为了不伤对方自尊心,还要告诉对方是替别人代购。

    问:父亲做的哪些事让您印象深刻?

    答:父亲有一个爱好就是搬家,并非变换住房时搬家,而是不断变动室内家具的布局。那时我母亲工作很忙,对他这一爱好感到很心烦,父亲便总是趁母亲不在家时搬动,他是“主力”,我和姐姐是“小工”,逢星期六折腾得最厉害。有几次深刻的记忆是直搬到深夜,我和姐姐都东倒西歪,一身是土的睡着了。父亲便去弄些好吃的东西把我们叫醒,然后再一鼓作气,把零碎东西收拾干净。等母亲回来,家中“大局”已定。母亲说父亲这爱好的最大好处,便是可以借机会大扫除。

    问:您父亲用何种方式教育子女的?

    答:父亲读书很多,知识面很广,但从不以大道理压人,总是以生活中及历史上的许多例子,向你阐述一些真理。

    问:从照片看您父亲确实让人感到冷峻,但作为女儿您是否感觉父亲的内心有着柔情的一面?

    答:在我印象中,父亲两次暴露出他心里“软弱”的一面。一次是知青上山下乡时,我去东北,走的那天下着蒙蒙细雨,家里人提着行李送我去学校集合,一路上我和母亲、姐姐都在哭,父亲则沉默得一句话都不说。到校后,面对众多孩子的一片哭声,父亲突然说他不去火车站了,扭头便独自一人回了家。母亲说,他是不愿在人前表现出软弱的一面。还有一次是我在东北,我的后脑发根部长了一个东西,回北京后住进医院准备开刀。手术前后,每到下午三点的探视时间,父亲一定会来医院看我,并总要带些好吃的;可是开刀那天父亲却没有在医院里出现。如果说我去东北的生离,动手术则可能面对死别!父亲宁可在家里煎熬着等消息,却没有勇气去面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不测。在父亲刚烈的外表下,隐藏的却是疼爱家人敏感的一颗心。

    问:您父亲最初画的以人物画居多,后又主攻山水画。您有没有听您父亲讲他在画山水构图方面碰到一些难题?

    答:这个我还真是没听我父亲讲过。反正我就是觉得他那种个性挺适合画山水的。另外他当年学过西画呢,所以他在构图上跟传统山水画构图不太一样。有了素描和西画的基础,父亲的山水画有很强的个人色彩,比如父亲的画,知道的人一看就知道,不是别人的而是颜地的。父亲把山水那种虚虚实实,还有层次感,处理得很好。

    问:那您的父亲画山水,他写生出去多么?

    答:多。父亲的写生画得很好、很细致。中国的名山大川基本上都让他跑遍了。所以在我小时候,父亲经常不在家,我小时候对他的印象很淡薄。而且他还带着画院的一帮人走过雪山草地,整个把长征路走了一遍。

    问:可不可以这么讲颜地先生的画除了以书为师也以自然为师?

    答:对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觉得这两句话对他是比较客观的写照。

    问:那您觉得,像您父母都是搞艺术的,他们之间互相有促进交流么?

    答:我母亲实际上是我父亲的学生,就是说我父亲对我母亲的绘画是帮助很大的。

    问:您父亲一生画了多少幅画?

    答:父亲一生创作的作品并不是很多,可能有近千幅。另外他的作品以小品居多,除了给大会堂创作的是大幅的。父亲另一个特点是画画后有时不题款不盖章。所以你们看到画册中有一些是父亲去世后我们请启功先生、李可染先生题的款。

    问:我也听过对颜地先生有了解的一些人讲,颜地先生如果不是去世得太早,一定会成为一代大家,您怎么看?

    答:我周围也有很多人这么讲,我个人认为父亲的作品有很强烈的个人风貌。确实因为父亲去世得较早,影响了世人对他的不解。现在我也在尽力地帮父亲做一些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父亲,了解父亲的作品。

    相关热词搜索:刚正不阿高尚品质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