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赣南苏区美术创作研究

    赣南苏区美术创作研究

    时间:2020-03-20 05:15:5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本文站在促进我国文化发展的角度,围绕赣南苏区美术创作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首先就赣南苏区美术创作兴起的历史背景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其次,研究了赣南苏区美术创作的意义,彰显了赣南苏区美术的艺术内涵。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赣南苏区美术创作的表现形式及其主要内容。希望借助以下研究来引起社会各界对赣南苏区美术文化研究的重视,促进赣南苏区美术创作在当今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赣南苏区;美术创作

    苏区革命美术创作采用宣传壁画、木刻版画以及漫画的形式描绘了当时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反动派、帝国主义之间的斗争。作品内容主要体现在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鼓舞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革命斗爭中。在创作当中有效地将绘画艺术与幽默诙谐结合在一起,在对客观事件的描画当中融入了作者的自身情感。作品内容对当时的社会现状及执政党派具有彻底的批判性和揭露性,是当时我党主要的战斗武器之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生活中接触的美术作品越来越多。但是红色美绘画艺术却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苏区的美术创作是我国红色文化发展的见证者之一。通过研究其内容、表现形式等,可以给人们尤其是那些对苏区历史不了解的年轻人提供一个了解苏区历史的机会,感受苏区红色文化。

    1 赣南苏区美术创作兴起的背景

    赣南苏区位于江西省南部,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国内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经历呕心沥血、热血抗争从而开辟的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也是土地革命时期全国苏维埃活动的中心。就是在这段时期,苏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了特色鲜明的苏区美术文化。它是革命文艺运动的产物,其主要目的就是为工农红兵创造,并且工农红兵利用其来宣传和发展革命根据地。

    出于革命形势需求,赣南苏区政府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培养和训练了大量的文艺骨干,这些文艺骨干在以后的工作当中编辑出版各种画册、画报。如《红报》、《红色中华》等报刊内容,每期画报均配有专门的宣传画页,画报的内容主要是描述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残酷镇压和剥削,将国民党反动派压迫和剥削工农子弟的场景活灵活现的展现在百姓眼前。此后,赣南苏区美术创作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画集》、《革命漫画》等画册也相继出版问世,其在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对工农字第的剥削和压迫及展现无产阶级社会的美好生活场景方面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专业的美术机构在赣南苏区革命根据地遍地开花,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例如“工农美术社”、中华文协会漫画组等。赣南苏区的美术创作活动主要是围绕土地革命斗争内容而展开的。因此,在宣传形式上采用形象、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从而极大地团结教育了中国广大群众,起到了唤醒群众、揭露黑暗的作用。

    2 赣南苏区美术创作的意义

    赣南苏区的美术创作,揭露了资产主义、官僚主义压迫广大群众的丑恶现象,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人民起义的现象,歌颂了人民群众与红军在同官僚主义、资本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过程中所变现出的英勇战斗气概。在苏区,一部分投身革命的美术工作者和广大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到赣南苏区美术创作当中,进行改天换地的革命斗争。由此,数以万计的反映苏区革命生活斗争的美术作品才得以问世,使苏区的宣传画创作成为苏区革命重要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结合自身实际,联合实际国情,将马克思文艺主义理论完美的融入到了赣南苏区美术创作当中。这些美术作品都有着独特的精神面貌,极大地调动了苏区人民的战斗积极性。同时它也将个人命运与中国共产党的命运捆绑在一起,以广大民众的革命事业相关联,表现出了革命战士对变革,对改变自身命运,对改变国家命运的崇高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苏区的美术创作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开创了以“为工农兵服务,与工农兵相结合”的艺术道路,丰富了我国的美术宝库,掀开了我国美术史的新篇章,在我国美术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3 赣南苏区美术创作的表现形式及其主要内容

    3.1 表现形式

    赣南苏区的美术创作很大程度上是在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服务,它配合了革命的中心工作,使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得以宣传,因此具有强烈的革命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在苏维埃政权时期,苏区的美术创作因革命的进行而日趋壮大和活跃,不仅是各部队的美术创作人员,还有中华文协会中的漫画组、工农美术社以及红四方面军成立的木刻工厂等美术组织均构成了苏区美术的创作来源。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形式多样,主要有壁画、木刻、石印或者油印之类的宣传画。为了更好地宣传赣南苏区的政策以及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抗日战争,一般会把这些美术座屏张贴到墙壁、岩石或者桥梁等醒目位置。除此之外,丰富多样的时事漫画更是出现于当时当地的报纸、杂志和画册中。这些绘画创作既有独幅的时事漫画和宣传画,也有连环式宣传组画。这些作品不仅有效的宣传了党的执政方针、政策,而且还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斗争积极性,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3.2 主要内容

    苏区的美术作品在内容上均描绘了广大人民群众当时的生活和斗争的画面,表达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色诉求和愿望,符合人民群众的欣赏水平和习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浓厚的时代气息。

    3.2.1 突出党的革命宗旨有关的内容

    “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同志历史性的提出了在中国工农红军中建设党的各级组织、成立党的敌前委员会的想法。这个想法的实施,确立了“支部建立在连队”的中国红军党建基本原则,确保了党在中国工农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支部应该成为游击队中的火车头》的漫画当中,作者将党的革命事业形象生动地描绘成了火车向前前进的景象。其中,火车头意味着“支部”,“车厢”代表着“革命队伍”,表达了只有充分发挥党的“领头人”作用,才能保证革命事业的顺利进行。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应该和中国广大群众结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

    3.2.2 反映土地革命有关的内容

    农民的土地问题在当时赣南苏区表现的尤为突出,是赣南苏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共产党在处理这一问题的时候必需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踊跃地加入到推翻封建主义土地制度的行列中去,农民群众从而能够获得更多的土地,以此来解决吃饭温饱的基本生活问题。赣南苏区诸多美术作品利用各种形式表达了此類内容。如《打倒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怎能受到那许多人的吸吮》等画作。这些漫画作品的寓意不言自明,形象生动贴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2.3 描绘苏区少年努力学习文化,积极参加劳动的画面相关内容。

    1934年4月,赣南苏区政府创办的《红色中华》画报刊登了一副《少年赤卫队》画报。画报内容主要反映了赣南苏区少年赤卫队的学习和斗争生活。具体描述了赣南苏区赣南地区的少年儿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政府的号召下积极参加少年赤卫队的现象。这些少年儿童在学习必要的科学文化课程之外,还需要投身于艰苦的军事训练当中。他们时刻准备着投身于中国工农红军当中,投身到反“围剿”战斗中去。这类作品充分表现了赣南苏区少年儿童为积极参与革命、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前积极锻炼的情形。

    3.2.4 宣传反帝抗日救国的内容

    在作品《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画面中,一只巨大的手掌从左上角伸向下方,五个手指头分别代表英、美、日、意、法。这幅图画形式新颖,寓意准确,生动地表达了侵略者意欲染指中华大地,瓜分中国的意图。还有诸如《在日本帝国主义下的华北民众》等画作,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群众在面对日本侵略者来袭的情况下顽强抗日、热心救国、不畏牺牲的坚定信念。

    3.2.5 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罪行的画面

    《红色中华》画报上刊登的漫画《活捉师长两只》,其作品内容生动形象的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某次“围剿”过程中的胜利场景,活捉敌人敌人两个师长的画面。画面中两个师长被中国工农红军用铁链牢牢拴住,其中一个师长的脸上被点上了几粒麻子,将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的真实嘴脸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极具讽刺意义。而标题用“只”来称呼敌人,更加加深了讽刺意味,在图文搭配方面表现的当,表现出了广大群众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强烈不满、对敌人的深恶痛绝。一些美术工作者所绘画的美术作品在表达革命斗争的同时,也将中国工农红军在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的过程中展现的出奇制胜的想法绘声绘色的表达出来。如《粉碎五次“围剿”》,反动派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开着飞机大炮以咄咄逼人的态势从画面左上方袭来,中国工农红军的枪杆和旗帜构成一个锐利的三角形利器,将全部的力量投入到敌人的软肋,直插敌人五次围剿的心脏部位。

    参考资料

    [1]王奇生.北伐中的漫画与漫画中的北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03).

    [2]方国兴.江西苏区美术发展综述[J].南方文物,2002(03).

    [3]吴升辉.中央苏区红军书法墨迹探析[J].中国书法,2012(10).

    作者单位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美术系 江西省赣州市 341000

    相关热词搜索:苏区赣南创作美术研究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